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服装史(文字-全)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21184 上传时间:2016-11-09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服装史(文字-全)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外服装史(文字-全)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外服装史(文字-全)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外服装史(文字-全)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外服装史(文字-全)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外服装史(文字-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服装史(文字-全)(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 领悟精神内涵表达什么样的文化特质文化特质在形式上是怎样表现的钱穆“研究历史,所最应注意者,乃为在此历史背后所蕴藏而完成的文化。历史乃其外表,文化是其内容。”在历史演变当中,寻出其动向与趋势,就可看出历史传统。3. 中国服装史的研究现状沈从文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周锡保 中国古代服饰史 研究的角度 史料与史实舆服志 仪卫志等从文字角度来研究铜、玉、砖、石、木、漆、刻画,壁画、墓俑等实物。第二节 陆性的民族文化农业社会文化以农著称,以农立国 民族心理:稳地、保守、务实文化同化力量,使得中国文化得于延续和保存,对中国服装史有很大的影响,经过历史的演变,保存了特有的“上衣下裳,衣裳连属”的形制

2、。宗法文化以宗法文化为基础的道德伦理对中国古代服饰影响最大父系家长制为中心,表现在 进、勇猛、力的崇拜、感情奔放游牧性民族文化:流动、多变哲学文化中:精神、感性的文化,以人为主体,立足于情态,追求意境,写 意的艺术风格西:理性文化,立足于物态,写实的艺术风格,科学的透视、比例三、最初的服装形制 五经要义 “太古之时,未有布帛,食肉而衣其皮,先知蔽前,后知蔽后。” 易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第二节、夏商周时期服饰(公元前 21世纪 前 771年)一、历史背景夏 第一个王朝商 中国文明史的重要阶段西周 前 11世纪 周武王伐纣,建立西 周,直至前 771年二、初的形制安阳殷墟出

3、土的玉人上衣 “上衣,依也,人所依以蔽寒暑用也”下裳 即常,裙子 保护下体的服装蔽前、蔽后发展为裙子,表示不忘古人之意,蔽前过渡为“韨”形制:服色:“上玄下黄” “玄衣黄裳”女皆服形制:深衣五法:规 矩 绳 权 衡 礼记 深衣篇 冕冠、冕服、佩饰组成冕冠冕延冕旒冕缜眈冕服十二章纹“俯察天地间万象,色间色:三、国古代发饰可分为三种披发、结发、士冠,庶人巾”,革,丝履舄( 上等的鞋子,、历史背景东周 分为春秋、战国 二、胡服制 赵国 赵武灵王 下裳而着裤。 后称裤褶(短衣)服 钩第四节 秦汉服饰( 20)一、历史背景四百年时间 中国封建社会初步巩固发展上升期秦 13年统治 始建中央集权官僚君主制,

4、推行“书同文、车同轨、兼收六国车旗服御”充分显示儒家思想以及冠服制度在政治上的统治作用对后世封建社会服装的发展、成熟产生了重大作用“汉承秦后,多因其旧”,实则形秦神楚汉文化充满气势、活力、子,有裆,无裆三、皮,武官用,进贤冠 有梁,表无里 汉代服饰的又一特点,贵族除佩挂刀剑之外,还有佩挂组绶的礼俗,“组”用丝带编成的饰物,可用于系腰。“绶”官印上的条带。可知官阶大小,等级的标志第五节、魏晋南北朝服饰( 、历史背景三百多年,动荡混乱东汉末年 黄巾起义魏蜀吴 三足鼎立西晋 短暂统一东晋南北朝中原的混乱和中央集权的衰落,为少数民族提供了生存空间。北方五胡,江左山越,西南诸夷与汉民族交融,空前未有二、

5、服制1裤褶服褶,上衣。裤,大口裤。膝湾处用长带系扎,外面还可穿两裆。两裆,其一当胸,其一当背,长至臀下,质以布帛,肩部用皮质搭襻连缀,腰部系皮带。衣长至臀。袍、单衣,宽博,衣长至膝、至足,腰系大带。宽衣博带,飘忽欲仙襦裙袖口广,用围裳束腰,对襟,细腰宽衣,间色裙,穿着以南朝妇女为多“纤腰曳广袖,半额画长眉”三、配饰白纱冠笼冠,以白为贵,黑色次之女子发髻 灵蛇髻4. 头饰第六节 隋唐服饰589年 史背景隋 大唐盛世的开啼之声唐 政治、经济、文化的高峰期中国最具世界主义色彩的朝代音乐 “秦王破阵”“霓裳羽衣”诗歌 “唐朝是对有血有肉的人间现实的肯定和感受,和执著。一种丰满的有青春活力的热情和想象,

