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古筝基础教程》及教学法介绍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426714 上传时间:2017-11-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0.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古筝基础教程》及教学法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1古筝基础教程》及教学法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1古筝基础教程》及教学法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1古筝基础教程》及教学法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1古筝基础教程》及教学法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古筝基础教程》及教学法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古筝基础教程》及教学法介绍(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 111324 73a96e2c63d8fa 1 1 古筝 1+1 古筝基础教程及教学法介绍 第一部分:概述“1+1”古筝基础教学法由著名古筝教育家、演奏家、古筝基础教育专家王小平副教授于 2007 年创立,历时 3 年,进行了 100 多个班级教学实验,拍摄了1000 多小时教学及研究实录,并于 2010 年终于出版发行了以“1+1”古筝基础教学法为纲的1+1 古筝基础教程 ,作为“1+1”古筝基础教学法的具体体现,1+1 古筝基础教程 必将对现代古筝基础教育事业产生巨大影响。第二部分:“1+1”注解“1+1”古筝基础教学法中的 “1+1”主要包括四层含义:第一是教学法的基本概念:“1+1

2、”= 技法模块化教学 +乐曲段落化教学;第二是教学法的教学原则:“1+1”=重模仿 +轻讲解;第三是教学法的教学形式,即上课形式:“1+1”= 教+ 练;第四是教学法的教学理念,也是我们希望达到的教学效果:“1+1”=老师轻松教+学生快乐学。一、“1+1”古筝基础教学法的定义“1+1”古筝基础教学法是指把所要教授的古筝基本技法分解成数个有着有机联系的最小动作模块,一个模块一个模块地进行分步教学;把古筝乐曲划分为一个一个的段落,一个段落一个段落进行分步教学的教学方法,其核心就是“1+1”=技法模块化教学+ 乐曲段落化教学。*“最小的动作模块 ”的概念“最小的动作模块” 是指可以一次性模仿成功的“

3、若干个动作的有机组合”,“可以一次性模仿成功” 是这里的“最小” 的主要标准。例如:扎桩托的弹奏,理论上包含多个动作要领(如:沉肩垂臂、手臂打开、手腕放平),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将这些动作要领组合为两个动作模块:一是放弦,二是弹奏,那么将这两个动作连贯起来便完成了扎桩托的弹奏。二、“1+1”古筝基础教学法的教学原则“1+1”古筝基础教学法的教学原则是 “1+1”=重模仿+轻讲解。针对现在古筝教学对象低龄化的特征,本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技法教学中进行弹奏动作模仿教学,而教材中的的一些理论性的文字表述要淡化,在讲解的时候一带而过。三、“1+1”古筝基础教学法的教学模式“1+1”古筝基础教学法在

4、课堂中的教学模式表现为:“1+1”=教+练,即课堂教学以练为主,以教为辅,以练代教。四、“1+1”古筝基础教学法的教学理念“1+1”=老师轻松教 +学生快乐学第三部分:论文“1+1”古筝基础教学法摘要:随着古筝事业的飞速发展,全国筝人数已达 300 万人之巨,但目前古筝培训事业却又面临师资严重不足以及筝者日常学古筝负担偏重的状况。“1+1”古筝基础教学法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1+1” 教学法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现有师资的使用效率、老师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效率,做到让“老师轻松教、学生快乐学”。本文就“1+1”古筝基础教学法的创立背景、基本概念、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形式、教学效果以及此教学法

5、在古筝教学中的运用、市场效应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关键词:动作模块、轻松教、快乐学、重模仿、轻讲解、以练带教一、”1+1”古筝基础教学法的创立背景近十年来,古筝培训事业飞速发展,全国学古筝的人数已达 300 万人之巨。古筝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以及学生日常学古筝负担偏重的状况,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古筝基础教育的发展。近年来,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现有师资的使用效率、最快速度地提高全国古筝老师的教学水平并且有效减轻学生学古筝的负担,我们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科学、高效地开展古筝教学尤其是集体课教学,真正做到“老师轻松教、学生快乐学”。经过多年的研究,前后进行了近 100 个班级的集体课教学实践,拍摄了 1

