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种体质分类调养及服药建议--new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177125 上传时间:2017-11-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种体质分类调养及服药建议--new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种体质分类调养及服药建议--new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种体质分类调养及服药建议--new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种体质分类调养及服药建议--new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种体质分类调养及服药建议--new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种体质分类调养及服药建议--new》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种体质分类调养及服药建议--new(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一、平和体质二、气虚体质 特征及表现: 体型: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活动时诸症加剧,舌淡苔白,脉虚无力。其中乏力、无力是其主要症状。 原因剖析: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或肺脾肾功能失调,也可因劳伤过度、久病耗伤、年老体弱所致。气虚多见于慢性疾患、老年患者、营养缺乏、疾病恢复期以及体质衰弱等病变。 患病倾向:机体整体功能下降,免疫力低下,易患感冒及内脏下垂等症。进一步发展易导致阳虚、血虚或血瘀而引发机体功能性或气质性病变。 调养:补中益气1. 中药调治: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黄芪 15 克、人参(党参)15 克、白术 10 克、炙甘草 15 克、当归10

2、克、陈皮 6 克、升麻 6 克、柴胡 12 克、生姜 9 片、大枣 6 枚。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固表升阳;人参、炙甘草、白术益气健脾;当归补血和营;陈皮理气和胃;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全方使脾胃升降有序、气机畅顺、阳气不复郁闷、身热诸证得以消除。 生活建议1. 理疗养生:按摩足三里穴位。2. 情志调摄:多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多与别人交谈、沟通。以积极进取的态度面对生活。3. 饮食调养:可多食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黄米、粳米、大麦、莜麦、蚕豆、豌豆、土豆、白薯、胡萝卜、香菇、大枣、桂圆、淮山药、黄芪、蜂蜜、莲子、菱角、猴头菇、芡实、红薯、栗子、人身、黄鳝、虾、鸡肉、鹌鹑肉、泥鳅、

3、鹅肉、鸽蛋、鸽肉、养心、羊肚等。少食具有耗气作用的食物、如:柚子、柑、槟榔、空心菜、生萝卜等。4. 生活起居:起居宜有规律,夏季应适当午睡,保持充足的睡眠。平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劳动或剧烈运动时出汗受风。不要过于劳作、以免伤正气。5. 体育锻炼:可做一些柔缓的运动,如在公园、广场、庭院、湖畔、河边、山坡等空气清新之处散步、打太极拳、做操等,并持之以恒。不宜做大负荷运动和出汗运动、忌用猛力和做长久憋气的动作。三、 阳虚体质 特征及表现 体型: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疲乏无力、少气懒言、不喜冷饮、畏寒肢冷、自汗、面色淡白、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嫩,脉虚大或微细等。 原因剖析:阳虚,指气虚或命火不足

4、,脏腑功能减弱,尤以脾肾阳虚不能运化精微,吸收营养,以温养脏腑,因而热能不足,卫气不固,影响末梢循环,发生外寒的病症。 患病倾向:肿胀、泄泻、关节炎、咳嗽、慢性肠炎、阳痿、痛经等 调养:温阳补气21、 中药调治:药方:金匮肾气丸金匮肾气丸:金匮肾气丸又名桂附地黄丸、八味地黄丸。此方来源于汉代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一书。它由制附子 6 克,桂枝 10 克,熟地 30 克,山药 25 克,山茱萸 15克,茯苓 15 克,丹皮 12 克,泽泻 12 克组成。主治:补肾阳、化气行水。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生活建议理疗养生:早晨晒太阳;晚上用温水泡脚,泡到出汗;用桃木小棍子敲打督脉

5、,桃木为春天开花,用桃木敲打督脉,可补充阳气。自行按摩气海,足三里,涌泉等穴位,或经常灸足三里、关元,可适当洗桑拿、温泉浴。情志调摄:多与别人交谈沟通。积极看待生活中不顺心的事,及时消除情绪中消极因素。平时可听一些激扬、高亢、豪迈的音乐以调动情绪,防止悲忧和惊恐饮食调养:平时可多食牛肉、羊肉、狗肉、鳝鱼、河虾、海虾、海参、韭菜、核桃、生姜、蒜、芥末、葱、花椒、胡椒、蜂王浆等甘温益气之品;少食黄瓜、柿子、冬瓜、藕、莴苣、梨、西瓜、荸荠等生冷寒凉食物、少饮绿茶、冰镇饮品。生活起居:居住环境应空气流通,秋冬注意保暖。夏季避免长时间呆在空调房中,可在自然环境下纳凉,但不要睡在穿风的过道上及露天空旷之处

