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司马光的成语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29720 上传时间:2017-07-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司马光的成语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司马光的成语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司马光的成语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关于司马光的成语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关于司马光的成语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司马光的成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司马光的成语(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司马光的成语:http:/ 变危为安 bin wi wi n 变危急为平安。宋司马光论周琰事乞不坐冯浩状:“陛下当此之时变危为安,变乱为治,易于返掌。” 沥胆披肝 l dn p gn 比喻开诚相见。也形容非常忠诚。唐黄滔启裴侍郎:“沾巾堕睫,沥胆披肝,不在他门,誓于死节。”宋司马光体要疏:“虽访问所不及,犹将披肝沥胆,以效其区区之忠。” 目食耳视 m sh r sh 用眼睛吃,用耳朵看。比喻颠倒错乱。宋司马光迂书官失:“世之人不以耳视而目食者,鲜矣。” 披肝沥胆 p gn l dn 披:披露;沥:往下滴。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也形容非常忠诚。唐黄滔启裴侍郎:“沾巾堕睫,沥胆披肝,不在他

2、门,誓于死节。”宋司马光体要疏:“虽访问所不及,犹将披肝沥胆,以效其区区之忠。” 乘高决水 chng go ju shu 凭借地势居高临下,决口放水。比喻费力小,收效大。宋司马光言为治所先上殿札子:“陛下诚能行此二者后日之政,如顺风吹毛,乘高决水,可以不劳而成功者。” 鼎铛有耳 dng chng yu r 鼎、铛:均为两耳三足的金属炊具。电鼎和铛都有耳朵。指某人或某事影响大,凡是长耳朵的都应该听说、知道。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太祖宠待赵韩王(普)如左右手。御史中丞雷德骧劾奏赵普擅市人第宅,聚敛财贿。上怒叱曰:鼎铛尚有耳,汝不闻赵普吾之社稷臣乎?” 道同志合 do tng zh h 犹言道合志同。

3、宋司马光又谢庞参政启:“尝托僚寀,获友高明,道同志合,出处如一。” 耳视目食 r sh m sh 用耳朵看,用眼睛吃。比喻迷失本分,追求奢侈宋司马光迂书官失:“世之人不以耳视而目食者,鲜矣。” 腹心之患 f xn zh hun 关于司马光的成语:http:/ 比喻严重的祸患。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后梁太祖乾化元年:“云代与燕接境,彼若扰我城戍,动摇人情,吾千里出征,缓急难应,此亦腹心之患也。” 精疲力竭 jng p l ji 竭:尽。精神、力气消耗已尽。形容非常疲劳。宋司马光司马温公文集卷二道傍田家诗:“筋疲力弊不入腹,未议县官租税促。” 焦心劳思 jio xn lo s 形容人非常操心、担忧。宋司

4、马光进五规状远谋:“臣窃见国家每边境有急,羽书相銜,或一方饥馑,饿莩盈野,则庙堂之上焦心劳思,忘寝废食以忧之。” 筋疲力敝 同“ 筋疲力盡 ”。 宋 司马光 道傍田家诗:“筋疲力敝不入腹,未議縣官租税促。”络绎不絶 亦作“絡驛不絕”。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後汉书东海恭王刘彊传:“皇太后、陛下哀憐臣 彊 ,感動發中,數遣使者太醫令丞方伎道術,絡驛不絶。”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八:“皇親兩府諸司,緣道設祭,自右掖門至 奉先院 ,絡繹不絶。”红楼梦第五三回:“一夜人聲嘈雜,語笑喧闐,爆竹起火,絡繹不絶。”人情之常 rn qng zh chng 通常情况下人们共有的情理或态度。宋司马光应诏论

5、体要:“凡用一人,必或以为贤,或以为不肖,此固人情之常,自古而然,不足怪也。” 事无大小 sh w d xio 事情不分大小。形容什么事都管。文选诸葛亮出师表:“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五:“委萧瑀以庶政,事无大小,莫不关掌。” 深切著白 shn qi zh bi 深刻而显明。同“深切著明”。宋司马光与薛子立秀才书:“观足下之文深切著白,使其人果举而行之,则足下虽未得位,而泽固施于民矣。” 涕泗交流 t s jio li 关于司马光的成语:http:/ 眼泪鼻涕一起流下。形容痛哭的样子。北齐魏收魏书元顺传:“顺即哽塞,涕泗交流,久而不能言,遂令换之。”