6、000 多盒教学录像带,形成了今天的“1+1”古筝基础教学法。 “1+1”古筝基础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大大降低了教学难度,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同时也减轻了学生学古筝的负担。二、“1+1”古筝基础教学法的概念1、“1+1”古筝基础教学法的基本概念“1+1”古筝基础教学法的基本概念是 “1+1”=技法模块化教学+乐曲段落化教学。“1+1”古筝基础教学法是指把所要教授的古筝基本技法分解成数个有着有机联系的 最小动作模块,一个模块一个模块地进行分步教学; 把古筝乐曲划分为一个一个的段落,一个段落一个段落进行分步教学的教学方法,其核心就是“1+1=技法模块化教学+ 乐曲段落化教学”。

7、(1)、 “1+1”古筝基础教学法中的“最小的动作模块”“最小的动作模块” 是指可以一次性模仿成功的“若干个动作的有机组合”,其“最小”的主要标准是指 “可以一次性模仿成功” 。 例如,扎桩托的弹奏,理论上包含两个动作模块:一是放弦,二是弹奏。“放弦”这一模块包含了右手半握拳、手腕放平、手臂打开、沉肩垂臂、大指放弦、无名指、小指扎桩、其余手指放松等动作的有机组合;“弹奏”这一模块则包含了大指弹奏、弹完后顺势落在下一根琴弦上等两个动作。将这两个动作模块连贯起来便完成了扎桩托的弹奏。(2)、 “1+1”古筝基础教学法的应用范围“1+1”古筝基础教学法的研究价值重点体现在前两年的古筝教学中,即基本技

8、法教学部分和初中级乐曲教学部分。2、“1+1”古筝基础教学法的教学原则“1+1”古筝基础教学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原则是:“1+1=重模仿+轻讲解”。针对现在古筝教学对象低龄化的特征,本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动作的模仿教学,而且把模仿动作模块化。而教学过程中对一些理论性的文字表述要淡化,老师在讲解的时候一带而过。在古筝教学中,我们的教学对象大多数是学龄前儿童,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因为年龄小理解能力不如大孩子或者成年人,但他们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例如,扎桩托的弹奏,理论上包含九个动作要领:右手半握拳;手腕放平;手臂打开;沉肩垂臂;大指放弦;无名指、小指扎桩;其余手指放松;大指弹奏;弹完后落在下一根琴

9、弦上。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孩子年龄比较小,理解力不强,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讲很多理论性的东西,动作要领讲解要一带而过,重点在引导学生对两个动作的模仿:一是放弦,二是弹奏,将这两个动作连贯起来便完成了扎桩托的弹奏。这样整个教学过程变得通俗易懂,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遵循重模仿、轻讲解的教学原则,从而达到老师轻松教,学生快乐学的目的。3、“1+1”古筝基础教学法的教学形式“1+1”古筝基础教学法在课堂中的教学形式表现为“1+1=教+练”,即课堂教学以学生练为主,以教师辅导为辅,以练代教。“1+1”教学法在每节课中都有非常严谨的量化标准,例如针对年龄较小的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的特

10、征,首次提出“以练代教” 的教学模式并首次创立了“226 课堂时间分配方案”,每堂课新授课的时间大约占整堂课的 20%左右,其余时间一律用于集体练。这种教学模式的效果使孩子在课堂上就已经解决了学的难点,学会了新的知识,回家练琴就没有什么难度,时间也可以相对短一些,并且非常轻松,下一节课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完成集体还课,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每课时的安排 20%左右是复及还课,20%左右上新课,60% 左右进行新授课的课堂练(重点练难点部分)。4、“1+1”古筝基础教学法的教学理念“1+1”古筝基础教学法的教学理念是 “1+1=老师轻松教+学生快乐学”。学古筝选择老师是关键。如果老师有科学规范、形象生

