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课件-药理学 第31章 甲状腺激素与抗甲状腺药-沈晓燕

上传人:微** 文档编号:208486 上传时间:2016-12-07 格式:PPT 页数:91 大小:3.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山大学课件-药理学 第31章 甲状腺激素与抗甲状腺药-沈晓燕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中山大学课件-药理学 第31章 甲状腺激素与抗甲状腺药-沈晓燕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中山大学课件-药理学 第31章 甲状腺激素与抗甲状腺药-沈晓燕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中山大学课件-药理学 第31章 甲状腺激素与抗甲状腺药-沈晓燕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中山大学课件-药理学 第31章 甲状腺激素与抗甲状腺药-沈晓燕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山大学课件-药理学 第31章 甲状腺激素与抗甲状腺药-沈晓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山大学课件-药理学 第31章 甲状腺激素与抗甲状腺药-沈晓燕(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十一章 甲状腺激素与抗甲状腺药 沈晓燕 中山大学药学院药理实验室 第一节 甲状腺激素 维持机体正常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激素 1891年 甲减) 甲状腺激素包括 甲状腺素 碘甲状腺原氨酸 状腺激素及化学结构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贮存、分泌与调节 碘的摄取: 甲状腺腺泡细胞主动摄 碘 ,浓集碘( 碘泵 ) 碘的活化和酪氨酸碘化: 碘化物 ( 过氧化酶 的作用 活性碘 (+) 与 甲状腺球蛋白酪氨酸 残基结合 生成 3 3, 5二碘酪氨酸 (缩合 (耦联): (过氧化酶) 2 释放: 胞饮作用,将 蛋白水解酶 水解后释放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贮存、分泌与调节 贮存: o 胶质 滤泡 o 贮存量

2、大,量上居首位 o 供机体利用 24个月 o 故用抗甲状腺药较长时间奏效 代谢: 部分转化为 外周组织 脱碘酶 强 、 短 , 2d, 蛋白结合率低 弱 、 长 , 5d, 蛋白结合率高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与调节 甲状腺分泌功能的调节: 下丘脑 ( 垂体前叶 ( 自身调节 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维持生长发育 促进组织分化、生长与发育成熟,是 维持人类正常发育不可缺少的激素 对骨、脑的发育尤为重要 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儿童表现为智力迟 钝和身材矮小为特征的呆小症 (克丁病)。 甲状腺激素 药理作用 对代谢的影响 促进代谢,增加产热 物质代谢: 促进三大物质的分解代谢 食欲旺盛、消瘦 能量代谢: 提高

3、组织耗氧率,增加产热量 极易出汗,基础代谢率升高,喜凉怕热 成年人甲低,代谢减少,喜热恶寒,少汗,胃纳差,严重时组织液停滞于皮下 黏液性水肿 。 甲状腺激素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提高交感 维持 提高机体对儿茶酚胺(敏感性 对已分化成熟的 意力不集中、易急躁不安、喜怒无常、多梦 、 神经过敏、震颤,等 心脏活动明显增强 增强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 心肌收缩力 ,血压 甲状腺激素 作用机制 调控该受体所介导的基因表达,发挥作用。 甲状腺激素受体 分布于垂体、心、肝、肾、骨骼肌、肺、肠组织,胞膜、线粒体及核内均有分布。 为可结合 子量 52能为原癌基因的产物。 饥饿、营养不良、肥胖、糖尿病时受体数目减少

4、对 4大 10倍 与胞核内的受体结合, 启动、调控转录,增加 体内过程 生物利用度: 0% 90%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 99%以上 4 ,其游离量为 0倍 口服易吸收, 用强而快,消除慢; 持时间长 : 天, 天 主要在肝、肾线粒体脱碘,与葡糖醛酸或硫酸结合而排泄 可通过胎盘、进入乳汁,妊娠和哺乳期应注意 甲状腺激素 体内过程 物利用度 5075% 9095% 作 用 快 、 强 弱 、 长 游离量 1天 68天 临床应用 呆小病: 重在预防和及早治疗 粘液性水肿: 从小量开始,逐渐增大至足量避免诱发心血管疾病 垂体功能低下时宜先用皮质激素 , 否则可导致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急性昏迷者立即

5、静脉大剂量注射 4 单纯性甲状腺肿: 取决于病因 (补碘或甲状腺激素 ) 甲状腺癌 结节性甲状腺病 皮肤呈非凹陷性水肿,水肿处皮肤苍白或蜡黄色,这是由粘多糖沉积所致。特点多是全身性浮肿,用指头按压不出现凹陷性改变。有特征性的面部表现为:表情淡漠、呆板,面及眼睑水肿,鼻宽,唇厚,舌大、光滑发红,发音喋喋不清,言语缓慢费力。 注意事项 孕妇、哺乳妇女慎用 老年患者较敏感,用量应减至年轻人的 3/4 高度个体化用药 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慎用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伴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先用 病情重、病程长的替代治疗,小剂量起逐增 避免与其他药物合用 甲状腺激素 不良反应 适当用药无不良反应,过量引起 类似甲亢