6、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二十五:“夏,四月,甲申,郭子仪辞还邠州,复为上言边事,至涕泗交流。” 忘寝废食 wng qn fi sh 寝:睡觉。废:废止,停止。形容专心致志地干谋一件事情,连睡觉、吃饭都顾不上了。宋司马光进五规状远谋:“臣窃见国家每边境有急,羽书相衔,或一方饥馑,饿莩盈野,则庙堂之上焦心劳思,忘寝废食以忧之。” 习以成性 x y chng xng 1.原谓养成习惯即成本性。 北齐 刘昼 新论风俗:“人居此地,習以成性,謂之俗焉。” 唐 白居易 策项:“臣聞人無常心,習以成性;國無常俗,教則移風。”2.一般用以指坏习惯不易改变。 宋 司马光 乞罢保甲招置长名弓手札子:“鄉村無賴子弟

7、飲博遊蕩,習以成性。”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三:“由是而之習以成性,居官則不畏三尺,任職則不畏簡書,攫金則不畏市人。”鱼目间珠 y m jin zh 比喻以假乱真。参同契上:“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宋司马光稷下赋:“珷玞乱玉,鱼目间珠,泥沙涨者其泉混,莨莠茂者其谷芜。” 遗风余象 y fng y xing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和法式。宋司马光投壶新格:“古者壶矢之制,揖让之容,今虽阙焉,然其遗风余象犹仿佛也。” 与世浮沉 y sh f chn 随波逐流,附和世俗。宋司马光右班殿直傅君墓志铭:“然不能与世浮沉。平视贵要,若无人,故所至龃龉。” 一决胜负 y ju shng f 进行最后的较

8、量以决定高下。宋司马光与王介甫书:“介甫之意,必欲力战天下之人,与之一决胜负,不复顾义理之是非,生民之忧乐,国家之安危。” 怏怏不悦 yng yng b yu 关于司马光的成语:http:/ 悦:愉悦,快乐。因不满意而很不快乐。宋司马光应诏论体要:“其当职之人,已怏怏不悦,不肯同心以助其谋,协力以成事。” 与世沈浮 亦作“ 與世浮沉 ”。随波逐流,附和世俗。史记游侠列传:“今拘學或抱咫尺之義,久孤於世,豈若卑論儕俗,與世沈浮而取榮名哉!” 宋 司马光 右班殿直傳君墓志铭:“然不能與世浮沉。平視貴要,若無人,故所至齟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商三官:“然 三官 之爲人,即蕭蕭 易水 ,亦將羞而

9、不流;況碌碌與世浮沉者邪!”陨身糜骨 yn shn m g 犹言粉身碎骨。宋司马光乞罢条例司常平使疏:“德泽汪洋,天隆地厚,非臣陨身糜骨所能报称。” 荜路蓝缕 同“ 篳路藍縷 ”。形容创业的艰苦。 宋 司马光 和王介甫巫山高:“嗟嗟 若敖 、 蚡冒 ,蓽路藍縷空辛勤。” 黄远庸 喜日日记:“已由蓽路藍縷之時期,入于重熙累洽之時期。”亦作“ 蓽露藍蔞 ”。史记楚世家:“昔我先王 熊繹 辟在 荆山 ,蓽露藍蔞,以處草莽。”转死沟壑 zhun s gu h 指弃尸于山沟水渠。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二:“国相会稽骆俊素有威恩,是时王侯无复租禄,而数见虏夺,或并日而食,转死沟壑,而陈独富强,邻郡人多归

