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语文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662301 上传时间:2017-11-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1.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201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西省201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西省201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西省201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西省201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201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201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语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大学附中20102011 学年第二学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 文 试 题(考查时间:150 分钟)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目。文言之现代生命21 世纪,社会发展之迅猛令我 们应接不暇。在 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学习文言是否有必要的问题却一直没有解决,而且 这一问题在今天越加凸 显出来。很多人并不否 认学习文言对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但 认为只要培养少数专业 人员,他们去整理、翻 译、介绍文言典籍就可以了,在任何事情都要讲“ 效益”“速成”的今天,学习文言得不偿失其实,文言不是已经“ 死亡”了的语言,而是从台前 隐退到了

2、幕后,或者说它是改头换面,戴了现代面具而隐身其后;或者说它是体匿而性存。而且文言是 现代汉语的源头, 语言的更新发展是无法脱离母体、阻断泉源的。 “总而言之”“闻过则喜”“反之”“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些文言的词汇、语法、典故、成语还活在我们的现代汉语中。中国近三千年的典籍,都是用文言写成的。在这些典籍的滋养下,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思维方式,审美习惯得以形成,我们的面颊上深深刻印上了“中国”的印记。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其文明一直延续没有断 绝的就是中华文明,它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文言功不可没。文言跨越时间、空间,具有相对的规范性和凝固性,使地域辽阔、方言差异巨大、民族众多的中华大家庭

3、薪火相传,代代不 绝。文言以它无尽的表达手段和方式,让古人贴切入微地表达了他 们希望表达的一切。几乎达到了无不尽意的地步。它的短小、凝练、意博、理奥、趣深,都是白话文望尘莫及的。文言是现代汉语的府库。一个人拥 有深厚的文言修养就可以使他的 现代白话凝练、 纯熟。毛泽东、鲁迅、周作人、胡适、朱自清等一批大家的白话文成就就是最好的说明。没有文言,现代汉语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信息时代,我们所缺失的不是科学知 识、 专业技能,而是传统文化、人文精神。文言的学习恰是医治现代社会人文精神、 传统文化缺失症的良药。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记忆的黄金时期,借鉴我国古代熟读精思之方法,大量积累,二百篇经典文言烂熟

4、于心,由易到难,由少而多,循序渐进,不仅能得到民族文化的滋养,得到审美的陶冶,奠定人文精神的底色,而且可以提升现代汉语的表达水平, 获得文言阅读的能力。一 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看似耗时多,效率低,实则事半功倍!而错过了诵读记忆的最佳时期,就将事倍功半,到那时文言的学习就真的会“时不我待” 了!1下列对文言之“现代生命”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A很多人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学习文言,只要培养少数专业人员,使之去整理、翻译、介绍文言典籍就可以了。B文言并非已经死亡了的语言,而是从台前隐退到了幕后,因为它是体匿而性存。C中国近三千年的文言典籍,滋养着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而且薪

5、火相传,代代不绝。D学习文文言虽是医治现代社会人文精神、传统文化缺失症的良药,但是在任何事情都要讲“效益” “速成”的今天,学习文言得不偿失。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A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明的传承和延续,文言功不可没。B文言以它无尽的表达手段和方式,让古人贴切入微地表达了他们希望表达的一切,达到了无不尽意的地步。C许多文言词汇、语法、典故、成语,还在现代汉语中大量运用,可见文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D信息时代,人们所缺失的不是科学知识、专业技能,而是民族文化的滋养。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文言戴上了现代社会的面具隐身其后,并不是说

