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音乐欣赏教学活动组织与指导策略的研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381659 上传时间:2017-11-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5.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音乐欣赏教学活动组织与指导策略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幼儿音乐欣赏教学活动组织与指导策略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幼儿音乐欣赏教学活动组织与指导策略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幼儿音乐欣赏教学活动组织与指导策略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幼儿音乐欣赏教学活动组织与指导策略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音乐欣赏教学活动组织与指导策略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音乐欣赏教学活动组织与指导策略的研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音乐欣赏教学活动组织与指导策略的研究红桥区第十幼儿园赵慧雯姚葵花路学珍通讯地址:红桥区本溪路影院对过邮编:300131电话:86513215电子邮箱:hq10y 第七届新世纪杯论文红桥区教育学会报送幼儿音乐欣赏教学活动组织与指导策略的研究内容提要:音乐欣赏,是一种无形的艺术形式,它作用于人的感官听觉,使人产生激愤、哀忧、和谐、愉悦等多种情绪,音乐欣赏的过程,也就是对音乐形象的审美过程,它能陶冶幼儿的情操,开启幼儿的智力,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依据纲要精神,我们在实践中一改以往往教师过多的主导和限制幼儿对音乐的感受与表现过程,幼儿被动地模仿教师学习的现象,注重挖掘音乐欣赏活动的核心教育价

2、值,通过教育环境的创设和多种教学策略的运用,注重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敏感性运用多种方式与手段,帮助幼儿感受音乐特点给予幼儿创造性自主表现的机会与条件,体验创造想象的愉悦引导幼儿在听觉感知的基础上,激发幼儿的音乐审美情趣,体验审美愉悦,丰富他们的音乐经验,在促进幼儿音乐表现力与创造力发展的同时,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喜爱之情。关键词:幼儿 音乐欣赏教学 组织与指导策略 研究问题提出:音乐欣赏,是一种无形的艺术形式,它作用于人的感官听觉,使人产生激愤、哀忧、和谐、愉悦等多种情绪,音乐欣赏的过程,也就是对音乐形象的审美过程,它能陶冶幼儿的情操,开启幼儿的智力,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3、。教育家陈鹤琴在对孩子的细心观察过程中发现,音乐是儿童生来喜欢的。孩子出生不久,就能“欣赏”音乐了,他会听母亲哼着催眠曲而恬静地入睡,喜欢音乐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本能,音乐在儿童生活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引导、支持、鼓励幼儿参加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注重幼儿的感受、体验和情感表达方式,积极地丰富幼儿的音乐经验和审美情趣,提供幼儿自主表达的音乐空间,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技能和能力,让幼儿真正成为了音乐活动的主人。这种新的教育理念给予我们极大的启示。我们应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避免以往教师过多的主导和限制幼儿对音乐的感受与表现过程,幼儿被动地模仿教师学习的现象,注重挖掘音乐欣赏

4、活动的核心教育价值,通过教育环境的创设和多种教学策略的运用,引导幼儿在听觉感知的基础上,激发幼儿的音乐审美情趣,体验审美愉悦,丰富他们的音乐经验,在促进幼儿音乐表现力与创造力发展的同时,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喜爱之情。一、注重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敏感性幼儿倾听的态度、能力与习惯直接影响音乐欣赏活动的效果,从小培养幼儿对周围生活中各种声音有敏锐的感觉和细微的辨别能力,就能为幼儿欣赏音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对幼儿来讲,培养幼儿欣赏音乐的能力,帮助幼儿更好的感受与理解音乐,应当从培养幼儿倾听声音、了解声音的表现力,培养对声音的敏感开始。1、关注周围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与

5、能力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生活中都充满着各种声音(音响)我们就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去倾听、模仿,用语言表达听到的声音像什么,如:不同的走路声、玩玩具声、雨声、玩水声、马路上的声音等等,使幼儿从起初的无意识的听到有意识的关注,再到主动倾听与模仿。在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的同时,丰富了幼儿对各种声音的感性经验,为幼儿今后的欣赏与表现积累相关的创作素材。2、营造和谐的音乐环境,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与敏感性幼儿对音乐的欣赏与感受,往往需要一定的音乐技能做支撑,在幼儿具有一定的倾听能力基础上,我们还通过生活环节和专门的音乐教学活动进一步培养幼儿以下相关音乐素质:节奏感、旋律感、结构感、音