10、之,有众十馀万。” 重金袭汤 chng jn x tng 指几重金城汤池,防守非常坚固。宋司马光评项羽诛韩生:“疏斥忠良,猜忌有功,使臣下皆无亲附之意,推此道理行之,虽重金袭汤,不能以一日守也。” 招亡纳叛 zho wng n pn 招引接纳敌方叛逃的人。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高帝五年:“高祖起丰、沛以来,罔罗豪桀,招亡纳叛,亦已多矣。” 赃贿狼籍 zng hu lng j 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三年:“中书侍郎兼知吏部侍郎同平章事崔关于司马光的成语:http:/ 湜、吏部侍郎同平章事郑愔俱掌铨衡,倾附势要,赃贿狼籍,数外留人,授拟不中,逆用三年阙,选法大坏。”

11、众说纷揉 zhng shu fn ru 各种说法纷乱而混杂。形容有各种各样的议论。宋司马光进交趾献奇兽赋表:“麟,瑞兽也,旷世而不可睹,其于经有名而无形,传记有形,而去圣久远。纵说纷揉,自非圣人,莫能识其真。” 筑舍道傍 zh sh do bng 傍:通“旁”。在路旁盖房子,同路人讨论事情。比喻人多口杂,办不成事。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七年:“此所谓筑舍道傍,无时可成。” 重足累息 chng z li x 指畏惧之甚。梁书柳忱传:“朝迁狂悖,为恶日滋,顷闻京师长者,莫不重足累息。”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三:“于是内外恐怖,人不自安,皆求苟免,莫有固志,重足累息,以逮于终。” 爨桂炊

12、玉 cun gu chu y 爨:炊。柴禾难得如桂木,米价贵得如珠玉。形容物价昂贵,生活艰难。宋司 原创学会解读文本,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2008-4-24 16:36:00新乡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刘萍萍一、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缺失的现象:1、教学中严重的依赖现状。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的教师依赖什么?、依赖教参。在大多数教师的眼中,教参无疑是教师的法宝,教材解读思想也就是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参的教学建议,也就成了教师实践的例证。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好多教师解读教材的方法就是大致浏览一遍课文,再对照教学参考的教材说明把教材理一遍,然后参造别人的教案进行设计,一课书就算大公告成了。这种解读怎么能把

13、文章的内涵吃透?怎么能发现教材中包含的教学资源?说到底,这种解读也就不能算是与文本对话了。、依赖互联网。利用互联网学习提高是好的,值得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但我们部分教师依赖的是互联网现成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下载一份教学设计,抄到教案上应付学校检查,看熟一份教学思路,照搬到关于司马光的成语:http:/ 课堂上应付学生学习。教师的教学思想在哪里,三年初中教师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计划、安排、序列在哪里?教师教学设计的基本功在哪里?2、教学中教师的尴尬处境。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又面临新的尴尬境况,那就是随着教辅读物的迅猛发展,我们教师的法宝教参已经不在成为教师的独门暗器,学生手中的点拨三点一测等教辅

14、书籍,上面有与教学参考书一样的教参内容甚至有些教辅读物上面的教材解析比教参还详细,我们不少老师还要和学生一样买上一本作为教学辅助材料,更有甚者,有些老师不拿教参上课,拿教辅读物代替教参,让学生拿教辅读物代替课本上课。学生中有了教参,老师该如何上课呢?教学又出现了新的混乱状况。一种现象:教师讲的少,学生记得多。有的老师干脆直接让学生买有教参的教辅书,上课干什么?既然你已经手中有教参,我少讲一点,你们看教参在书上多划一点,然后背下来就可以了。语文能力培养变成了记忆力培养,老师顿感一身轻松;第二种现象:教材分析少,训练习题多。因为学生手中有教参,因而有问必有答,各个精彩的不得了的现状让老师也颇感头疼,怎么办,我让你们练,多做练习不也正好训练你们的阅读能力了么。因而语文能力培养变成了题海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怎样培养?学生如何应对新课改不断强调的能力测试?3、教学中“好课”的困惑。“技术”的语文课最具有迷惑性的语文课,还充斥着我们的课堂,让老师们深受迷惑。教师驾驭课堂轻松,问题设置巧妙,看上去课堂结构清晰,这不就是一节好课么?为什么说它最具有迷惑性,这种课教师点拨到位,特别是教师基本功又很好的话,这种课很容易会被公认为是一节好课。但,如果细细品品这种课,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