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材料成形原理B卷试题及部分答案

豆浆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3.50KB
约4页
文档ID:21144783
材料成形原理B卷试题及部分答案_第1页
1/4

中国矿业大学 09~10 学年第 1 学期《材料成形基础 》试卷(B )卷考试时间:120 分钟 考试方式:半开卷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得 分阅卷人一、填空题(每空 0.5分,共 20分)1. 单位时间、单位体积生成固相核心的数目称为 形核率 2.液态金属(合金)凝固时的形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依靠液态金属 (合金)内部自身的结构自发地形核,称为 均质形核 ;另一种是依靠外来夹杂所提供的异质界面非自发地形核,称为 非均质形核 或 异质形核 3.液态金属凝固时,其中的过热热量和结晶潜热热量一般以 传导 传热、 对流 换热和 辐射 换热三种方式向铸型等外界释放4. 具有层状凝固方式的铸件,凝固过程中容易 补缩 ,组织 致密 ,性能 好 5.润湿角是衡量界面张力的标志,润湿角 θ≤90°,表面液体 能 润湿固体。

6.两个组元熔点相近、两条液相线基本对称、两相长大速度基本相同的 非小晶面 —非小晶面 合金,容易形成对称型共生区7.液态金属凝固过程中的液体流动主要包括 自然对流 和 强迫对流 8.铸件凝固方式有 逐层凝固 、 体积凝固 、 中间凝固 ,其中 逐层 凝固方式容易产生集中性缩孔,一般采用 同时 凝固原则可以消除; 体积 凝固方式易产生分散性缩松,采用 顺序 凝固原则可以消除此缺陷 9.塑性变形的物体体积保持 不变 ,其表达式可写成 ε 1 + ε 2 + ε 3 =010.塑性反映了材料产生塑性变形的能力,可以用 最大变形程度 来表示11.塑性变形时,由于外力所作的功转化为热能,从而使物体的温度升高的现象称为 温度效应 12.使后一刻的应力张量为前一刻应力张量的 K(K≥1)倍称为 简单加载 13.冲裁件的切断面由 圆角带 、 光亮带 、 断裂带 三个部分组成。

14.一般的,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材料的 塑性 下降15.细晶超塑性时要求其组织 超细化 、 等轴化 和 稳定化 16.轧制时,变形区可以分为 后滑区 、 中性面 和 前滑区 三个区域17.相变超塑性要求材料具有 相变 或 同素异构转变 18.多晶体塑性变形时,除了晶内的滑移和产生,还包括晶界的 滑动 和 转动 二、判断题(在括号内打“√”或“x” ,每小题 0.5 分,共 10 分)1.合金熔炼时,常将熔渣分为碱性和酸性两大类用冲天炉熔炼时,通常采用碱性熔渣;当需要脱硫时才采用酸性熔渣 ( x ) 2.焊接熔池的特征是:熔池金属体积大,冷却速度慢,液态金属对流缓慢 ( x )3.在液态金属结晶中,均质生核与非均质生核所需的生核功不同,因此所生成的临界半径也不一样 ( x )4.纯物质的界面形貌只有平面形式,不存在其它形貌。

( x ) 5.在非均质生核中,外来固相凹面衬底的生核能力比凸面衬底弱 ( x )6.金属型中,浇注温度对铸件温度场的影响十分明显 ( x )7. 在 K0>1 的合金中,由于逆偏析,使得合金铸件表层范围内溶质的浓度分布由外向内逐渐降低 ( x )8. 侵入性气孔特征是数量较大、体积较小、孔壁光滑、表面有氧化色,常出现在铸件的表层或近表层 (x )9.最小阻力定律中的阻力就是摩擦力 ( x )10.在主应力空间,任一应力张量的偏张量都可用 π 平面的矢量表示 (√ )11.多晶体和单晶体材料一样,变形过程中都会发生不均匀变形。

(√ )12.应力为零(如 )方向上的应变恒等于另两个方向的应变之和一半,即02 ( x )21213.滑移系是金属能否产生塑性变形的根本原因 ( x )14.π 平面上的任意一点所对应的应力张量中,其 σm 为零 (√ )15.多晶体变形是,首先是取向有利的晶粒内所有的滑移系开始滑移,然后取向不利的晶粒的滑移系才会滑移 (x )16. 塑性变形时,晶粒内的位移一旦开始滑动,只有当去掉外力后它才会停止 ( x ) 17.若物体受到的最大切应力等于材料的屈服强度,则物体就要产生塑性变形 ( x ) 18. 两边是塑性区的速度间断线在速端图中为两条光滑曲线,并且两曲线的距离即为速度间断线的间断值 (√ ) 19.物体要产生塑性变形,一般地,则其内部各点的应力状态不同。

(√ )20.平面应力状态的屈服轨迹上,在二、四象限内的两个相差最大的点是平面应变 ( x)三、简答题( 30 分)1.解释下列名词: 熔渣 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 反应性气孔 (6 分) 2. 简述成分过冷的影响因素 (6 分)3. 简述枝晶间距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4 分)4. 简述相变超塑性和细晶超塑性的特点6 分)5.简述塑性加工中摩擦的不利影响8 分)四、综合题(40 分)1.假设液体在凝固时均质形核,所形成的临界晶核分别是半径为 r* 的球形和边长为 a*正方体形状:(7 分)①分别求临界晶核半径 r*、临界晶核边长 a*、临界晶核形成功△G*之表达式②证明在相同过冷度下均质性核时,球形晶核较之立方晶核更易形成2.Al-Cu 合金的主要参数:共晶点成分 CE=33%,CSm=5.65%,Tm=660℃,TE=548℃,用Al-1%Cu(即:C0=1%)的合金浇注细长圆棒状试样,使其从左至右单向凝固,冷却速度足以保持固液界面为平面当固相中无 Cu扩散,液相中 Cu有扩散而无对流,达到稳定凝固时,求:(8 分)①该合金的熔点;②固-液界面的 Cs* 和 CL* 和界面温度 Ti(忽略动力学过冷△Tk) ;③共晶体所占比例;④画出沿棒长度方向 Cu的分布曲线。

3.应力张量为 ,2051① 作出其应力莫尔圆(1 分) ,标出 x 面、y 面、z 面 (3 分)②求主应力 (6 分)③求切应力、八面体应力 (5 分)④求应力偏张量的三个不变量 (3 分)⑤)假设物体由自由状态简单加载到该应力状态,求 (3 分)21::⑥设材料有 ,分别用屈雷斯加、密塞斯屈服准则判断物体处825ks于什么状态(4 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