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插本政治课堂5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20479 上传时间:2017-07-20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插本政治课堂5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专插本政治课堂5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专插本政治课堂5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专插本政治课堂5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专插本政治课堂5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插本政治课堂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插本政治课堂5(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重点难点问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3、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如何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毛泽东,初步探索,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理论成果,1、论十大关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总结、探索的初步成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关系。(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4

2、)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哪十大关系?,(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7)党和非党的关系。(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9)是非关系。“党内外都要分清是非”。(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如何评价十大关系? 毛泽东提出的论十大关系,已经指向了苏联模式的弊端,从而开启了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党的八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推向高潮,1956年党的八大,3、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深化和拓展。,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第十一次最高国务会议上,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二、

3、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1)忽视生产力发展落后的现实,1958年大搞人民公社、大跃进、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人为拔高生产关系。,大跃进时期全国各地大放”高产卫星”,1、为什么会发生曲折?,(2)忽视商品经济的规律,1958年搞“一平二调三收款”的共产风,否定商品生产的存在和价值规律的作用。,(3)1966-1976年以阶级斗争为纲,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偏离发展生产力的中心。,阶级斗争为纲,(4)把计划经济和全民所有制等未来社会特征当作社会主义的本质,照搬高度集权的苏联模式,在计划经济时代,市民持票证排队等待购物,斯大林的计划经济体制,2、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

4、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继续进行探索,并取得了一些列重要的成果。,思 考,如何认识改革开放以前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和认识的曲折发展?,(1)从人们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来说,人们对任何事物的规律性认识都不是一次完成的,而要经过多次反复。,(2)马克思主义理论虽然指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一般规律,但不可能给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各种问题提供现成答案。,(3)社会主义运动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建设的时间也很短,没有更多的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4)不能因为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犯过包括“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严重错误,遭受了重大挫折,而否定“文化大革命”前17年的历史。

5、,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什么是本质?,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事物内在的、相对稳定的方面, 是事物的根本性质,由事物的特殊矛盾构成。,1、为什么提出? (1)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到后来的第一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者,都没有科学地揭示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列宁认为社会主义的特征,斯大林把苏联模式的特征看成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马克思和恩格斯设想社会主义的特征,(2)我国长期小生产统治形成的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影响。,(3)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2、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过程),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把发展生产

6、和增加人民收入称之为压倒一切的标准,实际上已经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内容。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概念,20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两大原则的概括“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富裕。”这两大原则的概括可以说是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雏形。,(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过程),1992年南巡讲话,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一重大问题做了完整性总结性的理论概括: “ 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过程),(2)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原 因,一是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 二是科学地把握中

7、国的具体国情 三是适应当前时代特征的要求 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最基本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第二,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揭示了社会主义在经济关系上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2)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科学内涵,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一个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实现的比较长的动态过程。在我们国家人多地广,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2)社会主义

8、本质的科学内涵,物质保证,制度保证,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3)这一表述,体现了实现社会主义本质,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一、发展才是硬道理,1、毛泽东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2、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1)发展才是硬道理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观点,是由生产力的最终决定力量决定的。,(2

9、)发展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一种深刻总结。,“十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与增长速度,“十五”时期城乡居民生活改善情况,20022006年IMD全球竞争力排名,(3)发展才是硬道理,是为了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二、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1、这是对共产党执政根本任务的正确把握,第一要务,2、把发展问题与党的先进性、党的使命和任务、党的执政地位联系起来,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3、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要求的。,4、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对党执政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5、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

10、主要的经验。,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1、正确认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的区别和联系。,“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主要指的是先进生产力自身要获得所需要的各方面的条件。,区 别,“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主要是指生产力发展程度和结果。,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为先进生产力的发提供展条件和保证,是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过程实施的结果。,联 系:,2、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促进生产力尤其是先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3、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4、要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就要

11、求紧密结合我国以及世界生产力新发展和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的实际,并解决实际问题。,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78年,全国召开了第二次科技大会。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英明论断。这次会议是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又一里程碑。这是1978年4月,邓小平同志接见出席全国科技大会的代表时,与青年数学家陈景润握手。,一、党历来重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作用,毛泽东:1953年,提出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建设我们的国家。1958年,又提出把党的工作重点放到技术革命上来。,周恩来:1956年,代表党中央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江泽民: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

12、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胡锦涛: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二、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内涵,1、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化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2、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3、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先导作用。,思 考 题,1.如何正确认识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贡献和历史局限?2.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新特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3.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4.知识经济时代如何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参阅书目,1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毛泽东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5.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7.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8.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概论,周全华等编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第二章 毛泽东经济思想”;9.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概论,詹小美等编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第三章 邓小平政治思想”;10.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概论,王仕民等编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第二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经济思想;11.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郑永廷主编,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六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