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历史竞猜题QQ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19022 上传时间:2017-07-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高考历史竞猜题QQ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5年高考历史竞猜题QQ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5年高考历史竞猜题QQ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5年高考历史竞猜题QQ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5年高考历史竞猜题QQ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高考历史竞猜题QQ》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高考历史竞猜题QQ(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 年高考历史竞猜题一、选择题(26 个小题)1有学者说,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建设中,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治国智慧和法则,但也留下了许多的无奈。它最大的局限在于是一个统治性政权,不是一个发展性政权,更不是一个为国民共享的服务性政权。可见中国古代所有制度设计都围绕的一个核心是( )A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主权 B维护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C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维护以“ 家天下”为核心的王权2某教授认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一反一合”阶段的“合” 。作者认为 A行省制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

2、分权的有机结合B行省制主要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和军事上的控制C行省制巩固了元朝的中央统治和国家的统一D行省制借鉴了郡县制的优点,摈弃了两宋政治制度的缺点3美国历史学家包弼德在 唐宋转型的反思 以思想的变化为主中认为宋代标志了中国历史现代性的开端,但同时也出现了逆现代性的因素。以下属于宋代“逆现代性” 的是A社会流动更趋频繁 B皇室权威更趋强化 C世俗文化蓬勃发展 D货币经济地位提高 4苏轼曾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 ”这句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宋代地主主要依靠土地剥削来积累财富

3、B宋代地主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C宋代佃户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 D宋代农村开始出现以租佃关系经营土地5清初地理学家刘献廷在其广阳杂记中说:“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然东海之滨,苏州而外,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西则惟汉口耳。 ”据此可知清初 A已形成统一国内市场 B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C工商业市镇繁荣发展 D苏州是江南经济中心6明洪武二十八年规定,凡洪武二十七年以后新垦的田地, “不论多寡,俱不起科” , “若有司增科扰害者罪之” 。这些措施 A能鼓励垦荒 B可以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C能有效抑制土地兼并 D降低赋税,减轻农民负担7宋明理学普遍倡导“

4、存理去欲 ”的修养论, “格物”的认识论, “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D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8顾炎武日知录中写道: “心不待传也,流行天地间,贯彻古今而不同者理也,理具于吾心而验于物。心者,所以统宗此理而别其是非,心学二字, 六经 、孔孟所不道。 ”这一观点表明他 A对陆王心学持批判的态度 B主张回归孔孟儒学C肯定心学的修身养性功能 D以拯救时代为己任9明末清初,王夫之主张“ 有其力者治其地” ,黄宗羲提出 “授民以田” “田土均之” ,顾炎武力主“均田” ,这些主张 A具有浓厚

5、的复古色彩 B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C体现了重农抑商思想 D表达了对个体小农的关注10据清代档案户部汇题各省民数谷数清册统计,咸丰元年( 1851 年)尚有完整的全国人口记录,咸丰三年起,南方多省册报残阙,人口遽降。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起义爆发,冲击了旧的统治秩序 B清朝吏治腐败,户籍管理混乱C列强发动侵华战争,户籍管理受冲击 D清政府调整政策,放松了户籍管理11学者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 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 ”

6、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 )A挽救民族危亡 B发展资本主义 C提倡民主科学 D推动实业救国12 “共和建设之初,所以艰难不易现实,往往复反专制或帝制之理由,乃因社会之惰力,阻碍新法使不易行,非共和本身之罪也。其阻力最强者,莫如守旧之武人,及学者。 ”陈独秀这段论述表明他认为辛亥革命后出现帝制复辟现象主要是由于( )A辛亥革命并未真正确立民主共和制 B近代中国存在复辟帝制的社会基础C广大人民群众没有真正理解民主制 D康有为等守旧保皇党人的支持推动 13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 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

7、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 ”这表明)A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化 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国时期重视公民意识教育 D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14费孝通认为:正因为被礼治惯了,所以在乡土社会里,一说起讼师,大家会联想到挑拨是非之类的恶行。(辛亥革命后 )讼师改称律师,打官司改称起诉,包揽是非改称法律顾问 这套名词的改变代表了社会性质的改变。这里所说的“ 社会性质的改变”是指( )A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 B从宗法社会到官僚社会C从旧民主主义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D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15 “西方的市政管理,经济模式的传入,使商埠最先脱出中国传统政治城市的模式,率先迈向近代化,沿海

