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注射常见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66121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121117 上传时间:2017-07-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肌肉注射常见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6612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肌肉注射常见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6612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肌肉注射常见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6612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肌肉注射常见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6612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肌肉注射常见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6612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肌肉注射常见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肌肉注射是临床常用的给药方法,因为人体肌肉组织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药液注入肌肉组织后,可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循环,作用于全身从而起到治疗作用。在进行注射时,我们可选择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进行肌肉注射。由于肌肉注射是有创性的操作,在临床实践中常引起一些并发症。现总结如下。1 药液回渗1.1 判定标准 注射部位有肉眼可见的药液或血液;注射部位皮肤变色( 脱色或着色);注射部位组织变形(萎缩或水肿)。1.2 发生原因 常规肌内垂直注射方法有关,注射用药物的总量和药物的性质;注射的速度;注射针头的内(外)径;注射后留 (拔)针的时间;进针的深度;

2、注射部位情况如肌肉的大小、组织的弹性、有无水肿和硬节等 ;全身情况如有无休克、出血性疾病等;其它如拔针后按摩注射部位等。1.3 预防措施 药液回渗的危害不仅在于影响用药剂量的准确性,还会引起注射局部疼痛、组织变形(萎缩或水肿)或变色(脱色或着色)等注射相关并发症。k肌内注射法和气泡封堵肌内注射法,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药液的外渗:肌内注射法在注射前以左手中指和无名指使待注射部位皮肤及皮下组织侧移(皮肤侧移1 cm 左右),然后以左手食指和拇指朝同一方向绷紧固定该部位皮肤,维持到拔针后,迅速松开左手,此时侧移的皮肤和皮下组织位置还原,原先垂直的针刺通道随即变成 Z 型;气泡封堵肌内注射法是在注射前用

3、注射器抽吸药液时使针筒内也抽入少量空气,随药液注入(约 0.20.5 ml),最后注入的少量空气在局部形成单个气泡,对注射后药液回渗可起到一定的封闭阻止作用。张翠清3等认为肥胖的患者采取臀大肌注射时应选择适当长度的注射针头可减少药液的外渗。2 局部硬结是最常见的肌肉注射并发症,常发生于长期肌肉注射的患者。注射局部皮肤发红,凸起。接触时,患者有疼痛感。在同一部位再次注射时患者疼痛明显,并且护士推药困难。2.1 注射后出现硬结的原因 久病卧床,体弱消瘦患者; 局部血循环不良,药物吸收缓慢; 注射深度不够,药物注入脂肪层,不易被吸收 ,形成硬结; 注射油剂,刺激性强药物或经常在同一部位注射,局部组织

4、屡受刺激。 2.2 预防 对体质较差,局部循环不良者,注射后可行局部热敷,或用活血化瘀的中草药局部外敷,以利药物吸收; 注射难于溶解的药物前 ,充分振荡摇匀,使药物完全溶解后,再行注射; 注射难于吸收的药物,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给肥胖患者注射时,应作深部肌肉注射; 长期注射患者,应有计划的轮换注射部位。2.3 治疗措施 经临床实践证明芒硝大黄外敷治疗肌肉注射硬结症效果良好;等认为半导体激光器照射治疗,硫酸镁湿热敷,金黄散调和蜂蜜湿敷都可以治疗肌肉注射所引起的硬结。3 感染常见于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热痛、化脓、全身血象升高、体温升高。3.1 发生原因 注射器过期或者在抽药过程中污染活塞、乳头、针头;皮

5、肤消毒不彻底。3.2 预防措施 注意检查注射器的有效日期,不使用过期产品;注射器及针头如有污染应立即更换;严格进行无菌操作。3.3 治疗措施 给予抗感染治疗,必要时手术切开引流。4 神经损伤坐骨神经是臀大肌肌肉注射时最易损伤的神经,临床表现患侧肢体肌肉萎缩,走路跛行。4.1 发生原因 注射部位定位不准;注射药量过大或者推药速度过快7,84.2 预防措施 正确选择注射部位;根据药物的剂量和性质决定进针的深度。4.3 治疗措施 损伤后及时处理,给解痉药物,尽快恢复患肢血液循环;局部用 50%的硫酸镁湿热敷;同时给于神经营养药物,增加神经的营养; 5 晕厥 也称为晕针,表现为心跳加速、呼吸短促、面色

6、苍白、出冷汗。 5.1 发生原因 心理因素和疼痛反应,精神紧张过度或药物刺激性强、推药速度过快而引起剧烈疼痛使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头部供血不足而引起的;患者体质虚弱或过度疲劳而使应激能力下降。5.2 预防措施 注射前做好准备工作:让患者充分休息防止疲劳;做好解释工作,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注射时用交谈或听音乐的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提高注射水平两快一慢,达到无痛注射目的。 5.3 治疗措施 让患者平卧,口服葡萄糖水。6 断针6.1 发生原因 患者精神紧张,肌肉不松弛;操作时手法不对,进针角度掌握不好;用力过猛,碰到骨头或疤痕、硬结处;针头质量差6.2 预防措施 注射前仔细检查注射器质量,针头与针栓连接处是否牢固; 嘱患者取舒适体位,肌肉放松; 进针时避开疤痕、硬结。6.3 治疗措施 一旦出现折针,不要慌张,嘱患者不要移动,用血管钳钳住外露于皮肤的针梗迅速拔出;如果针梗完全进入肌肉,马上请外科大夫切开取出断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