6、 症状,减量或停药症状消退 常用药物 优甲乐 临床最常用的甲状腺替代治疗药物 左甲状腺素( 3,5,3,5 促甲状腺激素 诊断及肿瘤切除术后 甲状腺激素 * 4 第二节 抗甲状腺素药 硫脲类 碘及碘化物 131I) 硫脲类 ( 硫氧嘧啶类 ( 甲硫氧嘧啶 ( 丙硫氧嘧啶 ( 咪唑类 ( 甲巯咪唑 (巴唑 卡比马唑( 甲亢平) 体内过程 口服易吸收,生物利用度 约为 80% ; 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 75%; : 硫氧嘧啶类为 2h,甲硫咪唑为 主要在肝脏代谢,部分与葡糖醛酸结合排泄; 可通过胎盘、进入乳汁,妊娠和哺乳期应注意。 硫脲类 药理作用机制 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 抑制过氧化物酶,抑制酪氨酸

7、的碘化和耦联反应 对已经生成的 效需 2 - 3丙硫氧嘧啶 可抑制外周组织内 3(重症甲 亢,甲亢危象) 免疫抑制作用 使血中 状腺刺激性免疫球蛋白 )含量下降 减弱由 受体介导的糖代谢活动 肾上腺素受体数目减少, 作用特点: 拮抗 显效慢 。 血清 腺体和血管增生 压迫症状。 起效较快: 能抑制周围组织内 3。 硫脲类 临床应用 甲亢内科保守治疗 轻症、不宜手术者、放射性碘治疗及中、重度病人等 开始大剂量,抑制甲状腺素合成, 1 甲状腺术前准备 使甲状腺功能控制正常,以便手术; 使甲状腺增生充血,术前 2周 加服碘剂 甲状腺危象的辅助治疗 (合用碘剂) 诱因为 致高热、心衰、肺水肿及水、电解

8、质紊乱 硫脲类 不良反应 常见过敏反应 消化道反应 粒细胞缺乏症 严重不良反应(初用药后23个月多发) (监测 ) 甲状腺肿 长期用药后,甲状腺代偿增大(反馈增加 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硫脲类 碘及碘化物 ( 小剂量碘 作用: 补充不足 用途: 单纯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 常用复方碘溶液,又称 卢戈氏液 ,含碘 5%,碘化钾 10%。也有单用碘化钾或碘化钠的, 神农本草经 记载用海带治“瘿瘤”,是最早用含碘食物治疗甲状腺病的文献。 补碘 孕妇和 2岁以下儿童是补碘重点特殊人群,特别在缺碘地区,可致智力损害、单纯性甲状腺肿及呆小病等 我国规定长期供应加碘食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常用稳定性较好的碘

9、酸钾加工食盐,含碘比例为 1:2000050000 碘及碘化物 大剂量碘 抗甲状腺作用 机制 : 高浓度 4不能和拮抗 影响酪氨酸碘化和碘化酪氨酸的缩合,减少 碘及碘化物 大剂量碘 用途 : 甲亢术前准备 拮抗 腺体缩小,血管增生减轻,质地变韧,便于手术。 甲状腺危象治疗 抑制 释放,合用硫脲类,危象消除即停药 作用自限性: o 碘化物不能单独用于甲亢的内科治疗。 不良反应 急性过敏反应: 用药后立即或几小时后发生,主要表现为血管神经性水肿:上呼吸道,喉头。 慢性碘中毒: 粘膜刺激症状:口腔及咽喉部, 鼻窦和眼结膜。停药后可消退。 诱发甲状腺功能紊乱 (双向性) 诱发甲亢;诱发甲减和甲状腺肿;

10、 可进入乳汁并通过胎盘 新生儿甲状腺肿压迫气管,致命 孕妇及乳母应慎用 碘及碘化物 放射性碘( 131I) 药理作用 射线占 99%,射程在 2辐射作用仅限于甲状腺内,破坏甲状腺实质,很少波及周围组织,近似 切除部分甲状腺 的作用 射线占 1%,穿透力强,可在体表通过仪器 测定 临床应用: 甲亢的治疗 不宜手术 、 术后复发 、 硫脲类无效或过敏者 甲状腺摄碘功能检查 甲亢摄碘率高 , 摄碘高峰时间前移 甲低摄碘率低 , 摄碘高峰时间后延 不良反应: 易致甲状腺功能低下 放射性碘 受体阻断药 药理作用及机制 阻断 对抗甲亢时交感 心血管系统兴奋, 心收缩力 ,代谢增加等); 单用时作用有限,与硫脲类合用则疗效迅速而显著。 适当减少 ( -) 3 受体阻断药 临床应用: 甲亢、甲亢危象辅助治疗 控制甲亢症状: 在硫脲类、放射性碘等尚未显效前; 可疑病例有较多症状时; 甲状腺危象时 不能作其它治疗的甲亢病人。 甲状腺手术前准备: 甲亢病人如需作紧急手术(甲状腺或其它手术)时 甲亢 )的药物分类与作用环 节? 3. 甲状腺危象的治疗。 思考题 第三十二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沈晓燕 中山大学药学院药理实验室 糖尿病 定义 因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或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而引起的糖、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试题/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