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032560 上传时间:2017-11-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2-2013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九年级语文试题一、知识积累与运用1. 名著阅读 “那七个贩枣子的客人,立于松树旁边,指着这一十五人说倒:倒也!倒也!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相觑,都软倒了。那个客人从树林里推出这七辆江州车儿,把车子上枣子丢在地上,交过十一担金珠宝贝都装在车子内,遮好了,叫声:聒噪!一直望黄泥冈下推下去了。 ”这段话描述的是我国著名长篇小说中的一个情节,这一情节是 ,涉及到的主要人物有 等(至少写出三个) 。 2、下面划线处都有语病,请改正过来 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尽管我们很渺小,但应该让自己知道“我很重要”。对父母,我们是他们安享晚年的保障;对朋友,我们

2、是他们倾诉衷肠。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要敢于说“我很重要”,这样你的人生才会走进新的一页。让我们昂起头,对着我们这颗无数的美丽星球上的生灵,响亮地宣布 我很重要! 3、古诗文默写(1) ,但惜夏日长。(2) ,叶底黄鹂一两声。(3)足蒸暑土气,_。(白居易观刈麦) (4) _?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5)东篱把酒黄昏后,_。(李清照醉花阴) (6)江山如此多娇,_。(毛泽东沁园春雪) (7)在中国女足陷入低谷之际,法国教练伊丽莎白出任国家女足主教练,可谓 _ , _ ,需要有相当的勇气与胆略。 (用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语句填空) (8)只见草萧疏, _。 (9)

3、_,日高人渴漫思茶。 (10)_ ,燕然未勒归无计。 4、按照上下文连贯的要求,下面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项是( )有一颗感恩的心,会让我们的社会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多一些和谐与温暖, ;多一些真诚与团结,_。 A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少一些欺瞒与涣散B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少一些欺瞒与涣散C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少一些指责与误会D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少一些欺瞒与涣散少一些争吵与冷漠二、诗词赏析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

4、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5、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6、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三、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2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

5、,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 【乙】 (唐太宗)叹曰:“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以防己过。今魏征逝,一鉴亡矣!朕比使人至其家,得书一纸,始半藁,其可识者曰: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弊。公卿之内,情有爱憎,憎者唯见其恶,爱者止见其善,爱憎之间,所宜详慎,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猜,可以兴矣。 其大略如此。朕顾思之,恐不免斯过。公卿侍臣,可书之于笏,知而必谏也。 ” (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 ) 【注释】鉴:镜子。 亡:通“无” ,丢失,

6、没有。 比:最近,近来。 藁:通“稿” 。 止:通“只” 。 笏(h):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拿的一种长板,用象牙或竹、木等制成,上面可以记事。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恢弘志士之气( )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可正衣冠 ( ) 8、翻译下面的句子。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9、 【甲】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的第三条建议是“ ” , 【乙】文中魏征在遗书中给唐太宗所提的意思相近的建议是“ ”。 (用原文回答) 10、从选文中看,你觉得诸葛亮和魏征有什么共同点?四、现代文阅读(一)阅读文章,回答 11-15 题母亲和书 赵丽宏又出了一本新书。第一本要

7、送的,当然是我的母亲。在这个世界上,最关注我的,是她老人家。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母亲是个严肃的人,她似乎很少对孩子们做出亲昵的举动。而父亲则不一样,他整天微笑着,从来不发脾气,更不要说动手打孩子。因为母亲不苟言笑,有时候还要发火训人,我们都有点怕她。记得母亲打过我一次,那是在我七岁的时候。那天,我在楼下的邻居家里顽皮,打碎了一张清代红木方桌的大理石桌面,邻居上楼来告状,母亲生气了,当着邻居的面用巴掌在我的身上拍了几下,虽然声音很响,但一点也不痛。我从小就自尊心强,母亲打我,而且当着外人的面,我觉得很丢面子。尽管那几下打得不重,我却好几天不愿意和她说话,你可以说我骂我,为什么要打人?后来父亲悄悄告

8、诉我一个秘密:“你不要记恨你妈妈,那几下,她是打给楼下告状的人看的,她才不会真的打你呢!”我这才原谅了母亲。 上学后,我成了一个书迷,天天捧着一本书,吃饭看,上厕所也看,晚上睡觉,常常躺在床上看到半夜。对读书这件事,父亲从来不干涉,我读书时,他有时还会走过来摸摸我的头。而母亲却常常限制我,对我正在读的书,她总是要拿去翻一下,觉得没有问题,才还给我。如果看到我吃饭读书,她一定会拿掉我面前的书。母亲的理由是怕我读坏了眼睛。中学毕业后,我经历了不少人生的坎坷,成了一个作家。在我从前的印象中,父亲最在3乎我的创作。那时我刚刚开始发表作品,知道哪家报刊上有我的文章,父亲可以走遍全上海的邮局和书报摊买那一

9、期报刊。我有新书出来,父亲总是会问我要。我在书店签名售书,父亲总要跑来看热闹,他把因儿子的成功而生出的喜悦和骄傲全都写在脸上。而母亲,却从来不在我面前议论文学,从来不夸耀我的成功。我甚至不知道母亲是否读我写的书。有一次,父亲在我面前对我的创作问长问短,母亲笑他说:“看你这得意的样子,好像全世界只有你儿子一个人是作家。 ” 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下子变得很衰老。为了让母亲从悲伤沉郁的情绪中解脱出来,我们一家三口带着母亲出门旅行,还出国旅游了一次。和母亲在一起,谈论的话题很广,却从不涉及文学,从不谈我的书。我怕谈这话题会使母亲尴尬,她也许会无话可说。去年,上海文艺版社出版了我的一套自选集,四厚本,数十