6、渗透在盛唐文化之中。即使是享乐、颓废、忧郁、悲伤,也仍然闪烁着青春、自由和欢乐。”二、服制1。男子服饰胡服 西域少数民族形制 头戴锦绣浑脱帽身穿翻领窄袖袍条纹小口裤透气软锦靴特点:唐流行 男女皆用 袒露奔放图案面料柔和外来元素,胡风盛行魏晋玄学对服饰的影响以老庄学说为基础的魏晋玄学和逐渐传播的佛教反映在服饰上,则是文人儒士开始追求“精神、格调和风貌”的体现,宽衣博带,而且出现袒胸露腹,放浪不羁的流俗。崇尚虚无,衣类,圆领、 右衽、 窄袖、 有夹单之别, 衣长至足、 有横栏襕装饰、侧面有开衩。戴幞头,下蹬乌皮六合靴,腰系革带。服色一般人为白色,官宦则以品级的尊贵有紫色,绯色,绿色等,唐代主要以颜

7、色来区别等级。女子服饰分早期、晚期风格初唐、中唐为早期风格中唐、晚唐至五代为晚期风格早期风格窄袖襦衫长裙 ,隋、初唐时期女子主要服饰。上穿窄袖襦衫,下着长裙,在襦衫上穿 半臂 ,肩披长巾,腰线多为高腰乳上。晚期服饰宽袖襦衫 : 高腰掩乳 ,四尺广袖披帛披绕在肩背上,多为清薄纱罗制成,印花或加泥金绘画,最初短阔,后来狭长,轻盈飘逸之态三、配饰1。面饰额黄妆面靥妆华钿妆2。头饰幂篱 大幅方巾 多用轻薄而透明的纱罗制成,披体而下,降蔽全身,防“途路窃之”帷帽 后代替幂篱 ,周围垂下透明的纱绢3。发式4。男子的冠幞头5。履制翘头履锦丝靴第七节 宋代服饰( 9601271)一、历史背景宋立国 300多年

8、,宋太祖“陈桥兵变” “杯酒释兵权”程朱理学程颐、程颢 ,朱熹把“天理”视作哲学的最高范畴,“存天理,灭人欲”尊守“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规范。艺术形式追求空灵、含蓄、自然、平淡的意境。宋瓷宋建筑宋徽宗瘦金体宋服饰第七节 宋代服饰( 9601271)一、历史背景宋立国 300多年,宋太祖“陈桥兵变” “杯酒释兵权”程朱理学程颐、程颢 ,朱熹把“天理”视作哲学的最高范畴,“存天理,灭人欲”尊守“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规范。艺术形式追求空灵、含蓄、自然、平淡的意境。宋瓷宋建筑宋徽宗瘦金体宋服饰交领大袖宽身袍衫、东坡巾2。女子服饰宋代贵族妇女:宽衣大袖,长裙,头梳高髻,华丽,和晚唐、五代穿着基本相似。便

9、装时兴瘦、细、长服色打破唐代以来红,紫,青,绿为主的习惯,而采用各种间色粉紫、黑紫、葱白、银灰、陈香色为主。图案改唐代团花为折枝花,更为生动。缠足开始于五代,流行于北宋。裙:宋代妇女以上衣下裙为常服。石榴裙,罗裙,百褶裙:多幅细裥褶三、配饰1。男子的冠唐代 软角幞头宋代 展角幞头 花角幞头东坡巾2。女子发形高髻,使身体比例在视觉上拉长,“门前一尺春风髻”包髻,绢帛多做成花的形状,自然束于头上,似浮云。第八节 辽金元服饰( 9071368)一、历史背景辽 契丹族;金 女真族,与两宋并存的政权。元 蒙古族,忽必烈 1271年建立元朝, 1276年灭南宋,统一元王朝,结束了从五代到南宋三百多年多政权

10、并立的局面,至 1368年亡于明。本民族的服饰与汉族的服饰长期交流发展马可波罗元山水画 倪云林二、辽服饰契丹与汉族服饰的融合1。圆领长袍:左衽,圆领,窄袖,袍长至膝下,缺胯袍, 下着裤,足着靴,腰间束带。2。髡发,男子的发式,将顶发剃去,四周垂发。三、元服饰蒙古族,“蒙古族的祖先是苍色的狼和白色的鹿”崇尚白、青、赫色。白为结,青为天。 元青花瓷1。质孙服也称: 一色衣,辫线袄子。与深衣相似。 衣袖紧窄,衣长至膝下,交领,立领。下穿小口裤。腰部有很多辫线,用拧丝金线,又用红紫帛捻成线。下裳有细褶,形如现在的百褶裙。2。袍汉人称为“团衫”,袍身宽大,右衽交领,袖口有大、小。妇女服装严格的等级制度,