6、色感、速度感、力度感。一是在不同的过渡环节播放不同性质的音乐,如:在幼儿午睡前播放摇篮曲,在户外活动中播放欢快的音乐,在欣赏故事狮子王时,播放音乐狮王进行曲,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生活中感受音乐的不同作用,体验音乐带给幼儿的愉快体验,逐渐提升幼儿对音乐的敏感性,积累必要的音乐技能。二是创编丰富的音乐游戏,提高幼儿对音乐的辨别力和节奏的准确性。结合不同年龄班幼儿音乐活动总目标,我们有意识的在以往音乐游戏的启发下,创编 了许多有趣的音乐游戏,如:在日常将同一首歌曲变化不同速度进行演唱,引发幼儿体验乐曲速度变化带来的不同感受与特点;用废旧材料为故事配音响效果,在感受不同音乐效果的同时,学会控制音量、

7、轻重变化;为熟悉的诗歌配以多种节奏型;用不同颜色书写或绘画歌词、表现音乐,帮助幼儿感知音乐的乐句与乐段;对于有句末重音的音乐,引导幼儿在句末加上拍手和捻指等动作;以猴子爬树、小飞机、螃蟹上山等游戏帮助幼儿运用动作表现自己对音乐上行和下行的理解。总之,我们将幼儿音乐素质的培养巧妙的融于游戏活动之中,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音乐素质随之提高。二、运用多种方式与手段,帮助幼儿感受音乐特点 音乐欣赏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幼儿对音乐的创造表现,而表现的前题是幼儿对音乐的充分感受,在感受音乐特点的过程中幼儿会逐步建立起对音乐的表象,教师的作用在于采取适宜的方式与手段,帮助幼儿在头脑中构建起音乐的表象,在逐渐熟悉音

8、乐作品的同时,增进幼儿对音乐特点的感受与理解。1、注重音乐与幼儿原有经验间的有效对接为使幼儿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理解作品,教师在活动前要反复的分析音乐作品的特点,根据作品内容的需要及时丰富幼儿的原有经验,这种经验包括:生活经验和音乐经验,以寻求目标与幼儿经验间的结合点,实现两者的有效对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丰富生活经验:围绕有主题的音乐,教师要丰富幼儿关于音乐作品表现内容、作品中角色特点(生活特点、动作特点)、等相关经验,为幼儿今后的音乐表现提供素材。如:螃蟹上山活动中,教师事先与幼儿讨论螃蟹的生活习性和动作特点,并鼓励幼儿用动作进行模仿,表现小螃蟹的不同生活情节。在活动时,由于有了前期经验的铺

9、垫,就使得幼儿的学习重点十分突出,将注意力集中于对音乐的听辨与理解上,避免了因学习难点过多而造成幼儿注意分配的不足,提高学习质量。 丰富音乐经验:对于音乐结构特点较为复杂的作品,教师可在分析音乐的基础上采取以下方法丰富幼儿相关的音乐经验:一是聆听欣赏在日常生活中随意播放音乐,使音乐在幼儿的记忆中形成一定表象。二是游戏感知以游戏的方式帮助幼儿积累关于和音乐作品相似的音乐经验,如:当作品中有空拍特点时,教师可组织幼儿利用简单乐器在生活中玩一些手指摇游戏,积累听辨空拍的经验。2、注重视觉、听觉、运动觉等多通道的协同活动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思维具体形象性的幼儿来讲,需要教师紧密结合不

10、同年龄班幼儿的发展特点与规律,根据不同音乐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通过幼儿视觉、听觉、运动觉等多通道的协同活动,为幼儿在原有经验和音乐作品之间搭设学习的支架,增进幼儿对音乐的感受。(1)结合音乐特点, 巧妙设计图谱图谱是音乐活动中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在音乐欣赏活动中,适宜的图谱可以将抽象的音乐直观的再现于幼儿面前,实现音画沟通,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有助于幼儿对音乐特点的理解。活动前教师要通过对音乐作品的细致分析与研究,找准音乐的主要特点,有意识的设计图谱。需要注意的是,图谱 的作用是将抽象的音乐直观的再现于幼儿面前,起到促进学习的目的,而不应因图谱的繁杂,使幼儿在头脑中进行新的符号转换

11、,使学习更加复杂,影响学习效果。图谱特点:直 观 、形象、简洁、易于幼儿理解图谱中符号的数量、变化次数、行数要与音乐曲式结构(乐段乐句)相一致。(2)赋予音乐以故事情节根据音乐特点教师可选择幼儿熟悉的和自编的故事,帮助幼儿在音乐和故事情节、角色间建立一定联系,实现幼儿对音乐的感受。故事特点: 内容短小、角色与情节不宜过多,不要使幼儿在与音乐相对应时无从下手。情 节与音 乐特点贴切,便于幼儿理解。如:在大班音乐欣赏活动在行列中(选自幼教简讯),教师就根据音乐的变化创编了小朋友练习队列的故事:整齐的进行分队队列练习分散进行自选游戏听到集合哨声,继续进行练习。整个故事简单明了,三个突出的情节与音乐三

