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风俗ppt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21315 上传时间:2016-11-09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7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育儿风俗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育儿风俗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育儿风俗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育儿风俗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育儿风俗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育儿风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育儿风俗ppt(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育儿知识 ,从唐宋延续至明清,一直到民国时期,溺婴习俗尚存在于福建一些地区。宋代闽人溺女婴,也溺男婴,但溺女婴多,溺男婴少。明清时期,闽人溺女婴而不溺男婴。因此造成明清福建社会男多女少的自然构成,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庭中女性掌权,童养媳习俗流行。民国时期,随着童养媳制度与高聘金习俗的流行,以及战争对男子数量减少的作用,福建的男女性比例渐趋缓和。其一,计产育子。 “计产育子”直接反映了人口增长与生产力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其二,害怕多子分家。其三,人丁税苛重,不堪承受。由于福建历史上多数朝代都有重税现象,所以,负担不起税收一直是产生溺婴的重要原因。其四,害怕厚嫁破产。中国历史上有句谚语: 盗不

2、过五女之门 ,是说女儿养多了家要穷,乃至窃赋也不愿光顾。清代的统治者标榜施仁政,因此较为重视溺女婴问题,在朝廷的督促下,清代福建各县有溺婴习俗的县都设有育婴堂,其经费由政府拨给,或由富商捐赠,迄至晚清,一些西方教会也在福建各县设立了许多育婴堂。汀州府:长汀、宁化、清流、 上杭 、武平、永定祈望家庭繁衍、生生不息,这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福建人早在婚嫁之际就有了寓意早生贵子的种种习俗举措。旧时,若婚后多年尚未怀孕,不论是夫妻双方还是婆家、娘家,皆焦急万分。已婚妇女若久未怀孕或未能生育男孩,轻则受到公婆歧视、丈夫虐待,重则被遗弃。由是,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祈子方式。婚后最普通的祈子方式是到送子观音、临水

3、夫人等生育之神面前去敬拜叩求,有些人则求拜于妈祖,此外,还有送灯、窃瓜、求巫、“引窦子”等祈子习俗。在重子嗣的中国社会中,怀孕是一件喜事,俗称“有喜”。然而,在科学落后的旧时代,怀孕现象总是显得神秘莫测。因此,从受孕时起,“带身”的妇女就成了周围人们关注的对象。怀孕本为“有喜”,但民间却有“喜冲喜”的忌讳,诸如婚嫁迎娶、生日寿诞、孩子满月、祭祀祖先、建造新屋、乔迁新居等等,孕妇皆不得出席或到场观看。民间甚至将孕妇视为不洁的“四目人”,身带邪气,因而处处设禁回避。例如,孕妇不要去抚摸和抱别人的孩子,以免“惊吓”了这孩子,令孩子夜卧不宁,惊醒啼哭。路遇孕妇,行人还得主动避让一侧,以免让“四目人”冲

4、犯了行人自己。自然,孕妇也不能参与或路遇办丧事的,免得“凶冲喜”,冲犯胎神,影响了胎儿的发育。妇女受孕后,一般得与丈夫分床。婆家会尽可能地增加孕妇的营养,减轻她的劳动,并开始养鸡、酿酒等,以备产后之用。娘家人和近亲也会送来滋补品或其他钱物。福建人普遍相信猪肚有助于补胎,所以总要让孕妇吃上一些;桂元、鸡、鸡蛋、鱼虾等亦常见食用。妇女怀孕后,其婆婆或家人通常会到寺庙庵堂中去烧香拜佛,祈求神灵的保佑和赐福。在重男轻女的年代,人们往往还是为祈求生男孩。孕妇日常禁忌:1、不要干重活;2、不要踮脚伸手够高处的东西;3、不要搬动房间里的眠床和大家具;4、不在房间里乱钉钉子、砸东西;5、孕妇忌讳看怪相、听怪声

5、,否则会“看猴生猴”,产下怪婴;6、缝衣服时,不要往自己的衣襟上扎针7:禁孕妇接触嫁娶和丧葬8:忌食葬仪食品,忌受丧家赠物,忌摸丧葬用具9:禁孕妇入寺庙、上井台和观看祭祀、建灶、打井、上梁等10: 禁孕妇观看傀儡戏 (木偶戏 )11:禁孕妇接触别的孕妇及产妇12:孕妇要回避与“猴”有关的一切东西,人们甚至不得在她面前说“猴”字,唯恐婴儿得“猴损”,日后面黄肌瘦;孕期中的“猴”的禁忌,还在于希望孩子将来做事稳重,学手艺有始有终。13:忌孕妇盖印,否则婴儿浑身会青一块紫一块,状如印章;若发生此类事,须取洗米水浸泡用过的印章,据说这样婴儿身上的斑块才会消失。14:孕妇不慎挪动桌子,俗信会触犯胎神。凡

