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1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660997 上传时间:2017-11-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34.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1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1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1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1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1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1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1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上教考资源网 助您教考无忧版权所有中国教育考试资源网济南外国语学校 2010-2011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 120 分,测试时间 120 分钟第一卷 (36 分)一、 (15 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叱咤风云 ch ch 开花结果 ji 拈花惹草 nin 牵强附会 qingB. 莺啼鸟啭 zhun 弄巧成拙 zhu 应届毕业 yng 奄奄一息 ynC面面相觑 q 潜移默化 qin 风尘仆仆 p 呶呶不休 no D. 蒙头盖脸 mng 大大落落 lu 一哄而散 hng 淙淙流水 cng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迭床架屋

2、买椟还珠 大材小用 人才辈出B.认识肤浅 悬梁刺股 兵慌马乱 张皇失措C.风雨如晦 掎角之势 工程竣工 实地勘察D.流连忘返 厉行节约 山青水秀 却之不恭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走在大街上,天色微暗,行人稀少, 几片雪花飘落,更平添了几分寒意。林和靖“梅妻鹤子” ,隐居杭州孤山, 很清高,但也要写出“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绝唱,才能成为名人。打着民主旗号搞“” 的分裂活动是对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 13 亿中国人民的严重挑衅, _是对台海地区_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构成的重大威胁。A.偶然 固然 也/乃至 B.偶尔 当然 更/和C.偶尔 固然 也/乃至 D.

3、偶然 当然 更/ 和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局长说小张举重若轻,善于抓全局、抓大事。小张有胆略、有魄力、敢碰硬的领导风格,深受局长赏识。B.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一挥而就,绝大多数出口企业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着手。C. 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在莫斯科的言论已经被俄罗斯和欧洲媒体爆炒到一字不漏,其言论的前后矛盾不仅令本国媒体惊诧,还被国民贻笑大方。D. 你尽管安心养病,家里有什么困难,我一定鼎力相助。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曹操的性格具有双重性,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对于任何一个扮演他的演员来说都具有挑战性,扮

4、演这个角色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B.剑潭村委会班子认为,在现代化形势下,财富的充足和可持续增长需要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要让村民真正富起来,知识起决定性作用。 上教考资源网 助您教考无忧版权所有中国教育考试资源网C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D.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信息流通形式形成了巨大刺激,产生了网络互动这个平台,这个平台开拓了民意表达的公共空间,增强了政府和人民的良性互动。二、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去冬今春,中国刮起了一股“山寨风”。山寨文化现象已影响到中国社会诸多方面,自然也引起了国内多

5、方关注。热议中既有共识,也有分歧。共识比较确定,山寨文化是一种非主流文化,基本内涵是“低成本模仿”;分歧也很鲜明,在于如何定性“非主流” 、 “低成本模仿”。如何看山寨,它是个好东西还是个坏东西,需要不同领域、多个层面的角度,也需要一种辩证的态度和一个发展的视野。近些年,我国文化的生存土壤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经济基础的转型,社会结构的分化,大众文化需求和文化自觉性也增大,文化的生长空间空前扩大,文化的多样存在成为必然。在发展中,主流文化不断弘扬,亦出现了一些非主流文化,以满足部分阶层、群体的需要,社会文化向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发展。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上讲,非主流文化是对主流文化的必要补充,

6、和谐文化就是二者之间的相互包容和相互促进。世上没有一种文化是百分百健康,没有一点问题的。我们不能因为非主流文化存在一些问题就说其是反主流和对抗主流的,对其积极、消极与正面、反面的成分都要辩证分析、区别对待。例如网络文化中有不少负面的东西,像低俗化、侵犯隐私等问题亟需治理,但能因此否定网络的进步意义而关掉互联网吗?有了非主流文化,也促使主流文化更为积极主动地贴近大众,在发展中不断吸取非主流文化中的积极与合理的成分,不断进行自我更新。所以,山寨文化的存在对于主流文化还是一种提醒,主流文化,你千万别离大众太远!由于模仿、借鉴、创新之间本身就有着微妙的联系,看“低成本的模仿” 就更得辩证。模仿是人类的

7、一种天性。模仿的形态是多样的,模仿得好了就是借鉴,并会发展为创新与超越;模仿得糟了只能是复制、剽窃和侵权。模仿的成本还有高低之分,一般而言,稍微明智些的人都愿意选择低成本“模仿” 。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 山寨文化” 之模仿比较五花八门,可谓多种形态并存,虽缺少独创与超越,但也没有太多的剽窃和抄袭。“ 山寨 ”中有没有创新,创新的成分到底有多少?联合早报的文章认为“山寨” 是“以低成本模仿主流品牌并在功能上加以创新的新的现象”。香港记者闾丘露薇说的很辩证: “看看山寨手机,有些就是仿冒,如果真的侵权,可以走法律途径至于有些,则颇有创意,甚至是技术创新。 ”她不仅看到了我们“山寨” 中模仿的两种不

8、同形态,还提出了对侵权行为的解决路径,而我想补充的是对技术创新是要努力保护的,只要有创新,即使还处在萌芽甚至种子状态,也需要呵护,这年头,有点创新多难呀!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媒介呈现在大众视线中的“山寨文化 ”还有相当的泛化和泡沫化成分。在大众媒介尤其是互联网的推波助澜下,用“山寨”去命名和“山寨” 词语使用这两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做大了“山寨文化”的声势。日益大众化的传媒和大众文化、流行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互联网已成长为能够传播、影响甚至制造、放大文化的重要媒介。不过,从网络 上教考资源网 助您教考无忧版权所有中国教育考试资源网语言、媒介文化的角度看,作为一种流行语, “山寨”一词也具有一

