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古代文明的思考1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344125 上传时间:2017-11-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中国古代文明的思考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对中国古代文明的思考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对中国古代文明的思考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对中国古代文明的思考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对中国古代文明的思考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中国古代文明的思考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中国古代文明的思考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对中国古代文明的思考姓名:肖玉俊 学号:100317116“今天的神七,明天的航母,后天的嫦娥奔月!”总让我们感叹当今的科技如此发达。但又有多少人去回味我国古代文明的精髓呢?中国古代的优秀文化里有一个基本的精神,就是研究天 道和月直的关系。天道是自然本身白年去则,人道指人自身和社会的道理。首先让我们追随历史的长河来看看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在科技方面 1四大发明造纸术发明于西汉,东汉蔡伦加以改进。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大发明,起始远在宋代以前,但其完成和发展却在宋代。它代表着代自然科学技术的突出成就。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最高结晶,对我国的文化事业,乃至世界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

2、大贡献,是我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2数学春秋时期发明了九九乘法表。 周髀算经所记西周初年的勾股定理,比西方早 500 年。西汉出现了数学专著九章算术 。南朝祖冲之的圆周率比欧洲早 1100 多年,他的数学专著缀术成为唐朝及中世纪朝鲜、日本的教材。3天文历法和地学夏朝开始有了历法。商朝时,有了世界上最的日、月食记录。春秋时留下了公元前 613 年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而且能够测定一年中的季节。秦汉时有周髀算经 ,东汉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主持了世界上第一次对子午线长度的测量。北宋沈括创制了“十二气历” 。元朝郭守敬的授时

3、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他还主持了空前规模的天文测量工作。4医药学战国时期有了医学分科;著名医生扁鹊提出四诊法;皇帝内经提出病理学说,为古代医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东汉末年,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华佗除创制五禽戏外,还发明了麻沸散,开创了世界医学史上全身麻醉之先河。唐朝有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孙思邈著有千金方 。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集历代草本药物之大成,是一部既有总结性,又富有创造性的伟大科学著作。5农学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明末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6建筑学战国时期鲁国的公输

4、般会建造房屋、桥梁、改进生产工具,有许多发明创造,被后世木匠尊奉为祖师爷。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唐朝长安规模宏大,布局严整,建筑宏伟。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里长城气势雄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明朝北京城布局严整,建筑华丽,是我国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7其它北宋沈括反映技术革新成就的巨著梦溪笔谈 ,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明末清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此外,杜诗、马钧、黄道婆等能工巧匠作了许多发明创造。 在思想方面(1) 政治思想:古代思想史的主体是政治思想,而在治国方针上,主要思想

5、又有三种:影响最大的儒家思想:孔于是儒家的创始人, “仁”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主张以缓和阶级矛盾的办法维护奴隶制度,但在春秋战国大动荡的时代,孔子思想因不合适宜未被统治者采纳。战国时期孟子对孔子的学说进行批判继承,把它发展为“仁政”学说,其核心内容是“民为贵” ,这是古代政治思想中民主性的精华。秦统一后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受重创。西汉武帝接受董仲舒为适应君主专制的需要而提出的“大一统”思想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明清时期,随着封建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开始受到冲击,出现了具有民主色彩的反封建思想,如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顾炎武主张学

6、以致用等。到近代,随着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儒家思想受到进一步冲击。新文化运动将斗争矛头指向儒家思想,使其正统地位发生动摇;倡导“法治”的法家思想。所谓”法治” ,即主张用法令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从而管理好国家。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主张实行“法治” ,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这种理沦被秦王赢政所采用,成为他灭六国,建立专制体制的理论基础。由于严刑苛法,横征暴敛,秦朝短命而亡。秦汉以后,法家作为一个学派消失了,但重视法的作用、强调君主专制的思想却被历代继承下来。 “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春秋末年,面对社会大变革,老子完成了古代思想从鬼神观念到“道”的飞跃。他主张“无为而治”

7、,劝告统治者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应该顺应时势和民心,这样才能天下大治。秦汉以后,每逢大乱平息,人民急需休养生息之时, “无为而治”的思想便受到重视。如西汉初、唐初、明初等,都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无为而治”的精神。这正是两千多年来老子的思想始终具有强大魅力的原因。(2) 宗教 道教:出现在东汉中后期。但由于其教理杂乱,远不及佛教吸引人,更比不上儒学深入人心,因此始终难成气候。佛教:西汉时传人我国中原地区,东汉时在我国逐渐传播开来。魏晋南北朝时,由于长期战乱和社会动荡,以及统治者的提倡,佛教在我国日益盛行。隋唐时期,统治者大力提倡宗教,尊重外来宗教,以强化思想统治,但由于儒学与佛教之分、佛

