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岗前教育学名词解释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900429 上传时间:2017-11-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5.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A岗前教育学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A岗前教育学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A岗前教育学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岗前教育学名词解释(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的社会活动。2 高深知识:是高等教育经营的知识的范围和层次。它区别于一般的、经验的、具体的知识,它是知识层级中最高的类型。3 高等教育本质:即主体在高深知识的生成与创造中实现自我的生成、发展与完善。4 高等教育结构: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大致可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宏观高等教育结构主要包括: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管理体制结构等,微观高等教育结构主要指高等学校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组合构成状态,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

2、、教材结构、队伍结构、各类人员的知识结构5 高等教育的的层次结构:又称水平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水平的高低水同而划分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如高等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6 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不同学科领域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7 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指不同办学形式的高等教育构成状态。8 能级结构:指具有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等学校间的比例关系。9 高等教育分布结构:指高等教育机构在地区分布上的构成状态。10 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管理机构的设置、隶属关系、管理权限和内容以及相应制度、法规、法定等。11 高等教育功能:指高等教育活动、高等教育

3、系统对于个体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实际作用和影响。12 大学职能:指大学应当承担的社会职责和履行这种职责的能力的统一体。13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种教育机构和教育规范系统的总和。它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教育的根本制度,主要指国家教育方针;二是教育基本制度,包括教育体制、学制和各种教育政策、法规等;三是教育具体制度,包括教学管理制度、考试制度、评价制度等。14 高等教育制度;是根据国家的性质而制定的教育目的、方针和设施的总称。它包括高等学校的学制、学位制度、招生制度、就业制度、教师聘任制度及高等学校的管理制度等。15 高等教育体制:指高等教育关于组织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制和规定

4、的总称。16 高等教育学术制度:指以学术性为本质的高等教育机构赖以存在于发展的规则体系。17 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它实行的一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18 专才教育:是使受教育者成为专业人才的教育。19 英才教育:是指仅有少数青年得以进入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大学主要培养治国的精英,大学成为明显的统治阶级服务的机构,高等教育的支撑者为国家,国家几乎承担了对高等教育的全部投资,在这一阶段,高等教育只培养为数很少的精英,受教育的权利是通过对智力、品行、等各方面考察、考试等选拔方式而获得的。教育的内容主要

5、是博雅教育,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致力于统治才能的培养20 大众教育:是以普通教育的普及或极为发达和比较开放的高等教育招生制度为前提,以高等教育的层次、科类和形式的多样化为特征。这一阶段的大学主要培养国家所需的各行各业的建设者,国家、政府虽然提供一部分高等教育的经费,但高等教育的经费主要来源为社会和个人对教育的投资,高等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不设入学选拔考试或入学选拔考试不通过率极低,教育的机会增多,受教育者分布广泛,更多的人可以上大学21 科学教育:指通过演示科学方法,教会学生辨认客观事实,发现客观规律,进而形成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的教育。22 人文教育:是通过对熏陶和启悟的方式,使

6、学生的本性、尊严得到最大的实现和发展,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23 教育公平:是有原则的公平、相对的公平,是一个发展的、理想与现实意义兼具的复合概念。24 教育效率:指高等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与教育资源的投入与产出之比。25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26 高等学校教师:指受过专门训练,在高等学校中对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负有职业责任的人。27 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化:指高等学校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授高等学校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高

7、等学校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28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指教师与学校相结合,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测定、总结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做出有效的安排。29 教书:指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30 育人:就是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求教师对学生德、智、体、美的发展全面负责。31 高等学校学生:是中国对在普通高等学校学习的学生的统称。32 高等学校学生学习:广义指高等学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发展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狭义是指高等学校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并发展智能的过程。33 学习方法:指高等

8、学校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的途径、手段和方法。34 专业: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35 专业培养目标:是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在不同专门化领域和不同类别高等教育的具体化,具体规定了各专业所要培养人才应达到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规格。36 专业划分:就是以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需要为依据,把高深专门知识分门别类的分成不同的专门化知识领域,形成不同的基本教育单位。37 专业调整:分两个层面,一是宏观的专业划分、专业结构的调整;二是微观专业内部要素的调整。38 专业结构:是指专业的类型以及各专业之间的组合方式。39 广义的高等学校课程:指在教师指导下高等学校学生在高等

