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16课《报任安书》全方位精练(书稿卷)语文版必修1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20900460 上传时间:2017-11-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16课《报任安书》全方位精练(书稿卷)语文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 第16课《报任安书》全方位精练(书稿卷)语文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 第16课《报任安书》全方位精练(书稿卷)语文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 第16课《报任安书》全方位精练(书稿卷)语文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 第16课《报任安书》全方位精练(书稿卷)语文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16课《报任安书》全方位精练(书稿卷)语文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16课《报任安书》全方位精练(书稿卷)语文版必修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心 爱心 专心 - 1 -语文必修语文版第 16 课报任安书全方位精练(书稿卷)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曩者()阙然()蝼蚁()诎体() 箠楚() 槛阱()枪地() 赭衣() 缧绁()强颜() 羑里()答案:nngquluqchujinqingzhli xiqingyu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曩者辱赐书()(2)若望仆不相师()(3)幸勿为过()(4)用之所趋异也()(5)关木索()(6)被箠楚受辱()(7)心惕息()(8)以稍陵迟()(9)恨私心有所不尽()(10)稽其成败兴坏之纪()(11)曼辞以自饰()答案:(1)从前(2)埋怨(3)责备(4)实行,实施(5)戴上(6)蒙受,遭

2、受(7)惊惧(8)渐渐 (9)遗憾(10)考察,探究(11)美好的言辞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其次诎体受辱()(2)及以至是,言不辱者()(3)则仆偿前辱之责()(4)及罪至罔加()(5)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6)网罗天下放失旧闻()(7)退而论(1)“诎”通“屈”(2)“以”通“已”(3)“责”通“债”(4)“罔”通“网”(5)“底”通“抵”(6)“失”通“佚”(7)“策”通“册”书策()答案: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1)曩者辱赐书(2)请略陈固陋(3)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4)流俗之所轻也(5)倡优畜之答案:(1)使动用法,使对方蒙受耻辱。用心 爱心 专心 -

3、2 -(2)形容词用作名词,固塞鄙陋的意见。(3)名词用作动词,显露。(4)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5)名词作状语,像对待乐师优伶一样。5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1)意气勤勤恳恳(2)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3)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4)仆以口语遇遭此祸答案:(1)古义:情意和语气。今义:意志和气概。(2)古义:卓越。今义:洒脱,不拘束。(3)古义:低下的地位。今义:卑鄙龌龊。(4)古义:口头向人陈说,说话。今义:区别于书面语,指说话时使用的语言。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人固有一死,_,_,用之所趋异也。(2)诗三百篇,_。(3)亦欲以究天人之际,_,_。答案:(1)或重于

4、泰山或轻于鸿毛(2)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3)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课堂巩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11 题。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 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 说难 孤愤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

5、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称:被称道。B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赋:创作。C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责:责任。D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诚:确实,实在。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用心 爱心 专心 - 3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司马迁“愤而著书”的思想的一组是()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

6、记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A BC D10.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文中谈到孔子等人郁郁不得志,而发愤著述的事例,意在自况。B作者身受“腐刑”却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C在作者看来富贵顺达者难成大事,唯有历经磨难、卓越非常之人才能发愤而有所成就。D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而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见解。11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2)亦欲以究天人

7、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3)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答案:7C解析:“责”通“债” ,指下狱受腐刑给先人带来的耻辱。8D解析:A 项,“通晓” ,“四通八达” 。B 项,“于是” ,“却” 。C 项,“言论” ,“说” 。D 项都是助词“的” 。9C解析:是讲拥有财富、尊贵而姓名埋没的人很多。是讲史记的创作目的。是讲俗人不能理解自己。10B解析:据文中“则仆偿前辱之责”可知 B 项中“不以为辱”不符合文意。11(1)诗经三百篇,也大多是圣贤们为抒发郁愤而写出来的。(2)也想用来探究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弄通由古至今的变化规律,成就一家的学说。(3)即使被千刀万剐,我难道会后悔吗?一、基础

8、积累用心 爱心 专心 - 4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剖符(pu)系狱(j) 倡优畜之(x) 剌谬(l mi)B阙然(qu) 愠色(wn) 卜祝(b) 定计于鲜(xin)C桎梏() 倜傥(tn) 强颜(qin) 怯夫慕义(qi)D囹圄(y) 沉溺(n) 赭衣(zh) 贪生恶死(w)答案:D解析:A 项, “系”应读“x” ;B 项, “愠”应读“yn” ;C 项, “强”应读“qin”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定计于鲜也鲜:不以寿终。B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 获:女性奴仆。C退而论书策 论:讨论。D思垂空文以自见 垂:流传。答案:C解析:“论” ,按次序

