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41968 上传时间:2017-07-2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0年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0年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0年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0年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 年长沙市一中雅礼中学高三年级联考试卷语文试题一、语言知识及表达(共 15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翩跹 氙灯 纤纤素手 鲜为人知 缘悭一面B.瑰丽 溃脓 喟然长叹 岿然不动 脍炙人口C.粳米 靓妆 菁菁校园 泾渭分明 噤若寒蝉D.劈叉 飒爽 乍暖还寒 叱咤风云 歃血为盟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剧增 与日俱增 简练 精兵减政B.陈规 默守成规 提名 金榜题名C.代劳 以逸待劳 抱怨 以德报怨D.仓皇 兵慌马乱 防范 防患未然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加拿大政府最近发动一项新的运动,督促家庭关掉电视,

2、提醒人们不要迷恋小屏幕,应该多去户外活动。B.曾几何时,满文军因“吸毒门”事件声名狼藉,跌入最黑暗的低谷。是白发苍苍的老父亲,用亲情和爱抚慰儿子,引领他走出了人生的泥淖。C.已卷走内地票房 12 亿人民币的阿凡达是卡梅隆创造的天神下凡似的巨作,影片制作技术真是无所不用其极。D.这块庄稼已经喷洒了三遍农药,可是很多叶片还是被虫啃得残缺不全,害虫太顽固了,真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中国足球在 2 月 10 日晚以一种充满血性的方式成功地阻止住对手的进攻,打破了32 年国际 A 级赛事不胜韩国队的耻辱记录。B.五十八年,卓琳执小平之手不离不弃,在枪林弹雨中转战南北,

3、在风雨阳光中起落同随。她当选 2009 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称号。C.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园区文化中心发生特别重大火灾,事故发生原因之一是工程中使用不合格保温板问题监管不力。D. 以“都市桃花源”为主题,用两个巨大而奇特的魔比斯环为载体,世博湖南馆将吸引众多参观者的眼球而流连忘返。5.按顺序排列下面的句子,与前后文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寅卯时分,你的梦境不是忽然透出了一丝绿莹莹的微光么,那里“吱呦”一声,睡在山屋里的你就醒了。 。瞧着那窗外的一丛迎春花,你仿佛也变作了它的一枝。一切带来的是个满心的欢笑啊。那时你还能躺在床上么?不,你会霍然一跃就起来的。衣裳都来不及披一件,先就跳下床来

4、打开窗子。那窗外像笑着似的处女的阳光,一扑就扑了你个满怀。你立刻听到了满山满谷的鸟叫,飘飘渺渺的钟声,也嗡嗡地传了过来。那山上一抹嫩绿的颜色,使你深深地吸一口气,清爽是透到脚底的。靠左边一点,石工们在“叮咚” 的凿石声中说着呜呜噜噜的话;稍偏右边,“得得”的马蹄声又仿佛一路轻的撒上了山去。A. B. C. D.二、文言文阅读(共 22 分,其中 69 题每小题 3 分,10 小题 1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10 题。设渔者对智伯 柳宗元智氏既灭范、中行,志益大,合韩、魏围赵,水晋阳。智伯瑶乘舟以临赵,且又往来观水之所自,务速取焉。群渔者有一人坐渔,智伯怪之,问焉,曰:“若渔几何?”曰

5、:“臣始渔于河,中渔于海,今主大兹水,臣是以来。”曰:“若之渔何如?”曰:“臣幼而好渔,始臣之渔于河,有魦、鱮、鱣、鰋者,不能自食,以好臣之饵,日收者百焉。臣以为小,去而之龙门之下,伺大鲔焉。夫鲔之来也,从鲂鲤数万,垂涎流沫,后者得食焉。然其饥也,亦反吞其后。愈肆其力,逆流而上,慕为 螭龙。及夫抵大石,乱飞涛,折鳍秃翼,颠倒顿踣,顺流而下,宛委冒懵,环坻溆而不能出。向之从鱼之大者,幸而啄食之,臣亦徒手得焉,犹以为小。闻古之渔有任公子者,其得益大。于是去而之海上,北浮于碣石,求大鲸焉。臣之具未及施,见大鲸驱群鲛逐肥鱼于渤澥之尾,震动大海,簸掉巨岛,一啜而食若舟者数十,勇而未已,贪而不能止,北蹙于

