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件】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12805 上传时间:2017-07-20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课件】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精品课件】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精品课件】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精品课件】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精品课件】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课件】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课件】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小结,考试说明,1、早期政治制度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3、雅典民主4、罗马法律5、近代西方代议制度6、近代列强的侵华和中国人民的反抗,一、早期政治制度:分封、宗法、礼乐制,1、经济基础:井田制2、阶级基础:奴隶主贵族3、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4、分封制:目的、对象、权利义务、作用、瓦解5、宗法制:目的、内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血缘关系)作用、特点、局限6、礼乐制:周礼,“克己复礼”7、三者关系:宗法制是核心,分封制是其在政治方面的体现,礼乐制是其在社会生活和文化方面的体现。8、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政权结合、血缘纽带,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经济基础:小农经济2、阶级基础:地

2、主阶级3、维护地主阶级利益4、思想基础:韩非子的法家思想5、两对矛盾: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6、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评价: 利弊皆有,前期利大,后期弊大,1、秦朝:(1)中央:皇帝制、三公九卿制(2)地方:郡县制2、西汉:(1)背景:西汉郡国并行制(2)实行推恩令、设立中朝、设置刺史3、唐朝: 完善三省六部制4、北宋: (1)措施: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2)中央:分相权:二府三司(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 地方:知州(行政)、通判(监察)、转运使(财政),5、元朝(1)中央:废三省设一省(2)地方:实行行省制6、明朝(1)废丞相、权分六部(2)设内阁: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设内阁7、清朝

3、:设军机处君主专制推向顶峰,三、雅典的民主制,1、形成的原因:(1)地理因素:多山,少耕地;环海,多海港。 非决定因素(2)经济因素:工商业发达。(3)社会因素:平民阶层(包括新型工商业者),政治家。(4)政治因素:城邦政治(公民政治)、小国寡民2、确立过程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将国家引向民主的轨道 (背景: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克里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09年)雅典民主制的最终确立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3、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治、直接民主4、权力机关: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5、民主运作方式:集体管理;在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6、雅典

4、民主评价:(1)意义: 为人类提供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和民主运作方式(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 雅典民主调动了公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成雅典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繁荣。(2)局限: 性质:是维护奴隶主统治的民主,是社会不公的一种暴力机器; 范围:是男性公民的民主 方式:过分直接民主,权力滥用、误用,四、罗马法,1、十二铜表法罗马法的开端(共和国时期)(1)背景:共和国时期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2)内容:法律的内容广泛,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明确维护私有财产权和贵族的既得利益。 (3)评价:标志罗马成文法诞生,始终是罗马基本法。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保

5、护平民的利益。(4)理解:十二铜表法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仍是平民的胜利,贵族再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2、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罗马法的总结(帝国时期)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527-565在位)3、罗马法的地位与作用: 地位: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体系。 作用:(1)维系帝国:调整了帝国内部复杂的社会矛盾,成为维系帝国统治的有效工具。(2)影响后世: 为资产阶级战胜教会和世俗的封建势力提供了理论武器。 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巩固提供了现成的法律形式。 为近代欧洲大陆国家立法提供了范本。(陪审制度、律师制度、“不告不理”的原则),五、近代西方代议制度,

6、(一)英国君主立宪制1、条件:英国议会传统: 1688年的“光荣革命”以资产阶级取得胜利的而告终。 2、发展过程(1)确立:颁布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2)发展: 18世纪前期责任内阁制形成。 1832年议会改革。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控制国会,确保了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19世纪中期,政党政治形成。随着选举权的扩大和两党制的发展,内阁选举逐渐被政党控制。,3、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特点与作用:(1)特点: 在君主立宪制政体下,国王“统而不治”, 仅是象征性国家元首。 议会至上。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首相是最高行政长官)。 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

