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教材之我见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21067 上传时间:2016-11-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普教材之我见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科普教材之我见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科普教材之我见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普教材之我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普教材之我见(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科普教材”之我见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是科普知识教材,有自然之道 、蝙蝠和雷达等四篇课文。我对如何下手教好这类课文感到束手无策,注重上出语文味来吧,我担心是否淡薄了科普知识;注重科普吧,又恐怕失去了浓浓的语文味,变成了科学课。我郁闷了好久,几经辗转,才终于打定了主意次要从读中体会,悟中想像;再次听朗读、看演示、说原理。结果自我感觉良好,效果也不错。一、走进角色,我是“我”自然之道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出于好心,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他们为自己保护小动物的善

2、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作者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在这堂课的教学进程中,我曾多次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与“我”同忧、同喜、同悲、同乐。在故事发展到了高潮,幼龟们得到了错误信息,于是成群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强调了“成群成群”说明好多幼龟;“争先恐后”又说明幼龟的爬行的速度很快;“鱼贯而出”说明幼龟又非常的有秩序。于是,我说:“这么多幼龟争抢着爬向大海,他们心里是怎样想的?”理解了上述词语之后,再来回答题,学生也是争先恐后、鱼贯而出。“哇!外

3、面很安全,快爬呀!”2“伙伴们,趁着现在安全,快爬向大海呀!”“快,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哈哈”虽然一阵哄笑,但我心里却很欣慰,我觉得学生们已经走进了角色,仿佛已经看到了当时幼龟的那种急于寻找安全的行动场面。“天啊!”我听见背后有人说, “看我们做了些什么!”在这一段教学时,我抓住了这段的情感基调,追问:“用一个词来形容,他们办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异口同声道:“愚蠢。 ”此时, “他们心情怎样?”生:伤心、悲伤、自责“他们的内心会有怎样的语言?”生:“天啊,看我们干了一件多糊涂的事儿。 ”“哎,我们帮了倒忙!”“哎!在至今日,何必当初!”我觉得学生已经深深地走进了作者的内心,充分体会到了人物当

4、时的心情,进入了角色,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二、读中体会,悟中想象教学第九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当时的场景。生:“我看到作者和同伴们忙碌着救幼龟。 ”“我看到他们一个个气喘吁吁的,也顾不上休息。 ”“我看到蓝蓝的天空上有好多食肉鸟疯狂的啄食;沙滩上遍地爬满了小幼龟,他们无奈的等待着命运的挑战;还有忙碌的人”“我看到满地的残骸。 ”“我看到沙滩上一片狼藉。 ”3听着学生们一句句如同真实般的描述,我知道孩子们读懂了,悟中明白了,也证实了这种想象教学也是一种手段,而且收到了良好的实效。三、听朗读、看演示、说原理又如:教蝙蝠和雷达一文时我采用了“听朗读、看演示、说原理”的方法进行教学,此文介绍了

5、访生学的应用蝙蝠夜间是凭什么探路飞行的,飞机靠雷达夜间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三次科学实验,蝙蝠、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间的联系是这一节的教学要点,为达到要求,我采用“设置悬念、讨论探究、方法指导、观察演示、表演讲说”等方法引导学生学文,从而达到引导学生由表及里、深入透彻地理解问题,化抽象为形象,突破教学重难点,训练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共分四步进行:第一采用读、问、想、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13 段,使学生明白飞机安全夜航是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感受蝙蝠夜间飞行动作的灵巧。第二指导学生弄清三次科学实验的过程。明白蝙蝠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从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和理解,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第三指导学生揭开蝙蝠探路的奥秘。蝙蝠发出和接收超声波这一内容比较抽象,为使学生易于接受,我采用“听朗读、看演示、说原理”的方法,帮助学生具体理解其奥妙,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当然,这些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我仍在思索,思绪依旧飞扬,能上好一堂堂让学生明白,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幻想,走进每一个故事,把自己变成其中的主人公的课堂,是我最大的追求,是今后的努力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