6、汉语言的更新发展已脱离了其母体。B中华大家庭虽然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方言差距巨大,但是文言跨越时间、空间具有相对的规范性和凝固性。C文言的短小、凝练、意博、理奥、趣深,都是白话文望尘莫及的。可以说,没有文言,现代汉语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D借鉴我国古代熟读精思之方法,大量积累文言诗文,就可以达到循序渐进,得到审美的陶冶,奠定人文精神的底色的目的。二、古代诗文阅读(41 分)(一)文言文阅读(24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8 题。杨廷璋字温玉,真定人。家世素微贱,有姊寡居京师,周祖微时,欲聘之,姊以告廷璋。廷璋往见周祖,归谓姊曰:“ 此人姿貌异常,不可拒。”姊乃从之。周祖从汉祖镇太原,廷

7、璋屡省其姊,周祖爱其纯谨。姊卒,留廷璋给事左右。及出讨三叛,入平国难,廷璋数献奇计。即位,追册廷璋姊为淑妃,擢廷璋为右飞龙使,廷璋固辞不拜。世宗自澶渊还京,言廷璋有干材,迁客省使。泾帅史懿称疾不朝,周祖命廷璋往代之。将行,谓之曰:“懿不就命,即图之。 ”廷璋至,屏左右,以 诏书 示懿, 谕以祸福,懿即日载路。俄闻周主崩,廷璋呕血不食者数日。会隰州刺史孙议卒,廷璋遣 监军李谦溥领州事。 谦溥至,并人来攻其城,议者以为宜速救之。廷璋曰:“ 隰州城壁坚完,并人卒至,未能为攻城具,当出奇以破之。”乃募敢死士百余人,许以重赏,由间道遣人约谦溥为内应。既至,即 衔枚夜击,城中鼓噪以出,并人大溃。奏至,世宗

8、诏褒之。宋初,加检校太尉。吏民诣阙,请立碑颂功德。太祖命卢多逊撰文赐之。李筠叛,潜遣亲信使赍蜡书求援邻境,廷璋获 之,械送京 师,因上攻取之策,即下诏委以经略。及车驾亲征,诏廷璋率所部入阴地,分贼势 。贼平,归镇。廷璋美髯,长上短下,好修容仪,虽见小吏,未尝懈惰。善待士,幕府多知名人。在晋州日,太祖命荆罕儒为钤辖。罕儒以廷璋周朝近亲,疑有异志,每入府中,从者皆持刀剑,欲图廷璋。廷璋推诚待之,殊不设备,罕儒亦不敢发, 终亦无患。(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十四)注 并:并州,古地名,在今陕西太原一带。 枚:古代行军时为防止喧哗,让士兵衔在口中的竹或木片。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9、分)A周祖微时,欲聘之 聘:以礼物订婚B廷璋至,屏左右 屏:使退避C廷璋获之,械送京师 械:镣铐D潜遣亲信使赍蜡书求援邻境 赍:携带5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 分)AError! BError!CError!DError!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能体现杨廷璋“有干材”的一组是 () (3 分)入平国难,廷璋数献奇计 俄闻周主崩,廷璋呕血不食者数日 由间道遣人约谦溥为内应 廷璋获之,械送京师,因上攻取之策 好修容仪,虽见小吏,未尝懈惰 廷璋推诚待之,殊不设备A B C D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杨廷璋在周祖地位低的时候劝姐姐

10、嫁给了他,这令周祖对其有了好感。后来周祖镇守太原时杨廷璋常去探望他的姐姐,深得周祖的喜爱而被周祖留在身边供职。B在救援隰州的战役中,杨廷璋采取了里应外合的战术,派敢死队趁夜悄悄进攻,让城中士兵呐喊冲出,最后打败了并人,受到了世宗的褒奖。C宋初,杨廷璋加官检校太尉。他的功绩得到了朝野双方的好评,官吏百姓到朝廷去,请求立碑赞颂其功德,太祖也令人撰写了碑文赏赐他。D杨廷璋很注重仪表的修饰,即使是接见小官吏也不怠慢。同时他善待士人,幕府中有很多知名人士。对待怀疑他的人,他也能坦诚相待。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 分)(1)谓之曰:“懿不就命,即图之。”(2 分)译_(2)隰

