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泊洼鸟类湿地自然保护区与天津湿地 标签: 鸟类 团泊洼 天津 自然保护区 动物 分类: 关于水 2007-09-14 09:34一、关于天津团泊洼鸟类湿地自然保护区:团泊洼是著名的鸟类自然保护区,位于静海县东部水库建于 1978 年,是一座大型平原水库,总面积为 60 平方公里,其中水面为 51 平方公里,总长 33.56 公里,内设植苇防风平台这里水域辽阔,环境清幽,水产资源及水生物蕴含极广,盛产鱼虾,栖息着 40 多种珍禽,其中有国家一类珍禽白鹳、黑鹳、大鸨,二类珍禽海鸬鹚、大天鹅、庞鼻天鹅、鸳鸯、灰鹤等每年候鸟迁徙的时节,会有大量的候鸟在此聚集,其时可是观赏鸟类的大好时机.团泊洼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利1998 年,团泊鸟类自然保护区工作站成立,开展珍惜鸟类的生态、种群分布、数量变化等研究,定期组织鸟类资源调查,掌握鸟类资源消长变化情况和鸟类迁徙路线,发挥团泊洼地区鸟类优势,与国外鸟类专家进行交流,使这一地区成为对外联系的窗口二、关于天津的湿地:天津有湿地有 248784.8 公顷,总蓄水能力 40 多亿立方米(其中库泊容量 24 亿立方米),占市土地总面积的 20.9%。
包括北大港、七里海、团泊洼、塘汉大沿海滩涂、大黄堡5处,湿地内涉及植物类 16 个群系、400 余种,动物类达到 600 余种三、天津其他主要湿地:1、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 27730 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贝壳堤、牡蛎滩古海岸遗迹和滨海湿地1984 年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2 年 10 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保护区;1996 年 6 月,天津市政府批准组建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负责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1999 年 7 月,天津市政府颁布了《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2001 年 5 月,在国家海洋局的指导下,保护区与美国弗吉尼亚州切斯比克湾国家河口研究保护区建立起姊妹保护区关系,签定长期合作协议,开展双边合作;2001 年 9 月 7 日上午, "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标志碑揭幕;2002 年,保护区组建了大港区第一监理所、宁河县第二监理所;2004 年 6 月 21 日经市人民政府第 30 次常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的决定》,自 2004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2、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 4.4 万公顷,位于天津市大港区东南部,距渤海湾 6公里,有湖泊、河流、海岸滩涂、沼泽等 4 种湿地,是目前天津市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
2001 年 12 月报经市政府批准,于 2002 年 2 月正式建成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2001 年 3 月国际鹤类基金会--- 中国项目办事处、天津农林局合作举办“环渤海地区湿地水鸟研讨会”;2002 年 4 月,批准建立大港区人民政府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公室,按湿地权属单位审批建立了 7 个保护管理站;2002 年,编制了 《天津市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天津市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02 年至今,政府有关部门在湿地周边地区多次开展爱鸟活动,举办“爱鸟周”,增强了广大群众的爱鸟意识;2003 年,大港区政府制定出台了《天津市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2005 年 12 月,北大港水库管理处为预防高致病禽流感,编制《北大港水库关于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实施方案》3、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天津市武清区东部,面积 112 平方公里,水面面积 3.3 万亩,苇塘 3.5 万亩是我国北方地区为数不多、原始地貌保持较为完好的典型芦苇湿地有鸟类 230 多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 34 种2004 年 9 月,天津大黄堡自然保护区建立2003 年底,武清区建立湿地工作小组,制定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实施意见;2005 年 3 月 13 日,启动了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工作,7 月 18 至 19 日,专家组在深入科考的基础上对大黄堡湿地保护区进行了科学论证,通过了“天津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05 年 9 月 21 日,湿地国际组织中国办事处考察团实地考察了大黄堡湿地。
认为,大黄堡湿地是京津两大都市间面积较大、纯自然的芦苇湿地和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途中的一根重要链条,堪称湿地中的瑰宝;2005 年 9 月 30 日,天津市政府批准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市级自然保护区,现在正积极创建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