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13-2014年度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模拟试卷(无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682119 上传时间:2017-11-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3.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13-2014年度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模拟试卷(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13-2014年度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模拟试卷(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13-2014年度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模拟试卷(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13-2014年度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模拟试卷(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13-2014年度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模拟试卷(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13-2014年度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模拟试卷(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13-2014年度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模拟试卷(无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注意:请同学们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一、积累运用(共33分)1.下面这段话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 分) ()瘦西湖湖面曲折迤 (y)逦,沿湖小园更姿态各异,有的是曲(q)径通幽、清雅深邃(su)的绝佳境地,有的是登高远眺(tio)、尽收眼底的高冈亭阁。沿湖滨漫步,看三步一桃,五步一柳。在融融的春风中,桃花缤(bng)纷艳丽,柳丝婀()娜起舞,长堤(t)犹如挂满彩色珠帘的画廊(lng)。A. B. C. D.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 乡村教师从事的是平凡却又伟大的坚守工作,传播文明,开启民

2、智,使乡村教育薪火相传。B. 治理雾霾,我们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地向前走。C. 日本右翼分子的行径,不仅给中日关系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也直接损害日本国民的切身利益,其结果必然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D. 李娜成功的背后,不知经历了多少忍辱负重的刻苦训练与难以想象的付出。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一年一度的妈祖金身巡游活动拉开帷幕,队伍绵延两、三里,数万民众祈福。B.看不清屏幕上显示的字,手机软件功能太多、操作步骤繁琐等,诸多原因导致老年人对于新技术是既爱又怕。C.“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穿越历史的迷雾,

3、站在时代的高处,我们不但能感受到每一处江淮胜迹的独特之美,更能体悟到每一处江淮胜迹的宝贵价值。D.国家出台“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赋予校车通行优先权,其宗旨就是要给孩子特别的“照顾”。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A. 在古文明史中,扬州是印刷术的发源地;在贸易史中,扬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B.中国不能全盘照搬别国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否则的话不仅会带来灾难性后果,而且会水土不服。C. 身处网络时代,是否拥有健全的判断力,是一件比拥有海量信息更为重要的事。D. 面对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只有打一场“人民战争”,就能够提供“24 小时无死角”的强效监管。5.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

4、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唐代边塞诗多写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充溢昂扬奋发的格调,如卢纶的塞下曲、李贺的雁门太守行等等。B. 寓言往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蕴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如韩愈的马说就借千里马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愤懑,嘲讽了统治者的昏庸无能。C.辑录了阿长与琐记藤野先生等作品的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 D.优秀的小说作品,总有让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如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儒林外史中的范进,故乡中的杨二嫂,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夫妇等。6.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4 分)“美是 x

5、i 逅所得”,不期然的美最容易抓住 qng 慕美的心。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不会奇怪人们为什么屡屡被目的地以外的美丽 j 绊住了前行的脚步。“目的地”固然重要,但有 xi“分心旁顾”也算是不浅的福分吧。7.默写。(每空 1 分,共 9 分)奇文共欣赏, 。 (陶渊明移居) ,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 ,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疾风知劲草, 。 (范晔后汉书)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横眉冷对千夫指, 。 (鲁迅自嘲)“ , ”,一直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有为青年,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慷慨从容,舍生取义。(用文

6、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名句填写)8.语文实践活动。(9 分)(1)请用一段简洁的文字说明左面图标的内容。(4 分) (2)请根据下面材料内容把标题补齐,要求补写部分与后半部分内容相关、句式一致、字数相等。(2分) ,关爱留守儿童日前,江都区妇联、教育局、团委、关工委共同启动“关注留守儿童”公益活动,捐赠仪式上,区二中留守儿童代表的发言,让人心酸不已。据区妇联有关负责人介绍,江都区农村人口占 70%以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青壮年大多进城务工,把孩子交给老人照看。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和日常用品都难以保证。为此该区一方面成立“留守儿童之家”和“家长培训学校”,一方面通过区红十字会积极号

7、召爱心企业捐赠,从物质和精神上关爱留守儿童。 (3)学校团委联合新华书店开展了以“关爱留守儿童,滋养美好心灵”为主题的赠书活动。请你向留守儿童推荐一本名著,并结合其中的具体情节说说经典作品是怎样培植善良、勇敢、无私、乐观等美好人性的。(3 分) 二、阅读理解(54 分)(一)阅读诗歌,完成第 9 题。(6 分)春游湖 (宋)徐俯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9古诗讲究炼字,第二句中“蘸”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3 分) 宋诗富有理趣,第三、四句让我们想起学过的哪句诗?它们都蕴含着怎样的哲理?(3 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 1013 题。(15 分)杨朱

