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文言文8、9、13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23844 上传时间:2017-07-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文言文8、9、1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下文言文8、9、1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下文言文8、9、1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下文言文8、9、1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下文言文8、9、1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文言文8、9、1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文言文8、9、1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8木兰诗练习题1、选择对字词理解正确的项。策勋十二转()A次B回C转动 赏赐百千强()A多B大C有余愿为市鞍马()A市场B买C集市 愿驰千里足()A希望B愿意C能够 2、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3、对第 3 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 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

2、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4、对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一句中的“大”字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表明了可汗的积极性很高。 B “大”就是大规模的意思。C显现战争紧张、频繁、涉及范围广。 D意思是非常、十分。5、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A比喻对偶反复夸张 B对偶对偶排比对偶 C借代反复排比对偶 D对偶反复对偶 比喻 6、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理解正

3、确的一项是( ) A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 B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C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 D写行军旅途的欢快。7、朗读下列语句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A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 /燕山胡骑鸣啾啾。 B双兔/傍地走/ ,安/能辨我是雄雌。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D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8、对木兰解甲归来,有以下几种看法,你认为哪些最有道理?()A.说明她不慕富贵,反映了她热爱劳动,孝敬父母的劳动者本色B.木兰厌恶战争,向往自由和平生活C.木兰建立了赫赫战功,却不能留在朝廷,这是封建社会歧视妇女的结果D.木兰不愿受赏当官,表明她不愿与统治阶级合作,不愿做他们的统

4、治工具9、详略得当是木兰诗的特点,诗中以下部分的内容那些详写?那些略写?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 征战队伍的晓行夜宿 木兰十年的征战生活10、最后一段是吟唱诗歌的人在诗篇故事结束以后的吟唱,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体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11、课文中多处运用了排比、夸张的修辞方法,请各指出一例并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2排比:_ 作用: 夸张:_ 作用: 12、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侧面表现木兰从军功劳之大。B、木兰“不用尚书郎”主要原因是她担心暴露自己的女子身份。C、 诗中爷娘、阿姊和小弟的举动烘托了欢快喜庆的气氛。D、诗中对木兰到家后的描写,充分表现出她回家之后的

5、喜悦心情。13、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兰“叹息”是因为父亲在被征之列。B、木兰决定代父从军是因为父亲早已年迈力衰。C、 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渲染了战争气氛。D、诗中黄河流水声、燕山马鸣声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13卖柑者言练习1本文作者 代文学家、政治家。本文选自 2注意下列加粗字的读音:鬻之()笾豆()瞽()皋()洸()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玉质而金色 玉 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 实 吾业是有年矣 业 甚矣哉为欺也 为 今子是之不察 是 予默默无以应 以 4、下列选项中“是”的用法不同其他项的是( )A、吾业是有年矣 B、吾赖是以食吾躯 C、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

6、昨非 D、今子是之不察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以:吾赖是以食吾躯 父以足受,笑而去B、而:而独不足子所乎 齐使田忌将而往C、之:世之为欺者不寡矣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其:予贸得其一 其如土石何6、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干若败絮:与“湿”相对 B、干城之具:捍卫C、 为欺也:做 D、若所市于人者:如果7、翻译下列句子。若所市于人,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 (2 )吾售之,人取之,未闻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 (3 )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4 )岂其忿世嫉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8、下列对文章内容

7、和艺术特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A、文章一、二段着意渲染了柑其外色泽美艳其内“干若败絮”的特点,从而引出了下文到了铺垫作用。B、全文以作者的真切感触作结,最末一句自是明知故问,意在提醒读者本文旨在愤世疾邪,托柑以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C、全文无论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类比的运用,以及以民风讽世的写法,都明显地受到捕蛇者说的影响。D、本文中的“卖柑者”是一个真实的生活于社会下层的小市民形象,他个性鲜明,论辩有力,善于借题发挥,敢于讽刺欺世盗名之徒;然而他以次充好,坑骗买柑者而又为自己狡辩的行为应该受到谴责。9、在卖柑者的眼中,文官: 武官: 官吏们“败絮其里”: (用书中原文)8、 由本文人

8、们得到一个常用的成语 ,同时,通过卖柑者话痛快淋漓地抨击了 。9、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语“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源于本文,现常比喻外表华美、内质破败的意思。B、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是对柑橘的外表非常漂亮而里面干得如同棉絮状态的总结。C、 这个成语揭示了当时黑暗腐败的社会和官场,高官达贵们“坐糜廪粟而不知耻”的丑恶行径。D、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是卖柑者 “回敬” 、痛骂作者不应该多管闲事的一句话。10、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介绍所卖柑橘的外观“金玉其外” ,因此“人争鬻之” 。B、第二段主要介绍了柑橘的“败絮其中”及“我”责问卖柑者的欺骗行为。C、 第三段

9、写卖柑者的辩解,从而引出下文对“世之为欺”的揭露。D、上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夹叙夹议,以议论为主。9巢谷传练习1、 词语解释(1 ) 古今异议妻子:古 今 遗 古 今 恨 古 今 (2 ) 通假字(找出通假字,并解释)自眉山诵言 公无止我 (3 ) 词类活用(找出该字,并解释)所至友其秀杰 朝廷稍奇之 (4 ) 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 (5 ) 逾月不厌 (6 ) 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 2、 句子解释。 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43、 “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 巢谷传的作者是( )朝的( ) (人名) 。5、 文中“子瞻”

10、指的是( )朝的文学家( ) 。6、 翻译:(1 ) 予以罪谪居筠州。 (2 ) 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 7、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写巢谷弃文从武,可见他的特立独行、与众不同。B、第二段写巢谷完成朋友韩存宝的嘱托,冒死送银,意在表现他的“骁勇” 。C、 “非君莫使遗之者”表现了巢谷作为朋友值得信赖。D、 “即变姓名,怀银步行”说明当时形势危急,衬托了巢谷重情重义。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1、 曲中“杨花雪”的意思是2、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中的“四块玉”是曲牌名。B、 “一点”表现出相思

11、之少。C、 “袖拂杨花雪”体现了主人公目送爱人的急切之情。D、两个“又”强调了主人公依依惜别之情。天净沙秋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1、 “飞鸿”在曲中的意思是 2、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天净沙”是曲牌, “秋”是题目。B、 “孤村落日残霞”渲染了萧瑟的气氛。C、 “一点”说明“飞鸿”的距离之远。D、结尾两句描绘了明朗、清丽的春天景象。3、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篇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闲适的氛围。B、作者选取秋天的景物,由远及近,渐显出一派色彩绚丽的秋景。 C、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D、本曲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天净沙秋思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