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拓跋珪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0769069 上传时间:2017-09-1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3.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人物拓跋珪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历史人物拓跋珪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历史人物拓跋珪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历史人物拓跋珪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人物拓跋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人物拓跋珪(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父子不和,拓跋珪为子所弑目光投向北魏。北魏是鲜卑族拓跋部于 386 年建立的政权,开国皇帝是拓跋珪。拓跋珪: (公元 371 年 8 月 4 日公元 409 年 11 月 6 日),又名拓跋开,字涉珪 ,鲜卑族,南北朝时期北魏开国皇帝。(他出生之时正值国家战乱,前秦灭代国。)公元 376 年,拓跋珪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公元 385 年, 15 岁的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代王。并在次年即公元 386 年改国号“魏”,是为北魏。(所以,他是北魏的开国皇帝,晚年谥号 道武皇帝 )这个武呢,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好的谥号,古人云:乃文乃武,乃神乃圣。武,一方面是说这个皇帝威强睿德,能开疆扩土

2、,当然也有“穷兵黩武”的通俗之意。这个“武”字,用在拓跋珪的前半生还是比较恰当的。拓跋珪是一个较为有作为的皇帝,刘库仁评价说: “帝有高天下之志,兴复洪业,光扬祖宗者,必此主也。”。拓跋珪即位初年,积极扩张疆土,励精图治,迅速将鲜卑政权推进封建社会。当时,远近部落的酋长,大小国家的国君看到拓跋珪如此英雄,纷纷前来结好,其中就有不少人送来女儿或宗女,要求结亲, 以求政治上有所依靠。这样, 就有了拓跋珪的结发妻子刘夫人。刘夫人为拓跋珪生了一儿一女, 儿子是长子,最有继承资格,故取名拓跋嗣。看过宫廷剧大家都知道,后宫女人生儿子是顶顶重要的一件事,尤其是嫡长子,母凭子贵。但是北魏不同。尽管刘夫人生了嫡

3、长子,还是最早跟随拓跋珪,善管内政,威信甚高,但是代国 (拓跋珪原是代国人, 后来重兴代国后改国号为魏) 宫中有一个祖上传下来的老规矩:将被立为后的女子,必须亲手浇铸一个铜人,能铸成,则说明受天命委托,可立为后;铸不成,则没有资格立为后。拓跋珪曾经举行隆重的仪式,请来最高明的助手,协助刘夫人铸像,但不知什么原因,竟然没有铸成。刘夫人就这样失去了作皇后的机会。我们说拓跋珪积极拓展疆土, 在平定后燕后, 拓跋珪掳来了后燕主慕容宝的幼女。 因为她美貌动人,故被收至宫中。慕容氏可以说举止端庄大方,性格温柔贤淑, 故深得拓跋珪的宠爱。 在朝臣们的奏请下,拓跋珪选中了慕容氏让他铸像试试。慕容氏运气不错,

4、没费什么劲就铸成了,很快被立为了皇后。然而,问题随之也就来了。刘夫人他年长有威信,又生有长子,没被立为皇后;慕容氏年幼新来, 反而被立为皇后。 这自然引起了刘夫人和其他一些妃嫔的不满。 这些妃嫔开始暗中挑唆, 想让刘夫人去排挤打击慕容后, 也有的说让刘夫人一定先沉住气, 等儿子长大当上皇帝后再算账。后宫气氛紧张。这些闲言碎语传到了拓跋珪的耳朵里, 搅得他也很心烦。 拓跋珪陆续有了很多儿子, 但他认为最有能力继承父业的还是刘夫人的儿子 -拓跋嗣。拓跋嗣是个忠厚的孩子,拓跋珪对他很放心, 知道他即位后不会欺负自己的庶母和弟妹。 但是拓跋珪不放心刘夫人, 尤其是今后当了太后,权势无边,难免会做出伤害

