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非瓣膜型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价值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120102 上传时间:2017-07-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非瓣膜型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价值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非瓣膜型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价值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非瓣膜型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价值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非瓣膜型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价值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非瓣膜型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价值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非瓣膜型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价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非瓣膜型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价值(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非瓣膜型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价值【摘要】 目的 探讨非瓣膜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非瓣膜型不同心功能级别患者 35 例及健康体检者 20 例,测定血清 H-FABP、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同时观察住院期间及随访2 个月心脏事件与非心脏事件发生情况 H-FABP 水平。结果 H-FABP 浓度在心功能级、级、级组分别是(430128)、(606103)、(764156)ng/ml 。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CK-MB 浓度在心功能

2、级组与其他心力衰竭亚组及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住院期间及随访 2 个月发生心脏事件的 H-FABP 浓度(795130)ng/ml 与非心脏事件的 H-FABP 浓度(502131)ng/ml 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H-FABP 对判断非瓣膜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损伤程度及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心肌损伤;心脏事件 2【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level and clinical meaning of H-FABP in patients with nonvalv

3、ular chronic heart failure.Methods To select 35 patients with nonvalvular chronic heart failure who had varied classes of cardiac functionand control group were 20,data of H-FABP,CK , CK-MB were detected,and to observe H-FABP level in patients with cardiac events were compared to those without it du

4、ration of hospital stay and follow up 2 months.Results The serum level of H-FABP in patientswithheart function , were(430128)ng/ml,(6 06103)ng/ml,(764156)ng/ml respectively.There i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tercomparsion(P0 05),and there wa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patients with heart function

5、,(P005).there wa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of the serum level of CK-MB between patients with functionand the others(P005).Duration of 3hospital stay and follow up 2 months,the serum levelof H-FABP in patients with cardiac events was(7951 30)ng/ml,and in patients without it was(502131)ng/ml.there was s

6、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 H-FABPhasmore significant clinical value in judging myocardial degree of injury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nonvalvular chronic heart failure. 【Key words】Chronic heart failure; 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Myocardial damage; Cardiac events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

7、、文化的迅速发展,冠心病和高血压已成为心力衰竭最常见病因。近年来,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虽然明显提高,冠心病死亡率也有下降趋势,但是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却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人口老龄化,今后心力衰竭的发病率还将继续增加,死亡率在我国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评估心力衰竭的预后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具有高度心肌特异性,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但 H-FABP 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危险分层中的预测价值目前尚不清楚1。本研究通过对 35 例非瓣膜型慢性心力衰竭不同级别的患者和 20

8、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H-FABP、CK、CK-MB 检测,探讨 H-FABP 在非瓣膜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危险分层中的临床价值。 4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 2007 年 5 月至 2008 年 6 月在我院住院的非瓣膜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35 例(心力衰竭组),男 20 例,女15 例,年龄 2285 岁,平均(65 386)岁,其中冠心病 14 例,高血压心脏病 10 例,扩张性心肌病 5 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6 例。按照纽约心脏病学会(New York Heart Academy, 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 3 个亚组,心功能 级 13 例,心功能级 12 例,心功能级 10

9、 例。各亚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因构成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均排除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骨骼肌创伤、肺动脉栓塞、休克、肝肾功能不全等。对照组 20 例,男 11 例,女 9 例,年龄 3472 岁,平均(62793)岁,为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排除心脑血管、内分泌、结缔组织等疾病。12 研究方法 121 标本采集 所有入选者均于入院 12 h 内采静脉血 5 ml,送我院化验室检测 CK、CK-MB; 采静脉血 3 ml,分离血清(3000 转/min,5 min),置于-70冰箱低温储存,待测 H-FABP。 122 试剂、仪器和检测方法 H-FABP 试剂盒由美国 Adl公司提供,采用

10、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酶标仪为 Bio-Tekelx800v 型,均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正常值 65 ng/ml; CK、CK-MB 采用免疫抑制法,均在我院临床生化室检测。 1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3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多组间比较5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力衰竭组与对照组 H-FABP、CK、CK-MB 比较 H-FABP 在心力衰竭各亚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级、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K-MB 浓度在心功能级组与其他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

11、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心力衰竭组住院期间及随访 2 个月心脏事件(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加重或反复,死亡等)发生情况比较:发生心脏事件的 H-FABP 水平明显比未发生心脏事件的 H-FABP 水平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2。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临床综合征,常伴随着心肌损伤。笔者推测,反映心肌损伤的心脏标志物水平可能反映心肌损伤的程度,H-FABP 是近期提出的重要心脏标志物。H-FABP 是大量存在于心肌细胞浆内的可溶性小分子细胞质蛋白质,H-FABP 的免疫性不同于其他类型的脂肪酸结合蛋白,具有高度心肌特异性,心肌含6量比骨骼肌高 10 倍2, 在

12、正常的血浆和尿中不含或只有极少量存在,在心肌受损后能快速释放3。H-FABP 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的优点,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有望成为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理想生化指标4。但H-FABP 是否在判定慢性心力衰竭危险分层中具有预测价值,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对 35 例非瓣膜型慢性心力衰竭不同程度患者与健康对照组 20 例,进行血清 H-FABP、CK、CK-MB 检测,观察到H-FABP 随着心功能程度的加重,其浓度升高,在心力衰竭不同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能够灵敏反映心肌损伤的程度。心功能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心功能级组心肌损伤较

13、轻;CK 浓度在心力衰竭各亚组及对照组之间变化不大,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提示 CK 浓度在心力衰竭中尚不能反映心肌损伤的程度;CK-MB 浓度虽然在心功能级组与其他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在心功能级组、心功能级组及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 CK-MB 浓度也不能灵敏反映心力衰竭中心肌损伤的程度;心力衰竭组在住院期间及随访 2 个月发生心脏事件组较未发生心脏事件组 H-FABP 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 H-FABP 在非瓣膜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危险分层中有重要的预测价值,不但能反映心力衰竭中心肌损伤的程度,而且能评估心脏事件的发生,预测心力衰竭的预后。在临床中,因引起心

14、肌损伤的多种病因均可造成 H-FABP 升高,且其通过肾脏排泄,故要注意排除急性冠脉综合征,肾功能不全等混杂因素的影响。本研究不足之处7是样本例数较少,还有待于大规模地临床研究。综上所述,H-FABP 作为一种新型的、重要的心脏标志物,不但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且在非瓣膜型慢性心力衰竭危险分层中也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判断预后。参考文献 1 ODonoghue M,de Lemos JA,Morrow DA.Prognostic utility of heart-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Circulation,2006,114(6):550-557. 2 Ghani F,Wu AH,Grafft L,et alRole of 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in early detection of a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