6、碣石,槁焉。向之以为食者,反相与食之,臣亦徒手得焉,犹以为小。闻古之渔有太公者,其得益大,钓而得文王,于是舍而来。”智伯曰:“今若遇我也如何?”渔者曰:“向者臣已言其端矣。始晋之侈家,若栾氏、祁氏、卻氏、羊舌氏以十数,不能自保,以贪晋国之利,而不见其害。主之家与五卿,尝裂而食之矣,是无异魦鱮鱣鰋也。脑流骨腐于主之故鼎,可以惩矣,然而犹不肯寤。又有大者焉,若范氏、中行氏,贪人之土田,侵人之势力,慕为诸侯,而不见其害。主与三卿又裂而食之矣脱其鳞鲙其肉刳其肠断其首而弃之鲲鲕遗胤莫不备俎豆是无异夫大鲔也。可以惩矣,然而犹不肯寤。又有大者焉,吞范、中行以益其肥,犹以为不足。力愈大而求食愈无厌,驱韩、魏以

7、为群鲛,以逐赵之肥鱼,而不见其害。贪肥之势,将不止于赵。臣见韩、魏惧其将及也,亦幸主之蹙于晋阳。其目动矣,而主乃慠然,以为咸在机俎之上,方磨其舌。抑臣有恐焉,今辅果舍族而退,不肯同祸;段规深怨而造谋,主之不寤,臣恐主为大鲸,首解于邯郸,鬣摧于安邑,胸披于上党,尾断于中山之外,而肠流于大陆,为鱻薧,以充三家子孙之腹。臣所以大惧。不然,主之勇力强大,于文王何有?”智伯不悦,然终以不寤。于是韩、魏与赵合灭智氏,其地三分。注释: 魦鱮鱣鰋:即小鱼、鲢鱼、鳝鱼、鲇鱼 鲔:鲟鱼和鳇鱼的古称。螭龙: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 胤:后嗣,后代 辅果:人名,原为智伯瑶同族,认为智伯必导致智姓灭亡,因而声明脱离智

8、姓,改姓辅。 段规:韩康子的大臣,曾受智伯瑶的侮辱,深怀怨恨。后来智伯瑶久攻晋阳不下,段规首先发难,杀了智伯瑶。 鱻:鲜食。薧:干食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折鳍秃翼,颠倒顿踣 踣: 跌倒B.去而之龙门之下,伺大鲔焉 伺:窥探C.北蹙于碣石,槁焉 槁:干枯D. 鬣摧于安邑 摧:折断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向之从鱼之大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B.闻古之渔有太公者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C.其目动矣,而主乃慠然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D.若之渔何如 以若所为,求 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8.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9、A.文章开篇点明背景,作为春秋末年晋国四卿之一的智伯,灭了范氏、中行氏之后,又向赵襄子索地,遭拒绝,于是他胁迫韩、魏共围晋阳。结尾与开头呼应,智伯被韩、魏、赵灭亡。B.魦鱮鱣鰋因“好臣饵”被捕获,大鲔因“慕为螭龙”最终只能绕着暗礁浅滩转动,大鲸在一口吞掉了几十条大鱼后仍不免枯死,文章前半部分说鱼是为下文喻理作铺垫。C.文章第三段将栾氏、祁氏、卻氏、羊舌氏与魦鱮鱣鰋,范氏、中行氏与大鲸,晋伯与大鲔类比,以鱼之贪而得死,喻人之贪而取败,于描写、议论中蕴含深刻哲理。D.文章借渔者之口,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对贪鄙之徒作了十分形象的描写,意在说贪得无厌不知满足者,就如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样,自己也

10、免不了被人吞并或消灭。9.请用斜线“/ ”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脱 其 鳞 鲙 其 肉 刳 其 肠 断 其 首 而 弃 之 鲲 鲕 遗 胤 莫不 备 俎 豆 是 无异 夫 大 鲔 也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臣始渔于河,中渔于海,今主大兹水,臣是以来。( 4 分 )(2)愈肆其力,逆流而上,慕为螭龙。( 3 分 )(3)脑流骨腐于主之故鼎,可以惩矣,然而犹不肯寤。( 3 分 )三、古代诗歌赏析和古诗文默写(共 13 分)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 分)醉歌十首(其九)汪元量南苑西宫棘露牙,万年枝上乱啼鸦。北人环立阑干曲,手指红梅作杏花。【

