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区》伪凌厉与假崇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078730 上传时间:2017-11-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区》伪凌厉与假崇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绿区》伪凌厉与假崇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绿区》伪凌厉与假崇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绿区》伪凌厉与假崇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区》伪凌厉与假崇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从看了谍影重重系列之后,绿草先生(Paul Greengrass)与戴蒙(Matt Damon)同学就成了我的临时偶像。我是如此地“饭”凌厉特工波恩同学,以至于曾一度号称要将自己的英文名字取成 Jason;可最后老婆大人发话了,说 Jason 的发音和我的本姓不配合,一如我这猥琐怪蜀黍的样子会严重破坏杰森波恩的干练形象一样。英文名字取不成了,但偶像们在我心中的形象异发高大起来,因为思来想去,二十一世纪的好莱坞,还真没有比这更拿得出手的当代枪战动作片系列。【当绿草变成慌草】如果说谍影重重第一集是令人信服的话,那绿草先生执掌的两部续集则是令人“惊艳”了。后两部中镜头的运用,和波恩同学的身手一样迅

2、猛,真正让人感受到从头high 到尾的紧张与刺激。毫不意外的,绿草先生的这种 “碎碎剪”的摄影与剪辑风格,影响了之后出现的一批时装动作片,一夜之间,大家彷佛突然发现了一个“点石成金”的宝贝,似乎只要用了“绿草式动感拍摄” ,动作场景就会变得犀利生猛起来。如果别人都这么想,那一点都不奇怪;如果连绿草先生自己都这么想,那事情就变得有些古怪而郁闷起来了。在个人看来,这部绿区 (Green Zone)在继承绿草先生标志性运镜风格上做得过分了些、基本上到了舍本逐末的地步。其实,在个人的印象中, 谍影重重的两部续集,并不是一味动感的,脑海中还随时可以回忆起不少宁静而悠然的画面来,事实上也是如此:那时候,绿

3、草先生还是用了不少静态镜头的。可是,在绿区中,不要说“静止” ,我是连“稍微舒缓”都没一点印象;整部电影的镜头,几乎没有一刻是消停了的;即使在那些机位本身没有太大变化的场景里,银幕上表现出来的画面也剪辑成了短促而不连贯的镜头;所以,即使在那些不存在运动感的镜头里,观众的眼睛也会累得够呛想象一下盯着一副巨大的壁画而迅速聚焦画面不同部位的那种感受那是眼球抽筋的感受,看完电影,我很庆幸自己没有变成斗鸡眼。静态场景尚且如此,动态场景就更不用提了,我是强忍着胃部的翻江倒海而看完此片,这还是在每隔三分钟将视线移开银幕做调整的情况下,自己都觉得不易。这种不适应的状况,可是在看两部波恩时没有体验过的。就算是自

4、己这几年身体淘空得厉害吧,也不至于如此不济;绿草先生在处理镜头衔接的节奏、以及晃动镜头的“有效”程度上,和前作相比有些差距。所谓节奏,始终是讲究变化的;重复的、不加区别地使用细碎运动镜头,极容易造成生理性的视觉疲劳。个人之前提过,绿草先生在包括谍影重重续集等前作中展示的,并不是一味求快的镜头与剪辑,他其实是以情节节奏的紧张与递进为本,来使观众产生一种一气呵成的感觉,在具体的镜头分解上,动、静、缓、急的变化还是很丰富而且不难观察到的。到了绿区这里,绿草先生似乎忘记了自己以往变魔法的真正法宝,而一味执着于维持表象上的一时快意,反倒丢失了“流畅”这一根本。论情节, 绿区的故事其实先天缺乏紧张的氛围,

5、男主角的行动,说到底根本无法改变什么,他自己的人身安全也不会受到威胁如果他选择不去找茬的话。这种情形,就紧迫形势而言,比谍影重重系列中被步步紧逼、不得不想招反击的状态要弱了许多。此外,在情节衔接以及转折的处理上,编导也没有突出必要的逻辑性,虽说偶然性也可以产生紧张效果,但绿区的处理有些“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的味道,斧凿的痕迹重了些。 此外,绿草先生在本片中用到极端的、类似多任务预警机鹰眼式的快速锁定变化画面,就影片内容而言,烘托效应没有谍影重重系列那么大。人波恩是特工,而且总是处于危险的环境中,要的就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所以绿草先生晃动而敏锐的镜头捕捉,正好符合波恩的角色要求;到

6、了绿区中,虽说士兵也需要警醒,但那只限于在战斗状态中;片中有许多非战斗状态的场景、还照样适用类似的镜头表现,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尤其是当那些晃动场景中并没有那么多有效信息可以传达的时候,飞速寻找、转换目标的镜头就变得没有意义了,纯粹是为了晃而晃了。这样的效果,令我很不怀好意地揣测:没准是绿草先生是被捧上台却没法下来了;他看到人家赞赏他的镜头运用,就以此为“执念”了;当他越发张扬地挥洒其标志性的镜头手法时,没准心里还真是有些慌张,但又没有很扎实的剧情供他弥补紧张氛围,所以他只能越发将那个表面的工具性元素发挥到极致,不仅是充满观众的眼球,更要充满他们的脑袋以至于无法思考。从个人的经验来看,我可以