9、编辑起来。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2)岂无山歌与村笛()答案:(1)介词,引进对象,可译为“和” “跟” “同”(2)连词,表示联合,可译为“和” “跟” “同”4古人在对话或交流中,常使用尊称或谦称,以表示礼貌或谦虚,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A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B少卿足下C仆非敢如此也D臣虽下愚,知其不可答案:B解析:A 项,牛马走:谦词,像牛马一样被驱使的人;B 项,足下:书信中对对方的尊称;C 项,仆:自称的谦词;D 项,下愚:谦词,愚昧无知。5下列各项与“文王拘而演周易 ”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为坛而盟,祭以尉首B孟德之困于周郎C

10、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D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答案:B解析:题干与 B 项都是被动句。A 项,介词结构后置,C 项是省略句,D 项是判断句。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10 题。悲士不遇赋司马迁悲夫!士生之不辰,愧顾影而独存。恒克己而复礼 ,惧志行之无闻。谅才韪 而世戾,将逮死而长勤。虽有形而不彰,徒有能而不陈。何穷达之易惑,信美恶之难分。时悠悠而荡荡,将遂屈而不伸。使公于公者彼我同兮,私于私者自相悲兮。天道微哉,吁嗟 阔兮;人理显然,相倾夺兮。好生恶死,才 之鄙也;好贵夷贱,哲 之乱也。炤炤 洞达,胸中豁也;昏昏罔觉,内生毒也。我之心矣,哲已能忖;我之言矣,哲已能选。没世无闻,古

11、人惟耻。朝闻夕死,孰云其否 !逆顺还周 ,乍没乍起。无造福先,无触祸始;委之自然,终归一矣!注:复礼:合于礼的要求。谅:信。才韪(wi):才质美好。韪,善。吁嗟(x ji):感叹词。才:品质。哲:哲人,明智的人。炤(zho)炤:通“昭昭” ,明白。否(p):运气坏。还周:循环。还,通“环” 。6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恒克己而复礼克:约束。B信美恶之难分 信:相信。用心 爱心 专心 - 5 -C好贵夷贱,哲之乱也 夷:轻视。D没世无闻,古人惟耻 闻:闻名。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司马迁“悲”的内容的一组是()士生之不

12、辰,愧顾影而独存恒克己而复礼,惧志行之无闻虽有形而不彰,徒有能而不陈使公于公者彼我同兮,私于私者自相悲兮人理显然,相倾夺兮我之心矣,哲已能忖;我之言矣,哲已能选A BC D9下列陈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篇赋的抒情叙事都从个人的角度出发,从内容看,应该是司马迁受刑之后的作品。B这篇赋既包含着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感慨,又流露出作者特有的衷曲,传达出作者的爱国之志、磊落胸怀和内心渴望。C全文围绕“悲”字展开,最后以“委之自然,终归一矣”的悲叹结束,表达出作者对社会无能为力、决定退隐山林的消沉情绪。D本文虽然是一篇短赋,但却写得颇具特色,在大量的反复铺陈和排比对偶中,显示出句式的规整与有节奏的变化。

13、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使公于公者彼我同兮,私于私者自相悲兮。(2)没世无闻,古人惟耻。朝闻夕死,孰云其否!答案:6.B解析:“信” ,确实。7C解析:A 项,助词,取消主谓独立性,无实义;结构助词, “的” 。B 项,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 ;代词, “这样” 。C 项,连词,表转折, “却” 。D 项,句末语气词,表判断;句末语气词,表疑问。8A解析:写自己加强修养,写自己胸怀爱国之志,写自己内心的渴望。9C解析:全篇表达的是坚持理想的执著情怀。10(1)让那些公心为国的人都和我相同啊,私心为自己的人自己去悲哀吧。(2)终身默默无闻,古人当做羞耻。早晨知道了真理晚上就死去,谁

14、能说他运气不好呢!(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3 题。乐全先生文集叙苏轼孔北海志大而论高,功烈不见于世,然英伟豪杰之气,自为一时所宗。其论盛孝章、郗鸿豫书,慨然有烈丈夫之风。诸葛孔明不以文章自名,而开物成务之姿,综练名实之意,自见于言语。至出师表简而尽,直而不肆,大哉言乎,与伊训 说命相表里,非秦汉以来以事君为悦者所能至也。常恨二人之文,不见其全。今吾乐全先生张公安道,其庶几用心 爱心 专心 - 6 -乎!呜呼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久矣言语非不工也政事文学非不敏且博也然至于临大事鲜不忘其故失其守者其器小也。公为布衣则颀然已有公辅之望。自少出仕,至老而归,未尝以言徇物,以色假人。虽对人主,必同而后言。毁誉不动,得丧若一,真孔子所谓大臣以道事君者。世远道散,虽志士仁人,或贬以求用。公独以迈往之气,行正大之言,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上不求合于人主,故虽贵而不用,用而不尽。下不求合于士大夫,故悦公者寡,不悦者众。然至言天下伟人,则必以公为首。公尽性知命,体乎自然,而行乎不得已,非蕲以文字名世者也。然自庆历以来讫元丰四十余年,所与人主论天下事,见于章疏者多矣,或用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