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养成教育阶段性总结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261478 上传时间:2017-11-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8.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养成教育阶段性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生养成教育阶段性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生养成教育阶段性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生养成教育阶段性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生养成教育阶段性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养成教育阶段性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养成教育阶段性总结(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1 -小学生养成教育阶段性总结第一篇:小学生养成教育阶段性总结习惯是从小培养的,好品质就是在养成好习惯的同时形成的。在好习惯伴我成长的大潮中,我班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了“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教育目标” 。以研究围绕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品德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为根本目的,以各种实践活动过程为载体,采取不同措施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帮助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一、具体内容根据具体的培养计划,除适时进行行为习惯训练外,每天早晨的晨会时间和每周二的班队会均定为训练时间。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训练和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良好的卫生习惯:衣冠整洁,搞好个人卫生

2、;及时收拾好自己的书包、书桌,不随地吐痰,看到垃圾主动捡起,不在桌椅、墙壁上随便刻画;知道值日生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又快又好等。2、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能及时做好准备工作;上课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仔细观察、勤记笔记、质疑发问、勤查工具书、定期复习整理的好习惯;独立自主地完成作业,做到仔细审题、认真书写,力争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作业,不抄袭他人作业;上课认真听课,有良好的坐姿,不可趴在桌子上听课,不打扰别人学习等。3、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知道基本的礼节。如:鞠躬、招手、敬队礼等等。会使用礼貌用语;进教室、教师办公室前先敲门,- 2 - 2 -未经允许不闯入等。4、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课间不追逐打闹

3、,不大声喧哗,做健康的游戏;排队快、静、齐;上下楼梯靠右行;不讲粗话,不打人;不去危险的地方,不破坏花草树木;和同学团结互助等。二、具体措施 1、对成年人一般提出要求就行了,不需指导过细,而对小学生则不行,必须做到“明确要求,指导具体 ”。如学生的作业习惯,首先要制定要求:一、书写规范。二、正确率高。三、按时完成。四、及时订正。用这四条要求经常指导孩子的作业,给予评判,好的在评比台中加分,并在全班展览,鼓励本人,促进大家。根据养成教育的内容,我从每个细小的动作入手,从站、立、行走开始,随时给予指导。比如,教孩子们看课程表摆文具,上完一节课收拾一节课的文具,再摆放下节课的文具。另外,从与学生的日

4、常接触中,我发现有的孩子接、发东西、说话等不太有礼貌,我就及时教孩子学会如何给大人递、接东西,如何说话。我们的地面易脏,不好搞卫生,我就教学生如何保持卫生,擦桌子、扫地、拖地虽然是中年级的孩子,但他们都缺乏起码的生活经验,如果没有具体地指导很难形成良好习惯,我联系家长,教师在学校指导,家长在家里指导,边指导边训练,最终形成良好行为习惯。2、教师的言谈举止、丰富的肢体语言往往会给孩子们留下- 3 - 3 -深刻的印象。小学生的模仿性很强,所以我坚持从语言到行动处处做学生的榜样。如和学生一起打扫教室,捡起地上的垃圾,纸屑等。下课后把歪斜的桌椅摆放整齐,把教室的五节柜、讲桌等擦干净、摆放整齐,使学生

5、由无意识地模仿逐渐走向自觉的行动。现在很多孩子在早上、中午到校后,都会自觉地打扫教室卫生。学生不会有意往地上扔垃圾,一些不小心带出来的小纸屑,孩子们只要看见就会主动捡起扔到垃圾筒。3、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意志力不坚,不能长久坚持,难免为一时的贪玩而忘了自己许下的“承诺” ,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在于有一个比较科学的管理制度,随时督促学生,提醒学生。如培养一些课间安全小检查员、文具摆放督促员、值日班长、学习组长等小干部,让他们对全班学生一天的学习、生活、文体、常规等情况进行督促,指出不良习惯,帮助改正。学习组长要随时督促该组的同学按时完成作业,并检查作业中是否有抄袭现象,是否工整,是否认