12、段式的结构特点相吻合,在故事的启发下幼儿很快听辨出音乐的变化与不同。再通过幼儿集体听音乐队列练习表演,进一步感受音乐的特点,为幼儿下一阶段的自主表现积累相关经验与创造素材。(3)运用肢体语言创造性的感受音乐在学习了许卓娅老师的著作后,我们懂得了音乐欣赏不仅是听觉活动,肢体动作的配合对于幼儿感受作品相当重要。研究中我们尝试运用肢体语言来引发幼儿学习兴趣,引起幼儿对音乐形象的关注与感受。如:以“放两响炮”游戏中边听音乐边点燃芯子长短不同的炮,帮助幼儿感知乐句的长短不同,炮响前用手捂耳的动作提示幼儿重音即将出现;在单簧管波尔卡中用剁陷、煮饺子、放水等动作帮助幼儿对欢快、流畅乐段交替变化特征的理解,并

13、在此基础上鼓励幼儿举一反三,赋予音乐多种情节。三、给予幼儿创造性自主表现的机会与条件,体验创造想象的愉悦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艺术,不同的人会赋予音乐不同的意义,儿童亦是如此。但这种意义的赋予首先需要教师给予幼儿大胆表现与创造的机会与条件,允许并接纳幼儿独特的想法和表现方式,在满足幼儿的表现需求的前题下,不断带给幼儿愉快的情绪体验,进而帮助幼儿构建审美情感,实现音乐欣赏活动的核心价值。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我们积极尝试运用幼儿创造性自主表现的方式,即:在幼儿感受音乐特点的基础上允许幼儿按照自己对音乐的独特理解,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自主表现音乐活动,帮助幼儿体验参与音乐欣赏活动的愉悦,提高幼儿对音乐的表现

14、力、创造力。在组织幼儿进行自主表现活动过程中,我们注重了以下结个环节的指导:自主表现前1、运用多种手段引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充分感受音乐作品的特点,为幼儿的自主表现活动提供前提(见第二方面)。2、围绕音乐特点,开展谈话活动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在倾听中有助于教师充分了解幼儿的不同想法,判断幼儿表现时的不同需求,预想教学策略,有效提升表演经验。运用语言和动作,对幼儿的表达给予有效的回应。如:音乐欣赏美丽的草原(蒙古族音乐)教学中,当有的幼儿想表演骑马的动作时,教师进一步启发幼儿音乐慢时骑马人在干什么?快时又在干什么?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从而帮助幼儿在音乐与自己的表演内容间建立有

15、效的对接,在尊重幼儿意愿的前题下,使幼儿的表现更加接近和符合音乐的特点。3、帮助幼儿明确自己的表现方式,提供必要的物质准备物质材料包括:师生共同准备的用于动作表演的道具、利用绘画方式表现的彩笔和画板、乐器、录音机等。自主表现中1、关注表现过程,提供适宜学习支架教师有目的的观察并接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表现,敏锐的判断介入时机,给予幼儿不同方式的学习支架。语 言支持:在音乐变化处提示幼儿动作的不同。或提示幼儿一些相关的生活经验启发幼儿表现内容更加丰富,与音乐更加贴切。动 作支持:以动作同步示范方式帮助个体差异幼儿实现自己的表现内容。图谱支持: 请幼儿边看图谱边表演,以视觉的直接刺激帮助幼儿的表现活动。特别对于中班幼儿因其表现能力的有限,在鼓励幼儿进行自主性表现时,我们采取了图谱符号替换的方式帮助幼儿大胆表现。如:中班小熊运西瓜活动中,图谱符号为: 小熊走 摘西瓜 西瓜滚跑了 在鼓励幼儿进行自主表现时,教师先请幼儿想象还可以进行哪些小动物的动作(情节),然后利用图谱,边看图边逐一将自己想象中的小动物进行动作替换,教师可根据幼儿的想象进行图谱符号的替换,支持幼儿的创造表现。2、发挥同伴资源,提升表现经验当许多幼儿的表现内容与方式基本一致时,教师可请这些幼儿为一组共同表演,有助于不同水平幼儿的相互学习与借鉴,提升表现经验。3、有效组织评价, 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