深海拖网捕鱼对海底生态环境与系统的破坏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427516 上传时间:2017-11-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海拖网捕鱼对海底生态环境与系统的破坏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深海拖网捕鱼对海底生态环境与系统的破坏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深海拖网捕鱼对海底生态环境与系统的破坏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深海拖网捕鱼对海底生态环境与系统的破坏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深海拖网捕鱼对海底生态环境与系统的破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海拖网捕鱼对海底生态环境与系统的破坏(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海拖网对海底生态环境与资源的破坏【提要】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如今全世界的海洋捕捞力量较上世纪得到了大幅增长,捕捞产量也远远超过以往。但伴随着这些数据的上升,同时也给海底生态环境与系统造成了不可修复的破坏,而由于过量的捕捞,导致海洋经济物种的数量急剧减少,呈现个体小型化、低龄化的严重现象,导致渔业资源严重衰退。【关键词】 深海拖网 海底生态与资源【引言】随着人类对海洋开发利用的加快,海洋生态系的养护正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研究表明,渔业捕捞是使海洋生态系统的机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不仅海洋水产资源的自然繁殖是维持渔业生产的基础,而海洋经济渔获物又是为人类提供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之一。

2、所以,保护海洋经济渔获物的生存环境、生态系统以及其食物链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海洋经济渔获物资源才能得到恢复,同时,这也可以提高产量,振兴渔业经济的重要手段。众所周知,深海拖网捕鱼作业对于海洋生态环境能产生毁灭性的影响,在最近公布的海岸带卫星照片中,人们能够清楚地看到拖网捕鱼激起的海洋沉积物,其中一条沉积物痕迹长达 27 公里,由此可见拖网捕鱼产生的严重生态破坏。这是一张美国地球资源卫星 1999 年拍摄的墨西哥湾照片。图中每个长条沉积物痕迹的末端的白点都是独立的渔船。其他的白点是一些固定的海上石油生产平台。在这些被激起的沉积物痕迹中,有一条长达 27 公里。这是美国地球资源卫星 199

3、2 年拍摄的墨西哥湾照片。图中那些可能是由拖网捕鱼造成的深海沉积物密集痕迹,大多位于深度小于 20 米的浅水区。深海捕捞同时正在破坏众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地海山,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海底火山拥有大量的深海珊瑚,同时也是数千种海洋生物的家园。大部分海山都处于无人管控的地区。由于一些国家对鳕鱼等传统鱼类的过度捕捞使得它们的数量骤减,而如今捕鱼船队又将罪恶之手伸向橙连鳍鲑、金眼鲷、长尾鳕鱼等栖息在深海的鱼类,这不仅使这些鱼类的数量减少,还破坏了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易受捕鱼影响的地区生物多样性和海山。深海拖网捕捞作业使得大量的近岸鱼类被过度捕捞一光。大量研究显示,底拖网捕鱼作业对生态系统

4、造成了灾难性伤害,珊瑚、海绵、鱼类和其它动物都受到捕杀。最新发布的卫星图像表明,大量的海洋沉积物都被海底拖网捕鱼作业激起,同时,深海拖网作业对水下世界的干扰不可谓不大。由于大网要从海底拖曳而过,拖动海底的大石头,因此珊瑚礁就会被碾碎,原本不打算抓捕的鱼类和动物也会被网住,所有这些活动都会激起海底的沉积物,因而捕鱼船后总是会尾随一道道羽状沉积物。联合国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深海海底进行拖网捕鱼的捕获量每年占全球渔业捕获量的不到 0.5%,但这种捕鱼作业对深海宝贵的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却是巨大而不可逆转的。联合国组织科学家们利用对海山的珊瑚记录、有关环境因素的全球数据及电脑模型,描绘出海山及特别容易

5、受到深海捕捞影响地区的多石珊瑚在全世界的潜在分布情况。调查显示,捕鱼船在南印度洋中东部、南大西洋和太平洋中南部一些地区对橙连鳍鲑、金眼鲷的大规模商业捕捞有可能对海山生态系统造成无法估量的消极影响。调查还显示,11 个国家应对全球 95%的深海海底拖网捕鱼负责。其中拥有世界上最多捕鱼船的西班牙在深海海底进行拖网捕鱼量最多,其次是俄罗斯、葡萄牙、爱沙尼亚、挪威等。以下材料数据均以东海底拖网渔业资源现状为模本,进行资源破坏报告1.材料与方法采用数据取自2005 年东海区底拖网渔业资源常规监测调查资料。调查船为6 对205.07kW 的底拖网船,其中3 对来自上海金山,3 对来自浙江大洋山;网具规格为

6、964m 的底拖网;调查监测范围为27003400N,禁渔区线12700E;渔捞记录按农业部东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印制的渔捞日志填写,包括渔捞时间、地点、渔获种类、渔获量等;并对各航次最后一网的渔获物进行随机取样,样品带回实验室按照海洋调查规范进行生物学测定,测定内容包括体长、体重、摄食等级、性别和性腺成熟度等。采用SPSS10.0 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2.结果2.1 渔获物种类组成2005 年6 对监测船组的主要渔获物种类组成:带鱼和刺鲳为优势种,渔获量占总渔获量的比例分别为60.31% 和14.53%,小黄鱼、龙头鱼、黄鲫和银鲳为次要优势种,所占比例均超过1%,竹荚鱼、白姑鱼、黄