5、非亲生子女的事情来。而且,如果太后扶植外戚,把持朝政, 还会给国家带来灾难。于是, 拓跋珪想出了一个有效但很残忍的办法。 什么办法呢一次上朝时,拓跋珪宣布一条规定:今后,魏宫里立太子时,先要杀死太子的母亲。接着又颁布两条具体诏令:立拓跋嗣为太子,同时,赐太子的母亲刘夫人即日自尽。诏令一下,群臣惊呆。半晌,拓跋嗣回过神来,他跪倒在父亲面前,痛哭失声,要求父亲不要杀掉自己的母亲, 要父亲另立别人为太子, 群臣们也纷纷跪下求情。 拓跋珪哪能答应。这条立太子先杀其母的规定, 拓跋珪是经过反复思考才定下来的。 拓跋珪非常冷静的解释道:“这不是我的发明创造, 五百年前的汉武帝就是这么做的, 我这是为社稷着

6、想, 为大魏的臣民们着想,希望你们不要仅仅考虑到某个人的生死,而不顾及国家的安危”。于是,这条不成文的规定在北魏沿用下来,直到一百年之后的孝文帝时才被取消。拓跋嗣因自己被立太子, 反使母亲惨遭杀害, 精神上很受刺激。 他昼夜哭泣, 不肯吃饭,不肯睡觉, 直至刘夫人安葬后仍然啼哭不止。 拓跋珪知道儿子如此萎靡不振,非常生气,于是派人去找拓跋嗣, 想把它狠狠打一顿。 拓跋嗣因伤心过度, 且是至纯至孝之人, 所以毫不犹豫要去见拓跋珪准备挨打。左右侍从赶忙拉住他,劝说道: “如果殿下果真是孝顺,应当为皇帝想想后果(你不应该迎杖而去,而是应该逃跑 见下弟子规 “小杖则受 大杖则走 ” ),俗话说,孝子对

7、待父亲的打骂,小打接受,大打则逃跑。为什么,如果你不逃跑, 甘心让你父亲在生气的情况下把你打伤甚至打死, 是陷你父亲于不义。 皇帝现在盛怒之下,谁知会做出什么事情来!即便殿下不怕死,难道想让你父亲背上坏名声吗?所以, 殿下不如先躲一阵子,皇帝息怒后再回来赔罪也不迟。”拓跋嗣觉得有道理,就微服出走了。太子逃走之后, 拓跋珪心情很不好。 失去了结发之妻刘夫人, 失去了心爱的儿子, 郁闷与痛苦使得拓跋珪不到四十就未老先衰了。那么年过中旬的拓跋珪生活如何呢,除了喜欢女色外,拓跋珪还信奉道教。我们知道,道教讲究炼丹吃药, 都宣称吃了仙丹可以长生不老, 故而迷惑了很多人。 拓跋珪在几年前也招来了一帮术士专

8、门给他炼丹配药。 当时,最实兴的就是吃五石散,又称寒食散, 是用五种石头做成的。这种药吃起来特别费事,必须有许多辅助措施, 否则会毒发伤人,使人心情烦躁。魏国宫廷里有一位名医叫 阴羌 , 善于指导拓跋珪吃药,所以一直没啥问题。后来阴羌去世了, 拓跋珪吃药失去指导, 药性渐渐侵入身体, 损坏大脑, 脾气开始烦躁不安, 多疑善怒。偏偏这时国中屡屡出事,三天两头有坏消息报来,不是闹灾异就是闹饥荒,要么有人叛逃,要不有人造反。 加上刘夫人去世,爱子不知去向, 拓跋珪很快精神失常了。 他有时几天不吃不睡,呆坐或呆立着,有时又大骂臣子,说他们反对自己,有时又整夜的高谈阔论,好像与鬼物争辩。遇到他火气上来时

