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全国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敬业奉献模范1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924184 上传时间:2017-11-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7全国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敬业奉献模范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07全国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敬业奉献模范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07全国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敬业奉献模范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07全国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敬业奉献模范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07全国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敬业奉献模范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7全国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敬业奉献模范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全国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敬业奉献模范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7 全国道德模范人物事迹( 4)-敬业奉献模范文花枝,女,党员,25 岁,原湖南省湘潭市新天地旅行社导游员,现湘潭大学学生。“我是导游,先救游客!”中国女孩文花枝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游客,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她以不惜生命、先人后己的行动,兑现了诚实守信、服务游客的诺言。2005 年 8 月 28 日,陕西洛川,一场旅游途中突如其来的车祸,让原本充满欢声笑语的车厢顿时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旅游大巴车被撞得严重变形,车内血肉模糊,乱作一团。危急时刻,车厢里传来导游文花枝“挺住!加油!” 的鼓励声。这个声音虽然微弱,却透着一股沉稳、坚定,像黑暗中的一线光束,让受伤、受惊的游客从死亡的噩梦里

2、看到生的希望。事后许多亲历者都说,正是这个很有穿透力的声音,给了大家支撑下去的勇气。其实,在这起 6 人死亡、14 人重伤、8 人轻伤的重大交通事故中,文花枝是伤得最重的一个,但重伤的她一直牢记着自己的神圣职责。当施救人员一次次向她走过来,她总是吃力地摇摇头说:我是导游,我没事,请先救游客!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救援时间里,她多次昏迷,但只要一醒过来,就不停地为大家鼓劲、加油。文花枝是最后一个被救出来的。她左腿 9 处骨折,右腿大腿骨折,髋骨 3 处骨折,右胸第 4、5 、6、7 根肋骨骨折。由于延误了宝贵的救治时间,医生不得不为文花枝做了左腿截肢手术。她才 20 多岁,正是一个女孩最宝贵灿烂的青

3、春年华。半个多月后,得知自己失去了一条腿的残酷事实,出事之后一直没有流泪的花枝流泪了。但几分钟后,再抬起头的她眼里已没有了泪水。也就是从这天起,花枝还是像从前那样,总是用微笑面对一切。文花枝一直是一个用真诚和微笑对待游客的阳光女孩。她常说:作为导游就是要把游客当成朋友和亲人。每带一个团,她都按事先的承诺服务;每到一个地方,她都提醒游客购物要谨慎;每到吃饭的时候,她都先安排好游客,自己最后才吃。游客称赞,她是我们人品上的“导游” ,是我们职业道德的 “导游”。2006 年,文花枝获得了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 曹道云,男,56 岁,党员,上海市普陀区民政局党委书

4、记、局长。“我是一名公务员,把老百姓捧在手上,把老百姓举过头顶是我的信念,是我的承诺。”曹道云坚守这种信念与承诺,几十年如一日,为民政事业默默奉献。曹道云为实现诺言,在全区率先提出了“应保尽保,应帮尽帮,应业尽业” 的工作思路,建立了救助与就业双向联动机制,使 8000 多名申请低保但有劳动能力的人走上了工作岗位。他在全市率先提出了“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百姓受益 ”的发展社区慈善事业的思路。在全区建立了 18 个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点和 13 家社区慈善超市,并帮助华东师范大学建立了全国高校第一家经常性捐助接收点和慈善爱心屋。慈善帮困达到了 10 万余人次,募集善款 2260 万元。曹

5、道云率先探索建立了“ 政府购买式”、“家庭自助式” 、“邻里互助式”、“功能输出式” 等多种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建立了“十分钟为老服务圈”,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医、助洁、助乐、助托 ”等服务,受到了老年人的欢迎。实施独居老人“守望工程”,为独居老人提供全方位的关爱服务。率先开展 “扶手工程”,解决老年人上下楼梯难问题。他还率先在公务员中建立以“助困、助老、助残、助医、助学” 为主要内容的义工服务队伍,并实行公务员义工服务“一册通”,即公务员凭义工服务手册可以到本区 57 个义工服务点进行义工服务。义工服务手册被老百姓称为“群众满意记录册 ”。曹道云推出了“医疗拥军” 措施,方便

