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2.3动物的克隆教案 浙科版选修3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20927921 上传时间:2017-11-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2.3动物的克隆教案 浙科版选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2.3动物的克隆教案 浙科版选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2.3动物的克隆教案 浙科版选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2.3动物的克隆教案 浙科版选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2.3动物的克隆教案 浙科版选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2.3动物的克隆教案 浙科版选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2.3动物的克隆教案 浙科版选修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第三节 动物的克隆 一、关于动物细胞工程的一些问题讨论:1、用胰蛋白酶处理细胞以获得单个细胞的过程中胰蛋白酶是怎么起作用的?胰蛋白酶为什么不会把细胞消化掉?答:细胞外含有多种胞外蛋白,如胶原蛋白等,使细胞间或细胞与培养瓶内壁粘连起来。胰蛋白酶有消化作用,胰蛋白酶处理动物组织,可以使动物组织细胞间的胶原纤维和细胞外的其他成分酶解,获得单个细胞。处理时间长了的话胰蛋白酶对细胞也是有损害的,胰蛋白酶的处理时间一般控制在一分钟左右,不然所处理的组织细胞就会死亡。2、动物细胞培养液中加血清的作用是什么?答:由于动物细胞生活的内环境还有一些成分尚未研究清楚, 所以需要加入动物血清以提供一个类似生

2、物体内的环境, 此外动物血清中也包含了一些动物的激素和酶, 可以促进细胞的发育。3、美国和日本的两个研究小组 2007 年 11 月 20 日分别发表论文,宣布成功把普通的人体皮肤细胞转化为了具备胚胎干细胞功能的新型“万能细胞” 。万能细胞到底是什么细胞?它的克隆成功有什么意义?答:两个研究小组都是从人体中提取了一种名为“纤维原细胞”的皮肤细胞,然后向其中植入 4 种新基因,从而制造出一种名为 IPS 的细胞,它具有类似胚胎干细胞的功能,能够最终培育成人体组织或器官。“万能细胞”的意义在于它跨越了伦理障碍:干细胞是未分化的原始细胞,通常分为三类,即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专能干细胞。其中,全能

3、干细胞主要就是胚胎干细胞。如果与克隆技术相结合,胚胎干细胞便可发展成遗传特征与病人完全吻合的细胞、组织或器官,以前器官移植治疗方法中经常出现的排异反应问题因此而得到了彻底解决,血细胞、脑细胞、骨骼和内脏等都将可以更换,白血病、帕金森氏症、心脏病等顽疾也有望得到有效治疗与治愈。一直以来,如果想要获得人类胚胎干细胞,就必须损坏人类胚胎,这一点颇受非议。这次人体皮肤细胞“直接改造”技术跨越伦理障碍。4、利用动物细胞技术大规模生产抗体等产品的反应器是否与微生物反应器完全相同?答:由于动物细胞与微生物细胞有很大差异,传统的微生物反应器显然不适用于动物细胞的大规模培养。所以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能否大规模工业化

4、、商业化,关键在于能否设计出合适的生物反应器(bioreactor) 。动物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设计的总体考虑是: 结构严密,能耐受蒸汽灭菌,采用对生物催化剂无害和耐蚀材料制作,内壁光滑无死角,内部附件尽量减少,以维持纯种培养需要; 有良好的气-液接触和液-固混和性能和热量交换性能,使质量与热量传递有效地进行;保证产物质量和产量前提下,尽量节省能源消耗; 减少泡沫产生,或附有消沫装置以提高装料系数,并有必要可靠的参数检测和控制仪表并能与计算机联机。 二、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的操作方式动物细胞的深层培养可分为:分批式、流加式、半连续式、连续式、连续式和灌注式五种。 1、分批式培养 是细胞规模培养

5、发展进程中较早期采用的方式,也是其它操作方式的基础。该方式采用机械搅拌式生物反应器,将细胞扩大培养后,一次性转入生物反应器内进行- 2 -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其体积不变,不添加其它成分,待细胞增长和产物形成积累到适当的时间,一次性收获细胞、产物、培养基的操作方式。 该方式的特点如下: 操作简单。培养周期短,染菌和细胞突变的风险小。反应器系统属于封闭式,培养过程中与外部环境没有物料交换,除了控制温度、pH 值和通气外,不进行其他任何控制,因此操作简单,容易掌握; 直观反映细胞生长代谢的过程。因培养期间细胞生长代谢是在一个相对固定的营养环境,不添加任何营养成分,因此可直观的反映细胞生长代谢的过程,是

