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综合《巧手做风筝》滕州界河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263050 上传时间:2017-11-2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3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下综合《巧手做风筝》滕州界河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四下综合《巧手做风筝》滕州界河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四下综合《巧手做风筝》滕州界河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四下综合《巧手做风筝》滕州界河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四下综合《巧手做风筝》滕州界河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下综合《巧手做风筝》滕州界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下综合《巧手做风筝》滕州界河(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名称:巧手做风筝设 计 者 单位(学校) 授课年级 四年 级 教 材 版 本 山东科技版 一、教材背景(一)背景分析:风筝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千百年来,风筝作为一种民间娱乐游戏活动一直延续至今,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随着历史的发展变迁,风筝发展到今天 ,时代又赋予它崭新的内容。 “北京风筝节” 、 “潍坊国际风筝节”表明 ,风筝几乎成了和平的使者 ,自由的象征 ,它联结着友谊 ,寄寓了人类的美好理想 ,成为现实生活史一项有意义的活动。(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风筝比较熟悉,无论是哪一个孩子,让他说一说自己见过或了解的风筝灯,他都能够说出很多,有了这些感性的材料和丰富的生活基础,再来

2、探讨这个话题,学生会有较强的兴趣和获得知识的欲望,部分学生能主动的在课下搜集资料,有一定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基本能力。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预计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三)教学设计思路通过本节课,增进学生对中国风筝的认识,进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了解风筝的起源、发展及其与航天飞机的关系中,认识风筝对社会生活、文化生活多方面的影响;通过本次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研究传统文化,培养其欣赏、保存、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识,引导学生进行健康的娱乐活动以充实业余生活,陶冶情操;通过本次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个性品质,对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和创新的能力。二、教学目标1知识:通过了解风筝的相关知识,

3、学习其造型特点及制作方法。2能力:能设计制作一件体现风筝特点的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民族文化的感情。4教学重难点:重点:风筝的种类特点及设计方法。难点:风筝的创意及制作方法。三、教学准备:细竹条(不要太老的,容易折断,七八成的成竹,根据风筝的大小而定)熟宣纸(糊面)煤油灯(竹条折弯要在需要弯的地方烤)包棉线(绑扎子架子)502 胶(粘架子,主要是粘风筝面)铅笔(打画稿)、颜料(广告色,可以覆盖)、毛笔(大,小几白云及衣纹笔).四、教学方法:实践法教学五、教学评价方案设计:评价标准:好的活动方案实施起来要得心应手,引导学生从多种方式进行评价。评价方法建

4、议: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评价激励性、多元性、开放性,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尽可能采取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鼓励同伴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六、教学课时建议:建议:三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了解风筝(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风筝的历史与起源风筝真正的起源,现在已无法证明。有些民俗学家认为,古人发明风筝主要是为了怀念世故的亲友,所以在清明节鬼门短暂开放,将慰问故人的情意寄托在风筝上,传送给死去的亲友。 风筝,古时称为鹞 ,北方谓鸢 。大多数的人认为风筝起源于中国,而后广传于全世界,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实际上,中国最早出现的风筝是用木材作的。

5、春秋战国时,东周哲人墨翟(公元前 478-392 年) ,曾费时三年,以木制木鸢,飞升天空 。墨子在鲁山(今山东潍坊境内) , 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 。这是说墨子研究试制了三年,终于用木板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是最早的风筝,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风筝。 (约纪元前 300 年左右) ,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年。直至东汉期间,蔡伦发明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因此可以推断,中国风筝已有两千年以上历史了(二) 风筝的文化 中国风筝 风筝起源于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中国风筝问世后,很快被用于传递信 息飞跃险阻等军事需要。唐宋时期,由

6、于造纸业的出现,风筝改由纸糊,很快传入民间,成为人们的休闲娱乐的玩具。 中国的风筝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从传统的中国风筝上到处可见吉祥寓意和吉祥图案的影子。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出优美的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文字和绘画,还创造了许多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寓意吉祥的图案。它通过图案形象,给人以喜庆、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它融合了群众的欣赏习惯,反映人们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渗透着中国民族传统和民间习俗,因而在民间广泛流传,为人们喜闻乐见。 有着二千多年历史的风筝,一直融入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受其熏陶,在传统的中国风筝中,随处可见这种吉祥寓意之处:“福寿双全” 、 “龙凤呈祥” 、 “

