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临死前的症状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122421 上传时间:2017-07-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肝癌临死前的症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肝癌临死前的症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肝癌临死前的症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肝癌临死前的症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肝癌临死前的症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肝癌临死前的症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癌临死前的症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肝癌临死前的症状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然而肝癌的临床病象极不典型,其症状一般多不明显,早期不易发现。一般情况 5cm 以下小肝癌约 70左右无症状,无症状的亚临床肝癌亦70左右为小肝癌。症状一旦出现,就表示肿瘤已经较大,其病势的进展则一般多很迅速,通常在数周内即呈现恶病质,往往在几个月至 1 年内即衰竭死亡。临床病象主要是两个方面的病变:肝硬化的表现,如腹水、侧支循环的发生,呕血及肢体的水肿等;肿瘤本身所产生的症状,如体重减轻、周身乏力、肝区疼痛及肝脏肿大等。肝癌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可能出现一些易与肝炎、肝硬化、胃肠道、胰腺和胆道系统疾病相混淆的临床症状。起病常隐匿,多在肝病随访中或体检普查

2、中应用 AFP 及 B 型超检查偶然发现肝癌,此时病人既无症状,体格检查亦缺乏肿瘤本身的体征,此期称之为亚临床肝癌。一旦出现症状而来就诊者其病程大多已进入中晚期。不同阶段的肝癌,其临床表现有明显差异。1、临床症状肝区疼痛、腹胀、乏力、纳差、消瘦、发热、黄疸以及肝脏进行性肿大或上腹肿块等。(1)肝区疼痛:是最常见、最主要的临床症状。疼痛多为持续性隐痛、钝痛、胀痛或刺痛,以夜间或劳累后明显。肝区疼痛是由于肿瘤迅速增大使肝包膜张力增加,或包膜下癌结节破裂,或肝癌结节破裂出血所致。肝区疼痛部位与病变部位有密切关系。病变位于肝右叶,可表现为右季肋区痛;位于肝左叶则表现为胃脘痛;位于膈顶后部,疼痛可放射到

3、肩部和腰背部。如突然发生剧痛,且伴有休克等表现,多为癌结节破裂大出血所致。(2)纳差、恶心、呕吐:常因肝功能损害、肿瘤压迫胃肠道所致,其中以纳差为常见症状,病情越严重,症状越明显。(3)腹胀:因肿瘤巨大,腹水以及肝功能障碍引起。腹胀以上腹部明显,特别在进食后和下午,腹胀加重。患者常自行减食以图减轻症状,也常被误认为消化不良而未引起重视,延误诊治。(4)乏力、消瘦:由于恶性肿瘤的代谢、消耗过大和进食少等原因引起。早期可能不明显,随着病情的发展日益加重,体重也日渐下降,晚期极度消瘦、贫血、衰竭,呈恶病质。少数病情发展较慢的肝癌患者经休息和支持治疗后,也可能出现暂时体重回升的情况。(5)腹泻:主要因

4、肝功能不同程度地损害导致消化吸收能力的减退引起,也可因肝癌细胞转移形成门静脉癌栓所致。虽然此症状并不十分常见,有时也可作为肝癌的首发症状,常被误认为胃肠道感染而误诊。腹泻可不伴腹痛,一般进食后即腹泻,大便多为不消化的食物残渣,常无脓血,消炎药物不能控制。病情严重时,每天大便十余次,可使病情迅速恶化。(6)发热:因肿瘤组织坏死、代谢产物增多以及肿瘤压迫胆管合并胆管炎引起。无感染者称为癌热,多不伴寒战。不明原因低热是肝癌的一个常见症状,体温一般在37538之间,但炎症性弥漫性肝癌多有高热,体温可达 39以上,易被误诊为肝脓肿,应用抗生素治疗往往无效,而用吲哚美辛(消炎痛)可以退热。(7)呕血、黑便

5、:以呕血为主者,主要因为肝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引起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和急性胃黏膜病变所致。以黑便为主者则多由于门脉高压性胃病或消化性溃疡引起。由于肝功能损害,凝血功能下降导致的消化道出血少见。(8)转移症状:肝癌可转移至肺、骨、胸膜、胃肠及淋巴结等。根据转移的部位可引起相应的症状,如肺转移可出现胸痛、咯血等,骨转移可出现局部疼痛和病理性骨折等。此外,临床上可出现少数极易误诊的症状。部分病人肝脏不大,且肝癌包膜下癌结节破裂的临床表现酷似胆囊炎,亦有因右肝癌结节破裂口较小,少量血液缓慢流至右下腹而误诊为阑尾炎。其他症状尚有出血倾向,如牙龈、鼻出血,均与肝功能受损,凝血机制障碍、脾功能亢

