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合作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0783191 上传时间:2017-09-1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5.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金融合作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国际金融合作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国际金融合作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国际金融合作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际金融合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金融合作(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际金融合作内容提要: 本文主要从金融全球化下的国际金融合作来观察和理解正在变化中的世界的一块必不可少的组成内容。 在研究世界经济问题的时候, 必须把研究金融全球化这个问题提到优先地位。 我们需要理性的看待国际金融合作的权利与利益的关系, 同时推动国际金融合作健康发展。关键词:金融全球化、国际金融合作、金融危机近年来, 金融全球化作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向纵深发展的先导性力量。 金融全球化越来越成为我们观察和理解正在变化中的世界的一块必不可少的“透镜” 。在此背景下,准确把握国际金融合作的先决条件就是正确认识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 各地区在金融

2、业务、 金融政策等方面相互交往和协调、 相互渗透和扩张、 相互竞争和制约已发展到相当水平, 进而使全球金融形成一个联系密切、 不可分割的整体。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 金融领域的跨国活动也在以汹涌澎湃之势迅猛发展。 金融全球化不仅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 同时也成为最为敏感的一个环节。 金融全球化促使资金在全世界范围内重新配置, 一方面使欧美等国的金融中心得以蓬勃发展, 另一方面也使发展中国家, 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获得了大量急需的经济发展启动资金。可以说,世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全球化的推动。目前学术界对于金融全球化还存在一些模糊地认识, 需要得到澄清。 例如在百度和谷歌上

3、面搜索出来的结果都是泛泛而谈。下面在阐述金融全球化下的国际金融合作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说清楚正确认识金融全球化这个问题。正确认识金融全球化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金融全球化是人为因素还是历史的必然。金融全球化不是某个国家领导人倡导的,也不是哪个国际组织设计出来的, 它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世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因为, 首先, 金融自由化不是金融全球化的必要条件。 金融全球化并不是一个新现象, 从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以来, 这个进程一直在进行, 只是到了今天,他的深度和广度是空前的。 其次, 资本的逐利本性必然导致它早晚要跨越国界寻求在全球范围内重新进行整合配置; 另外, 恐怕没有哪

4、个国家在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竞争时就怀有一个全球金融市场的雄心大志。 因此, 金融全球化的形成和发展, 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客观规律性,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某些人为因素只能起到加速或延缓这一进程的作用。2. 金融全球化是历史的终结还是发展的过程。 实际上, 尽管金融全球化已经运行了很长时间,但远未完成。金融全球化仍将不断深化, 在范围上逐渐扩展, 在程度上不断加深, 其目标是达到金融一体化金融全球化的高级阶段。 总之, 金融全球化既可理解为一种状态,也可理解为一种过程和趋势,但绝对不能说是“终结” ,世界金融离真正实现全球化还十分遥远,仍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3. 金融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还是可逆

5、转的。 如果从整个金融发展历程及前景来看, 金融全球化就是不可逆转的, 因为马恩经典著作早就告诉我们, 使唔使呈螺旋式向前发展的, 不管遇到什么挫折; 但如果从历史的某一时段来看, 金融全球化难免会出现挫折,乃至倒退。 认识到上述两点非常重要,因为只有认识到“金融全球化在总的发展趋势上不可逆转的, 但在某一时段仍有可能发生逆转这一事实, 我们才能在不断参与金融全球化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不至于被金融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所迷惑。4. 金融全球化是平等化还是等级化。 金融全球化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尽管从理论上讲, 它能够带来全球福利水平的提高, 但在达到金融一体化之前的这段

6、时间内,他将一直处于“不平等”的状态中。5. 金融全球化是导致“趋同”还是“不同” 。实践证明,那些盲目效仿美国金融体系的国家不但未能取得成功, 反而造成了更大的金融混乱。 而一些拥有自己特色的金融体系的国家却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如德国和日本的金融体系就与美国的金融体系有很大的区别。需要注意一点, “趋同”和“不同”并非毫无联系,而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正如学者指出, “我们不会变的相同,但是会用一种普遍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展现、表达和沟通我们的区别。 ”因此,对于金融全球化的正确认识是金融全球化是一个全球走向多元化、多样性和差异性共存的 “不同”世界,而不是一个世界统一化、同质化的“趋同”进程。6.

7、 金融全球化是双向效应还是单项效应。需要说明的是,金融全球化这把“双刃剑”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会产生双向效应, 但是这种双向效应是 “不平等的” 和“不对称的” 。总的说来,金融全球化的有利后果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更为充分,而不利后果在发展中国家可能更大。 其中最为根本的一个原因是: 相对于发达国家经历了几百年发展起来的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制度而言, 只有几十年经验的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经济制度还非常不成熟, 这种制度性的弱点, 使得发展中国家在金融全球化的进程中很容易招致金融风险乃至严重的金融危机。 这张图表就很好的反映了这个关系。 投资与经济增长波动是一致的, 于是在发展中国家更加容易受到资金引

8、发的危机,金融危机的影响是更大的。7. 金融全球化是经济现象, 还是政治现象。 它绝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 它也是一种政治现象。 这一点毋庸置疑。 这就要求我们对金融全球化的分析必须采取国际政治经济学方法和视角, 而不能单纯地采用经济的分析方法。 只能这样, 才能获得对金融全球化全面而深刻的认识。8. 金融全球化的 “弊端” 是否一定与金融全球化有关。 金融全球化只是增加了金融风险 (或危机) 爆发的可能性, 但不是金融风险 (或危机) 产生的充分条件。 实际上,所谓金融全球化的许多“弊端” (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等)的根本原因并不是金融全球化本身,而是来源于政府的管理不善或者与金融全球化毫无关