8、教与皇权之争、佛教与道教之争以及佛教与地主经济利益的冲突,佛教最终并未真正成为我国的国教。(3) 哲学思想随着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对自然界的认识不断提高,博大精深的中华哲学也不断发展。荀子、王充、范缜、刘禹锡、柳宗元、王夫之等思想家在同唯心主义斗争的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了唯物主义思想,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优秀的文化遗产。教育方面古代教育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但主要是出于统治阶级政治的需要。春秋时期,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开私人办学之先河,其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影响深远。西汉武帝时,在中央设太学,并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唐代科举制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私人办学增多,专业教育开始确立。宋代教育事业兴盛

9、,王安石曾进行教育改革,书院兴起。明代各级学校的教育体制体现出君主专制的强烈色彩。清代进一步加强了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书院逐渐成为官办学校。史学为维护统治者地位的长治久安,历代都重视史学,以借鉴历史教训。早在奴隶社会就专设史官。唐初又开创了由宰相主持设史馆修正史的先例。孔子编定的春秋是我国现存完备而系统的最早史学著作。西汉时期为民族文化建设做出最大贡献的司马迁撰修史记 ,开创了我国纪传体通史和传记文学的先例,代表着那一时代中华民族文化的水准,东汉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唐代重视史学, “以古为镜” 。现存二十四史中就有八部是唐代所修。刘知己史通是我国第一部史评专著。杜佑的通典是我国

10、最早的典章制度通史。我国现存最大的编年体史书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 ,它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也是古代集体编书的典范。文学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文学最具鲜明的时代特色。春秋时期的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其中一些诗表达了奴隶反抗压迫的强烈要求。战国时期楚辞的出现,是古代诗歌的大解放。屈原的离骚抒发了作者希望楚国改革图强的爱国情怀。汉代设乐府,派人到民间采风,收集民歌经加工成为乐府诗,有的揭露了官府对百姓的横征暴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士族统治腐朽,陶渊明厌恶官场腐败,创作了田园诗桃花源诗及诗序桃花源记成为千古绝唱。北方游牧民族的民歌敕勒歌和木兰辞反映了民族融合的时代性。唐诗丰富多彩,

11、是一部形象化的唐史,构成文学史上的颠峰。盛唐李白的诗赞美祖国大好河山。杜甫的诗是安史之乱前后大动荡时代的一面镜子。由于揭露唐朝后期封建统治者的罪恶,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白居易被誉为“人民的诗人” 。宋代经济的发展、都市的繁荣,促进了词的兴旺蓬勃。宋词是继唐诗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座丰碑,金灭北宋前后,李清照的词截不同。宋金对峙时,陆游的词强烈要求祖国统一。辛弃疾的词表现了对北方故土的怀念和抗金的爱国热情。辛弃疾、陆游的创作成就,标志宋词达到了高峰。元代关汉卿的戏剧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明清文学最具成就的是古典小说,明显体现了封建社会后期抨击封建礼教、揭露封建制度的时代特征。艺

12、术书法、绘画、石窟和戏剧艺术主要受政治、经济或宗教影响。书法自东汉末年开始成为一门艺术,魏晋南北朝时得到发展,出现古代书圣王羲之。隋唐时日臻成热,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的作品号称“颜筋柳骨” ,各具风格。宋元时期书法成为文人普遍爱好的艺术。明代“吴派”更是把诗、书、画合。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色彩绚丽、线条流畅,描绘细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宗教画流行。唐时期阎立本、吴道子主要以人物画为主。在城市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推动下,宋元时期的绘画技术走向成熟。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杰作。元朝赵孟颊的画被称为“神品” 。明代苏州出现“吴派” 。清代“扬州八怪”的绘画突破陈规,别开生面。出于维护封建统治和宣扬佛教的目的,封建统治者自魏晋至隋唐开凿了大量石窟,其中最著名的云冈石窟、龙门石窟、莫高窟,分别表了雕刻、塑像和壁画的精湛艺术。宋朝、金朝已有滑稽戏、讲唱戏各种戏剧演出,到元代发展为元曲。明朝最负盛名的是汤显祖的牡丹亭 ,清朝则以洪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最为著名。品尝完我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总让我们内心充满了惊叹!惊叹四大发明的奇迹诞生,惊叹长城的宏伟,惊叹清明上河图的不朽杰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