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011要对话不要讨论TalkNotDebate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951567 上传时间:2017-11-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T011要对话不要讨论TalkNotDebate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T011要对话不要讨论TalkNotDebate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T011要对话不要讨论TalkNotDebate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T011要对话不要讨论TalkNotDebate》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011要对话不要讨论TalkNotDebate(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要对话, 不要讨论同于其它沟通方式, 对话在改变关系, 解决问题以及达到目标方面有独到的能力。在社会的各个层面,都有通过对话达到相互理解的强烈需要,尤以商界为最。商 业场合有很多因素,如组织结构扁平化、企 业战略联盟、激发员工主观能动性、以客户为中心等等汇集在一起,强化了对话的必要。对话的特征对话是一种很严格的讨论方式,对参与者有严格的纪律要求。如果不遵守这些纪律,就无法从成功的对话中获益。如果开展很有技巧性的对话,结果可能非同一般:它会消除长期的偏见、克服不信任、取得全新认识、发现 新的共同点、增强群体的凝聚力等等。对话和讨论之所以截然不同,在于它有三个鲜明特征。一是相互平等,互不 强求。真

2、正的对话中不存在对话各方的较劲,不存在级别高低的影响,观点不同也不会有丝毫的惩罚,总之没有任何形式的强人所难。对话之所以是对话,正在于对话各方已经建立了信任,位置高的人也放下架子,平等地进行交流。在形成了相互坦诚的心态后,各方才能以平等的身份,推心置腹地展开交流。二是推人及己,认真倾听。推人及己是一种通晓他人思想感情的能力,在对话中不可或缺。讨论中的参与者可以不产生共鸣,但 这只不过是讨论而已,算不上 对话。人们发觉,表达自己的思想容易,设身处地地回应他人的不同观点却困难。因此,讨论比对话更加常见。三是摆明观点,开诚布公。谈话中别人可能会向你奉若圭皋的观念发起冲击,要想在对方提出敏感话题后,稳

3、若泰山、不急不燥、坦然 应答,确实需要练习,需要把握分寸。在对话中,人们可以互相摆出观点,对其展开有效 讨论。以上三个特征,缺乏任意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对话就会变成讨论,或者其它形式的交流。避免易犯错误对话者不可能总是可以避免错误,而正是因为这些错误的存在,对话之路充满了艰难。但是,倘若你能够及时发觉这些错误,学会减 轻 其影响,那么你就能全身而出。顾虑 重重。 人们有所顾虑的原因千差万别,最普遍的原因是未能建立信任。因 为对话的形式相当开放,中间涉及到一些自我暴露的问题。一旦人们感觉到对话者中存在丝毫的敌意,或者感觉到有可能出现难堪,人 们就会产生顾虑。在一些较为深刻的话题上,人们更容易接受一

4、种同个人经历和记忆相关联的交流。如能激发这种感觉,则有助于直接切入正题,而且会使交流者如沐春风。与此同 时,人们都不希望一下子和陌生人,甚至同事,拉得太近。对话者希望能够在利用这些感觉的同时,不会让对方感到自己一览无余。过 早付 诸 行 动 。匆匆开始行动也是比较常见的错误。在讨论中,常常会出 现这样的情况:一旦某个问题被提出来,准会有人问:“那我们 怎么处理?”到了这个份上,关于这一问题的对话就会嘎然而止,代之以纷乱的观点、争吵和草率行事。对话 切忌 过 早行 动 的 倾 向。 它仿佛象电线短路一样,中断了深入其他对话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的过程,无法为成熟的决策奠定基础。如果对话中有人要迫不

5、及待地付诸行动,稍微停顿一下很管用,对话方应自问是否需要进一步对话。所以,如果有人提出“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这样答复:“还没有到解决的 时候,我们稍等片刻。 ”这种方法通常能够克服对话者急于行动的情绪。听而不 闻 。另外一个常见问题是,当一方表述不清 时,另一方不愿意再花工夫了解他到底在说什么。大多数人,特别是矛盾重重的时候,不习惯于找最确切的话来表述自己的感情。这时候需要有耐心,有想他人所想的能力,做到推人及己,认真倾听。避免这一错误的一个有用技巧是,对话者可以把他所听到的话用别的方式重新表述一遍。听到别人重新阐释自己的话时,原 发言者就能够相应作出一些纠正和补充。在开展得好的对话中,对话者常常会说, “对,我就是这个意思。 ”或者“这只是一方面,但我想补充几点。 ”对话中如能保证相互之间的正确理解,能够让对话者感到温暖、亲切。出 发 点不一致。 这是对话中最复杂、棘手的 错误之一。一般情况下,对话者都有些先入为主的见解。而在对话过程中, 这些观点得到修正。但是,如果某个问题一方已经考虑了很多年,另一方才考虑几分钟,那么 让双方达成默契则殊为不易。出现这种交流的鸿沟,如果只是由于双方对某些问题的认识有深有浅,那么问题就相对容易解决。事先进行一些介绍会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