7、实行权力制衡,以代议制为基础(议会、内阁选举产生)(2)作用: 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保障; 稳定了社会秩序。,(二)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总统共和制)1、联邦宪法的制定(1)背景: 邦联政府软弱无力。 新问题:建立强力中央集权的政府的同时确保共和制。(2)制定:1787年,资产阶级和种植园奴隶主的代表们,在费城制定。2、1787年宪法原则:联邦制原则(中央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3、主要内容:立法权归国会,国会分参众两院,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弹劾权、对外宣战权。 行政权归总统,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武装部队总司令。 司法权归联邦法院。4、评价: 积极性: 世界上第一

8、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保障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体现和维护了独立战争的重大成果,给美国带来了长期稳定。 局限性: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在印第安人、黑人问题上种族歧视明显,妇女地位低下。,(三)法国的共和制与德国的君主立宪制度:1、法国大革命及近百年资产阶级共和派和君主派的较量(各种政体的试验场)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1)内容:立法权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院行使。(权力中心) 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对议会负责。(2)意义: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法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为法国民主制的发展奠

9、定了基础。 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参政的机会,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实行君主立宪制。(1)特点:仍体现出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2)内容:帝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帝国国会是人民的代表机构,由普遍平等的直接选举产生。 皇帝和首相真正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帝国元首是德意志皇帝。 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3)评价: 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君主立宪制,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保留了军国主义与专制主义传统。,六、列强侵华与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一)侵华战

10、争:1、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1)背景:国内:清王朝的腐朽。国际: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根本原因:打开中国门户。直接原因:中国禁烟运动(2)过程:1840年6月1842年8月以清政府的战败议和而告终。(3)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4)南京条约的签订性质: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内容:(开口);(割地);(协税);(赔款)。南京条约附件列强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居住及租地等特权。,(5)影响: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社会性质: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 革命任务:革

11、命性质: 思想状况: 自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中断,并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政治、经济、思想),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1)背景: 扩大在华利益; 修约遭拒。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过程:1856年10月英法两国联合发动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求和。1858年6月和1860年10月,列强迫使清政府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3)条约内容:开口;赔款;割地;其他。(4)影响:中国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丧失更多的主权和领土,侵略势力深入到内地; 一部分官绅开始认识到

12、中国的新变局,主张学习西方的“长技”自强求富,兴起了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3、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894年1895年)(1)历史背景:日本蓄意侵华。 东学党起义,成为导火线。(2)战争经过:1894年7月,日军挑起中日甲午战争。1895年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3)条约内容: 割地;赔款;开口;设厂。(4)影响:A、民族危机严重。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 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 各国在华纷纷划分势力范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B、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引发中国社会的变革。清王朝首先进行军事改革。各界救亡运动蓬勃兴起。中国知

13、识界和各阶层民众以不同方式展开救亡图存的斗争。,4、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1901年)(1)背景: 扩大和维护侵华权益;义和团运动的发展(2)简况:1900年6月,帝国主义列强攻占北京,进行公开的劫掠。(3)结果和影响:1901年9月,八国联军胁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苦难; 在北京设立的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终形成。,(二)基本认识: 1、列强侵华的认识(1)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两次鸦片战争是在工业革命推动下,反映资本主义商品输出的要求。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

14、反映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以及瓜分世界的要求。(2)侵华的影响:对中国而言:主观上带来落后和灾难;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政治、经济、思想) 对侵略国而言: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2、时代主题:民族危机是近代中国探索的重要原因,救亡图存、国家富强是近代中国时代性主题。(独立、富强)鸦片战争 新思想的萌发、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 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 新文化运动、五四爱国运动3、探索动力 (1)传统力量:农民(太平天国、义和团);地主(洋务运动) 由于或者维护专制制度,或者试图推翻专制但无法摆脱;最后失败(2)新经济因素、新阶级的出现 民族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资因阶级局限和社会性质失败;,必须了解到信息,1、早期政治制度?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3、雅典民主?4、罗马法律?5、近代西方代议制度?6、近代列强的侵华?中国人民的反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