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但愿人长久》王晓静点评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263002 上传时间:2017-11-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上《但愿人长久》王晓静点评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上《但愿人长久》王晓静点评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上《但愿人长久》王晓静点评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四上《但愿人长久》王晓静点评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四上《但愿人长久》王晓静点评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上《但愿人长久》王晓静点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上《但愿人长久》王晓静点评(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 2、但愿人长久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 9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埋” ,能默写课后 8 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心绪不宁、埋怨、宽慰”等词语的意思,背诵 4、5、6 自然段。3.读懂课文,学习用文中关键词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4.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感悟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点评】依据新课标对学段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两大板块。前两条为第一板块是基础性目标。这两个目标的预设比较具体化,可操作性强。读准哪个多音字

2、,理解那些词语,背诵哪些自然段都在基础性目标中做详细的阐述。后两条为第二大板块是发展性目标。基于学情这两条目标的达成对学生来说是薄弱点。第三条目标是本课训练的一个重点。这个目标的制定落实了学段目标,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目标表述准确、简明扼要。学习用文中关键词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不是描述成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方法的引领加入了目标。这样制定的目标指向性更明确,可操作性更强。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这也是课后第四题的训练点,在制定这一目标时,关注了课后题的落实。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读懂课文,学习用文中关键词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

3、娟“的意思。难点:体会苏轼情感变化,感悟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点评】受年龄的限制,学生在揣摩语言和体会作者情感方面的能力有限,尤其是提取信息和表述信息的能力不条理、不清楚,很难有条理的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因此,确立了引导学生学习用文中关键词来概括文章内容和体会苏轼感情变化的教学重、难点。三、教学评价设计:1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看预习单、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移情体验、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通过词文对照,读懂词的意思和意境;借助文中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的感情变

4、化。2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评价。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教师:1.教学课件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五、教学课时:2 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吟诵诗词,进入情境1.师: (播放课件:一轮明月挂在空中)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就要到了, 月到中秋分外明。一轮明月勾起多少游子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啊!古代文人关于明月思乡,写过许多诗篇,你会吟诵哪句诗?(生背诵)2.师诵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课件出示) ,这是宋代文学家苏轼非常有代表性的一首词。这首词是怎样写

5、成的呢?学了这篇课文就知道了。(板书:但愿人长久) 齐读。【点评】简单的师生交流,将学生引入课文的情境,直奔教学的主题。(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识、写。 (1)出示预习单,组织学生认读生词,强调多音字“埋” 。 (引入字音与字义的对应)(2)教师针对预习单上的错字及不规范的字进行范写指导。学生练写错字和不满意的字。2.检查朗读课文(1)同位轮读课文,做到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指名分段读文,师相机指导,做到正确、流利。【点评】检查预习单,准确把握学情,扎实有效地落实了基础目标。3.整体感知课文,概括课文内容。(1)简单交流:这首词是在什么情况下写成的呢? (教师引导学生要指向

6、事件的时间、3地点、人物、主要成因等信息)【点评】这一环节老师引导学生指向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主要成因等信息来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第一次推进学生的思考,让学生简单知道文章写了什么?(2)师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为了把事情的主要内容说的既简洁又条理,我们要注意寻找故事叙述的线索,找出可以体现故事线索的关键词,就可以把故事概括地更有条理。就像这篇课文,在故事中,随着故事的发生、发展,苏轼的心情不断变化。如果能够读懂事情发展中,苏轼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把描写心情变化的词语找出来,想想他的心情为什么变化,你就可以把故事概括地更好。 (这是教学重点,教师要注意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明明白白地进入学习

7、探究活动)想不想试试?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事情是怎样变化的,在这件事中找出描写苏轼心情变化的词语,用笔画下来,概括使他心情变化的原因。 (教师巡视导学,重点扶持学困)(3)交流汇报,师相机板书关键词语:心绪不宁 埋怨 宽慰 用上这几个词语进一步交流:他为什么心绪不宁?他又在埋怨什么?为什么心里又宽慰了许多呢?(4)练习用上这三个词语,完整地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师相机引导扶持,使学生说得简练、条理、完整。(5)学法小结:引导学生感受文章在叙述一件事情时有一条线索,它把故事的发生、发展、结果穿在一起,就像是项链中穿珍珠的线一样,我们以后再读故事时要注意体会,找出与线索有关的关键词语,我们就可以

8、轻松地读懂故事的主要内容。 (也可以先引导学生说说通过以上学习又学到的一种读懂文章的方法)【点评】为了让学生真正细致地读进去,概括得出来,老师进一步推进学生的思考。从寻找线索到找出可以体现故事线索的关键词即描写苏轼心情的变化的词语,在阅读与感受心情变化中初步感知文章结构。如何把这篇课文内容概括得简练、条理、完整, 。老师与学生对几个关键词进行了交流,并找出苏轼心情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组织好语言概括。老师步步推进学生的思考,学生在有层次、逐渐深入的阅读过程中达到读懂的效果,真正学会读懂故事类文章的方法。(三)作业:1.读一读,正确、工整地抄写课后第三题的词语。2.熟读课文。阅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9、 ,不认识的字查字典。【点评】环节一的设计意图:第一课时的教学有效地落实了本课的基础目标。教师通过检查预习单,准确把握学情,对字词及初读的要求落实到位。对于本课教学重点的落实层层深入,教学得法,让学生在静心读书与思考中把握了故事的主要内容,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提高。4第二课时(四)复习回顾1.听写课后 8 个词语。2.集体讲评,改错。 (对于别字错误,要结合理解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明确错误的原因)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五)精读感悟,感受苏轼的感情变化。水调歌头是一首情真意切的词,表达了苏轼丰富的内心情感。让我们再来细细地读一读课文,深入体会苏轼的内心情感。1、抓“心绪不宁”品读“思