9、,还随便杀人:颜色异常要杀,喘息不定要杀,行走速度不匀要杀, 说话用词欠妥当也要杀。 而且还是他亲自动手,杀死后就摆在天安殿前,任凭尸体腐朽发臭。于是,朝野上下人心惶惶,谁都不敢抛头露面了。魏书太祖纪记载他经常“优懑不安,或数日不进,或不寝达旦,归咎群下,喜怒乖常。谓百僚左右人不可信。虑如天文之占,或有肘腋之虞。追思既往成败得失,终日竟夜独语不止,若旁有鬼神对扬者,朝臣至前,追其旧恶皆见杀害。其余或以颜色变动,或以喘息不调,或以行步乖节,或以言辞失措,帝皆以为怀恶在心,变见于外,乃手自殴击,死者皆陈天安殿前。”一是感觉和知觉障碍。正常人要了解一件事物,必须通过相应的感官,如耳、眼、鼻等去体察。

10、我们把这样所得出的各种映象称为感觉。各种感觉在人脑中进行综合,再结合体验,从而获得一个整体观念,叫做知觉。那么就是说前提是事物必须存在。而精神病患者在没有客观事物作用于感官时也会出现知觉体验,即幻觉。比较常见的是幻视与幻听。病人能听见有人与他交谈, 或看见有人在他面前, 环境越安静就会越清晰。 病人可与幻视、幻听对答或受幻象支配而见诸行动,自伤乃至伤人,因为幻视与幻听的内容都最易引起患者激动、愤怒和仇恨。拓跋珪“终日竟夜独语不止,若旁有鬼神对扬者,朝臣至前,追其旧恶皆见杀害”正是 幻视与幻听 在作祟。二是思维障碍。人脑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抽象和概括而形成概念,然后再进行判断和推理,

11、 从而产生理性认识的运动过程叫思维。 思维障碍的一种表现是妄想。患者将周围环境中与他无关的现象或事件,都联想成与自己有关或直接针对他的,这属于关系妄想。患者坚信受人迫害则属于 被害妄想 。拓跋珪“谓百僚左右人不可信”,“其余或以颜色变动,或以喘息不调,或以行步乖节,或以言辞失措,帝皆以为怀恶在心,变见于外”不正是思维障碍引起的关系妄想与被害妄想的表现吗?三是情感障碍。情感是人对周围事物的态度和内心体验,在情感障碍中,患者多发生焦虑症。由于受幻觉和妄想的支配,患者对自认为要发生的危险表现出焦虑、恐惧、意志消沉、食欲减退和严重失眠等症状。拓跋珪“优懑不安,或数日不进,或不寝达旦,归咎群下,喜怒乖常

12、”岂不是 焦虑症 的病理状态吗?就在这时,就发生了拓跋嗣异母弟拓跋绍弑杀父皇之事。拓跋绍其人:拓跋绍的生母 贺夫人 是道武帝 拓跋珪 的母亲献明皇后贺氏的妹妹, 也就是道武帝的 姨母 。 贺夫人长得非常美丽, 道武帝前往贺兰部时, 见到贺夫人后很喜欢她, 便对母亲献明皇后说了,请求纳她为妾。献明皇后认为她太美了,“必有不善,且已有夫,不可夺也。”(资治通鉴晋纪三十七)道武帝秘密派人把贺夫人的丈夫杀死,而后把她迎娶进宫,于 登国 九年(394 年 )生下拓跋绍。拓跋绍其人比较残忍,魏书清河王绍传记载甚详,说他“凶狠险悖,不遵教训。好轻游里巷,劫剥行人,斫射犬豕( shi) ,以为戏乐。”天兴 六

