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教学媒体的教学功能和效果是否存在本质差异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032112 上传时间:2017-11-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同教学媒体的教学功能和效果是否存在本质差异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不同教学媒体的教学功能和效果是否存在本质差异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不同教学媒体的教学功能和效果是否存在本质差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同教学媒体的教学功能和效果是否存在本质差异(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同教学媒体的教学功能和效果是否存在本质差异根据教学媒体的作用性质,可以把教学媒体分为如下三类。(1) 传统媒体:教师、印刷媒体、目视媒体。(2) 视听媒体:光学媒体、音响媒体、文字图像媒体、音像媒体。 (3) 电子媒体:计算机媒体、网络媒体、虚拟现实。 不同教学媒体的教学功能和效果是否存在本质差异呢?针对这个问题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无差异论,另一种是有差异论。无差异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克拉克和施拉姆,施拉姆在其 1977 年的经典著作 大媒体和小媒体中就否认某种媒体比另一种更优越。美国学者克拉克是无差异论的强硬代表人物。他在 媒体学习的重新考察研究中收集和分析了大量实验室控制下对不同媒体的教

2、学效果进行的比较试验,指出:“所有的证据是一致的,可以概括成这样一条原理:使用任何一种专门的媒体来传播教学都不能因此产生特别的学习效果。 ” “各种媒体仅仅是传递教学的媒介物而已,就如同用不同的车辆都能运载食品,但并不能改变食品的营养结构,不同的媒体也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产生更大的影响。 ”有差异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国际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的著名学者贝茨。他在 1993 年为基更的 远程教育原理专著撰写了题为 “技术应用的能力和实践”的论文,以他特有的方式对克拉克的观点发起挑战: “尽管普遍 (特别在美国)相信媒体之间没有重大的教育学差异 (比如,用电视播出讲课与面授讲课一样有效) ;但是,对同种

3、媒体 (如电视) ,使从一种技术转到另一种技术 (如从电视广播到录像)也会在教育学上产生重大影响。 ”贝茨对他的观点作了以下论证 。1.媒体对各类知识的表现力是不同的,因为它们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来对信息进行编码 2.媒体在建构知识时也各不相同 (比如,知识可以随意地或逻辑地以线性或顺序的方式建构,也可以多种可变换的方式构建,从而使多重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同时呈现出来) 。3.媒体在帮助发展各种不同的技能方面功能也各不相同 这部分与技术的控制特征关部分与技术的呈现力有关 (如技术可能呈现在面授教学环境中无法获得的学习经验) 。4.媒体和技术需要进行选择,以便与所要求的呈现模式和学科内容的主要结

4、构实现最佳配合。5.媒体在帮助师生之间以及同学之间的通信交流方面也是各不相同的。对于我,我赞成第二种观点,即有差异论。教学媒体的功能有:表现力、认知目标、参与性、控制交互、受众面、成本结构、设计要求、使用技能。下面我主要针对前面五个来进行比较。媒体的表现力是指媒体呈现教学信息的特征,是媒体教学功能的主要因素。就表现力而言,传统媒体主要通过黑板、书籍、图画等来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对于声音效果主要有教师来传达。到了视听媒体,有了幻灯片、投影、电话、广播、电影等媒体的出现,教学内容的呈现和音响效果可以更好的依靠这些媒体来实现。电子媒体时代,计算机成了教学的最大辅助工具,教学内容的呈现更具多样化。但不

5、同的媒体对事物的空间、时间、运动和色彩等的表现力及其特征具有很大的差异。传统媒体在表现一些生动的画面是肯定不如视听媒体具有吸引力,利用视听技术和各种特技,不仅可以表现事物的实际运动变化过程,而且可以进行各种时空处理,比如慢镜头、快动作等,让人们观察到平时不易观察到的事物;不仅可以展示人体及其特定部位、肢体、组织的动作瞬间或细微变化过程,这些对某些临床医学、艺术、体育或其它劳动、操作类技能训练有益。而对于传统媒体,要达到以上效果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它们所达到的效果肯定也有不同。不同的教学媒体在传播知识、培养技能、开发智力和改变态度等诸方面的功能上是有差异的,即不同的教学媒体在实现各种不同的认知

6、目标上是有功能差异的,如知识、理解、应用、技能、智能、能力、评价和态度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某些媒体(如印刷品和面授讲课)对传授知识、加深理解功能较强,而另一些媒体 (如视听媒体)对转变观念和态度、培养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功能较强。而训练某种独特的技能技巧也许需要利用有特定教学功能的媒体 (如录音媒体对于语言教学,录像对新闻采访和野外调查等) 。而某些认知目标的培养和提高则需要综合使用有不同功能特长的多种媒体(如培养分析、综合、抽象和发现等能力)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如果各种媒体应用不当的话将不会达到预期的目标或效果大打折扣。教学媒体的参与性是指学习者在利用媒体进行学习时的行为参与和感情参与,不同

7、的媒体在激励和调动学习者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作出行为反应和情感投入与交流方面的功能差异也是明显的。传统教学媒体在学生参与是主要是行为的参与,比如做题、回答问题,视听媒体在感情参与方面就会比传统媒体有更好的效果,因为它能有视觉和听觉的同时呈现,是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行为方面学生也可以进行积极的模仿,计算机媒体的参与性可能会小于前两个,因为,比如就远程教育来说,师生的分离状态使他们不能进行及时的讨论,这样会使情感的体验在当时得不到表达,相应的行为表现也会减少,所达到的效果也就不一样。对于控制交互,传统教学媒体会有更好的效果,因为教师和学生处于同一空间,而且他们使用的是永久性媒体,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及时的交互,他们所使用的是双向交互媒体。而视听媒体和计算机媒体都需要对时间有很好的控制,而且用于交互的两个端口远远不如传统媒体方便,交互效果也不如传统媒体好。媒体的受众面也称接触面或易获得性,是指媒体的受众多少以及获得该种媒体的难易程度。就三种媒体的受众面来说,计算机媒体的受众面比较广,因为运用英特网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搜索我们想要的资料,另外,当用计算机媒体教学时可以好多人同时观看,对于有备份的视频还可以反复观看。而传统媒体主要以印刷材料为主,对于一些学校内部的资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它的受众面明显比其他两种媒体小。因此,就我而言,我比较赞同有差异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