6、进有关。2、体征 进行性肝大、脾大、黄疸、腹水、水肿以及肝掌、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等常见体征,多在晚期出现。(1)进行性肝脏肿大:是肝癌最常见的体征,肝脏突出在右肋下或剑突下时,上腹部可呈局限性隆起或饱满,肝脏质地硬,表面高低不平,有大小不等的结节或巨块,边缘钝而不整齐,常有不同程度的压痛。右叶肝癌可致肝上界上移,肋下肝大但无结节;右叶肝癌常可直接触及肿块,往往有结节感;左叶肝癌可表现为剑突下肿块,如左外叶肝癌,则肿块右侧有较明显的切迹。在肝区肿瘤部位可闻及吹风样血管杂音,这也是肝癌的一个特征性体征。其产生机制是由于肝癌动脉血管丰富而迂曲,粗大动脉突然变细和(或)由于肝癌结节压迫肝动脉、腹主动

7、脉而产生血流动力学变化所致。(2)黄疸:一般出现在晚期,多为阻塞性黄疸,少数为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常因癌肿压迫或侵入胆管,或肝门转移性淋巴结肿大压迫胆总管造成阻塞所致;肝细胞性黄疸可由于癌组织肝内广泛浸润或合并肝硬化或慢性活动性肝炎引起。(3)门脉高压:由于肝癌常伴有肝硬化或癌肿侵犯门静脉形成癌栓,两者均可使门静脉压力增高,从而出现一系列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如腹水、脾大、侧支循环开放,腹壁静脉显露等。腹水增长迅速,血性腹水常因癌肿侵犯肝包膜或癌结节破裂所致,偶因腹膜转移所致。此外,还有蜘蛛痣、肝掌、皮下出血、男性乳房发育、下肢水肿等征象。肝癌发生转移的部位可以出现相应体征,如肺部呼吸音异常

8、、胸腔积液等。上述症状和体征不是每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都具有,相反有些病例常以某几个征象为其主要表现,因而于入院时往往被误诊为其他疾病。了解肝癌可以有不同类型的表现,当可减少诊断上的错误。3、伴癌综合征 伴癌综合征是指原发性肝癌患者由于癌肿本身代谢异常或癌组织对机体产生的各种影响而引起的一组症候群。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比较常见的有红细胞增多症、低血糖症、高血钙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血小板增多症、高胆固醇血症等。伴癌综合征仅见于少部分肝癌患者,这些症状有时先于肝癌局部症状出现,甚至成为首发症状,如能及早认识,可提供诊断线索,使肝癌获得早期治疗的机会。同时,对某些症状的及时处理,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延长

9、患者生命,因此,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1)红细胞增多症:肝癌伴细胞增多症的发生率约 210,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往往正常,骨髓象显示红系增生活跃,体内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往往增高。有实验表明:在肝癌细胞浆内存在 EPO,而癌旁肝细胞和非实质性细胞中则无;免疫电镜发现肝癌细胞内质网腔内可见 EPO 反应产物,提示可能是由肝癌细胞生成的。有人认为:肝硬化患者出现红细胞增多症是肝细胞趋于恶性转化或已经发生肝癌的一项可靠指标。(2)低血糖症:1030患者可出现,系因肝细胞能异位分泌胰岛素或胰岛素样物质;或肿瘤抑制胰岛素酶或分泌一种胰岛 细胞刺激因子或糖原储存过多;亦可因肝癌组织过多消耗葡萄糖所

10、致。此症严重者可致昏迷、休克导致死亡,正确判断和及时对症处理可挽救病人避免死亡。低血糖症是肝癌常见的伴癌综合征之一,国外报道其发生率达 300,往往在巨块型肝癌患者中多见。发生机制为:肝癌常伴有肝硬化,肝功能低下,调节糖代谢能力下降,可以出现低血糖症。肝功能减退使胰岛素灭活减缓。肝癌及癌旁肝细胞可以自分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 ,促进血糖的降低。(3)高血钙症:高血钙症的发生是由于肝癌组织分泌异位甲状旁腺激素所致。临床特征为高血钙、低血磷表现,此特点可与肿瘤骨转移加以鉴别。肝癌伴高血钙症需注意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鉴别。当出现高血钙危象如嗜睡、精神异常、昏迷时,易被误诊为肝癌脑转移或肝

11、性脑病,应予高度重视。(4)高胆固醇血症:国外报道肝癌伴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率高达 38,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分析,具有以下特点:块状型肝癌多见;患者血清AFP 与胆固醇的改变相平行。经手术切除后血清中 AFP 和胆固醇水平呈一致性下降,复发时可再次重新一致性升高。因此,血清胆固醇水平可作为肝癌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手术切除或肝动脉栓塞后肿瘤复发的参考指标。(5)血小板增多症:恶性肿瘤可以引起继发性血小板增加,肝癌伴血小板增多的原因可能与血小板生成素的增加有关。经手术、肝动脉栓塞等有效治疗后,血小板数目可降低。肝癌合并血小板增多症的特点有:外周血小板数目增多,多数波动在 4001