7、百蝶闹春” 、 “鲤鱼跳龙门” 、 “麻姑献寿” 、 “百鸟朝凤” 、 “连年有鱼” 、 “四季平安”等这些风筝无一不表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吉祥图案运用人物、走兽、花鸟、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以民间谚语、吉语及神话故事为题材,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象征及谐音等表现手法,构成“一句吉语一图案”的美术形式,赋予求吉呈祥、消灾免难之意,寄托人们对幸福、长寿、喜庆等愿望。它因物喻义、物吉图案,将情景物融为一体,因而主题鲜明突出,构思巧妙,趣味盎然,富有独特的格调和浓烈的民族色彩。例如一对凤鸟迎着太阳比翼飞翔的图案,称为“双凤朝阳” ,它以丰富的寓意、变化多姿的图案,体现了人们健康向上

8、的进取精神和对美好幸福的追求。 (三)中国吉祥图案内容丰富,大体有“求福” 、 “长寿” 、 “喜庆” 、 “吉祥”等类型,其中以求福类图案为多。 爱。求福: 人们对幸福有共同的追求心理。蝙蝠因与“遍福” 、 “遍富”谐音,尽管它形象欠美,但经过充分美化,把它作为象征“福”的吉祥图案。以蝙蝠为图案的风筝比比皆是,如在传统的北京沙燕风筝中,以“福燕”为代表,在整个硬膀上,可以画满经过美化的蝙蝠。其它的取其寓意的风筝有:“福中有福” 、 “福在眼前” 、 “五福献寿” 、 “五福捧寿” 、 “福寿双全” 、 “五福齐天”、 “五福献寿”等,周代洪范篇载“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

9、,五曰考终命。 “攸好德”谓所好者德, “考终命”谓善终,不横夭。按五福寓意,福已包含富和寿。其他的求福吉祥图案还有“鱼”和“如意” (如意原是竹木制的搔杖,专搔手够不到的地方,因能尽如人意而得名)。与此有关的吉祥图案与风筝有:“连年有鱼” , “喜庆有余” ,“鲤鱼跳龙门” , “百事如意” , “必定如意” , “平安如意”等。 长寿: 古往今来人们都希望健康长寿。寄寓和祝颂长寿的图案很多:有万古长青的松柏,有据说能享几千年寿命的仙鹤及色彩缤纷的绶带鸟,有据说食之可以长命百岁的“仙草”灵芝和能够使人长生不老的西王母仙桃等。追求和表达长寿的“寿”字有一万多种字形,变化极为丰富。源于佛教的“万

10、”字纹样,寓“多至上万”之意。在沙燕风筝中,腰部的图案就多为回转“万”字纹样。与此有关的吉祥图案与风筝有:“祥云鹤寿” ,“八仙贺寿”等。 喜庆: 表达人们美好、愉快、幸福的心情。喜字有不少字形,“囍”是人们常见的喜庆图案。喜鹊是喜事的“征兆” ,风筝中有“喜”字风筝, “喜喜”风筝碰等,与此有关的风筝和吉祥图案有:“喜上眉梢” , “双喜登眉” , “喜庆有余” , “福禄寿喜” , “双喜福祥” 。喜庆图案颇具情趣的还有百蝶、百鸟、百花、百吉、百寿、百福、百喜等图案,如“百鸟朝凤” 。寓间美满婚姻、夫妇和谐有鸳鸯图案风筝等。 吉祥: 龙、凤、麒麟是人们想象中的瑞禽仁兽。龟在古代是长寿的象征

11、,后来以龟背纹代替。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关于龙的话题,中国是个尚龙的国家,在我们国家里龙是有着特别的意味,龙有着鹿的角,牛的头,蟒的身,鱼的鳞,鹰的爪的神奇生物,被视为中华古老文明的象征。以瑞禽仁兽及其它物象构成的传统吉祥图案有:“龙凤呈祥” , “二龙戏珠” , “彩凤双飞” , “百鸟朝凤”等。中国传统风筝龙头蜈蚣长串风筝,尤其是大型龙类风筝,以其放飞场面壮观,气势磅礴而受人喜(四) 风筝的分类 风筝可以分为平面式、硬翅式、活翅式、立体式、串式等多种形式。扎风筝首先是设计图样和扎骨架。对骨架的基本要求是结构要合理 风筝的造型可分为硬翅、软翅、桶子、串式等六大系列,百余品种。大致可分为反映喜庆吉