6、。平时注意足下、背部及下腹部丹田部位的防寒保暖。防止出汗过多,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保持足够的睡眠。体育锻炼:可做一些舒缓柔和的运动,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做广播操。夏天不宜做过分剧烈的运动,冬天避免在大风、大寒、大雾、大雪及空气污染的环境中锻炼。四、阴虚体质 特征及表现: 体型:体型偏瘦 常见表现:潮热,颧红、盗汗、五心烦热、咳血、消瘦或失眠、烦躁易怒、或迫精、性欲亢进,舌红而干、脉细数等。 原因剖析:阴虚指精血或津液的亏虚。一般在正常状态下,阴和阳是相对平衡的,互相制约而协调。阴气亏损,阳气失去制约,就会产生亢盛的病理变化,出现病理性功能亢进,称为“阳亢”。因此,阴虚会引起

7、阳气亢盛,阳亢则能使阴液耗损,两者互为因果。 患病倾向:肺结核、肿瘤(血瘀倾向)、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便秘、月经提前或闭经 调养:滋阴降火1、 中医调治:六味地黄丸:因由六位中药材组成、其中熟地黄为君药,故名为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源于宋代医学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 ,是滋补肾阴的基础方剂,配伍组方上具有“三补三泻” 的特点。现代医学研究,六味地黄丸还具有增强免疫、抗衰老、抗疲劳、抗低温、耐缺氧、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改善肾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及较强的强壮作用。 (气虚者慎服) 生活建议理疗养生:滋阴秘方,练津(用舌头顶住上颚,舌尖绕动后咽吐沫 );少蒸桑拿、不能缺水。情志调摄:平时宜克制情

8、绪,遇事要冷静,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可以用练书法下棋来怡情悦性,用旅游来寄情山水,陶冶情操。平时多听一些曲调舒缓、轻柔、抒情的音乐。3防止恼怒。饮食调养:可多食瘦猪肉、鸭肉、黑大豆、黑芝麻、蚌肉、兔肉、鸭蛋、乌骨鸡、海松子、豆腐、豆浆、猪肉、猪髓、燕窝、木耳、乌贼鱼、牡蛎肉、鱼翅、干贝、麻油、番茄、葡萄、柑橘、香蕉、梨、苹果、桑葚、柿子、甘蔗、花胶、龟、鳖、绿豆、小豆、海蜇、芝麻、荸荠、银耳、百合等甘凉滋润之品;少食羊肉、狗肉、韭菜、辣椒、葱、蒜、葵花子、丁香、茴香等性温燥烈之品。生活起居:起居应有规律,居住环境宜安静,睡前不要饮茶,锻炼和玩游戏。应早睡早起,中午保持一定的午休时间。避免熬夜、

9、剧烈运动和在高温酷暑下工作。宜节制房事。戒烟酒。体育锻炼:只适合做中小强度、间断性的身体锻炼,可选择太极拳、气功等动静结合的传统健身项目。锻炼时要控制出汗量,及时补充水分。皮肤干燥甚者,可多游泳,不宜洗桑拿。五、血瘀体质 特征及表现 形体:胖瘦均见 常见表现:面色晦滞,口唇色暗,眼眶暗黑,肌肤甲错,易出血,舌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或结代。若病则上述特征加重,可有头、胸、胁、小腹或四肢等处刺痛;口唇青紫或有出血倾向,吐血、便黑等;或腹内有症瘕积块,妇女痛经、经闭、崩漏等。原因剖析:血瘀指血液循行迟缓,或流行不畅,甚则血液瘀结停滞成积的病理状态。多由气滞而血行受阻,或气虚而血行迟慢;或痰浊阻于脉络;

10、或寒邪入于血分,血寒而凝;或邪热入血,煎灼血津;或因外力扭挫,伤及脉络;或产后恶露不下、不净等,均可致瘀。 患病倾向:冠心病、动脉粥状硬化、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肿瘤等 调养:1、 中药调治:桃红四物汤:熟地 15 克、当归 15 克、白芍 10 克、川芎 10 克、桃仁 9 克(打碎) 、红花 10 克,煎服。生活建议 理疗养生:刮痧-促进血液循环、自下往上刮痧膀胱经、可活血化瘀。情志调摄:及时消除不良情绪,保持心情愉快,防止郁闷不乐而致气机不畅。可多听一些抒情柔缓的音乐来调节情绪。饮食调养:可多食黑豆、海藻、海带、紫菜、萝卜、胡萝卜、葡萄干、山楂片、金橘、少量大黄橙、柚、桃、李、山楂、玫

11、瑰花、绿茶、黄豆、茄子、香菇、油菜、养血、芒果、番木瓜、红糖、黄酒、白酒、红酒等具有活血散结、行气、疏肝解郁作用的食物。少食肥猪肉等滋之品。生活起居:作息时间宜有规律,保持足够睡眠;但不可过于安逸,以免气机郁滞而致血行不畅。体育锻炼:可进行一些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的运动项目,如太极拳、太极剑、各种舞蹈、步行健身法、徒手健身操等。保健按摩可使经络畅通。血瘀质的人在运动时如出现胸闷、呼吸困难、脉搏显著加快等不适症状,应停止运动,去医院进一步捡查。六、痰湿体质4 特征及表现体型:体型肥胖、腹部肥满松软常见表现:出汗多而黏腻,手足心潮湿、多汗、胸闷、腹部胀满、额头分泌油脂多,常感到肢体酸困沉重、不轻松,