6、此种种,迷信的说法是为了避免触犯胎神。其实,这些禁忌都是为了保护孕妇的健康和胎儿的正常发育,以免发生流产、早产及生下怪胎等事故。饮食禁忌:1、不吃姜,以免将来婴儿长出姜似的第六只分叉手指;2、不吃田螺,免得将来孩子像田螺爬行时流涎般爱流鼻涕;3、不吃蛇肉,免得孩子皮肤起蛇皮似的皱纹;4、不吃羊肉,免受羊肉的热毒,带来孩子将来爱烂嘴唇;5、不吃甲鱼,免得分娩时像甲鱼似的伸头缩头,带来婴儿娩出后又缩回去6:孕妇忌吃兔肉,怕胎儿长兔唇 (三瓣嘴 );7:忌吃狗肉,以免将来孩子爱咬人,吃奶时爱咬奶头;8:忌吃牛肉,恐怕难产;9:忌吃螃蟹,以免胎儿横生难产或所生小孩横行不法;凡此种种,多属借某物的特性引

7、伸出来的饮食禁忌,实为古代感应巫术的遗俗。不过,像忌吃姜、羊肉一类的热性食物,免得胎儿上火,积下热毒,那是有一些道理的。孕妇肚子尖生男孩,肚子圆生女孩;喜爱吃酸食则生男孩,怀孕时间较久生女孩;脚肿得厉害的生男孩,不怎么肿的生女孩。、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优生优育知识的普及,人们对妇女怀孕和孕期保健逐渐有了科学和客观的认识。陈规陋习逐渐淡化,上述禁忌绝大多数被破除。另一方面,孕妇不从事剧烈运动,不看惊险恐怖影视节目,不滥用药物,注意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合理,多欣赏优雅音乐,室内张贴可爱的幼儿图象以及定期进行体检等新风尚,越来越普及。不可否认,少数禁忌旧俗至今仍有所见,而其存在往往被误认为有某种合理

8、性。出嫁女儿怀孕快分娩时,一般是婴儿出生前一、二十天,娘家要带着鸡、鸡蛋、面条、粉干等来到女儿家“催生”,有预祝平安出生之意。据说,母亲问讯过后,便会如期顺利生产,因而俗称“催生”。此时,母亲还会嘱咐女儿:要是过了预产期还未生产,应把自己的衣箱打开一会,便会顺利生子。不消说,这也是感应巫术遗下的旧俗。如母亲已不在,则由嫂子去催生,中午要设宴招待。客家人忌讳直呼“生孩子”,而雅称为“轻身”。从前,农家孕妇大多请接生婆也叫“拾仔婆”、“助产婆”,在自己家里分娩。这时,其他人一律不准踏进产房,就是产妇的丈夫、公婆也只能守候在产房门口,不得随意入内。否则,可能冲犯胎气,危害产妇和胎儿,而且产妇的血污晦

9、气也不利于闯入者。俗尤忌肖虎者的冲撞窥视,恐会发生唬胎、吞胎等事故。若产下儿子,接生婆将毛笔劈开,用笔管的竹片割断脐带,以祈男儿长大后好好读书仕进;如生下女儿,则将烧火的吹火筒劈开,用其竹片割断脐带,使她日后好生煮饭、理家。(婴儿降生后,拾仔婆先拿剪刀剪断肚脐带,用布包好伤口,接着取热水擦试婴儿全身,后以旧衣服将其裹上)对于胞衣 (婴儿胎盘 ),客家人甚为珍视。习俗认为胎衣与婴儿的命运相连,如果被人拿去配药吃掉,婴儿就会遭遇不测;如果随便丢弃,其血污将冲犯天地鬼神,也会给婴儿带来灾祸。依照俗规,应由祖母拿出去,在自家祖居地范围内找个僻静之地悄悄埋掉 埋藏地点,则是绝对保密的。要埋得深,否则可能

10、使婴儿噎乳和夜间不安。若婴儿发生此等情况,就到埋胎衣处,用手拍一拍,或用脚踏一踏,以为化解。 这种落后的旧式接生方法,未作任何消毒,常使婴儿染上破伤风而夭折 客家人称之为“中脐风”,并认为这是“锁鬼子”把婴儿锁走了。为防止“锁鬼子”入门,有些地方在产后三天之内,不得给产妇吃雄鸡煮酒,免得“锁鬼子”闻到鸡酒香味进入产房,而把孩子锁走了。现在,这些落后的接生方法和陋俗早已废止,孕妇多在医院或卫生院由助产士接生了。婴儿一出世,家人一般都要请阴阳先生或算命师为其“定时”,“查八字”,看“五行”、“财星”、“文星”、“官星”、忌犯等等,以便为日后各项重大活动提供参考。新生儿开奶前,往往要先喂以黄连汤或川

