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112481 上传时间:2017-07-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二章 细胞增殖及其调控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十二章 细胞增殖及其调控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十二章 细胞增殖及其调控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十二章 细胞增殖及其调控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十二章 细胞增殖及其调控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二章 细胞增殖及其调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二章 细胞增殖及其调控(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2 章 细胞增殖及其调控细胞增殖:是细胞通过细胞周期,完成细胞分裂使细胞数量不断增加的生命现象。第一节 细胞周期概述一、细胞周期1.概念: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开始,经过物质积累过程,直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为止,称为一个。2.细胞周期时间长短主要差别在 G1 期,S 、G2 、M 期的总时间相对恒定。 M 期最为恒定,持续半个小时左右。3.周期中细胞:有些细胞可能会持续分裂,即细胞周期持续运转。这些细胞称为。4.静止期细胞或 G0 期细胞:有些细胞会暂时离开细胞周期,停止细胞分裂,去执行一定的生物学功能,这些细胞称为 。周期中细胞转化为 G0 期细胞多发生在 G1 期。5.终未分化细胞:在机

2、体内有一些细胞,由于分化程度高,一旦生成后,终生不再分裂。这些细胞称为。二、细胞周期中各个不同时相及主要事件1.G1 期第一阶段。新生产的子代细胞立即进入一个细胞生长时期,开始合成细胞 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蛋白质、糖类、脂质、但不合成蛋白质。在 G1 期的晚期有一个特定时期。如果细胞继续走向分裂,则可以通过这个特定时期。成为起始点,限制点(R)或检验点。影响 G1 向 S 转换的因素:外在因素:营养供给、相关的激素刺激。内在:与细胞分裂基因调控过程相关的因素。2.S 期DNA、新的组蛋白合成期。真核细胞新合成的 DNA 立即与组蛋白结合,共同组成核小体串珠结构。3.G2 期gG2 期检验点主要检查

3、 DNA 是否完成复制,DNA 损伤是否得以修复,细胞是否已生长到合适大小,环境因素是否有利于细胞分裂等。4.M 期细胞分裂。3、细胞周期长短测定(看书)(1)脉冲标记 DNA 复制和细胞分裂指数观察测定法适用于细胞种类构成相对简单,细胞周期时间相对较短,周期运转均匀的细胞群体。(2)流式细胞仪器测定法4、细胞周期同步法在自然过程中发生或经人为处理后,使一个特定的细胞群中所有的细胞都处于同一个细胞周期。1.自然同步化:自然界存在的细胞周期同步过程2.人为同步化人工选择同步化:人为地将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分离开来,获得不同时相的细胞群体。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单层培养细胞,细胞分裂活跃,大量处于分裂期的

4、细胞变圆,从培养瓶壁上隆起,与培养瓶壁的附着力减弱。轻轻震荡培养瓶,处于 M 期的细胞即会从瓶壁上脱落,悬浮到培养液中。收集培养液,通过离心,即可获得一定数量的分裂期细胞。将这些M 期细胞重新悬浮于一定体积的培养液中,细胞开始同步分裂,同时进行细胞周期运转,由此获得不同时相的细胞。密度梯度离心法3.通过药物诱导:DNA 合成阻断法:低毒或无毒的 DNA 合成抑制剂特异地抑制 DNA 合成,不影响处于其他时期的细胞进行细胞周期运转,将被抑制的细胞抑制在 DNA 合成期的实验方法。DNA 合成抑制剂:TdR 和羟基脲(HU)例子:P394分裂中期阻断法:秋水仙素、秋水仙胺可以抑制微管聚合,有效抑制

5、细胞分裂器的形成。4.条件依赖性突变株在同步化中的应用。5、特殊的细胞周期第 2 节 细胞分裂1、有丝分裂:前期、前中期、中期、后期、末期、胞质分裂(相对独立)(1)过程1.前期细胞核染色质开始浓缩,逐渐变短、粗。早期的两条染色单体已经可以分辨。每条染色单体上,含有一段特殊的 DNA 序列,称为着丝粒 DNA。两条染色单体的两个着丝粒对应排列。前期的较晚时期,在着丝粒处组装动粒,动粒和着丝粒紧密相连。前期,在中心体的周围,微管开始大量组装。微管以中心体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称为星体。细胞分裂开始启动,两个星体逐渐向细胞的两极运动,确立细胞分裂极。2.前中期核膜破裂、纺锤体形成、染色体向赤道面运动。