10、万字,字印得很小。我想,这样的书,母亲不会去读,便没有想到送给她。一次我去看母亲,她告诉我,前几天,她去书店了。我问她去干什么,母亲笑着说:“我想买一套赵丽宏自选集 。 ”我一愣,问道:“你买这书干什么?”母亲回答:“读啊。 ”看我不相信的脸色,母亲又淡淡 地说:“我读过你写的每一本书。 ”说着,她走到房间角落里,那里有一个被帘子遮着的暗道。母亲拉开帘子,里面是一个书橱。 “你看,你写的书,一本也不少,都在这里。 ”我过去一看,不禁吃了一惊,书橱里,我这二十年中出版的几十本书都在那里,按出版的年份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一本也不少,有几本,还精心包着书皮。其中的好几本书,我自己也找不到了。我想,这大

11、概是全世界收藏我的著作最完整的地方。看着母亲的书橱,我感到眼睛发热,好久说不出一句话。其实,把我的书读得最仔细的,是母亲。母亲,你了解自己的儿子,而儿子却不懂得你!我感到羞愧。母亲微笑着凝视我,目光里流露出无限的慈爱和关怀。母亲老了,脸上皱纹密布,年轻时的美貌已经遥远得找不到踪影。然而在我的眼里,母亲却比任何时候都美。世界上,还有什么比母爱更美丽更深沉呢?11、文中写了有关“母亲和书”的哪三件事? 请简要概括。 12、第段“看我不相信的脸色,母亲又淡淡 地说:我读过你写的每一本书 ”一句中的加点词语“淡淡”有何表达作用?13、说说你对“在我的眼里,母亲却比任何时候都美。 ”一句话的理解。14、

12、文章题目为“母亲和书” ,为什么文中也随处可见对父亲的描写? 15、请写出有关母爱的格言或诗句。(二)阅读文章回答题。 知足常乐人生在世,经历和境遇各不相同,如何面对,需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人生一辈子,生老病灾、喜怒哀乐,几乎无所不包,需要一个好的心情去适应。这个好的态度、好的心情,就是知足常乐。 富与贫、乐与苦,都是生活的内容,没人能够回避。如果总是觉得上天对自己不公平,命运在亏待自己,就会心理不平衡。心理一失衡,就觉得这也不顺心、那也看不惯;就会这山看着那山高,即便原有的愿望得到了,马上又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欲望就成了一个永远也填不满的坑。4贪心不足,让人烦恼忧愁,还会被贪欲一步一步地引向

13、灾难的深渊。人的生活条件在逐步得到改善,实现了所谓的“人往高处走” ,可结果却是因为不知足而最终断送了自己。 有些人就能以一颗平常的心平静地面对生活。不论是富裕还是贫穷,是身处顺境还是身处逆境,都能做到不怨天尤人、不悲观失望、不自暴自弃。在他们的心目中,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生活给予自己的一切。正像清朝倪元坦所说:“别人骑马我骑牛,自觉无言叹不如。君试回头一察看,道旁还有赤脚汉。 ”以这样的心态看待生活,就会知足常乐,就会觉得生活中处处充满了阳光。 知足常乐是一种情怀。 “宁静致远,淡泊明志” ,表达的是诸葛亮知足常乐的高雅;“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 ,显现的是陶渊明知足常乐的悠然;而“布衣桑饭

14、,可乐终身” ,则是一种知足常乐的朴实当然了,抛开名人不论,知足常乐不过是一种平平淡淡的情怀,知足常乐的人过的是一种平平淡淡的生活,然而,正是这种平平淡淡,才体现了人性的本真。 作为一种情怀,知足常乐用于内心,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之中捕捉快乐;用于处世,则能够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之中不断发现美景、好人,在将自己融入自然、融入人群,与之和谐相处的同时,还会以自己良好的心态感染自己周围的人,与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因为,知足常乐,就会低调做人,不恃才傲物;知足常乐,就会埋头做事,不事张扬;知足常乐,就总能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待人谦和;知足常乐,人生会多一份从容,多一些达观。这样,世界就会

15、多一份爱意,人类就会多一份关怀,社会就会多一份和谐。知足常乐是 。有人把幸福看做是对财富的拥有,拥有得越多,得到的幸福就越多。其实,物质财富的多与少从来就不是绝对的,足与不足也只是相对而言。 幸福是什么?说到底,幸福不是对物质的拥有,而是一种感觉。一个人,只有当他觉得己幸福的时候,他才拥有真正的幸福。相反,他若是觉得自己不幸福,即便是拥有金山银山也无济于事。其实,老子的“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已经把祸福与知足、不知足之间的关系讲得再清楚不过了。由此演绎出的“知足者常乐,贪婪者常悲” ,就更加透彻、明白。 很显然,知足与快乐相关,知足与幸福相连。有了这种关系,即便人生不称心的事十有八九,也能自足自乐;即便一日三餐粗茶淡饭,也能颐享天伦。这种幸福的感觉,是终日泡在荣华富贵中却永远没有满足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