10、念”(1)理解“心绪不宁”的意思,文中哪一句话说出了苏轼心绪不宁的原因?(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2)默读课文 2、3 自然段,想想苏轼为什么那么思念弟弟,用文中的关键词语概括出主要原因。 (促进学生读懂第三段的内容)组织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相机引导抓出词语(并借助语境理解学生不懂得词语):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各奔东西很少见面、分别已有七个年头,体会思念之深切。(3)教师创设情境,引导有感情地朗读 2、3 段,体会思念之情。 (引读入境,以声传情)(播放音乐)师引读:有一年,苏轼被派往密州做官。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这天夜里, (课件出示文字,指示学生齐读“皓月当空 心绪不宁 ”)师:中秋佳

11、节,家家团圆,人人欢喜,唯有苏轼孤独一人空对明月。他想起了和他手足情深的弟弟苏辙。 (课件出示文字,指示学生齐读“小时候 分别已有七个年头了” )师:手足情深的弟弟分别已有七个年头了,七年来,他时时盼望着回家,见见自己的亲人。如今虽是中秋团圆日,但身在异乡为异客,看着(课件出示文字,再次指示学生齐读“皓月当空 心绪不宁” )【点评】从理解关键词“手足情深” , “形影不离” , “已有七个年头”来体悟,从对比于苏轼所生活的年代与现代不同的联系方式来体悟,从家家团圆、人人欢喜的中秋节里,苏轼却是身在异乡,孤独一人空对明月来切身感受,情感层层打开,让孩子们渐渐因懂而动情,因动情而深入。2、抓住“埋

12、怨” ,体会思念(1)面对明月,苏轼思念弟弟的情感日益强烈。月亮渐渐西沉,在深深的思念之中,苏轼怎么也睡不着,他不禁(指生读第四段)同学们思考:苏轼埋怨什么?你理解他的5意思吗? 组织交流:埋怨什么课件出示“无情的月亮啊 这么亮呢? ”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引导学生找出一个词语概括他埋怨月亮什么( 无情) (对这句话的理解较抽象,教师要引导:中秋节是一年中月亮最圆最亮的时候,它代表着全家团圆,而对于分别之人,看到它会更加伤心,更加思念家人。这种对月亮的埋怨,实际是在进一步表达苏轼对弟弟、对家的思念)(2) (课件播放音乐)指生有感情地朗读第四段,读出苏轼的思念。然后齐读成诵。3、抓住“宽慰” ,体

13、会诗人的乐观(1)苏轼并没有难过消沉,他转变了自己的想法,心中宽慰许多。默读课文第五、六自然段,思考是什么想法使他的情绪由埋怨转为宽慰呢?并说说你对苏轼的想法是怎么理解的?(2)组织小组交流,再组织全班交流。借助第五段的内容,读懂“(课件出示)人有悲欢离合 千里共婵娟”这几句词。先指生读正确,再齐读,词和第五段内容对照学生自己理解(默读对照理解) ,提出还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婵娟、古难全)师生交流。谈谈你对苏轼想法的理解,重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主要意思对即可,不可深化或成人化。面对不能团圆,心中有埋怨之情,但是苏轼并没有悲伤消沉,而是想到人有悲欢离合,就像月有阴晴圆缺,

14、乃是世上常见的事,很难十全十美、事事遂人心愿。只要心中有美好的感情,虽然分别,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一份美好。)感情朗读第五、六自然段,体会苏轼的乐观。(3)诗文对照,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教师引读:他转念又想:(生齐读第五段) 。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生齐读词的内容)背诵 5、6 自然段。【点评】当苏轼的心情变得宽慰时,如何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词与课文第五段的一一对照,朗读,理解,从而对这两句词作了最透彻的阐释。【环节二的总评】:水调歌头是一首情真意切的词,情感性浓。学生不具备苏轼的这种独特的情感经

15、历,很难与主人公达成共鸣。教师在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苏轼这首词,感6受苏轼内心丰富的情感时,每一个环节都是朝情感方向开场的。教师紧紧围绕苏轼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通过细细读书、移情体验、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法逐渐把学生引入情境,去体会苏轼那时那地的心境,感受苏轼乐观的人生态度。此环节有效地落实了教学的重难点。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六)回归整体,感受苏轼的美好情感。1、面对皓月当空,苏轼饮着酒,思念着远方的弟弟,写下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这首词饱含着真挚的感情和美好的祝福,被广为传诵,成为一首著名的词作。当朋友离别、家人远在他乡,人人往往就用这首词表达对朋友、家人的宽慰:齐读(课

16、件出示人有悲欢离合 千里共婵娟)【点评】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的情感与作者情感契合,感受词作表达的美好情感。(七)积累拓展,感受并积累表达相同情感的诗句:1、出示齐读: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2、作业:“思念亲人,思念故乡”一直是诗词反复吟唱的主题。课下收集有关这个主题的诗词,举行一次朗诵会。【点评】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对优秀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 ,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课内阅读的延伸, 教师把文本作为桥梁,鼓励学生放飞思维,吟诵诗词,既是一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又陶冶了其情操,提高了审美情趣。(八)板书设计:2 但愿人长久线索关键词语 心绪不宁 思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