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颂武判官归京》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977547 上传时间:2017-11-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5.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雪歌颂武判官归京》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白雪歌颂武判官归京》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白雪歌颂武判官归京》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白雪歌颂武判官归京》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白雪歌颂武判官归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雪歌颂武判官归京》(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湘潭九华第一中学电子备课用纸上课时间 月 日 课时 第 课时课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并理解诗歌。2、培养欣赏品味诗歌的能力。教学重点朗读诗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学习用具教 学 过 程教 学 活 动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作者简介字词积累一、导入雪,洁白美丽,或轻舞或纷扬,给我们的生活增姿添彩,所以,它历来都是人们吟咏、描绘的对象。让我们一起走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二、 作者介绍岑参(714-770) ,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为“高岑” 。曾两度出塞,晚年任嘉州刺史,

2、以后罢官,欲归故乡时,客死成都旅舍,史称“岑嘉州” ,有岑嘉州集传世。三、 诗文赏析(一) 读准字音岑参 cn shn 散入 sn 狐裘 qi 锦衾薄 qn b 瀚海 hn 阑干 ln 羌笛 qing 风掣红旗 ch(二)整体把握1、 齐读全诗读准字音,初步感知。2、 解题从诗题中能看出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咏雪、送别。诗的前半部分是咏雪,后半部分写送别,同时在送别中进一步描写雪景。这是一首雪中送别诗。(三)赏析咏雪部分1、齐读咏雪部分思考:咏雪部分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北风席卷着大地,把强韧的白草都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农历八月就飞起了雪花。就像是忽然刮了一夜春风,使千树万树开满了梨花。 大风把雪吹

3、进了珠帘里,沾湿了罗幕,就连狐裘、锦衾这样高级的御寒品也挡不住严寒;将军的角弓被冻得拉都拉不开了,都护的铁衣冰冷得难以着身。2、 赏析诗句(1)朗读咏雪部分思考:哪些诗句写得好,好在哪里?(2)对雪的描绘,哪一句最精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精妙的用词一个“忽”字,表明来得突兀,来得意外,播放录音,聆听感受。请同学们注意字的读音。齐读全诗读准字音,初步感知。齐读咏雪部分思考:咏雪部分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教 学 活 动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咏雪部分赏析形容雪来得急,下得猛。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变化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心情。新奇的比喻抓住雪的洁白、鲜润的特

4、点。千树万树,突出了雪的壮观景象。春意盎然的意境创设了梨花满树、春意盎然的意境,以春暖显奇寒。昂扬乐观的精神严酷的自然环境中透出了诗人高昂的乐观主义精神,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表现出这种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才能写出这样的千古名句。(3)读咏雪部分除了这一句外,在咏雪部分,你还喜欢哪些诗句?为什么?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第一句写风,一个“卷”字, 一个“折”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第二句写雪, “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 “飞” ,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 “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

5、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一个“散”字,写出了风吹雪花点点飘入帐内的情景,一个“入”字,将读者的视线从广漠无垠的空中转移到中军将领们的住所上来, “湿”字写雪花融化,沾湿了罗幕。 “狐裘”写白天, “锦衾”写夜晚, “不暖”和“薄” ,均可见出雪天的奇寒。“角弓不得控”和“铁衣冷难着” ,生动地表现了胡天的奇寒叫人难以忍受, “将军”与“都护”尚且如此,一般士兵就可想而知了。狐裘、锦衾、角弓、铁衣,用这些边塞将士身边的用品来衬托气候的寒冷,既表现了边地军营中将士的苦寒生活,又从侧面烘托出了大雪的寒威。是从人的感受、从侧面来描述边地的寒冷,这样记录边塞奇事,角度也很新颖。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

6、凝。(从“瀚海”到“愁云” ,视角有何变化?)(“百丈” 、 “万里”是实写吗?运用了什么修辞?)这两句诗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前一句写大戈壁上是一片冰雪世界,这是地上的景象。 “瀚海阑干”绘出了非常开阔的画面;“百丈冰”形容冰雪覆盖面积之广,冰块之大,是夸张的说法,极言奇寒。后一句写惨淡的愁云布满天空,这是天上的景象。一个“愁”字,一个“惨”字,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 “愁云”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很自然地引出下面的送别。小组研讨,合作探究。读咏雪部分除了这一句外,在咏雪部分,你还喜欢哪些诗句?为什么?教 学 活 动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送别部