6、核纤层解聚成核纤层蛋白。纺锤体是与细胞分裂和染色体运动直接相关的临时性细胞器,主要是由微管及其结合蛋白构成。动粒微管、极微管、辅助分子,共同组成前期纺锤体。3.中期所有染色体排列到赤道面上(染色体整列、或染色体中板聚合) 。纺锤体呈现典型的纺锤样。4.后期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互相分离,形成子代染色体,分别向两极运动。后期分为:后期 A:动粒微管变短,染色体逐渐向两极运动后期 B:极性微管长度增加、两极之间的距离逐渐拉长。染色体向两极的运动依靠纺锤体微管的作用。秋水仙素、秋水仙胺处理,染色体的运动立即停止。染色单体与纺锤体微管的联系是染色单体运动所必需的。5.末期染色单体到达两极,染色体平均分配

7、到两极,核膜重新组装,染色体去螺旋化,分散在间期核中,核仁重新出现。6.胞质分裂:开始于细胞分裂后期,完成于分裂末期。胞质分裂开始时,在赤道板周围细胞表面下陷,形成环形缢缩,称为分裂沟。大量的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在中间体处组装成微丝并相互组成微丝束,环绕细胞,称为收缩环。收缩环收缩,分裂沟逐渐加深,细胞形状也由原来的圆形逐渐变为椭圆形、哑铃形,直到两个子细胞相互分离。 (随胞质分裂,中间体一直持续到两个子细胞完全分离。分裂沟的定位与纺锤体的位置相关。 )可以简单归纳:分裂沟位置的确立;肌动蛋白聚集和收缩环形成;收缩环收缩;收缩环处细胞质膜融合并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细胞: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其胞质分

8、裂,新避的形成与动物细胞不同,与膜体和细胞板有关。(2)与有丝分裂直接相关的亚细胞结构1.中心体与微管组装和细胞分裂有关。每个高等动物间期细胞通常含有一个中心体。一般有一对中心粒(互相垂直)和其周围的无定形物质有关。中心粒为圆筒状。圆筒的壁由 9 组三联体微管构成。三联体微管的成分 、 微管蛋白。在间期细胞,微管围绕中心体组装,向四周辐射。中心体与放射的微管合成星体。2.动粒与着丝粒动粒:着丝点,附着于着丝粒。外侧主要用于纺锤体微管附着,内侧与着丝粒交织。每条中期染色体上含有 2 个动粒,分别位于着丝粒的两侧。着丝粒:染色体主缢痕部位的染色质。着丝粒 DNA 主要由 卫星 DNA 构成。3.纺

9、锤体(1)高等动物的纺锤体呈纺锤状,由为微管和微管结合蛋白组成。两端为星体。组成它的微管分为 3 种:星体微管;动粒微管:一端与中心体相连,一端与动粒相连。极微管:一端与中心体相连,一端游离。(2)组装:组装过程在书 P409 图 12-20 纺锤体组装首先涉及微管在中心体周围组装和已经完成复制的中心体分离。中心体分离时,负向运动的马达蛋白在来自姐妹中心体的微管之间搭桥,通过向负极运动,将被结合的微管牵拉在一起,组成纺锤体微管;中心体形成纺锤体的两极。 (称为中心体整列) 。正向运动的马达蛋白在纺锤体微管之间搭桥,借助向微管正极运动,将纺锤体拉长,中心体之间的距离逐渐扩大。当纺锤体拉长到一定成

10、度后,负向运动的马达蛋白在细胞质膜和星体微管之间搭桥,借助负向运动,将星体向两极细胞质膜拉近,纺锤体进一步被拉长。【中心体的分离需要驱动蛋白相关蛋白(KRPs)和细胞质动力蛋白等马达蛋白的作用。KRPs 主要是一些向微管负极运动的马达蛋白,细胞质动力蛋白是向微管正极运动的马达蛋白。 】(3)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动力 P4081.染色体整列:启动染色体分离并向两个子细胞中平均分配的先决条件。2.染色体分离二 减数分裂主要特点:细胞仅进行一次 DNA 复制,随后进行两次细胞分裂。意义:有效的获得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保持后代的遗传性,增加更多的变异机会,确保生物的多样性,增强生物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11、1)前减数分裂间期特点:S 期持续时间较长,发生一系列与减数分裂相关的特殊事件。细胞核大于体细胞核,染色质凝集成异染色质。G2 期时间变化大。(2)减数分裂过程:两次分裂之间无 DNA 合成。1.减数分裂:前期、前中期、中期、后期、末期、胞质分裂(1)前期 持续时间较长。进行染色体配对和基因重组,合成一定量的 RNA 和蛋白质。分为:细线期(凝集期):染色质凝集,染色质纤维逐渐折叠,螺旋化,变短变粗,包装成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的细纤维样染色体结构。两条染色单体的臂不分离,染色体呈细的单线状,上面有染色粒。染色体端粒通过接触斑与核膜相连。偶线期(配对):同源染色体配对。同源染色体紧密结合形成二价体

