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后现代教育管理视角看我国教育管理及发展方向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0717220 上传时间:2017-11-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后现代教育管理视角看我国教育管理及发展方向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后现代教育管理视角看我国教育管理及发展方向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从后现代教育管理视角看我国教育管理及发展方向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从后现代教育管理视角看我国教育管理及发展方向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从后现代教育管理视角看我国教育管理及发展方向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后现代教育管理视角看我国教育管理及发展方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后现代教育管理视角看我国教育管理及发展方向(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后现代教育管理视角看我国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哈尔滨市太星小学 闫秀玲历史进人了工业革命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的社会经济政治的巨大变革使人们相信: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以某些潜在的逻辑模式和秩序为特征的,“科学主义 ”和“实证主义”就是开启这些潜在的 逻辑模式和秩序的金钥匙。通过它们,人们可以发现事物的规律,从而控制事件的发展和变化。而除了“科学方法 ”以外的其他方法是不 为人们所推崇的。相应的, “现 代教育 观念”便应运而生:以科学主 义为中心形成一整套教育理念和制度。这一时期的教育管理理论以“ 效率” 、“科学性”为标识,认为组织是有明确目标的系统,强调明确的责任分工和严格的规章制度,认为

2、决策是通过理性过程做出的,教育管理进入了“教育管理理论运动”时期。而人这种高智商的具有无限创造性的个体并不会让这种假定的信念或价值观禁锢了头脑。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现代性的主张和观点受到了人们的质疑。他们质疑现代主义强调的理性、科学和实证,认为科学和理性并不能真正带来社会的进步,逻辑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不能回答万事万物的所有疑问。以现代主义观点统治下的社会必然逐渐走向封闭和单一。由现代主义带来的不可忽视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使得越来越多的人竖起了后现代主义的大旗,弘扬不确定性、多样性、和差异性,在思维上倡导质疑和否定。这种多元的、主体的、人本的、民主的、分权的理念和思想促成了西方教育管理理论

3、的众多流派的衍生,西方教育管理开始走出现代主义的迷宫,走向一个“ 彻底不同的范式 ”世纪中期以来,我们正在进人一个“后现代社会。在这个时代中,教育管理理论在反思与批判现代教育管理思想的基础上,正在试图重新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不少教育管理学者开始把目光投向后现代理论,运用后现代理论的一些基本观点和方法研究和解决教育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因此,研究后现代理论及其教育管理思想对促进我国教育管理理论发展和实践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一、后现代教育管理的研究视角阐释后现代主义不仅仅是一种哲学思潮,更是哲学、语言学、物理学、生物学甚至计算机科学等多样性领域的混合。它要求对现实重新进行解释,这对“现代” 教育管理

4、理 论和实践提出了挑 战。因此,不少教育管理学者开始把目光投向后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研究。(一研究视角一:根源于具体的教育组织的特性和差异性后现代主义从根本上反对现代主义推崇的统一性、整体性、普遍性,以及二元论的信仰,弘扬事物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具体到管理组织中就是认为:不同的组织具有不同的特性,即使是同一类型的组织,其中每一个分支也有不同的特点。正如格林菲尔德认为的那样:“人不是在组织当中生活,相反的却是组织生活在个体当中,通过个体而存在。人们在组织中做出决定,采取在他们看来是正确的、合适的行动。 ”所以组织是人创造的社会性存在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创造,因此就没有统一的标准化的组织理论。(二研究视

5、角二:注重对于价值问题的思考现代教育管理学只关注教育管理领域的事实问题,把重点放在管理技术的研究上以提高管理效率,长期以来质问“事实怎样” ,而不理睬事实背后为什么会这样以及应该怎样的问题。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格利菲尔德认为:“只是一种狭隘的科学观,只能把教育管理带人羊肠小道。 ”他认为 在后工业时代,要用一种广义的科学概念看待教育管理科学。要彻底的摒弃决策和组织可以为科学所控制的观念,科学不再是强有力的控制,而是赋予人们的一种更深刻的洞察。 即教育管理不仅要研究事实问题,更要注重对于价值问题的研究。因为“在管 理的每一个阶段,价值都在发生影响并总是自我纠缠不清”在这个纠缠不清的管理世界中