11、州城壁坚完,并人卒至,未能为攻城具,当出奇以破之。(5 分)译_(3)因上攻取之策,即下诏委以经略。(5 分)译_(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 910 题。相 见 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注】朱敦儒,洛阳人,南宋词人。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扬州:当时为抗金前线。9上片“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5 分)答:10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 分)答:(三)名句默写(

12、6 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共 6 分)(1)故木受绳则直, 。 (荀况劝学)(2)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至于成立。 (李密陈情表)(3) ,枯松倒挂倚绝壁。 (李白蜀道难)(4) ,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5)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6) ,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乙 选考题请在第三、第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2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4)题。剃 刀 侠木 桦清朝嘉庆年间,北京正阳 门(俗称

13、前门)外,已是相当繁华的集贸市场。几十丈高的城门楼子,威严如皇帝老子,注视着熙来攘往的人流。这天,朗日晴空,集市正值繁华热闹时间。一匹枣红大马,上骑一员 佩刀武官,后跟几个步行兵卒,像一股浪 头把人流冲得七零八落。门楼下老摊贩认得,这是乾清 门蓝翎侍卫, 这些蓝翎宠 儿每隔几日便会出宫耀武扬威找便宜。这位蓝翎爷果然在一处最繁华的地方下马了。小兵卒赶快接过马缰跟在后头,那 蓝翎爷就摇着马鞭四 处转悠。他 盯上几个剃头挑子,就踅过来,在一个空位前站住。显然这小子是要剃头或刮脸修胡子。当然一概是白活儿。一个年轻的剃头师傅赶紧躬身让位。那 蓝翎爷也不搭 话,将 马鞭丢在地上,一屁股坐在空木椅上。谁知那

14、木椅早已破朽,加之 这蓝翎爷体肥身重,木椅 “咔嚓”一声就散了架。 这家伙一个四仰八叉摔在地上。这还了得!蓝翎爷火从天降,怒从胆生,抓起地上的马鞭,劈头盖脑就向小师傅猛抽起来,直抽得小师傅满脸淌血,爹一声妈一声叫着,他才给两个小卒扶到另一个剃头挑儿前。那挑子一头火正旺,铜盆里的 净水正冒热气。挑儿前一个年过半百的瘦老头儿正在刀荡子上“哧哧”荡刀。小卒就把蓝翎爷扶到木椅上坐好,催促老 师傅抓紧干活儿。到底是老马识途。瘦老头 儿就小心翼翼, 轻手轻脚给蓝 翎爷盘起辫子剃起来。那半寸宽极好钢口的红木短把儿剃刀,被 荡得吹毛立断,直把 蓝翎爷辫 子周边刮得油光锃亮,苍蝇落上都得打滑。蓝翎爷给刮得懒洋洋

15、,就有睡意,就有小卒子过来用背托着头。老人就把刀板儿在睡脸上游动。那剃刀在阳光下熠熠闪亮,那 蓝翎爷就“ 呼噜呼噜”睡。脸刮完,瘦老头儿就拿白毛巾去挑子一 头热铜盆里蘸个 热毛巾,用手 边试凉热边把毛巾蒙到蓝翎爷脸上。这是最后一道工序。热巾上脸,蓝翎爷就醒了。按规矩老师傅掀起毛巾盖住眼睛,轻松地在下巴和脖子 处又找几刀, 这才把热毛巾在胖 脸上一擦,撤掉脖子上围的大毛巾,把蓝翎爷头一扶,小卒子就顺势把蓝翎爷扶起来。瘦老头儿必恭必敬把手一张,说, 爷您走好!那蓝翎爷 就给小卒向枣红马扶去。几个小卒把蓝翎爷扶上马。一个小卒 问:爷,咱 还去哪儿?蓝翎爷不出声,小卒子就再 问。 还是不出声。另一个小卒子就惊恐地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