12、09/L1000109/L 之间。少见血栓形成及出血。骨髓象可见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增多。(6)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肝癌合并高纤维蛋白原血症仅见个案报道,可能与肝癌异常蛋白合成有关。经手术切除癌肿后纤维蛋白原水平可降至正常,而未能切除癌肿的患者其水平则高居不下,因此血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可以作为肝癌术后疗效判断的标志之一。研究发现,28P 阴性的肝癌患者可以出现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因此,对原因不明的纤维蛋白原增高的患者,即使 AFP 阴性,亦应加强检查和随访,以排除 HCC 存在的可能。肝癌伴癌综合征尚有降钙素增高、类癌综合征、肥大性关节炎及性征变化等表现,但较罕见。(7)其他全身症状:其他罕见的尚有高脂

13、血症:高钙血症、类癌综合征、性早期和促性腺激素分泌综合征、皮肤卟啉症和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等,可能与肝癌组织的异常蛋白合成、异位内分泌及卟啉代谢紊乱有关。早期治疗是改善肝癌预后的最主要因素早期肝癌应尽量采取手术切除对不能切除的大肝癌亦可采用多模式的综合治疗 病人手术后属于术后康复期.在康复期的治疗上也是尤为重要的.因为存在的复发和转移几率是很高的,术后残余的癌细胞会不定时的向各部位转移.所以术后要加强巩固以防止它的复发和转移,手术西医治标,术后康复期用中药真情散来治本,所谓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这样中西医结合,标本兼职,才能取得很好得效果,否则转移后再治疗就比较晚了。人参皂苷 RH2 诱导肝癌

14、细胞分化,抑制肝癌细胞发展,预防转移复发,减轻化疗的副作用,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是肝癌患者的上佳辅助治疗产品. (一)手术治疗肝癌的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首选,早期切除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肿瘤越小,五年生存率越高。手术适应证为:诊断明确,估计病变局限于一叶或半肝者;无明显黄疸、腹水或远处转移者;肝功能代偿尚好,凝血酶时间不低于 50%者;心、肝、肾功能耐受者。在肝功能正常者肝切除量不超过 70%;中度肝硬化者不超过 50%,或仅能作左半肝切除;严重肝硬化者不能作肝叶切除。手术和病理证实约 80%以上肝癌合并肝硬化,公认以局部切除代替规则性肝叶切除无期效果相同,而术后肝功能紊乱减轻,手术死亡率亦降低。

15、由于根治切除仍有相当高的复发率,故术后宜定期复查 AFP 及超声显象以监察复发。由于根治切除术后随访密切,故常检测到“亚临床期”复发的小肝癌,乃以再手术为首选,第二次手术后五年生存率仍可达 38.7%。肝移植术虽不失为治疗肝癌的一种方法,国外报道较多,但在治疗肝癌中的地位长期未得到证实,术后长期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病人常死于复发。对发展中国家而方,由于供体来源及费问题近年仍难以推广。(二)姑息性外科治疗适于较大肿瘤或散在分布或靠近大血管区,或合并肝硬化限制而无法切除者,方法有肝动脉结扎和(或)肝动脉插管化疗、冷冻、激光治疗、微波治疗,术中肝动脉栓塞治疗或无水酒精瘤内注射等,有时可使肿瘤缩小,血清

16、 AFP 下降,为二步切除提供机会。(三)多模式的综合治疗是近年对中期大肝癌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时使不能切除的大肝癌转变为可切除的较小肝癌。其方法有多种,一般多以肝动脉结扎加肝动脉插管化疗的二联方式为基础,加外放射治疗为三联,如合并免疫治疗四联。以三联以上效果最佳。经多模式综合治疗患者肿瘤缩小率达 31%,因肿瘤明显缩小,获二步切除,二步切除率达 38.1%。上海医科大学肝癌研究所亦曾研究超分割放疗及导向治疗,超分割外放射和肝动脉插管化疗联合治疗的方法是:第一周肝动脉导管内化疗顺氯氨铂(CDDP)每日 20mg,连续 3 天。第二周肝肿瘤区局部外放射上、下午各 2.5Gy(250rads),连续 3 天;二周为一疗程,如此隔周交替可重复34 个疗程。导向治疗,以 131I-抗肝癌铁蛋白抗体或抗肝癌单克隆抗体或 131I-lipiodol 肝动脉导管内注射,每隔 12 月一次,治疗间期动脉内化 CDDP 20mg 每日一次,连续 35 天。若上述治疗同时加免疫治疗如干扰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