6、,价值领域是第一位的问题,而事实和逻辑成分是次要的。因此管理研究不仅要看到事实的表象,更应挖掘出表象下的应然层面。二、后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对我国教育管理的启示后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对我国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是有启发的。我国虽属于发展中国家,正在致力于现代化建设,但在信息化和全球化时代,我国的文化发展也是多元化的,西方出现的一系列后现代问题也同样出现在中国。所以,借鉴西方后现代理论及其教育管理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我国的管理和教育管理问题。(一)依据教育组织的特性和差异性,在管理模式上实行校本管理校本管理是西方基础教育改革运动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管理模式。总体的观点是:学校应被赋予更大的权力去进行管

7、理,最接近教育实践的人会做出最好的决策。因此它强调在做出决策时要依靠群体的智慧,进行适度的分权,增强组织成员的责任感和义务感。这种管理模式反映的是后现代主义“去中心化” 和“权力下放”的思想。因为后现代主义者认为现代主义所提倡的“宏大叙事” 的做法没有顾及到具体情境的特点。就教育组织而言:任何一个学校都有其自身的特性,它的境遇都是独特的,没有适合于所有学校的理论,学校应该有更大的权力去处理自己的事情。反观我国教育行政管理中现行的做法,走的是一条“研究-开发-推广” 老路。(二)在教育行政管理模式中,注入“柔性管理” 的观念现代教育管理学以逻辑实证为基础,追求“客观方法” 。研究者只关注教育管理

8、领域内的事实问题,着重研究教育管理技术以提高管理效率,而对于管理组织中的价值、伦理、道德等人文因素却长期忽略。而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之一霍奇金森则认为:“人们以逻辑和理性构成了管理组织的元价值,这无疑是一种价值假设。逻辑主义仅仅是认识论的一个分支,在后工业时代,有技术手段提供的过量信息仅仅只能使现代人更加认识到自己对于变更组织的无能为力。这说明了对于组织管理中的价值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因为管理实践无法避免的根植于价值。关注组织中的价值问题无疑要关注组织中的人文因素。而柔性管理模式这种管理者借助于非强制性方式和非权力因素的影响力来实现管理目标,即主要通过说服、解释、劝说等方式来进行管理的“以人为本”

9、 的管理模式,无疑高度关注了组织中的人文情怀,它有利于激发人的内在动力,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国教育管理研究长期以来只注重对管理技术的研究以追求管理的高效率和高效益,而对于管理领域的价值问题和人的主观因素视而不见。因此在管理实践中,我们要注重对于柔性管理模式的引人。这种管理模式有助于我们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注重组织的文化性,尊重组织内个体存在的价值和创造性,强调为个人提供更多地的自我实现和发展的机会。可以为个体的差异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给予比以往更多的关照。(三)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推行开放管理的新观念原有的学校管理相对忽视学校与外界环境的联系,对来自外界的大多数影响持抵制态度,概

10、言之,学校被视为一个封闭系统。耗散结构理论指出要使系统具有自动生成秩序的能力,就必须保证系统的开放性。校内外生活中的许多因素都会对教育管理工作产生影响,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彼此联系,构成一张纵横交错的复杂之网。由于教育管理工作涉及到太多的人的因素,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是有特定知识、生活背景与个性特征的人。因此,教育管理过程不是稳定的、线性的,而是充满了变数的自组织。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教育管理必须从封闭走向开放,重新认识管理过程中的非线性变化的价值,认识到这种不确定性正是组织秩序产生的重要来源。我国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所形成的传统教育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封闭守旧型管理,它不但束缚了人们的创新精神,同

11、时也妨碍了教育对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这一社会功能的顺利实现。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教育管理者必须更新管理观念,特别是要树立开放型的管理理念,变“封闭管理”为“ 开放管理” 。三、小结众所周知,我国目前尚处于现代化的建设当中,虽有些领域发展迅速,可能已经进人后现代社会,但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和西方社会存在着很大差别,因此对于从西方引进的教育管理理论是不能生搬硬套的。理论的研究和应用要充分的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的总体状况。同时所谓的“本土化研究 ”, 不但要注意引进的理论的应用要考虑本国的国情,同时要注重本国教育管理理论系统的开发和形成。正如后现代人为的知识具有情境性和不可迁移性,我国的教育管理理论的研究也不能仅留在对于西方理论的不系统的或系统的研究当中,只有最终立足在本国的土壤中,我国的教育管理理论的研究才能真正结出丰硕的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