13、年十月二十五日 (403 年 11 月 25 日 ),道武帝封拓跋绍为清河王,加任 征南大将军 。拓跋绍为人凶恶残忍、 阴险叛逆, 不遵守教导。 喜欢在大街小巷里游逛, 养了一伙地痞流氓,往往抢劫行人, 砍杀射击猪狗, 作为游戏取乐。拓跋绍看到有位孕妇, 便将剖开她的肚子观看胎儿,道武帝非常气愤,把他倒悬在井中来惩罚他,拓跋绍可是个不怕死的无赖,任凭怎么打,怎么吊也绝不求饶。倒是贺氏百般哀求,头都磕出了血,拓跋珪才软了心肠,眼看拓跋绍快死时将他拉了上来。 经过此次教训, 拓跋绍表面上老实了许多, 但心里对其父皇的恨可想而知。 拓跋绍与其兄长 拓跋嗣 关系也不好, 因为拓跋嗣经常以仁义的道理来教

14、训他, 责怪他放任无忌。拓跋珪精神失常后,经常随便打人杀人,天赐六年 (409 年 )十月十三日,拓跋珪偶然来到后宫,看见贺氏觉得不顺眼,就狠狠打了一顿,并让人把贺氏关了起来,说: “叫他活不过今天”,但过了一会儿又忘了。贺氏本来只等一死,但天黑还不见拓跋珪动手,就赶紧秘密派人告诉拓跋绍让他来救自己。 当时拓跋绍只有十六岁, 但表现出了惊人的勇武, 当晚拓跋绍与帐下武士以及宦官等数人联络谋划,跳墙进入宫中,来到天安殿 -道武皇帝的寝宫。左右侍奉道武帝的侍卫听到动静,大喊: “有贼”,道武帝惊醒起身,慌忙去取弓刀,但一时没找到。拓跋绍已窜至他跟前,一刀结果其性命。十月十四日,宫门到中午也没有打开

15、。拓跋绍谎称奉诏书,把文武百官集合在端门之前,面向北方而立。拓跋绍从门缝中对百官们说 : 我有叔父,也有兄长,你们打算听从谁的 ?王公以下大臣都大惊失色,一时间全愣住了, 没有一个回答的。很长时间后,南平公长孙嵩等说愿拥护拓跋绍。 群臣这才知道道武帝已死,但是对拓跋绍仍心有不服, 各怀异志。 拓跋绍听说人心不定,便拿出大量的绸缎布匹,分别赏赐给王公以下的官员,希望以此收买人心,以期登基夺权。但是, 拓跋绍并没有如愿当上皇帝, 当拓跋嗣听说都城发生事变后,便从外地赶回,文武官员们听说拓跋嗣回来的消息后,纷纷起来响应他,争先恐后地出城迎接。拓跋嗣来到城西,皇宫卫士抓住了拓跋绍, 押送给他。 拓跋嗣

16、于是下令杀死拓跋绍母子, 并诛杀拓跋绍手下武士以及作内应的宦官、 宫女等十几人。 其中最先刺杀道武帝的人, 大臣们在城南的都街活生生地切割他的肉分吃。拓跋嗣夺得帝位,是为魏明元帝。拓跋绍死时年仅十六岁。拓跋珪 “ 诛清河杀万人 ” - 作者:王熙远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是个好色之徒, 他的原配夫人长得月貌花容, 宠冠后庭, 生子拓跋嗣,即后来的北魏明元帝。397 年,拓跋珪打败后燕国王慕荣宝的军队,获其幼女慕荣氏,又宠之,立为后。但他仍不满足, 不久看见贺太后的妹妹贺氏长得漂亮, 又打起主意来, 杀掉贺氏之夫, 纳贺氏为夫人,生子拓跋绍,封清河王。后来,又获得一妾,十分年轻,长得貌若天仙,名叫万人。拓跋珪为避免前面几个老婆的嫉妒, 时常带万人到秘密住处幽欢。 但万人年轻漂亮, 而拓跋珪年纪很大了, 交合中疲于奔命尚难遂万人之愿, 于是万人暗与年方十六的清河王私通。 此事后传到一神巫处。一天,拓跋珪去找神巫算命,该巫神秘兮兮地说:“陛下将有暴祸,惟有诛清河、杀万人方可免。 ”拓跋珪以为此谶语是叫自己杀掉清河郡一万个人才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