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宝路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1.62KB
约4页
文档ID:20948959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_第1页
1/4

第二章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1. 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①传播者②受传者③讯息④媒介⑤反馈2. 传播模式过程的直线模式,循环互动模式,系统模式三大类型分别包括哪些具体的传播模式?这三个模式的区别是什么?直线模式: 拉斯维尔模式,香农-韦弗模式循环互动模式: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系统模式: 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马莱兹客的系统模式区别:3. 理解拉斯维尔模式,香农-韦弗模式,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德福勒的互动过程模式,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马莱兹客的系统模式,并分析这些模式的先进性和劣势分别是什么?2、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A 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①(美)H.拉斯韦尔《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 又称拉斯韦尔模式或五 W 模式②五W:Who(谁) ;Say what(说了什么) ;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 ;To whom(向谁说) ;With what effect(有什么效果)③内容:谁(传播者)—说什么(讯息)—通过什么渠道(媒介)—对谁说(受传者)—有什么效果(效果)④评价:a. 意义:第一次将人们每天从事又阐释不清的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有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明确勾勒出传播学研究的五个主要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 ,对形成传播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具有重要意义;b.不足:单向直线模式,未提供反馈渠道,没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质。

B 香农-韦弗数学模式①(美)C.香农和 W.韦弗《传播数学理论》②内容:信源——发射器——□——接收器——信宿 噪源③评价:a. 意义:导入噪音概念,表明传播过程内外的障碍因素对讯息的干扰;提高传播学者对信息科技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b.不足:直线单向过程,缺少反馈环节和角色互换(作为电子通信过程并无不妥) 3、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A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①施拉姆受奥斯古德的观点启发, 《传播是怎样运行的》 ②内容:a. 没有传播者和受传者的概念,传播双方都是传播行为的主体,讯息循环,相互作用;b.重点不在于分析传播渠道中的各种环节,而在于解析传播双方的角色功能双方在不同阶段都依次扮演译码者(接受和解读符号) 、解释者(解释意义)和编码者(符号化和传达)的角色 ③评价:a. 意义:强调社会传播的互动性,把传播双方都看作是传播行为的主体,正确;b.不足:把传播双方放在完全对等(平等)的关系中不合适;仅适于人际传播,不适于大众传播过程B 施拉姆的大众传播模式①施拉姆《传播是怎样运行的》②内容:a. 构成传播过程的双方分别是大众传媒和受众,二者间是传达与反馈的关系;b.大众传媒(传播者)与一定的信源连接,又通过大量复制的信息与受众(个人集合体,分属于各自的社会群体)相联系,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之间都保持着特定的传播关系。

③评价:充分体现大众传播的特点,一定程度上揭示社会传播过程相互连结性和交织性,初步具备系统模式特点C 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①在香农-韦弗模式基础上发展而来②内容:③评价:a. 意义:克服前者单向直线的缺点,明确补充了反馈的要素、环节和渠道,使传播过程更符合人类传播互动的特点;拓展了噪音的概念,认为噪音对讯息、传达和反馈的任何环节或要素都会发生影响;适用范围比较普遍b.不足:未能指出传播过程的外部条件和环境因素的复杂性4、传播过程的特点①动态性:其运动特点在形式上体现为有意义的符号组合(讯息)在特定渠道中的流动,实质是传播者和受众的意义(精神)内容的双向互动,即作用与反作用②序列性:各环节和因素的作用各有先后次序,按讯息的流向依次执行功能③结构性:传播过程的结构即各要素(环节)之间相互关系的总体时间上的先后次序、形态上的链式连接也是其结构特点,各环节(要素)本身还有各自的深层结构5、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A 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①(美)赖利夫妇《大众传播与社会系统》 ②内容:③意义:a. 表明任何一种传播过程都表现为一定的系统活动,多重结构是社会传播系统的本质特点:*传受双方都可被看作一个系统,这些个体系统各有自身的内在活动,即人内传播;*个体系统间相互连接,形成人际传播;*个体系统不孤立,分属于不同的群体系统,形成群体传播;*群体系统的运行在更大社会结构和总体社会系统中进行,与社会政、经、文、意识形态大环境保持相互作用。

大众传播也是其中一种传播系统b.社会传播系统的各种类型(微观、中观、宏观)既具独立性,又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是一个复杂而有机的综合系统B 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①(德)马来兹克《大众传播心理学》②内容:大众传播是包括社会心理因素在内的各种社会影响力交互作用的“场”,该系统各主要环节都是这些因素或影响力的集结点,包括:a.影响和制约传播者的因素(传播者的自我印象、人格结构、同僚群体、社会环境、受众的自发反馈所产生的约束力、来自讯息本身及媒介性质的约束力等) ;b.影响和制约受众的因素(受众的自我印象、人格结构、群体影响、社会环境、媒介内容的效果、来自媒介的约束力等) ;c.影响和制约媒介和讯息的因素(传播者对讯息内容的选择和加工、受众对媒介内容的接触选择、受众对媒介的印象) 该模式表明:社会传播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评价、解释任何一种传播活动都要全面系统分析,不能轻下结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