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征与C-反应蛋白、尿酸、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分析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121245 上传时间:2017-07-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性冠脉综合征与C-反应蛋白、尿酸、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急性冠脉综合征与C-反应蛋白、尿酸、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急性冠脉综合征与C-反应蛋白、尿酸、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急性冠脉综合征与C-反应蛋白、尿酸、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急性冠脉综合征与C-反应蛋白、尿酸、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性冠脉综合征与C-反应蛋白、尿酸、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冠脉综合征与C-反应蛋白、尿酸、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分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急性冠脉综合征与 C-反应蛋白、尿酸、颈动脉内 -中膜厚度的相关性分析【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与 C-反应蛋白(CRP) 、尿酸(UA) 、颈动脉内- 中膜(IMT)厚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 68 例 ACS 住院患者(ACS 组)和健康人 66 例(对照组) ,进行 CRP、UA 测定,以及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 IMT 厚度。结果 ACS 组 CRP、UA、IMT 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CS 组 CRP 与 UA、IMT 厚度均呈正相关(r 分别为 0.572、0.701,P 均0.05) 。结论 ACS 患者与CRP、UA、IMT

2、 厚度关系密切,前二者可作为 ACS 危险的预测因子,通过促进炎症反应导致 ACS 的发生、发展; IMT 厚度可以反映ACS 的斑块不稳定性,炎症反应可能参与颈动脉硬化形成。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C-反应蛋白 尿酸 颈动脉内- 中膜厚度【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of C reactive protein (CRP), serum uric acid(UA)and carotid intimamedio thickness (IMT)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CS). Meth

3、ods Sixty-eight patients were in ACS group, the other sixtysix withou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2were of control group. The carotid intimamedio thickness (IMT) in two groups patients was compared with the carotid intimamedio thickness (IMT) in two groups patients by ultrasound. Their results were anal

4、yzed by correlate analysis. Results The levels of the CRP and UA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ACS group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intimamedio thicknes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level of the CRP were correlated positively with the UA (r=0.572, P0.05).The le

5、vel of the CRP were correlated positively with the IMT (r=0.701, P 0.05). Conclusion The level of the CRP and UA are sensitive predictors of the ACS, The condition of carotid intimamedio thickness (IMT) may reflect the condition of the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Inflammatory response plays an importa

6、nt role in the carotid artery atherosclerosis.【Key words】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C-reactive protein Serum uric acid Carotid intimamedio thickness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蚀,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侯1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是个慢性炎症性过程,炎症反应是导致3斑块不稳定,发生 ACS 的重要原因2 。 C-反应蛋白(CRP )水平可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尿酸(UA)升高可促进炎

7、症反应增加,导致 ACS 的发生发展,颈动脉内-中膜(IMT)的增厚被公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之一3 。本文旨在探讨 ACS 患者与 CRP、UA、IMT 的关系,以及 CRP 与 UA、IMT 的相关性,分析对 ACS 发生、发展的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 2006 年 1 月至 2007 年 12 月在本院住院的ACS 患者 68 例(ACS 组) ,ACS 诊断按 2002 年 ACC/AHA 标准4 。其中男 39 例,女 29 例,年龄 5589 岁。另取本院健康体检人群 66 例(对照组) ,其中男 38 例,女 28 例,年龄 50 岁90岁。所有对象均

8、排除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心力衰竭、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甲状腺疾病、痛风、肾衰、血液系统疾病及肿瘤等。1.2 检测方法 (1 )CRP、UA 检测:入选患者均于入院后次日清晨空腹采血 2ml 及 3ml,分别置于普通管和抗凝管中,血标本在室温下 3000r/min 离心 10min,收集上清夜,70保存备测。采用 NEPHSTARTM 特定蛋白分析仪,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 含量(试剂盒由深圳市国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正常值范围为 010mg/L) ,用尿酸紫外酶法测定血尿酸(试剂盒由上海名4典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正常值范围 142420mol/L) 。 (2)IMT 厚度检测:采用

9、颈动脉超声检测。用飞利浦公司 PHILIPS EnVisor C 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 12.0MHz) ,患者平卧头后仰位,在颈部下颌角后方确定颈总动脉,超声探头纵行由前向后逐渐移动,寻找最清晰的显影位置,再借助横截面扫描, 先后测定左右颈总动脉、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观察内中膜厚度。左右颈动脉各测量 3 次, 取其平均值分别记录,以 0.9mm 为正常值。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2.0 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数据用(xs)表示, 方差齐性检验后,方差齐采用 t 检验,方差不齐采用秩和检验;相关分析, 方差齐采用 Pearson 积差相关,方差不齐采用 Spearma