6、部队官兵就近看病,解决了军人子女读书难和军嫂安置难的问题。他建立了全市第一家“婚姻家庭健康咨询室” ,免费为婚姻当事人提供婚前体检、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咨询服务,还建立了“离婚劝和” 机制,接受劝和咨询的当事人,劝和率达到 52%。在为民政服务对象提供优质服务中,他在机关干部中实施了“五心工程” ,即对最可爱的人要热心,对最困难的人要关心,对老年人要孝心,对年青人要育心,对民间组织的法人要诚心,提出了全面建设“百姓民政” 的目标。2004 年普陀区民政局被评为上海市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普陀区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区。曹道云 2006 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员,2007 年获得上海市民政系统第

7、三届孺子牛奖金奖,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武秀君,女,46 岁,辽宁省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南甸镇滴塔村村民。武秀君夫妇从事建筑施工生意多年,凭借诚信经营,树立了良好的商业信誉。5 年前,武秀君的丈夫赵勇因车祸去世,留下个人名义的外债 270 多万元、债权 300 多万元。武秀君在承受巨大的家庭痛苦的同时,仍然没有忘记诚信,顶着家庭和债务双重压力,走上了代夫还债之路。武秀君一一打电话告诉债权人自己的电话号码,并将丈夫的欠款签字改成她自己的名字。账目不清,她打电话重新核对;没有找她要账的人,她主动打电话承诺一定要把欠款还上。她领着工程队继续承揽工程,用挣来的钱、要来的欠款还债就这样

8、,5 年里,她还清了数百笔欠款。别人欠她的钱,有的是折价偿还,有的始终拖欠,但都没有影响她主动还债。武秀君第一个想到还钱的是一家银行的贷款。当武秀君克服困难把 50 万元全部还给银行的时候,这家银行的领导眼圈红了。为了帮助母亲还债,武秀君的家庭也行动起来,她大儿子出门尽量不坐车,节省下车票钱还债;上中学的小儿子一天只花 1.5 元,省下伙食费替母亲还债。当小儿子把自己省吃俭用省下来的 380 元钱存折递给妈妈时,母子二人抱头痛哭。在武秀君还债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双方热泪盈眶的场面。有些债权人不好意思收,对她说人心都是肉长的,这样的处境就不要还了,但她仍然坚持还给人家。在武秀君看来,大家是因为对丈

9、夫信任才赊账,这份诚信的建立不容易,做人要讲诚信!2005 年,丈夫去世 3 周年祭日那天,众多曾经和武秀君有过经济往来的合作伙伴、个体老板、银行领导等近千人自发赶去看望。在大家眼里,武秀君的行为正是对诚信最好的诠释。武秀君的事迹先后被中央电视台以及辽宁电视台的多个频道报道。2006 年,本溪市将武秀君评为文明市民,颁奖典礼的颁奖词这样写道:“她诚重如山,一诺千金,诠释着这个流金溢彩的时代最赞赏的诚信。人世沧桑,含泪坚强,最真最诚武秀君!” 王乐义,男,66 岁,党员,山东省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始终把诚信作为立身之本。他认为,无论什么职业,都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10、,用诚实劳动获取财富。他常说,“我是党支部书记,在三元朱村,我说出来的话、办出的事就代表党的形象,我诚实做事,群众就相信,党的一级组织就有威信,就有凝聚力!”为了兑现自己上任时让群众致富的诺言,他先到农业大学拜师学艺,带上干粮三下关东取经,经过数百次试验,带领乡亲们发明了冬暖式大棚蔬菜生产技术。1992 年,又带领群众开发成功了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取得了国家质检局发放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证书,被农业部授予国内首批“无农药残毒放心菜生产基地 ”。2001 年,他组织村民开展诚信创建活动,引导群众争创信用蔬菜基地、信用菜农、信用企业、信用经营业户,打造了“乐义蔬菜、实实在在” 的三元朱村蔬菜品牌,给

11、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现在,三元朱村的蔬菜畅销全国,出口到十几个国家和地区。2006 年,该村集体收入达 3560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0300 元。王乐义常说,“天下农民是一家,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算富”。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大棚蔬菜搞成功后,到三元朱村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他从不藏私,以诚待人,并和全体村民约定:“对前来参观的人要热情相待,毫无保留地把技术教给前来学习的农民兄弟。”17 年间,三元朱村无偿接待前来参观学习的农民超过 120 万人次,4000 多名农民技术员在王乐义的带领下,把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传遍了全国 26 个省区市。王乐义本人也拖着患了癌症的身体,先