6、真。第二篇: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阶段性总结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阶段性总结旭东小学张耀霞“习惯决定命运 ”已成为人们普遍的共识。而习惯是人们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习惯养成教育抓得越早越好,我们的教育不能等孩子上了大学,走向社会,再回过头- 4 - 4 -来强调“节约粮食 、尊敬师长”之类的要求,那是违背教育规律的。一、具体内容根据具体的培养计划,除适时进行行为习惯训练外,每天早晨的晨会时间和每周一的班队会均定为训练时间。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训练和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良好的卫生习惯:衣冠整洁,搞好个人卫生;及时

7、收拾好自己的书包、书桌,不随地吐痰,看到垃圾主动捡起,不在桌椅、墙壁上随便刻画;知道值日生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又快又好等。2、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能及时做好准备工作;上课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仔细观察、勤记笔记、质疑发问、勤查工具书、定期复习整理的好习惯;独立自主地完成作业,做到仔细审题、认真书写,力争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作业,不抄袭他人作业;上课认真听课,有良好的坐姿,不可趴在桌子上听课, 不打扰别人学习等。3、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知道基本的礼节。如:鞠躬、招手、敬队礼等等。会使用礼貌用语;进教室、教师办公室前先敲门,未经允许不闯入等。4、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课间不追逐打闹,不大声喧哗,做健康的

8、游戏;排队快、静、齐;上下楼梯靠右行;不讲粗话,不打人;不去危险的地方,不破坏花草树木;和同学团结互助等。二、具体措施1、对成年人一般提出要求就行了,不需指导过细,而对小学- 5 - 5 -生则不行,必须做到“明确要求,指导具体” 。如学生的作业习惯,首先要制定要求:一、书写规范。二、正确率高。三、按时完成。四、及时订正。用这四条要求经常指导孩子的作业,给予评判,好的在评比台中加分,并在全班展览,鼓励本人,促进大家。根据养成教育的内容,我从每个细小的动作入手,从站、立、行走开始,随时给予指导。比如,教孩子们看课程表摆文具,上完一节课收拾一节课的文具,再摆放下节课的文具。另外,从与学生的日常接触

9、中,我发现有的孩子接、发东西、说话等不太有礼貌,我就及时教孩子学会如何给大人递、接东西,如何说话。我们的地面易脏,不好搞卫生,我就教学生如何保持卫生,擦桌子、扫地、拖地虽然是中年级的孩子,但他们都缺乏起码的生活经验,如果没有具体地指导很难形成良好习惯,我联系家长,教师在学校指导,家长在家里指导,边指导边训练,最终形成良好行为习惯。2、教师的言谈举止、丰富的肢体语言往往会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小学生的模仿性很强,所以我坚持从语言到行动处处做学生的榜样。如和学生一起打扫教室,捡起地上的垃圾,纸屑等。下课后把歪斜的桌椅摆放整齐,把教室的五节柜、讲桌等擦干净、摆放整齐,使学生由无意识地模仿逐渐走向自

10、觉的行动。现在很多孩子在早上、中午到校后,都会自觉地打扫教室卫生。学生不会有- 6 - 6 -意往地上扔垃圾,一些不小心带出来的小纸屑,孩子们只要看见就会主动捡起扔到垃圾筒。3、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意志力不坚,不能长久坚持,难免为一时的贪玩而忘了自己许下的“承诺” ,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在于有一个比较科学的管理制度,随时督促学生,提醒学生。如培养一些课间安全小检查员、文具摆放督促员、值日班长、学习组长等小干部,让他们对全班学生一天的学习、生活、文体、常规等情况进行督促,指出不良习惯,帮助改正。学习组长要随时督促该组的同学按时完成作业,并检查作业中是否有抄袭现象,是否工整,是否认真。4

