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讲义第7讲--古诗文欣赏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1143786 上传时间:2017-11-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讲义第7讲--古诗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三语文讲义第7讲--古诗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三语文讲义第7讲--古诗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初三语文讲义第7讲--古诗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初三语文讲义第7讲--古诗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讲义第7讲--古诗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讲义第7讲--古诗文欣赏(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校区内部资料 语文科目 专用第五讲初中语文诗词鉴赏诵读古代诗词曲,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是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上着重提出的一项,也是近年来中考语文必要检测的一项。纵观中考题目的设置,无外乎两种题型:一、积累、默写。二、诗句的赏鉴。默写是检测学生语言积累的有效手段。近年来,默写的题型也在不断尝试着变革,由最简单的上下句记忆性默写,过渡到理解式、迁移式、创造式默写。如:(1)_襄阳好风日_ ,留醉与山翁。(2)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咏雪名句, “ _,_ ”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2、阳关无故人”诗句意境相反的是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写出诗词中带有“鸟”字的句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带“花”的诗句:(1)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1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2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百花残无题3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金缕衣4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5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蝶恋花6 一江春水流,万点杨花坠双调楚天遥借问酒家何

3、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一、知识结构1.诗歌分类(1)按体裁分类:如图所示(广义)古体诗(古风)不太讲究压韵、格律,字数不拘,以五、七言较多。近体诗(包括绝句、律诗、词、曲)讲究格律,注重平仄,诗有定章,章有定句,句有定字。新体诗(自由诗)五四以后出现的用白话创作的现代诗。就不同体裁的特点,作为文学常识,必须牢记并能灵活运用。(2)按表达方式分类: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说理诗)(3)按主题分类:送别诗、望月诗、登高诗、伤春诗、临水诗、悲秋诗。二、了解背景,贴近作者就每一篇作品来说,我们

4、在学习前都应了解一下创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的情况。三、熟知技巧a.托物言志:“桃源望断无寻处”作者只是借“世外桃源”无处可寻之意,表达自己孤独抑郁的心情。b.动静结合:“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城市好象在上下浮动,波浪似乎撼动了天空,这里、城市、天空本是静态事物,但因作者泛舟江上,不辨动静产生错觉。c.渲染烘托:“千骑卷平冈” 、 “倾城随太守”这两句从动词“卷” “倾城”突出随从人数之多,气势之盛,渲染出出猎阵势的雄武。d.虚实相生“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春江水暖鸭先知,正是河豚欲上时” 。以上四句皆为虚

5、景,注重与诗歌现实景况的区别。e.映衬手法: 分为正衬和反衬,其中反衬又分为“从乐景写哀情”和“对比”这两种方法。校区内部资料 语文科目 专用例:正衬手法“小园香径独徘徊”这个香径指的是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整句诗衬托出主人公生活的闲适。例: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花近高楼伤客心” “感时花溅泪” 。对比。“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在白雪皑皑的背景中,有一点凝固的红色更显出整个世界的苍白寒冷。f.借古喻今: 诗言志,委婉含蓄是它的特征。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生子当如孙仲谋” 。句借南朝前事暗合今朝政事,诗人借以讽喻统治者不要大兴土木,浪费民财。句拿孙权的英雄业绩跟

6、那些昏愦、懦弱的统治者作一个鲜明的对照,讽喻之意十分明显。g.典故、用事 好用典故似乎是词人的专长。“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等等四、辨识修辞 此外诗歌还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其中大量的修辞往往是点睛之笔,也是 “炼句”的重点。a.比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b.夸张:“一川碎石大如斗”写风之劲。“千骑卷平冈”写随行众人之多,气势之盛。c.借代:“孤帆远影碧空尽”帆代船。“兵戈既未息”兵戈代战争。“年少万兜鍪”兜(du)鍪(mu)代兵士。“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7、 。“八百里谓牛” , “麾下代部下” , “五十弦代乐器” 。d.互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五、炼字炼句如下列诗词中的重点字词。“小园香径独徘徊”的“独”字。“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狂”字。“可怜白发生”的“可怜”一词。“艰难愧深情”的“愧”字。“砌成此恨无重数”的“砌”字。可见, “炼字”不仅便于理解赏鉴诗句,更于记忆背诵大有裨益。同样“炼句”也很重要,往往书后训练中都会特别强调这里。六、创设情境要善于通过多媒体教学创设诗歌鉴赏的情境。诗歌鉴赏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有相当难度的,它需要想象和联想,以往的鉴赏往往是教师用语言描绘意象,引导学生入境,这未尝不是一种方法,但它毕竟缺

8、少诗歌的直观性和再现性,若利用一些现代化手段,赋与诗歌以音乐以画面让学生引起共鸣,获得感性的燃烧。可能会事半功倍。七、诗文结合用散文的笔法再现诗歌优美的意境,已不是首创了,它不啻为一种好方法,因为诗歌鉴赏本身就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活动,也是一种再创造。把诗人高度凝炼的诗的语言和那种尽在不言中的特殊意境,再次展现出来,是一种激发创造思维的良好方式。校区内部资料 语文科目 专用在考试中,常见的类型有:一、“诗眼”型【题目形式】(1)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2)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4)某字

9、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题目解读】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这种题型要求品味出诗人炼字妙在何处。回答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答题要点】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题型示例】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示例(一)答:“阔”字更好。原因:(1)“阔”是空阔、开阔之意;(2)“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

10、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3)“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4)“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示例(二)答:“失”字更好。原因:(1)“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2)“失”字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朝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二、名句赏析型【题目形式】(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2))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3)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题目解读】名句是整首诗(词)精华所在。它们往往在景、情、意(理)方面有被人

11、们称道的地方。根据具体的句子,可三者皆说,也可侧重一个方面。【答题要点】 1.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2.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3.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4.表达了诗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题型示例】1.请描述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含义。答: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畔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它昭示我们,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答:“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

12、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三、表达技巧【题目形式】校区内部资料 语文科目 专用(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感的?有什么作用?【题目解读】古典诗歌十分讲究表达技巧。它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表达主题的一种手段。常见的表达技巧有:(1)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借物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2)表现手法:小中见大,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托物寓理,以动写静,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等。(3)修辞手法:如对偶、拟人、夸张、双关等。【

13、答题要点】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2.要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题型示例】江南春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答: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或声色结合),点面结合等多种方法。2.明朝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谈到这首诗。认为“千里”的“千”字应改为“十”。理由是“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此言遭到不少学者反驳。你认为杨慎的观点错在何处?答:错在不懂得“千里”是虚

14、写而非实写。既然写江南春景,以“千里”概之亦扣题目。四、语言特色型【题目形式】(1)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2)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题目解读】这类题目不重在个别词的运用巧妙,而重在对整首诗语言风格的品味。诗歌有豪放、婉约、沉郁、恬淡等多种风格。此外还要准确地使用评价诗歌的一些术语。如“简练传神”“生动形象”“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等等。【答题要点】1.用一两个词语或一两句活,概括语言特色。2.结合诗中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诗中的用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题型示例】请分析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首诗的语言特色。答:(1)全诗语言平淡朴实,不加雕饰,似无意为诗,而诗情自然流露,韵味隽永。(2)前四句写自己隐居生活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心远地自偏”强调的是诗人内心的宁静。(3)后四句对这种隐居生活作了具体描绘。情景交融,言有尽而意无穷。初中诗歌鉴赏练习题一、约 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1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含蓄而有韵味地描写诗人怎样的情景?校区内部资料 语文科目 专用2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