7、说他的目标达到了, 绿区除了乱晃的镜头,还真没啥令人惦记的。【当戴蒙变成呆猛】到了这个份上,偶像情结也无法拯救我对此片的观感了,更何况这个情结是临时的。既然是偶像,为啥又是“临时”的呢?一来因为我这人没常性,超级喜新厌旧,所以不敢保证我作为粉丝的忠诚度;二来在“超级波恩”与“终极波恩”之前,我既不是绿草先生的粉丝,更不是波恩这个角色或者戴蒙这个演员的粉丝。我尤其地对戴蒙同学有偏见,估计是受美国战队的荼毒太深,一听他的名儿,就忍不住想起那电影里被恶搞成呆子的戴蒙,以至于嘴角还没来及咧开,心里就狂笑开了。我对戴蒙同学的这种偏见,108.186.242.82 之前很是得罪了一批粉丝。幸好谍影重重系列

8、出现了,我觉得戴蒙在其中的表现,远比他之前的什么文艺片出色;本以为绿区可以让我“饭”得更厉害,结果一颗花痴心大受伤害。戴蒙在新片中的表现和随便一个肌肉派动作演员简直没有两样;好莱坞有个职业摔跤手出身动作演员塞纳(John Cena) ,面部轮廓和戴蒙有些相似,有好事者(包括本人)戏称他是“吃饱了撑的版马特戴蒙” ;现在谁要说此人是戴蒙的大只佬亲兄弟,我都有可能相信不是因为塞纳同学演技突飞猛进了,而是戴蒙同学的“呆猛”表现实在令人大失所望。现实生活中的戴蒙,其实是蛮风趣的,看他可以伙同脱口秀女主持人 Sarah Silverman大拍老娘我就是搞上了马特戴蒙怎么着?!的 MTV 就可见一斑。他在

9、银幕上却笑得比较少,一旦绽放,也是略带羞涩的,显得很“邻家” ,很朴实,很木讷。不过,戴蒙的这种朴实木讷往往是以细腻为基础的。同样是绷着脸,有戏感的演员和没有戏感的演员,给人的观感就完全不一样:前者会传递出很多生动的信息,后者很可能就只有呆板。之前大多数电影作品中的戴蒙,都属于前者,很可惜到了绿区里,他终于当了一回后者。影片从头到尾,戴蒙的表情是如此一致而空洞,以至于他的角色用机器人来代替还是那种不具有仿真表情只有铁面一块的机器人也不大会影响效果。可这能怪戴蒙么?站在非粉丝的公道立场上,我觉得这主要不是戴蒙的错,说到底还是剧本故事不够扎实有料,角色的性格太单一了,根本没有容纳演员发挥才能的空间

10、。不是所有的“一根筋”都可以引发精彩故事的,越是“一根筋”的人物,越需要多样化的细节来充实、加强那种“一根筋”的质感;否则, “一根筋”就变成了“竹筒倒豆子” 、沦为一个纯粹的叙事工具了。 绿区里的人物设定,不说脸谱化吧,但都没有“人”气,只是编导手里用来串接情节的玩具而已。【当谎言变成常识】好吧,就算绿区彻头彻尾不是“以人为本”的电影,它也还可以拍出非凡的效果来前提是那些“表演之外” 、或者“故事背后”的东东是足够吸引人的。基于本片的叙事特性,所以不用指望绿草先生纯粹用光影作画笔、用镜头内的一切对象做颜料那样方是一切皆为工具的极致“作者”特性。一部“叙事性”的电影,角色形象生动不起来,那它就

11、只能指望“故事本身” 、以及借助该故事“想要表达”的东东了。就故事本身而言, 绿区煞是简陋。本片不是那种表现追求过程之曲折的电影,而是和所有目前伊战争题材的电影一样,关注的还是最后抖的那个包袱,这个包袱不是别的,正是由战争动机引发的对战争本性的探讨。从一个“老外”的角度来看,我们是总是非常乐于看到好莱坞“反思战争”的影视作品的;由于美国佬那令人生厌的“世界警察”作风,我们总是想当然地以为“反战”好歹代表了一部分良知。 绿区的故事所展示的,其实就是这种“求真”的良知;作为第三世界人民的一员,我似乎应该理所当然地表现出“意外”加“感动” 。可是,我既不意外,也不感动,因为实在没办法和那个“更大的真

12、相”联系起来。按照影片的逻辑,似乎美国人民都蒙在鼓中,等着主角确切的说是电影的制作者们来“当头棒喝” ;可事实是什么呢?是绝大部分有判断力的老美在战前都知道所谓“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只是个借口,可他们什么都没做,任由小布什同学挽起袖子就干上了萨达姆;事后又有大量新闻报道以及纪录片披露所谓开战理由的荒谬,这下连那些战前不那么有判断力的老美都知道了所谓理由只是个谎言;可是,仍然是什么都没发生,没人追究什么。事情彷佛就这样了,当年真相不真相的都无所谓了这种“集体的选择性无视” ,恐怕才是最大的真相,而且也是最应该思索的这种思索甚至应该是超出死老美本土的:换做我们勤劳勇敢的中华儿女,我们会为了国家的利益化“结果”而忽视正义“动机”么?别问我,我是社会主义向阳花儿。绿区一片的落脚点,显然不是这个“大现实” ,而只是个“小真相”那个几乎已经变成常识的谎言。这当中反映了怎样的国民心态?这种心态是只属于老美还是适用于一切既得利益者?要玩故事背后的东东,这些恐怕更值得玩味。 绿区选择了一个题材上的“绿区(安全地带) ”,说白了是选择了一个超级过时的、没有一点深度的题材,难怪连一贯喜欢“不和谐”的老美观众都不买帐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