12、。同源染色体配对,称为联会。每个二价体含有 4 条染色单体称为四分体。合成在 S 期未合成的约 0.3%的DNA(偶线期 DNA,即 zygDNA) 。粗线期(重组期):开始于同源染色体配对之后。等位基因之间部分 DNA 片段交换重组,产生新的等位基因的组合。联会复合体部位的中间出现重组结。合成一小部分尚未合成的DNA,称为 P-DNA。P-DNA 编码一些与 DNA 点切和修复有关的酶。合成减数分裂期专有的组蛋白。发生染色体外 rDNA 扩增。双线期(合成期):重组阶段结束,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仅留几处相互联系。同源染色体或多或少发生去凝集,RNA 转录活跃,核仁变大终变期(再凝集期):染色

13、体重新凝集,形成短棒状机构,核仁消失。(2)中期 纺锤体组装,核膜破裂标志着开始。每个四分体含有 4 个动粒。(3)后期 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并向两极运动。达到每一极,数目减半。自由重组。 、(4)末期 第一类型:染色体到达两极,去凝集,核被膜重新组装,形成两个子细胞核,细胞质分裂,完全形成两个间期子细胞。第二类:立即准备进入第二次减数分裂。2.减数分裂 形成 4 个子细胞。雄性:4 个大小相似,为精子细胞, 发育为精子。雌性:第一次为不等分裂,产生一个大的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小的第一极体(很快死亡) 。次级卵母细胞第二次分裂,不等分裂,产生一个卵细胞和第二极体(很快解体) 。第 3 节 细胞周期

14、的调控1、MPF(卵细胞促成熟因子或细胞分裂促进因子或 M 期促进因子)1.MPF:调控细胞由 G2 期向 M 期转换,功能是催化靶蛋白磷酸化,为细胞由间期进入分裂期做好准备。2.早熟染色体凝集(PCC):与 M 期细胞融合的间期细胞发生形态各异的染色体凝集。此种染色体为超前凝集染色体。G1 期 PCC 为细单线状,S 期 PCC 为粉末状,G2 期为双线染色体状。3.用孕酮诱导卵母细胞成熟,它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蛋白质合成。在有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存在时,孕酮不能诱导卵母细胞成熟。成熟卵母细胞的细胞质诱导卵母细胞成熟不需要蛋白质合成。在有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存在时,也可以诱导卵母细胞成熟。在成熟卵细胞

15、中,MPF 已存在,处于非活化状态,称为前体 MPF。非活化的前体 MPF 通过翻译后修饰,可以转化为活化的 MPF。2、p34 cdc2 激酶p34cdc28 是一种蛋白激酶,在 G2/M 转换过程中,起着中心调节的作用,是 p34cdc2 同源物。MPF 含有两个亚单位,即 cdc2 和周期蛋白,二者结合,表现出蛋白激酶活性。Cdc2 为催化亚单位,周期蛋白为调节亚单位。3、周期蛋白G1 周期蛋白存在时间短。M 期周期蛋白相对稳定。周期蛋白 A 在 G1 期的早期开始表达并逐渐积累,到达 G1/S 交界处,达到最大值并一直维持到 G2/M 期。周期蛋白 B 从 G1 期的晚期开始表达并逐渐

16、积累,到 G2 期后期达到最大含量,维持到 M 期的中期,然后迅速降解。4、CDK 激酶和 CDK 激酶抑制物CDK 激酶=周期调节蛋白(cyclsm ,调节)+CDK(催化) 。Cdc2 激酶命名为 CDK1。5、细胞周期运转调控(书 P429)CDK 激酶对细胞周期起着核心调控作用。(1)G2/M 期转化与 CDK1 激酶的关键性调控作用。CDK1 激酶及 MPF 或 p34cdc2 激酶。CDK1 激酶活性依赖于周期蛋白 B 含量的积累。周期蛋白B 一般在 G1 期晚期开始合成,通过 S 期,含量不断增加,到达 G2 期晚期,CDK1 活性达到最大值并一直维持到 M 期的中期阶段。(2)M 期周期蛋白与分裂中期向后期转化(3)G1/M 期转化与 G1 期周期蛋白依赖性 CDK 激酶。1.与 G1 期周期蛋白结合的 CDK 激酶主要包括 CDK2 CDK4 CDK6。周期蛋白 D 主要与 CDK4 和 CDK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