9、学校内各种活动的总和。既包括教学计划内的,也包括教学计划外的;既指课内的,又指课外的。40 狭义的高等学校课程:指高等学校按照一定的培养目标所建构的各学科和各种教育活动系统。41 学年制:是学生按学年计划读满规定的学习时数和学年,考试合格为毕业标准的一种课程组织形式。又称学年学时制。42 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学生学习量的计算单位,以选课制为核心,以取得一定量的学分作为毕业条件的一种课程组织形式,其基本特点是“自主选择、因材施教、灵活培养” 。43 教学计划: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它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10、44 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知道文件,它根据教学计划,规定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实际技能和基本技能也规定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45 教材:也称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它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46 高等学校教材:是高等学校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系统地阐述某门课程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47 精品课程: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和手段、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五个一流”特点的示范性课程。48 教学原则: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兵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

11、本要求。49 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所使用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如课堂讨论、讲授、实验法等。50 教学组织形式:简称教学形式,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活动的诸要素如何组合和表现出来,即在教学中如何控制教学活动的规模,安排教学活动的时间和利用教学活动的场所,即是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形成的一种有利于教学活动开展的组织结构。50 高等教育质量:指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在实现自身功能的过程中对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的体现程度。51 中世纪大学:主要是培养专业人才的职业学校,只是在有限的意义上可以说它是为学习本身的概念而存在,大学在满足专业、教会、和政府对各种人才需要的过程中不断发展。5

12、2 柏林大学:1810 年,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想指导建立柏林大学,把培养学者和学术发展看成自身的目的,从而确立了大学发展科学的职能,为此,提出了“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 , “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53 莫里尔法案:1862 年,美国总统林肯签署了莫里尔法案 ,规定联邦政府按1860 年分配的名额,每州凡有国会议员一人可获得三万英亩的公共土地或相等的土地期票,赠予各州作为建立一所从事农业和机械工程教育的学院的经费资助,并要求所建立的农业和机械工程学院的主要课程应依照各州议会所分别规定的方式,授予农业和机械专业有关的知识54 威斯康星思想明确地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提出大学的基本任务是:

13、第一,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第二,进行科学研究,发展创造新文化、新知识;第三,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使之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经济、生产、社会、政治及生活方面的问题,55 最广义的文化:可以泛指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56 狭义的文化:指人们对精神财富及精神生活的一种通称。57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58 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的培养目标、实施的途径59 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

14、规定了所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60 高校培养目标:围绕高等教育目的展开的针对特定的对象的具体、明确的规定,最终是以专业的培养目标体现出来的61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对高校学生施加影响,使他们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特征。62 智育:以系统的科学理论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因素。63 体育:是以运动为基本手段,授予学生以体育运动的知识,技能,增强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运动能力,培养体育道德品质,促进身体健康的活动。64 社会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个人只是教育加工

15、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这种目的观观的主要观点强调高等教育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65 个人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主要指那些从个人需要,个体发展角度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强调使教育者的本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为本身的生活需要服务。66 高等学校的学制:指各类各层次高等学校的系统,它是一国整个学校教育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 67 学位制度:就是国家和高校为保证学位的严肃性,通过建立明确的学术衡量标准和严格学位授予程序,而达到

16、对相应学术水平的授予者授予一定称号的制度68 学位:是评价个人学术水平的一种尺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学术水平高低的一种标准69 定向生制度:高校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对人才的需要,实行定向录取,定向分配的招生制度;70保送生制度:对部分品学兼优或某一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实行免试录取的招生制度。71委培生制度:打开培养单位和用人单位联系的渠道,由用人单位通过合同形式委托高校培养人才的制度72招生制度: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着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高等学校在人才选拔的标准、形式和范围等作为相对统一和规范的人才选拔制度,招生制度往往是对一个国家特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教育文化等发展现状的反映,同时也体现了其特定的、具有较深厚传统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的内涵,73 高等学校教师的聘任制度:是指根据教学和科研任务的需要,高校设立何种工作岗位,采取何种方式聘任教师,并规定受聘者应具备哪些条件和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的制度,74 自费生制度:是考虑到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供需矛盾和高校的培养条件,国家允许高校在培养任务之外,再招收部分自我承担培养费用的考生,国家不负责考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