6、动物细胞工艺基础条件或小试研究常用的手段; 可直接放大。由于培养过程工艺简单,对设备和控制的要求较低,设备的通用性强,反应器参数的放大原理和过程控制,比较其它培养系统较易理解和掌握,在工业化生产中分批式培养操作是传统的、常用的方法,其工业反应器规模可达 12000L。 分批培养过程中,细胞的生长分为五个阶段:延滞期、对数生长期、减速期、平稳期和衰退期。分批培养的周期时间多在 3-5 天,细胞生长动力学表现为细胞先经历对数生长期(48-72h)细胞密度达到最高值后,由于营养物质耗劫或代谢毒副产物的累积细胞生长进入衰退期进而死亡,表现出典型的生长周期。收获产物通常是在细胞快要死亡前或已经死亡后进行

7、。 2、流加式培养(feeding culture) 流加式培养是在批式培养的基础上,采用机械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系统,悬浮培养细胞或以悬浮微载体培养贴壁细胞,细胞初始接种的培养基体积一般为终体积的 1/21/3,在培养过程中根据细胞对营养物质的不断消耗和需求,流加浓缩的营养物或培养基,从而使细胞持续生长至较高的密度,目标产品达到较高的水平,整个培养过程没有流出或回收,通常在细胞进入衰亡期或衰亡期后进行终止回收整个反应体系,分离细胞和细胞碎片,浓缩、纯化目标蛋白。 (1)流加培养特点: 流加培养根据细胞生长速率、营养物消耗和代谢产物抑制情况,流加浓缩的营养培养基。流加的速率与消耗的速率相同,按底物

8、浓度控制相应的流加过程,保证合理的培养环境与较低的代谢产物抑制水平。 培养过程以低稀释率流加,细胞在培养系统中停留时间较长,总细胞密度较高,产物浓度较高。 流加培养过程须掌握细胞生长动力学,能量代谢动力学,研究细胞环境变化时的瞬间行为。流加培养细胞培养基的设计和培养条件与环境优化,是整个培养工艺中的主要内容。在工业化生产,悬浮流加培养工艺参数的放大原理和过程控制,比较其它培养系统较易理解和掌握,可采用工艺参数的直接放大。 流加培养是当前动物细胞培养中占有主流优势的培养工艺,也是近年来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研究的热点。流加培养中的关键技术是基础培养基和流加浓缩的营养培养基。通常进行流加的时间多在指数

9、生长后期,细胞在进入衰退期之前,添加高浓度的营养物质。可以添加一次,也可添加多次,为了追求更高的细胞密度往往需要添加一次以上,直至细胞密度不再提高;可进行脉冲式添加,也可以降低的速率缓慢进行添加,但为了尽可能的维持相对稳定的营养物质环境,后者采用较多;添加的成分比较多,凡是促细胞生长的物质均可以进行添加。流加的总体原则是维持细胞生长相对稳定的培养环境,营养成分即不过剩而产生大量的代谢副产物造成营养利用效率下降而成为无效的利用;也不缺乏导致细胞生长抑制或死亡。- 3 -(2)流加工艺中的营养成分 主要分为三大类: 葡萄糖:葡萄糖是细胞的供能物质和主要的碳源物质,然而当其浓度较高是会产生大量的代谢

10、产物乳酸,因而需要进行其浓度控制,以足够维持细胞生长而不至于产生大量的副产物的浓度为佳。 谷氨酰胺:谷氨酰胺是细胞的供能物质和主要的氮源物质,然而当其浓度较高是会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氨,因而也需要进行其浓度控制,以足够维持细胞生长而不至于产生大量的副产物的浓度为佳; 大规模培养中细胞凋亡主要由于营养物质的耗竭或代谢产物的堆积引起,如谷氨酰胺的耗竭是最常见的凋亡原因,而且凋亡一旦发生,补加谷氨酰胺已不能逆转凋亡。另外,动物细胞在无血清、无蛋白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时,细胞变得更为脆弱,更容易发生凋亡。 氨基酸、维生素及其他:主要包括营养必需氨基酸、营养非必需氨基酸、一些特殊的氨基酸如羟脯氨酸、羧基谷氨酸

11、和磷酸丝氨酸;此外还包括其他营养成分如胆碱、生长刺激因子。添加的氨基酸形式多为左旋氨基酸,因而多以盐或前体的形式替代单分子氨基酸,或者添加四肽或短肽的形式。在进行添加时,不溶性氨基酸如胱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只在中性 pH 值部分溶解,可采用泥浆的形式进行脉冲式添加;其他的可溶性氨基酸以溶液的形式用蠕动泵进行缓慢连续流加。 (3)流加式培养分为两种类型:单一补料分批式培养和反复补料分批式培养。 单一补料分批式培养是在培养开始时投入一定量的基础培养液,培养到一定时期,开始连续补加浓缩营养物质,直到培养液体积达到生物反应器的最大操作容积,停止补加,最后将细胞培养液一次全部放出。该操作方式受到反应器操