11、动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在技法教学的过程当中,首先是进行定位练,也就是说每一个新学的技法,我们都是以 5(sol)为例,待学生初步掌握了这个技法以后,再进行走弦(移位)的练。例如在“托”指法的教学中,我们先在中音“5”上,练托指法,学生不断地练这个技法,待在中音 “5”上基本掌握了这个技法以后,再进行中音“6”、中音“3”、中音“2”、中音“1”的练,然后就可以进行走弦的练。在“托”指法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们穿插一些孩子们熟悉喜欢的小乐曲,或是一段乐句,让孩子用“托”指法进行练,提高了他们的学兴趣。在回家练的过程当中,因为是用他们熟悉的小乐曲或小乐句来代替“托”指法的练,

12、孩子很喜欢弹,不枯燥,学就轻松了。三、”1+1”古筝基础教学法在古筝教学中的运用“1+1”古筝基础教学法在古筝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技法教学和初级乐曲教学中。技法教学是学古筝的基础,对古筝演奏至关重要。而初级乐曲教学科学性、规范性的注重,将会给更高阶段乐曲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1、技法教学部分在技法教学部分,”1+1” 古筝基础教学法的主要理念是 “模仿带来放松”、“兴趣引领学” 。我们面对的大部分学员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孩子,最小模块的动作模仿教学显得至关重要,尽量少强调具体的动作要领,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紧张。例如:扎桩托的弹奏,理论上包含九个动作要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动作要领讲

13、解一带而过,主要集中于两个动作的模仿:一是放弦,二是弹奏,那么将这两个动作连贯起来便完成了扎桩托的弹奏。其次,“1+1”古筝基础教学法在教学顺序上也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历史性地确定了从“扎桩的托颤音抹勾提弹的托四点(勾托抹托)”的教学顺序,并将四点练和颤音教学贯穿于古筝教学的全过程。比如“托”指法的教学,我们把扎桩的“托” 作为入门指法,其理由是:有支撑的弹奏学生更容易找到触弦点,且更容易保持放松的状态。紧接着介入颤音的教学,使学生在巩固练扎桩的“托” 的同时又加入左手的韵律教学以提高学古筝的兴趣,很自然的引入古筝演奏的双手弹奏。2、乐曲教学部分“1+1”古筝基础教学法在乐曲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

14、在对乐曲教学程序的调整和重点难点讲解上。即“乐曲解析乐曲难点分段讲解全曲连贯演奏”的教学程序,在早期的乐曲教学中,即可以确立这一教学理念。(1)了解全曲可以提升学生用演奏表达乐曲意境的兴趣。(2)重点难点讲解在”1+1”古筝基础教学法中强调在课上解决每首乐曲的重点难点,解决并演奏乐曲难点会提高学生学的成就感,这样会大大减少课后自主练的枯燥感。(3)分段讲解在乐曲教学中是极其重要的一个过程,采用分段学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对乐曲进行重点段落的慢速练,熟练后将整首乐曲中的乐句或乐段连缀起来快速练,从而达到最佳的学效果。四、1 1 古筝基础教程 是”1+1” 古筝基础教学法的具体体现首先1 1 古筝基础教

15、程 的编撰理念是以正常的教学顺序决定教学顺序,加之教材右侧的教学备注,体现了明显的教案特征,对学生在技法学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进行了讲解,方便了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其次教程在技法教学部分大量穿插了儿童乐曲,并相应减少枯燥的练曲,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并减轻学生的练琴负担。第三、教程的编写具有很强的延展性,看上去是一本更适合儿童集体课使用的教程,成人学也会饶有兴趣,其科学的教学程序使其在教学运用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授课形式等进行因材施教。比如一对一小课的学生可以适当合并课时,提高进度(不建议小课学生在初期基础教学中过分提高进度)、成人学生可以采取合并部分课时并插入部分流行音乐改编的古筝曲教学等等。综上所述,1+1 古筝基础教学法是古筝基础教学研究的新的起点,它会给我们的老师和我们的学生带来科学规范形象生动的教学与学方法,真正做到“老师轻松教,学生快乐学”。作者:王小平本文来源:中国古筝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