11、、运用各种奖励机制,激励孩子,调动其向上的积极性,帮助养成习惯。我们有个人红花榜、分组评比台、值日班长胸牌、课堂上经常发的小红花,孩子攒够 10 朵可以换一个红星标志。还有,适用于各种场合的口头随机表扬与批评。在任何场合,老师随时对一些行为好的学生提出表扬,对行为不规范的学生提示或批评。老师只要说“我现在开始表扬”或说“我现在开始批评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端正自己的行为,因为他们都期望表扬,不愿被批评。5、引导学生下午放学前 5 分钟自己问自己:今天在学习、课间生活等各类活动中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应注意纠正。引导学生从小学会反思自己的言行,调整自己的行为。6、习惯是经过重复或练

12、习而形成的自动化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7 - 7 -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所以我在课前、课后、楼梯口、队伍中等任何场合,都要加上一句提醒的话。如下课后说“记着收拾好自己的书包” , “别忘了摆放好桌椅” ;上课时说“摆放好学习用具” ;排队时提醒说“要做到快、静、齐” ;上楼下楼时说“靠右行,轻轻走” ;队伍解散时说“走着,别跑” ;很多很多。久而久之,自律性较强的孩子的习惯就形成了一种自然行为。7、在学生的成长中,总是会犯错误。所以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我会及时和孩子分析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当时的心理等,帮孩子认识不良行为对我们

13、学习、生活的影响,同时又为他们指出能达到的一个比较低的标准,让他们稍一努力就能达到要求,比较容易地改正错误,自觉并自信地向好的行为靠拢。第三篇:文档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阶段性总结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阶段性总结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 要养成习惯。 而 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 良好的文明习惯,如热爱国家, 关心他人的习惯 ,勤劳操作的习惯, 求实研索的习惯等等。 养成教育是一种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教育, 使少年儿童具备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它是整个 少年儿童教育的有机方面。教育的成败在某种意义上说,决定了一代 人甚至

14、几代人的基本素质的程度,决定了整个民族的素质优劣。 少年儿童时期是人生可塑性最大的时期,抓住这个最佳期 ,对于进行 养成教育,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少年儿童时期养成不良的品质 习惯, 日后很难矫正,有的可能伴随人的一生。所以中共中央在改进 - 8 - 8 -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 通知 中指?: 德育对中小学生特别是 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 我们曾对我校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作过调查,我校与兄弟学校相比, 生源较差,外来打工人员的子女居多 ,家长忙于生计,无暇照顾孩子 的学习和生活;部分学生家长出国做生意 ,把孩子寄养在亲戚、朋友 或老人家中, 孩子缺少父母的关心和照顾;单亲家庭的孩子比例

15、大; 学生流动性大, 不好管理。由于家庭教育环境差,学生的学习、自理、 卫生、心理习惯都缺乏良好的有序地引导和教育。因此,我们确立了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这一实验课题, 并本着从小处着眼,从细 处着手的原则, 分别确立了 阅读习惯的养成 、 写字习惯的养成 、 卫生习惯的养成 、 心理习惯的养成 等四个子课题,分别由二年 级四个班的班主任承担,经过近两年的实验, 在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 惯的基础上, 进行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尝试,使基本养成了 一些良好的习惯,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第四篇:养成教育阶段性总结朱 家 庄 小 学养成教育阶段性总结 2017、 10、25 养成教育阶段性总结

16、本学期德育工作的重点是:加大师德教育力度,形成良好教育形象;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利用校园环境,营造教育氛围,感化学生的心灵;注重学生的实践教育,提高能力。现将本学期养成教育阶段性总结如下:一、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个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他所接受的养成教育有直接的关系,规范和守则学生基本都以明确,关键是在落实上。因此我狠抓落实,- 9 - 9 -首先确定高目标,即:要求学生做文明人、说文明话、办文明事;要求学生理解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要求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自护、学会生存;这些高目标都要求我们要在最基本的养成教育中慢慢地让学生形成,从基本的课堂常规、课间秩序,到和同学说话,和老师交谈,和来宾交流,从课间操如何排队、放学如何走路队、回家后如何遵守社会公德,到如何保护学校环境,如何爱护公共财务,都要让学生明确事该如何做,话如何说。这些看起来是一些最基本的东西,但是它是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所要具备的,这些最基本的养成教育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