12、上眼睑肿、面部经常有油腻感,嘴里常有黏黏的或甜腻的感觉,平时痰多,痰多咽部觉的有痰堵 原因剖析:病因脾虚不能运化水湿,不能正常输布津液,于是停聚而成“内湿”,积留而成为“痰饮” 。 患病倾向:易患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血症、哮喘、痛风、冠心病、代谢综合征、脑血管病等疾病倾向。 调养:化痰利湿中药调治:化痰祛湿方化痰祛湿方:白术 10 克、苍术 10 克、黄芪 10 克、防己 10 克、泽泻 10 克、荷叶 10克、橘红 10 克、蒲黄 10 克、大黄 10 克、鸡内金 10 克、加 500ml 水煎煮,每天服 2次,每次 150ml。 生活建议理疗养生:搓热掌心,用后掌(劳宫穴)摩腹,先

13、顺时针摩再逆时针摩,约 20 分钟左右。刮痧或拔罐。情志调摄:保持心境平和,及时消除不良情绪,节制大喜大悲。培养业余爱好,转移注意力。饮食调养:饮食应以清淡为原则,可多食葱、蒜、海藻、海带、冬瓜、萝卜、白萝卜、荷叶(阳虚不宜) 、金橘、芥末、扁豆、薏仁米、茯 苓饼、文蛤、海蜇、胖头鱼、橄榄、紫菜、竹笋、金橘、白果、苡仁、山药等食物;少食肥肉及甜、黏、油腻的食物以及甲鱼、琵琶、大枣、李子、柿子。生活起居:居住环境宜干燥而不宜潮湿,平时多进行户外活动。衣着应透气,经常晒太阳或进行日光浴。在湿冷的气候条件下,应减少户外活动,避免受寒淋雨。不要过于安逸,贪恋床榻。体育锻炼:因形体肥胖,易于困倦,故应根

14、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长期坚持运动锻炼,如散步、慢跑、打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练武术,以及适合自己的各种舞蹈。七、湿热体质 特征及表现: 体型:偏胖或苍瘦 常见表现: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易生粉刺、疮疖、常感到口苦、口臭或嘴里有异味,经常大便黏滞不爽,小便有发热感,尿色发黄,皮肤有瘙痒,女性常带下色黄,男性阴囊总是潮湿多汗,易患疮疖、黄疸、火热。原因剖析: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家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若体虚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吃过多油腻、甜食,那

15、脾就不能正常地“运化”而使“ 水湿内停”;且脾虚的人也易招来外湿的入侵,外湿也常困阻脾胃使湿从内生,所以两者是既独立又关联的。5所谓热,那是一种热象。而湿热中的热是与湿同时存在的,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或因“阳热体质”而使湿“从阳化热”,因此,湿与热同时存在是很常见的。 患病倾向:脂溢性脱发、痤疮、体味、淋证、泌尿道感染:带下病、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皮肤特别容易生脓肿疮疡、容易得癣症:皮癣、脚癣、体癣,还有黄疸。还有对肝胆的感染性疾患。 调养:清热利湿中医调治:甘露消毒饮:茵陈 20g 滑石 20g 黄芩 15g 白蔻仁 10g 川木通 9g 连

16、翘 12g厚朴 15g 枳实 12g 芍药 9g 贝母 6g 甘草 3g。若津液已伤,可加生地 12g、麦冬 12g以滋阴生津;若伴燥热,大便不爽可加瓜蒌仁 30g 火麻仁 30g 郁李仁 30g;若兼痔疮、便血,可加槐花地榆以清肠止血。每日一剂,水煎服,分三次服完。 生活建议理疗养生:嚼佩兰藿香-清理口味,祛除可臭;茵陈(马齿苋) -防止皮肤瘙痒,用汁或煮水擦皮肤痤疮或洗澡。刮痧或拔罐。饮食调养:饮食以清淡为原则,可多食薏苡仁、莲子、茯苓、赤小豆、绿豆、空心菜、苦丁、薏仁米、苋菜、芹菜、黄瓜、丝瓜、葫芦、冬瓜、藕、西瓜、荸荠等甘寒、甘平的食物。少食羊肉、狗肉、鳝鱼、韭菜、生姜、芫荽、辣椒、酒、饴糖、胡椒、花椒、蜂蜜等甘酸滋腻之品及火锅、烹炸、烧烤等辛温助热的食物。应戒除烟酒。情志调摄:克制过激的情绪。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学习,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生活起居:避免居住在低洼潮湿的地方,居住环境宜干燥、通风。不要熬夜,过于劳累。盛夏暑湿较重的季节,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