11、卑尊贵贱区别明显,平民不许使色彩,只准用褐色。所以褐色特别多,砖褐、艾褐,鹰背褐、藕丝褐、檀褐、鼠毛褐、枯竹褐。3。配饰婆焦妆,形状为耳旁分结辫鬟,垂至肩上,额中有一撮散发。冬帽夏笠。六角棱篱,形如倒扣的花盆,顶上饰红缨装饰,多为毡料制成。姑姑冠,蒙古族妇女的冠,姑姑蒙语对冠的总称。竹篾桦皮为骨架,形如大而高的细花瓶。第九节 明代服饰(公元 1368 1644)一、历史背景禁胡服、胡语、胡姓(指蒙古族的服饰、语言)服饰上采周汉、下取唐宋资本主义萌芽1601年,苏州纺织工人“浮食寄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市民文化特征 直身袍: 右衽、大袖的宽敞袍式,背间中缝直通到底。明初儒生都穿蓝色四

12、周镶黑宽边的置身袍,时人也称蓝袍。二、服制1。男子服饰盘领袍服、补子、幞头明代补子以动物为标志,文官绣禽,武官绣兽。多仿自宋,恢复了汉族的习俗。主要有衫、袄、褙子、霞披、比甲及裙子等。褙子:同宋,对襟,大袖为贵族 妇女用,对襟、小袖为普通妇女用比甲:无领无袖的对襟马甲,本为元制。霞披:像两条彩练,披挂在胸前,下坠一颗金玉坠子。裙:明女装风格修长、窈窕。明代女装仅上衣下裙的长短,装饰就有很多花样。三、色纱制,前低后高六合统一帽,属丝为胎,缀点翠凤凰,并挂有珠宝流苏的礼冠,皇后的凤冠缀九龙四凤。一般命妇不缀龙凤,仅缀花钗。 第十节 清代服饰( 1644 1911)一、历史背景满族,努尔哈赤。 16

13、44年清兵入主中原,顺治帝开始,至辛亥革命结束,共历 267年。“康乾盛世”清代文化与繁缛风格清总结明亡的原因。强硬措施,等级制,小农经济,压抑商品生产,全面闭关自守成为明确的国家指导思想。明市民文化,变为感伤主义弥漫。清代服饰的改制剃发令妥协,“十从十不从”必有意,犷的爬虫类)秦汉(兽形,约为虎形)唐宋(蛇纹)明完备(牛头、虾眼、鱼尾、鹰爪、狮鼻、蛇身、猫耳)二、袖,马蹄袖;门襟,用纽扣,门襟有变化。窄袖紧身,便于骑射。右衽,大襟,圆领,两侧开衩,行袍为骑射时所用,右下襟短一尺,“缺襟袍”袍之外长及脐的一种短褂,长不过腹,袖仅掩肘,便于骑马,故称“马褂”。开始于兵营,后流行广泛。圆领、对襟、

14、大襟、琵琶襟。马褂无袖。肩:女子服饰旗袍:旗人穿的袍,初期宽大,直腰身,以后腰身渐收。领托,袖端,衣裾镶嵌各色边缘。汉式女服袄衫,明制,大襟,对襟。清后期,衣袖宽大,“三镶三滚”裙,“百裥裙”,也称“马面裙” 筒形 连衣裙( 和体的连体衣,初期较短,有的系在左肩,有的用皮带吊着,变化的形式较多。西方服装史第一章 古代服装第一节 古埃及服饰一、历史背景四大文明古国中历史最悠久的国家。非洲的北部。从公元前 30世纪公元前 3世纪被希腊征服,近3000年的历史。分为三个时期古王国时期:公元前 30世纪公元前 22世纪中王国时期:公元前 21世纪公元前 18世纪新王国时期:公元前 16世纪公元前 11世纪王朝衰退期:公元前 10世纪公元前 3世纪宗教崇拜,主要为太阳和尼罗河。来世观二、胯裙( 简洁、窄小,用一块布围在腰部。从平民到国王都用。以后,长度加长,有细褶,到新王国时期,逐渐演化为内衣。亚麻做成。 宽大贯头衣( 在新王国时期出现,相当于衣长两倍的布前后对折,中间开洞,在外面系长带状布。女或女奴胯裙:女奴用,比 男子的长。筒形贯头衣: 与男子基本相同,只是较长,腰身高,紧身,表现女性身体曲线。卷衣( 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服装配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