12、作容积的限制,培养周期只能控制在较短的时间内。 反复补料分批式培养是在单一补料分批式操作的基础上,每个一定时间按一定比例放出一部分培养液,是培养液体积始终不超过反应器的最大操作容积,从而在理论上可以延长培养周期,直至培养效率下降,才将培养液全部放出。 3、半连续式培养半连续式培养又称为重复分批式培养或换液培养。采用机械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系统,悬浮培养形式。在细胞增长和产物形成过程中,每间隔一段时间,从中取出部分培养物,再用新的培养液补足到原有体积,使反应器内的总体积不变。 这种类型的操作是将细胞接种一定体积的培养基,让其生长至一定的密度,在细胞生长至最大密度之前,用新鲜的培养基稀释培养物,每次稀

13、释反应器培养体积的 1/23/4,以维持细胞的指数生长状态,随着稀释率的增加培养体积逐步增加。或者在细胞增长和产物形成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定期取出部分培养物,或是条件培养基,或是连同细胞、载体一起取出,然后补加细胞或载体,或是新鲜的培养基继续进行培养的一种操作模式。剩余的培养物可作为种子,继续培养,从而可维持反复培养,而无需反应器的清洗、消毒等一系列复杂的操作。在半连续式操作中由于细胞适应了生物反应器的培养环境和相当高的接种量,经过几次的稀释、换液培养过程,细胞密度常常会提高。 (1)半连续式特点: 培养物的体积逐步增加; 可进行多次收获; 细胞可持续指数生长,并可保持产物和细胞在一较高的浓

14、度水平,培养过程可延续到很长时间。 该操作方式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生产效率高,可长时期进行生产,反复收获产品,可使细胞密度和产品产量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在动物细胞培养和药品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4、连续式培养- 4 -连续式培养是一种常见的悬浮培养模式,采用机械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系统。该模式是将细胞接种与一定体积的培养基后,为了防止衰退期的出现,在细胞达最大密度之前,以一定速度向生物反应器连续添加新鲜培养基;同时,含有细胞的培养物以相同的速度连续从反应器流出,以保持培养体积的恒定。理论上讲,该过程可无限延续下去。 连续培养的优点是反应器的培养状态可以达到恒定,细胞在稳定状态下生长。稳定状态可有效的

15、延长分批培养中的对数生长期。在稳定状态下细胞所处的环境条件如营养物质浓度、产物浓度、pH 值可保持恒定,细胞浓度以及细胞比生长速率可维持不变。细胞很少受到培养环境变化带来的生理影响,特别是生物反应器的主要营养物质葡萄糖和谷氨酰胺,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从而使他们的利用效率提高,有害产物积累有所减少。然而在高的稀释率下,虽然死细胞和细胞碎片及时清除,细胞活性高最终细胞密度得到提高;可是产物却不断在稀释,因而产物浓度并为提高;尤其是细胞和产物不断的稀释,营养物质利用率、细胞增长速率和产物生产速率低下。 (1)连续式培养不足: 由于是开放式操作,加上培养周期较长,容易造成污染; 在长周期的连续培养中

16、,细胞的生长特性以及分泌产物容易变异; 对设备、仪器的控制技术要求较高。 (2)连续式培养的特点: 细胞维持持续指数增长; 产物体积不断增长; 可控制衰退期与下降期。 5、灌流式培养灌流式培养是把细胞和培养基一起加入反应器后,在细胞增长和产物形成过程中,不断地将部分条件培养基取出,同时又连续不断地灌注新的培养基。它与半连续式操作的不同之处在于取出部分条件培养基时,绝大部分细胞均保留在反应器内,而半连续培养在取培养物时同时也取出了部分细胞。 灌流式培养常使用的生物反应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搅拌式生物反应器悬浮培养细胞,这种反应器必须具有细胞截流装置,细胞截留系统开始多采用微孔膜过滤或旋转膜系统,最近开发的有各种形式的沉降系统或透析系统。 中空纤维生物反应器是连续灌流操作常用的一种。它采用的中空纤维半透膜,透过小分子量的产物和底物,截流细胞和分子量较大的产物,在连续灌流过程中将绝大部分细胞截留在反应器内;近年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