11、注】 汪元量:南宋诗人。此诗是作者游南宋宫廷南苑西宫后所作。牙:同“芽”。万年枝:即冬青树。冬青以常绿不凋,多植于宫廷皇陵,故称万年枝。北人:特指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1)诗的前两句,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3 分)(2)赏析诗歌后两句中“北人”的形象。(4 分)12古诗文默写。(6 分,每空 1 分)(1)复为慷慨羽声, ,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荆轲刺秦王)(2),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3)绿云扰扰,; ,弃脂水也。(杜牧阿房宫赋)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共 12 分。其中选择题 6 分,简答题 6 分)阅读下

12、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工业化之前,英国与其他国家一样,仍然处于传统的农业社会。阎照祥先生在其所著英国史中这样描绘“工业革命前的英国”:它告别了内战、流血和专制,可仍未被工业社会浸淫。传统社会风貌处处可见:静谧的乡村、弯曲泥泞的小路,憨厚朴实的乡民,绿茵茵的公有地,哞哞欢叫的牛羊。以后的英国人留恋和赞美农业社会的舒适生活,称之为“快乐的英格兰”。就在这一派田园牧歌的背后,一场使英国社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经济变革逐渐来临。18 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在英国首先发生,并非偶然。英国建立了一个稳定的君主立宪制度,在这种制度下,有产者牢牢地掌握政权,财产被作为“自由”的基本条件;但同时国家又不受一

13、个人的摆布,经济的成长不会因有可能威胁到国王的个人权力而受到压制。自 16 世纪始,随着旧式贵族的衰落与中等阶级的兴起,英国逐渐形成了一种三层式的社会结构,以三个社会阶级土地贵族、中等阶级与工资劳动者为主体。在这个过程中,传统农业社会中的“地主农民”式的双层社会结构被打破,新的社会群体开始涌现,并促使早先那种封闭的、刚性的社会结构,逐渐被具有一定程度的开放性、流动性弹性社会结构所取代。英国人马克思韦伯提出了“合理谋利”精神。所谓“合理谋利”,是与在前工业社会中以非经济的强制手段吞占社会财富为特征的谋利手段相对而言的,这与英国的清教传统有关系。孟德斯鸠曾认为,英国人“在三件大事上走在了世界其他民

14、族的前面:虔诚、商业和自由”。自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以来,英国就形成了浓厚的清教氛围。清教所强调的,一方面是勤奋,另一方面是节欲。清教伦理既鼓励人们追求财富,又反对人们不讲信义。这种提倡“合理谋利”的教诲,促使人们,主要是新兴的城市中等阶级,靠自身的努力去扩大生产、创造财富,并且创造出一种可以引发农民市场兴趣、把他们富余产品拿到市场出售获利的新机制。这正是英国人独有的工业民族精神。仅有精神是不够的,英国在工业化道路面前还有许多障碍,在这方面思想家们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从霍布斯开始,到威廉配第,再到约翰洛克,他们的著作,都阐述了一个共同的思想:即个人通过劳动所得到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是“天赋人

15、权”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政府或国家应该保护个人的私有财产。工业化是一个财富急剧增长的过程,很多国家一直到工业化带来的财富增长之后才认识到确立私有财产权原则的重要性,而英国却在工业化到来之前就解决了私有财产的地位问题。另一个重大障碍便是重商主义。作为指导英国发展的国家政策,重商主义曾帮助英国保持过去的财富,但在工业化方兴未艾时,它变得越来越不合时宜。于是,突破重商主义的束缚,为经济“松绑”,就成为时代的需要,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节选自工业革命:英国世界霸权形成的前提,有删改)13下列对有关概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层式的社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开放性、流动性,这与“双层社会结构”的封闭、刚性不同。B“合理谋利”与前工业社会中以非经济的强制手段吞占社会财富为特征的谋利手段不同。C“天赋人权”是指财富急剧增长的过程,个人通过劳动所得到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