7、分赏析这里,把边塞将士的军营置于一个广漠、辽阔的背景上,给人一种奇异而又壮伟的深刻印象。3、齐读咏雪部分思考:这些诗句共同显示了胡天的雪的什么特点?雪来得早,雪来得急骤,雪下得大,雪景雄奇壮阔,雪后特别寒冷。4、作者写雪,写雪中的景象,写胡天的雪的特点,是怀着怎样的情感来写的?喜爱,赞美的感情,昂扬乐观的精神。5、为什么在这样艰苦恶劣的环境中,作者却能表现出如此昂扬向上的情绪呢?这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自身的经历有关。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当时的背景写作背景:唐代天宝年间,李唐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边境战事不断,许多文人也纷纷投入军人幕府,寻求个人发展,并体验到边塞紧张激烈的军旅生活和新奇独特的自然风

8、光,形成了盛唐边塞诗派。岑参就是盛唐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他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度过了六年艰苦的军旅生涯,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是他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在轮台幕府中送友人回京时所作。(四)赏析送别部分1、 齐读送别部分诗人写送别写出了对友人怎样的情感?依依不舍。2、 哪些诗句表现了这种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设宴饯别列举出这三种乐器的名称,这些异乡的乐器,一股思乡之情流露出来。 “胡琴琵琶与羌笛” ,这种纯然是西域特色的管弦乐器齐鸣和响,给边塞的军中宴饮增添了几分苍凉悲壮的豪气。

9、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日暮时分,大雪纷纷,诗人把他的视线从酒筵上又转向了辕门外,看到了一幅十分奇异的画面:在暮雪纷飞的背景上,一面鲜红的旗帜凝住不动。其中的“掣”字用得十分精确,真实地描绘出红旗冻住了,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此句运用反衬手法,既突出了天气的寒冷,也写出了瀚海冰雪中的一个“亮点”色彩感强,富有表现力,构画了一副奇异而美丽的画面。不仅写出了边塞奇寒,而且红旗在风中坚强挺立也喻指边塞将士不屈的斗志,写出了作者心中奔涌的豪情。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为什么在这样艰苦恶劣的环境中,作者却能表现出如此昂扬向上的情绪呢?齐读送别部分诗人写送别写出了对友人怎样的情感?教 学

10、 活 动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雪满天山路”既表现出了风雪之猛,路之难行,又传达出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的担忧。赏析“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写友人离去以后的情景:山回路转,友人的身影已经看不到了,此时诗人仍伫立在风雪中,远望友人离去的路,只见雪地上留下一行长长的马蹄印。(联想想象诗歌最后两句,如果你是诗人此时在想些什么?)诗人送友人归去时依依不舍的深情,以及他的思乡之情,都通过“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句诗表达出来了。(齐读送别部分思考诗人在句子中并未写到“情义”“不舍”等字

11、眼,那么这种情义是怎样传达出来的?)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这样的结尾,真如撞钟,清音有余,使人产生无穷的遐想。“山回路转”使人惆怅,而雪地上的马蹄印迹,又把送别的思念延伸到远方。这个“开放式”的结尾,给人以无尽的遐思。( 你知道具有相同意境的诗句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 白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五)分析咏雪、送别两部分之间的关系。(写雪、写雪带来的酷寒,写边地的风光和送别有关系吗?)为送别设置背景,渲染气氛在边地奇异雄伟的风光,在大风雪的背景下,送别带上了雄浑悲壮的色彩。(六)齐读全诗深情诵读,尝试背诵四、 拓展阅读别董大( 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与白雪歌有什么相似之处?2、两首诗所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板书设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咏雪 奇异瑰丽设置背景 渲染气氛 教 学 活 动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送别 依依离情教学后记(第 个) 家庭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