8、南之沛,老子西游于秦。邀于郊,至梁而遇老子。老子中道仰天而叹曰:“始以汝为可教,今不可教也。”杨朱不答。至舍 ,进涫漱巾栉 ,脱履户外,膝行而前,曰: “向者夫子仰天而叹曰始以汝为可教,今不可教,弟子欲请,夫子辞行不闲,是以不敢。今夫子闲矣,请问其过。 ”老子曰:“而睢睢 ,而盱盱 ,而谁与居?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 杨朱蹴然变容曰:“敬闻命矣。”其往也,舍者迎将家,公执席,妻执巾栉,舍者避席,炀者避灶。其反也,舍者与之争席矣。 (选自列子黄帝,有改动)【注】舍:客舍、旅馆。涫(gun)漱巾栉(zh):指洗脸漱口用的水和梳子、篦子等梳头工具。睢睢:恣意、放肆。盱盱:眼睛向上,张目直视。睢睢盱

9、盱,这里是“横暴”的意思。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 分)脱履户外 ( ) 膝行而前 ( ) 杨朱蹴然变容( ) 其反也,舍者与之争席矣( )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 分) ( )A.杨朱南之沛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B.其往也,舍者迎将家 其真无马耶(马说)C.是以不敢 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D.老子中道仰天而叹 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12.翻译句子。(6 分)始以汝为可教,今不可教也。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13. 这段文字主要叙写了什么事?表现了杨朱的什

10、么品格?(3 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 1417 题。(16 分)“少年读鲁迅”危险不危险?丁辉我们中国人是有“关心”下一代的传统的,这一点只要看看我们经常给青少年的阅读设置壁垒就不难感知,比如“少不读红楼”之类。(其实,对于红楼,少年人看看并无大碍的;从红楼里看到“淫”的反而是那些正襟危坐、了无趣味的道学家之流,就很能说明问题。)后来又有人说,“少不读鲁迅”。我初听这句话,内心里真的是“咯噔”一下子,觉得这句话是点中了鲁迅思想的某些要害的。我要算是鲁迅的资深读者了,但就像鲁迅自己读过的中国古书可能比谁都多,却反对年轻人读中国旧书,我是最起码能够部分认同“少不读鲁迅”的说法的。那么,“少读鲁

11、迅”的危险究竟在哪里?似乎不必为尊者讳,鲁迅终生习惯于从阴暗面去看人、看事。有人说这跟鲁迅阴暗的童年记忆有关,这些姑且不论。总之,正是这样的独特的思想方法成就了鲁迅。香港岭南大学的许子东教授最近比较了鲁迅和胡适,说“病情是鲁迅看得透,药方是胡适开得好”。胡适的“药方”好不好尚可存疑,但鲁迅于中国的病情“看得透”,我想应该是“拥鲁”派和“反鲁”派都愿意承认的,可以说鲁迅的魅力正源自他对中国问题或曰“中国病”的揭示可谓鞭辟入里,入木三分。然而必须正视的是,鲁迅深刻的悲观、虚无,甚至绝望,正是源自他对“中国病”的“诊断”全面而深刻。鲁迅是背负着虚无与绝望的重担起而行动、斗争和反抗的,就像古希腊神话里

12、推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明明知道是徒劳,却周而复始,永不止息。鲁迅说:“我觉得唯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却偏要向这些作绝望的抗战。”鲁迅的伟大处与悲壮处皆在于此。要青少年“读点鲁迅”的理由自然是充分的。鲁迅的文章好倒在其次,更重要的是,不读鲁迅不可能懂得中国历史,不读鲁迅不可能懂得中国人。因此,我对“读点鲁迅”是没有意见的。但对青少年读“太多”的鲁迅却每每心怀疑虑。我的想法是,青少年尚处在思想、性格和人生态度的塑成期,他们是否有足够伟岸的人格与足够博大的胸怀来承负鲁迅那样的深刻的悲观与虚无?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少读鲁迅”就有了某种程度的危险。如果青少年承负不了对这个世界的悲观、虚无,甚至绝望,当一个少年人读鲁迅足够多的时候,世界就有可能在他眼中变得无一可亲,无一可信,亦无一可爱,从而丧失对这个世界的基本信赖。这样,岂不“于国于家无望”,“生意尽矣”!鲁迅本人亦多次声明自己的作品“太黑暗了”,明确表示不愿意青年受这种“黑暗”的影响。(选自2012 年中国杂文精选,有删改)14阅读第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青少年要“读点鲁迅”和不能读“太多鲁迅”的原因。(4 分) 15第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联系本段内容简要说明这种方法的作用。(3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