12、样,表达人们美好愿望的吉祥类,如鲤鱼跳龙门、凤凰展翅、孔雀东南飞、飞虎、蝙蝠等;寓意人们幸福长寿的福寿类,如八仙庆寿、仙鹤童子、和合二仙等;意在驱邪恶保平安的平安类,如钟馗抓鬼、降龙伏虎、包青天等;寄托神奇、崇尚好汉的神奇类,如济公、孙悟空、梁山好汉、封神人物等;还有歌颂挚爱钟情的爱情类,如鸳鸯戏水、天河配、许仙游湖等;再如取材花鸟鱼虫、反映活泼可爱的动物形态的花卉鸟虫类,涉及面广量大,不胜枚举。所制风筝工艺精巧,扎画并重,造型古朴、新颖,栩栩如生,中小型风筝一级风能起,五级风不折,起飞不助跑,收线不沾地,一年四季均能放飞,可装饰增辉您的居所,又有广告的妙用,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受。(五)风筝的

13、具体分类 软翅风筝 即一般常见的禽鸟风筝。它的升力片(翅)是一根主翅条构成翅子的下布是软性的,没有主条依附,主体身架多数做成浮雕式。它的造型多数是禽鸟或昆虫。鹰、蝴蝶、蜜蜂、燕子、仙鹤、凤凰、蜻蜓、寒蝉、螳螂等皆属此类风筝。为放还有一种可拆装的软翅风筝,把传统的上下分开的蝴蝶翅膀,改为活翅膀,固定骨架,便于折叠,放飞效果逼真,或顶的翅膀一张一弛,保证了风筝的稳定性 硬翅风筝 常见的元宝翅任务沙燕风筝即属此类。它的特点是升力片(翅)用上下两根横竹条做成翅的形状,两侧边缘高,中间凹,形成通风道。翅的端部向后倾,使风从两翅端部逸出,平着看象元宝形。如北京流行的米字风筝、花篮、鸳鸯、喜鹊、鹦鹉等,这种

14、风筝的硬翅 是固定的形式,而硬翅范围以外的造型与骨架结构,则随内容题材的不同而变化。 龙型风筝 主要以龙头蜈蚣风筝为主,也是潍坊风筝的一大特色。 板子风筝 即人们传说的平面形风筝。从结构和形状上看,它的升力片就是主体,无凸起结构,风筝四边有竹条支撑。此类风筝较多见,扎制容易,飞升性能好,又适合表现多种题材,是少年儿童最喜爱的一种。板子风筝,京津地区也叫拍子风筝,有八角菱形或者瓢虫形,这类风筝一般都拖着个长长的尾巴或穗子,这对起飞有益处。板子风筝中,最简单的一种是“瓦爿”块,方方的一片,南方农村叫它“二百五” ,北方俗称“筝子” ,又叫“屁帘儿” 。 立体风筝 一般采用折叠结构的骨架,由一个或多

15、个圆桶或其他形状的桶组成,如宫灯、花瓶、火箭等 桶行形风筝 由一个或多个圆桶或其他形状的桶组成的风筝,象宫灯、花瓶、火箭、酒瓶等皆属此类。 自由类 自由类包括跨种类,运用新技术,吸取外国风筝之长的风筝。跨种类的如“鹊桥会” ,把串式、立体、板子等几种方法集于一体;运用新技术的如长 120 米的串式风筝“梁山一百单八将” 、 “百鸟朝凤”等,不仅能迎风转动,还能敲锣打鼓、喷烟冒火, “孙悟空”还能在放飞中七十二变。第二课时 制作风筝(一)导入新课:春风拂面,万物复苏,正是放飞风筝的好季节。诗人高鼎在村居里这样写到: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诗中生动地描绘了农历二月春光明媚,柳絮纷飞的时节,活泼的儿童舒臂牵线,喜放风筝的情景。放风筝便成为人们所喜爱的传统活动之一,也为春日增添了不少诗情画意。让我们走出教室,在阳光的沐浴下,在美丽蓝天上放飞心情,放飞风筝,放飞理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春天的艺术品风筝。放风筝可以为我们的课余生活带来哪些好处呢?放风筝既能娱乐,又能健体。 在明媚的春光里踏青放风筝,可以舒展筋骨;可以尽情呼吸着新鲜空气,吐故纳新,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可以消除眼肌疲劳,预防近视和弱视,放风筝能使人情绪开朗、心境愉悦。放飞者极目蓝天,其心胸也会感到开阔。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的风筝是谁制作的吗? 我国的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