12、后到全国 11 个省、区、市无偿传授大棚蔬菜技术,行程达几十万公里。2005 年 8 月,他冒着酷暑到新疆、青海、陕西等地指导蔬菜生产,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行程 3000 多公里,帮助那里的农民兄弟解决了大量的蔬菜生产技术难题。同时,他在西北 5 省建立了培训基地,聘请专家授课,为当地5000 多名农民送去了致富钥匙。王乐义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佳优秀人才、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全国农村学习“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基层干部标兵,被确定为 “三个代表”在基层重大典型和全国保持#员先进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典型。先后当选为党的第十五、十六、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2

13、004 年王乐义作为全国“ 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作了巡回报告。2006 年 2 月,“王乐义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中央新闻媒体对他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深入报道,引起了良好社会反响。 范玉恕,男,55 岁,党员,天津建工集团三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副总工程师。“老老实实做人,结结实实盖房”是范玉恕始终坚持的职业信条,他许诺:绝不向人民交付一平方米不合格的工程。为兑现诺言,范玉恕把全部心血都用在了提高工程质量上。在每项工程施工中,他都坚持制定一个高于国家要求的质量标准,拿出一套质量创

14、优的措施,建立一套完备的质量保证体系,作出每道工序的质量样板。通过多年实践,他创造出保证工程质量的“8,1,15”工作法。1999 年,范玉恕负责的所有工程质量全部优良,创造出天津建筑史上的“四个第一 ”,两次获得全国建筑行业最高奖 鲁班奖,被誉为“群众信得过的建房人”。为兑现诺言,范玉恕始终坚持“ 四个一样”:大事和小事一个样,外露工程和隐蔽工程一个样,分内事和分外事一个样,有要求和没要求一个样。工程无论大小,为确保所有工序都能达到一次全优,他每天死盯现场,严把质量关。他几乎放弃了所有的公休日和节假日,把自己负责的几十个工地转个遍。为兑现诺言,范玉恕坚守一线阵地,坚持严细管理。2004 年

15、6 月,范玉恕担任北京奥运工程奥体中心运动员公寓工程项目经理,他向建设单位承诺,“奥运会运动健儿要夺金牌,奥运工程我们更要争第一” 。当时正值酷暑,地面温度达到 50 摄氏度,他一天也没离开过施工现场,做到制订施工方案一盯到底,关键部位一盯到底,工艺难关一盯到底,交叉作业一盯到底,质量验收一盯到底,带领员工从一张图纸、一根钢筋、一块砖、一车混凝土抓起,严严实实地把住了每一道质量关,最终该工程被评为北京市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长城杯金奖。30 多年来,范玉恕先后组织完成了 26 项、近 40 万平方米的施工任务,工程质量项项优良。范玉恕以实际行动兑现了“不向社会交付一平方米不合格工程” 的承诺。范玉

16、恕先后被授予全国十大杰出职工、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建设系统风云人物等荣誉称号,2002 年当选为党的十六大代表。 尚金锁,男,55 岁,党员,河北柏乡国家粮食储备库主任。尚金锁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诚信经营,创立企业名牌,赢得市场信任,使柏乡粮库实现连续 20 年盈利上台阶,人均创利、人均经营量、吨经营量费用开支 3 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 10 年全国同行业名列前茅,由全省最小的一个基层粮站发展成为全国同级库中最大的粮库,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粮食系统先进集体等称号。对国家讲诚信。他带领员工始终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意识,用一流的工作状态管理中央储备粮,用最完好的设施储存中央储备粮,用最先进的技术保管中央储备粮,用最优质的粮食轮换中央储备粮,确保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确保国家急需时调得出、用得上。对农民讲诚信。他组织起近 2000 人的农村粮食经纪人诚信队伍,通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信息服务和业务培训,帮助农民种好粮、管好粮、卖好粮,把诚信服务延伸到千家万户。柏乡周边几个县的农民,宁可舍近求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