10、n 秩相关。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两组 CRP、UA 及 IMT 厚度的比较 ACS 组 CRP、UA 及IMT 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表 1 两组 CRP、UA、IMT 厚度的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2.2 ACS 患者 CRP 与 UA 的相关分析 经 Pearson 积差相关分析,5CRP 与 UA 呈正相关关系(r=0.572,P0.05)2.3 ACS 患者 CRP 与颈动脉 IMT 厚度的相关分析 经 Spearman秩相关分析,CRP 与颈动脉 IMT 呈正相关关系(r=0.701,P0.05)

11、。3 讨论动脉粥样硬化实质上是一个慢性炎症性过程,而 CRP 和 UA 是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演变和进展有关的促炎因子,并可以强烈预测未来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动脉粥样硬化亦是一个全身性的疾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着共同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本文旨在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C-反应蛋白与尿酸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为 ACS 的危险评估及预后提供理论依据。CRP 是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由细胞因子 (如白细胞介素-6 等)诱导肝脏产生,炎症反应 2448h 内,血清中其浓度可升高 100 倍,它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的标志物,在 ACS 中, 其浓度水平的高低能够预测临床心血管不良事

12、件发生率的大小5 。Ferreios 等6研究发现在排除了其他引起 CRP 浓度增高的情况下,CRP 浓度的高低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炎症反应的强弱,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否稳定。Hartford 等7观察了 CRP 对 ACS 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发现, 随着患者入院时 CRP 水平的升高,病6死率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均明显增加;在多因素分析中,患者入院时 CRP 水平是判断 ACS 预后最强的独立预测因子,而且可以为临床常用风险预测参数增加预测信息。本研究结果发现,ACS 组CRP 浓度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 CRP 作为反映动脉粥样硬

13、化斑块炎症反应的标志,在预测 ACS的发生发展上有重要的临床价值。UA 为核蛋白与核酸中嘌呤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 ,除小部分由肝脏代谢外,大部分由肾脏排出。UA 升高可能直接造成血管损伤,血过氧化物和氧自由基生成增加,导致血栓形成,炎症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产生,加重血管损害。高尿酸血症可通过尿酸结晶直接沉积于小动脉壁面损伤动脉内膜及内皮功能,促进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发展。UA 水平升高也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8,是 ACS 的独立危险因子9,故认为 UA 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标志物。本研究结果显示, 在 ACS 组 UA 浓度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 UA 作为

14、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症反应的标志,是 ACS 的一个危险因素,亦可以预测 ACS 的预后。在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最早受累的是颈动脉内膜10,所以选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作为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准。郭瑞强等11用高频超声测量正常人和 1、2 、3 支冠脉狭窄组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Crouse 积分和血流频谱测值 ,结果发现冠脉病变7组 IMT 值显著高于正常组,但冠脉病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脉病变组的斑块发生率、斑块面积和 Crouse 积分均显著高于正常组, 且 2、3 支病变组斑块面积和 Crouse 积分明显高于 1 支病变组。四组患者的血流频谱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明颈动脉

15、可作为一个良好的体表窗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无和病变程度。颈动脉的粥样硬化程度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硬化的存在及硬化程度。因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可作为诊断心脑血管疾病有价值的独立指标,是预防 ACS 发生的早期指标 ,从而可及早干预,避免心脏事件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ACS 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可以反映 ACS 的斑块不稳定性,作为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无创性指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是预测 ACS 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本研究还发现,ACS 组 CRP 与 UA 呈正相关, UA 升高

16、可促进炎症反应增加,导致 ACS 的发生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为: CRP 诱导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启动或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调节动脉壁中的脂质参与泡沫细胞形成;产生具有较强免疫调节活性的多肽,促进局部免疫反应,导致病变进展及斑块破裂; 诱导单核细胞合成组织因子或激活补体,促进血栓形成; 刺激巨噬细胞表达细胞因子及组织因子,增加对低密度脂蛋白的摄入,同时放大其他炎症介质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8本研究结果提示 CRP 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呈正相关,CRP 可以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否稳定的指标之一,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是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CRP 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相关,说明炎症与动脉硬化的关系密切,因此CRP 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升高,可进一步反映斑块的不稳定性,对预示和判断 ACS 更有价值。【参考文献】1 霍勇,王贵松.急性冠脉综合征从概念衍变到策略更新.中华心血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