8、口岸被迫开埠被视为这些城市近代化的起始点。 ”材料强调的是( )A中国沿海城市走向近代化得益于西方扩张B西方扩张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C客观评价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建设性影响D中国近代化城市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6 1984 年 1 月,中国汽车的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 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诞生。次年,中德合资轿车生产企业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中国汽车工业很快就进入了第一轮的合资高潮。这些合资汽车企业的出现反映了中国( ) A改革开放拉开了序幕 B市场经济体系形成 C经济改革不断深化 D独立工业体系形成17苏格拉底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最优秀的人是能

9、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苏格拉底这些话的政治意图是( )A反对轮番而治 B提倡妇女参政 C主张人民主权 D宣扬人文精神18 “(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 ”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 )A商业平等是政治平等的现实基础 B商业贸易尊重自由和平等的原则C海外贸易活动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 D商业上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念19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中,1701 年颁布的嗣位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法规定,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 )A防止国王独断专行 B扩大议会的权力C加强国王

10、对内阁的控制 D扩大国王的行政权20一位政治家在评价美国 1787 年宪法时,曾指出:“毫无疑问,我们的宪法之所以恒久,就在于它简洁。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美的大厦。 ”其意在肯定宪法( )A条文与体系的完备性 B所蕴含的原则与精神C各项内容具有前瞻性 D实践不受时代而调整21 1990 年 5 月 5 日开始,民主德国、联邦德国以及苏美英法四国的代表在莫斯科签署了关于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 ,条约规定:四个占领国放弃占领德国的权利和责任,解散与此规定相关的一切机构。这一现象( )A标志着东欧剧变的开始 B是美苏争霸结束的表现C说明德国再次正式实现统一 D改变了欧洲政治版图22读三国工业

11、生产的上升情况表(以 1913 年为 100%)国别 1860年1870年1880年1890年1900 年 1910 年 1913年德国 14 18 25 40 60 89 100英国 34 44 53 62 79 85 100美国 14 11 17 39 64 89 100从表格中能反映出 A19 世纪中期英国工业生产量已稳居世界首位B德国的工业发展速度和美国相比长期落后C科技极大影响了大国的经济发展速度 D美国已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23罗斯福新政在当时的美国遭到了有些人的尖锐批评,有的讽刺全国工业复兴法是从共产党宣言中抄来的,有的说“新政”是“披着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 。上述言论在本

12、质上反映了( A美国的自由传统根深蒂固 B罗斯福政府丧失了民众基础C新政侵蚀了白由主义根基 D危机导致社会缺乏基本共识24尤尔根哈贝马斯在包容他者一书中称“欧盟条约承认成员国的独立和主权,因此,欧盟有义务尊重每一个成员国的民族认同” ,同时指出:“未来欧洲联盟的合法性,在于所有成员国的共同利益,而不在于欧洲的民族自决意识,一个单一的欧洲民族在政治上是不存在的。 ”材料认为 A欧盟体现了统一性和多样性 B民族利益成为欧洲一体化的主要障碍C欧洲一体化进程艰难 D欧盟以尊重成员国利益为主要目标25斯大林模式虽然在表面上创建起高纯度的公有制计划经济,但其指令性和国家所有制性质与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由

13、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的设想有着内在的差异。这说明斯大林模式 A完全违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B是对马克思主义改造的结果C是科学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不完整的运用 D有利于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26某科学家逝世后,媒体这样评价:“在我们这一时代的物理学史中,他现在是,将来也还是人类宇宙中有头等光辉的一颗巨星他也许比牛顿更伟大,因为他对于科学的贡献,更加深刻地进入了人类思想基本概念的结构中。 ”这位科学家是( )A达尔文 B爱迪生 C普朗克 D爱因斯坦27 【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巴黎非战公约全称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 ,又称白里安凯洛格公约 。1927 年 4 月,法国

14、外长 A.白里安向美国国务卿 F.B.凯洛格倡议:美、法立即缔结废弃战争的协定,以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美国政府对此表示欢迎,同时建议该条约不应只限于美、法两国,而应包括主要大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该公约在美法两国提出的条约方案基础上签订。1928 年 8 月 27 日由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波兰、英国、美国等 15 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巴黎签订。至 1933 年,共有 63 个国家批准或加入。公约包括序言和 3 条正文。主要内容是:缔约各国谴责用战争解决国际争端,并废弃以战争作为在其相互关系中实施国家政策的工具;缔约国之间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性质和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解决;任何签字国如用战争手段谋求利益,即不得享受公约给予的益处。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黎非战公约 签订的原因。(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巴黎非战公约 。28 【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贷款和出租武器法案又称租借法 ,是美国保证英国和所有被轴心势力侵略的国家予以战时援助的法案。1941 年 1 月 10 日,美国政府将租借法草案提交国会审议,国会讨论并通过了此法。罗斯福总统于 1941 年 3 月 11 日签署了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