11、连汤、或黄连甘草两味中药汤。据说孩子因刚来到世间,今后的身体、生活极难预料,先尝黄连、川连苦药,意在祝愿孩子吃得苦,易成长,有出息;而依次喝黄连甘草汤,则表示“先苦后甜”,讨个吉利。黄连、川连和甘草均具有清凉解毒、抗菌消炎的作用,利于解除婴儿的胎毒。旧时,孕妇必须在婆家生产,忌于娘家或他人家分娩。因此,孕妇到临产前夕深居简出,不轻易出门。俗信,若把房子借给他家媳妇生产,家中的福份与风水会被婴儿带走,且借人生产的人家亦有妇女,恐怕其家中的“好儿”会被借产的产妇先生去。现今,孕妇普遍是到医院分娩,产妇和婴儿的安全系数大大增加,旧式习俗与禁忌大都消失。不过,家人送黄连之类的药汤到医院让初生儿饮服的现

12、象仍常见。一些人家,产妇和婴儿出院返归时,要选择黄道吉日或没有冲犯的日子在重男轻女的时代,生男生女礼仪有别,“贺生”之礼主要集中于男婴的出生,而产女婴者,其喜庆气氛相对差些;男婴一旦降生,家人即要燃放鞭炮以示庆贺。若生女婴,则不鸣炮。如果第二、三胎仍接连生女,家人非但不以为喜,反以为忧愁,甚至溺婴、弃婴。 民间曾流行生男之家买新灯悬挂的习俗,取“灯”和“丁”谐音,挂灯以“贺生”。部分乡村如果添丁,则要做粄分送全村各户人家。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府倡导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因此不管生男或生女,只要分娩顺利、母子健康同样可喜可贺。当然,生男者欢天喜地,生女者垂头丧气的现象也还存在,农村尤

13、为严重。不过,旧式的贺生礼仪已少见,在城市基本绝迹。“报喜”,也叫“报生”。婴儿诞生后,男方遣人具礼向产妇的娘家 (外家 )及其他亲友乡邻通报喜讯。往娘家报喜的主要由女婿去;亲友乡邻则多由其余家人去通告。娘家和亲邻闻讯后要回送礼物,以示祝贺,即“贺喜”,小孩出生后,女婿要带着鸡、蛋、米酒(有的带几十斤)(“姜酒”)到岳家去报喜,外婆家要请客,至亲友好都会来参加,以表示祝贺。外公、外婆会回赠鸡和红蛋。婴儿出生三日,称为“三旦”,也叫“三朝”、“三诞”。当天要举行一些仪式,谓之“做三旦”、“做三朝”或“做三诞”。 三旦的主要礼仪之一是洗儿。故俗称“洗三旦”,或“洗三朝”、“洗三诞”。据说,这样可以

14、洗去婴儿从“前世”带来的污垢晦气,使之今生平安吉利。亦有人说,倘若此时没给婴儿洗浴,待其长大成人后无论怎样洗澡也无法洁净身体。其实,婴儿从母体生下,经过了三天的时间,对外界的适应性渐强,浑身洁洗一番,对婴儿的卫生和生长有很大好处。民间的其他说法是迷信附会。 小孩出生三天,要做“三朝”。先给小孩洗澡,请接生婆吃饭。外婆会送来大公鸡、鸡蛋、面条、糯米粉等。要做“三朝酒”,宴请外婆及亲房。有些地方还要给至亲亲友送红蛋,亲友在满月前会回送鸡、鸡蛋、面条等物。三旦洗儿一般是请有经验的妇女或接生婆来办。上杭人用茅草、蕨叶及蛋等一同煮沸,冷却转温后供婴儿洗澡,洗澡时还要用上葱,意味“聪明”;有些还要用上“正

15、茶油”;蛋则切开分给家中或邻里的孩子们吃。婴儿沐浴完毕,即换上新衣 (多由外婆送来 ),曰“洗诞 (旦 )衣”。如今,三朝洗儿、报喜、送三旦等习俗仍存,但求神之举已不多见。在城镇,孕妇于医院分娩,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天天为新生儿洗澡,故所谓“洗三旦”之义有失初衷,普遍不再讲究。旧时,福建除流行“做三旦”外,还出现过做“七旦”、“十一旦”、“十二朝”、“十四旦 (诞 )”、“二十朝”,产家或于是日再行庆贺,或待此时才去报喜,或是娘家与亲友到这时送“贺生”礼。现在,一般“做三旦”之后,很少有人再行“七旦”之类庆贺,或者只在“三旦”、“七旦”、“十一旦”、“十二朝”、“十四旦 (诞 )”、“二十朝”中择一行之,不象过去那么繁琐。妇女产后须静居卧房精心调养一段,时间通常为一个月,故谓之“坐月子”、“坐月”,俗称“做月内”、“做月里”、“做月地”。也有的坐月子超过 30天。在一个月的“坐月子”期间,产妇一定要好好休息,增加营养以补养身子。坐月子”产妇的饮食十分讲究,既注重营养以滋补身体,又偏好热性食物以驱风祛寒,还得有益于奶水的分泌以哺育婴儿。每天三餐三点心或三餐四点心,趁热进食。分娩后,家人一般都要用阉鸡煮酒给产妇吃。这是将生姜洗净,切末晒干,下锅用油炒香,再将阉鸡切块,入锅与姜末一同煸炒,加水煮烂,最后放入黄酒、红糖,煮开起锅而成。客家人认为,它既营养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婚嫁/育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