7、姑鱼、虾蟹类、头足类和鲐鱼的所占比例均小于1%,其它类渔获量共占4.75%。2.2 优势种的月相变化以渔获量所占比例合计超过80% 的前几个鱼种为当月优势种渔获物,根据2005 年各月份的优势种渔获物及其所占比例可知,5 月份以前底拖网渔业的渔获物种类主要以小黄鱼、黄鲫和龙头鱼为主要捕捞对象,6 月份9 月份以带鱼和刺鲳为主要捕捞对象,10 月份以后以小黄鱼、带鱼、龙头鱼和刺鲳等为主要捕捞对象。2.3 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以6 对监测船的海上实际生产时间(小时)作为捕捞努力量的单位,2005 年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范围为45.87285.09kg/h,其中,最好的为9 月份,最差

8、的为5 月份,全年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为205.8kg/h。分鱼种方面,带鱼的CPUE 最高,为124.11kg/h,其次为刺鲳,为29.90kg/h,小黄鱼和银鲳的CPUE 分别为19.88kg/h 和3.26kg/h,CPUE 较高的鱼种还有龙头鱼,为6.72kg/h,黄鲫为6.36kg/h。2.4 主要经济鱼种生物学特征带鱼: 根据69 月份渔获样品( 成鱼) 的数据分析, 带鱼肛长范围为 43334mm, 各月份优势肛长组以170230mm 为主, 平均肛长以6 月份为最大, 为218.04mm;各月份雌雄比例变化较大,6 月和7 月的雌性比雄性多,8 月和9 月转变为雄性比雌性多,

9、性腺成熟度主要以2 期和3 期为主,优势等级以2、3 期为主;摄食等级以0 级和1 级为主。小黄鱼:根据111 月份渔获样品的数据分析,小黄鱼体长范围为79195mm,平均体长最大的是1 月份,为144.12mm;1、4 月份的雌雄比例变化较大,1 月份雌性比雄性多,4 月份转变为雄性比雌性多;1 月份和4 月份的摄食等级以0 和1 级为主。全年小黄鱼渔获物以当年生幼鱼为主,其中,812 月份小黄鱼幼鱼所占比例分别达到99.20%、96.75%、88.13%、88.61% 和83.44%。银鲳:根据4 月份银鲳的渔获样品数据,银鲳的叉长分布范围为100183mm,平均叉长为134.42mm,优

10、势叉长组为110140mm,占68.33%;体重分布范围为25169g,平均体重为65.80g,优势体重组为2080g,占78.33%。刺鲳:根据79 月份的渔获样品数据,银鲳的叉长范围为 65212mm, 其中,9 月份的平均叉长最大, 为142.12mm;另据9 月份的监测数据,刺鲳雌雄比为1:1.19,性腺成熟度均为2 级;摄食等级以0 级和1 级为主,分别占35.09% 和61.40%。【讨论】海洋生态系统不同于陆地生态系统,我们对海洋生态变化及其人类活动的关系目前仍知之甚微。但是从数据中不难看出,近些年来的深海拖网捕捞作业对于海洋生态系统、资源的破坏不可谓不大。而从渔获物的个体小型化

11、、低龄化的趋势中也可以清楚的了解过度的深海拖网捕捞对资源结构的破坏之严重。 而种群中的数量明显下降,更有甚之的衰退,进一步表明了海洋生态系统趋于恶化的现实状况。所以,有关部门对于保护产卵场、减少幼鱼捕捞、设立亲鱼保护区和禁渔期等手段来干预并实现保护(恢复)海底生态环境系统与资源是必不可少的政策。尽管在恢复海底生态这条路上将困难重重,但是我们作为海渔男儿,必要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来造福子孙后代。这也正印证了一句古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1】叶洁琼、蔡立哲等,2010。北部湾底拖网软体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其环境影响【J】 。海洋通报 1001-6932(2010)06-06

12、17-06【2】乔延龙, 陈作志, 林昭进. 北部湾春、秋季渔业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J. 中国水产科学, 2008, 15(5): 816-821【3】乔延龙, 林昭进, 邱永松. 北部湾秋、冬季季渔业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变化 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26(1):100-104.【4】赵传絪、陈永法、洪港船等,1990。东海区渔业资源调查和区划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6-602【5】郑元甲、陈雪忠、程家骅等,2003。东海区大陆架生物资源与环境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86-637【6】林龙山 程家骅 李惠玉,2006.东海底拖网渔业资源现状, 现

13、代渔业信息杂志,Vol.21,.9,13-15。【7】林龙山、郑元甲、程家骅等,2006。东海区底拖网渔业主要经济鱼类渔业生物学的初步研究J 。海洋科学,30(2):21-25【8】林龙山,2003。东海区小黄鱼现存资源量分析J 。海洋渔业,26(1):10-15【9】程家骅、林龙山、李建生等,2004。东海区小黄鱼伏季休渔效果及其资源合理利用探讨。中国水产科学,11(6):554-560【10】程家骅、刘子藩、林龙山等,1999。东海区伏季休渔渔业生态效果的分析研究J 。中国水产科学,6(4): 81-85【11】洪明进,叶泉土,郑国富,黄桂芳,郑雅友. 网板虾拖网作业渔获种类组成J. 福建

14、水产, 2003,(04) .【12】林龙山,郑元甲,程家骅,刘勇,凌建忠. 东海区底拖网渔业主要经济鱼类渔业生物学的初步研究J. 海洋科学 , 2006,(02) .【13】陈作志,邱永松. 南海区海洋渔业资源现状和可持续利用对策J. 湖北农学院学报, 2002,(06) .【14】林龙山,程家骅,凌建忠. 东海区底拖网渔业资源变动分析J. 海洋渔业, 2007,(04) .【15】孙宝权,李恒翔,严岩. 西大亚湾海域鱼类群落的多样性研究J. 水产科学, 2007,(07) .【16】洪明进. 选择性虾拖网渔具渔法研究J. 福建水产, 2005,(03) .【17】张兴国,张英. 浅谈桁拖网渔具渔法调整技术J. 中国水产 , 2003,(1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