9、系的一些事态(比如技术领域的问题) ,而这些非全球化的因素是可以纠正的。9. 金融全球化是全球的还是国家的。 金融全球化是全球金融活动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的一个过程,其内容包括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频繁流动、金融机构的跨国经营、金融市场的全球联动等, 其主要表现有货币的全球化、 资本的全球化、 各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全球化等。因此,金融全球化既是“全球的”又是“国家的” ,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10. 金融全球化是应该支持还是反对。 面对金融全球化既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 对众多的支持者而言, 全球化是一种基于世界大同理想的意识形态, 支持全球化就是尊重“市场规律” ,顺应历史潮流;对众多

10、反对者而言,反全球化是一种基于平等世界理想的意识形态, 反全球化就是反对扩大贫富差距, 反对霸权。 我认为这两种态度都不可取, 发展中国家唯一能做的就是充分认识金融全球化, 权衡利弊, 趋利避害,任何抵制金融全球化浪潮的言行都无异于作茧自缚。一直觉得浙江省是一个敢于突破常规发展的大省, 它就是很好的迎合了金融全球化的趋势, 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下图反映了浙江省 19782007的经济增长与物价走势图。 可以窥见到浙江省的经济增长在顺应了金融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更加健康积极地发展着。金融全球化是“无政府状态”下的“金融全球化” ,这就决定了国际金融与国内金融的表现会有很大的差异。

11、相对于国内金融市场的有序和法治化, 国际金融市场是 “无序”的和“无法治”的(但并不意味着混乱)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两种选择:一是要求各个国家协调行动,加强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二是对现有的国际金融组织(比如IMF )进行重大改革,使之承担起准“世界政府”的作用,以便更好的进行管理金融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经济发展史的研究表明, 在当今发达国家近五百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 有一个因素的作用在不断增长, 特别是在高度发达的现代经济中, 这个因素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这便是金融。因此我们下面来重点说说金融全球化下的国际金融合作。国际金融合作的必要性金融全球化的客观存在催生了国际金融合作, 而各国

12、之间真诚的国际金融合作反过来又推动了金融全球化的顺利发展。(一 ) 不管是在金融全球化出现之前还是在金融全球化下, 平抑经济波动、 维护经济稳定、 保持经济健康发展都是每个国家所渴望的目标。 但在金融全球化前后, 各国政府为达到这一目标所采取的措施是不一样的: 金融全球化之前, 各国政府只要实施正确的宏观经济管理 (包括财政和金融政策) 完全可以达到上诉目标; 但是在金融全球化的条件下, 由于政策和货币外溢效应的存在, 一国政府光靠自身的宏观经济管理政策是不足以实现这一目标的,各国亟需在金融监管和政策协调方面实施全面的国际合作。(二 ) 金融全球化与金融自由化相辅相成,没有金融自由化就没有金融

13、全球化,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同样会促进金融自由化的发展, 但金融自由化并非就等于要求放弃政府的任何干预。 实际上, 金融自由化与政府的适度干预是金融全球化的两种历史性要求, 金融全球化要求有 “超” 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 但是由于世界政府的出现是不可能的, 为了维护经济的稳定和发展,现实可行的办法就是加强各国政府在尊重主权平等的基础上开张宏观经济的国际金融合作。(三 ) 金融全球化使各国金融市场之前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不断加强, 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 与此同时, 金融危机相伴而生 (金融危机的产生已不仅仅取决于一国的国内因素, 同时受到其他金融市场的影响) ,因此,金融全球化进

14、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是大家共同的问题,在任何国家和地区发生的金融危机都是我们共同的敌人, 而单纯依靠一国的努力都难以解决的,只能靠开展广泛的国际金融合作来共同防范和妥善处理。(四 ) 金融全球化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联系在一起, 金融风险和危机的传染不再是单向 (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传染) 而是双向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互传染) , 在此背景下, 一国要确保自己的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必须加强发达国家之间、 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国际金融合作。 总之, 在金融全球化的国际社会中, 随着各国利益汇合点的逐渐增多, 呼吁各国最大限度的金融合作, 以寻求互利共赢, 符合当今“以

15、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的时代潮流。国际金融合作的局限性及其原因就目前来看, 国际金融合作虽然在调整和稳定汇率、 抑制通货膨胀和紧缩、 促进经济增长以及预防和缓解世界金融危机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 由于各国对维护国际金融合作缺乏高度的责任感, 致使目前的国际金融合作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局限性。(一 ) 应急性。面对不断发展的金融全球化,国际金融合作尚缺乏长远的考虑,往往是当国际金融出现重大问题、 危急国际金融体系以及世界经济健康有序运行时, 西方国家才仓促上阵, 通过讨价还价达成某种妥协, 而一旦问题稍有缓和, 往往合作也就停止了。 这是战后国际金融合作的主要局限性之一。(二 ) 有限性和扭曲性。 有限性是指国际金融合作的作用较为有限。 扭曲性是指国际金融合作偏离或违背其初衷,效果与目标不一致,甚至与目标相反。(三 ) 非公平性。 国际金融合作的天平明显偏向发达国家。 在合作时, 发达国家总是将其国家和集团利益放在首位, 而很少考虑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要求, 有时甚至是有意做出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决定。 这种不公平或倾斜性的存在往往使发达国家遭受意想不到的打击, 对他们本来根基就不稳的经济发展极为不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