9、定的易逝性,一旦网民再度青睐于其他新奇语言时, “山寨”就不再流行,即使真正的山寨现象并不曾消逝。因此,仅从表象来看, “山寨”从一种科技产品迅速蔓延至诸多社会领域成为大众视野中的新文化,发展态势咄咄逼人,然而究其本身,在“山寨文化”之“ 实”的背面却是“虚”的成分,在实际影响方面可能还是“ 虚 ”过于“实”。无论“虚” 还是 “实”, “山寨文化”尚未定型,还处于发展、过渡乃至形塑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诸多“新” 文化的你来我往中,大众的文化选择与文化甄别是不可忽略的标尺。技术革命驱动下的大众追新求异的社会心理,往往决定着新文化的飙升乃至式微。此外,处于政治、经济、法律、道德、媒介等多重张力

10、之中, “山寨文化”在发展中仍具有相当的可塑性。“山寨文化” 能够走多远,走成什么样,走向何方,对“ 山寨文化” 不妨放眼量!6、对“山寨文化”这种非主流文化的认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科学看待 “山寨文化 ”,需要一种辩证的态度和一个发展的视野。B.山寨文化是对主流文化的必要补充,是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C. “山寨文化”的出现与近些年我国文化生存土壤的变化密切相关。D.主流文化在发展中也要不断吸取山寨文化的积极与合理的成分。7、对“山寨文化”的态度,不值得提倡的一项是( )A “山寨文化” 虽缺少独创和超越,但也没有太多的剽窃和抄袭,应该辩证分析,区别对待。B. 对“山寨文化” 中有

11、创新,即使还处在萌芽甚至种子状态的成分,也要去呵护。C. “山寨文化”有相当的泛化和泡沫化成分,做大“山寨文化”的声势方能消除这些消极因素。D.对待“山寨文化 ”的发展,不能一棍子打死,还应该要放眼量。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对于山寨文化现象,人们的共识比较确定,分歧也很鲜明。B. 山寨文化对于主流文化是一种提醒,也会促进主流文化更加积极主动地贴近大众。C.“山寨 ”一词具有一定的易逝性,但当“山寨”词语不再流行,山寨文化现象却不一定消逝。D.“山寨 ”从一种科技产品迅速蔓延至诸多社会领域,成为大众视野中的新文化,发展态势咄咄逼人,必将成为主流。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

12、后各题。(12 分)盲 者 说 清戴名世里中有盲童,操日者术,善鼓琴。邻有某生,召而吊之曰:“ 子年几何矣?”曰:“年十五矣。 ”“以何时而眇? ”曰: “三岁耳。 ”“然则子之盲也且十二年矣!昏昏然而行,冥冥焉而趋。不知天地之大,日月之光,山川之流峙,容貌之妍丑,宫室之宏丽,无乃甚可悲矣乎?吾方以为吊也!”盲者笑曰:“若子所言,是第知盲者为盲,而不知不盲者之尽盲也。夫盲者曷尝盲哉?吾目虽不见,而四肢百体均自若也,以目无妄动焉。其于人也,闻其音而知其姓氏;审其语而知其是非。其行也,度其平陂以为步之疾徐,而亦无颠危之患。入其所精业,而不疲其神于不急之务,不用其力于无益之为,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如

13、是者久而习之,吾无病于目之不见也。今夫世之人,喜为非礼之貌,好为无用之观。事至而不能见,见而不能远;贤愚之品 上教考资源网 助您教考无忧版权所有中国教育考试资源网不能辨,邪正在前不能释,利害之来不能审,治乱之故不能识;诗书之陈于前,事物之接于后,终日睹之而不得其意,倒行逆施,伥伥焉踬且蹶而不之悟,卒蹈于罗网、入于陷阱者往往而是。夫天之爱人甚矣,予之以运动知识之具,而人失其所以予之之意,辄假之以陷溺其身者,岂独目哉!吾将谓昏昏然而行,冥冥然而趋,天下其谁非盲也?盲者独余耶?余方且睥睨顾盼,谓彼等者不足辱吾之一瞬也。乃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吾方转而为子悲为子吊也。 ”某生无以答。间诣余言,

14、余闻而异之,曰:“古者瞽 、史教诲,师箴,瞍赋,矇诵,若晋之师旷、郑之师慧是也。兹之盲者,独非其伦耶?” 为记其语,庶使览之者知所愧焉。【注】 日者:占卜。 瞽:“瞽”即太师,掌管音乐,一般都由盲人充任,故称 “瞽”。9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审其语而知其是非 审:判断,辨别 B而亦无颠危之患 危:跌倒C若子所言,是第知盲者为盲 第:常理 D喜为非礼之貌 非礼:不合礼制10下列加点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天下其谁非盲也 其孰能讥之乎B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C而不知不盲者之尽盲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闻其音而知其姓氏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5、11下列句子中与“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而不疲其神于不急之务 B吾无病于目之不见也C伥伥焉踬且蹶而不之悟 D邪正在前不能释12下列对本文分析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盲者说闻音知姓氏,审语知是非,目的在强调观察世界应该举一反三,学会推理。B盲者说,看世人一眼都是对他自己的一种侮辱,表现了强烈的愤世嫉俗之情。C文中说的瞍、矇都是指盲人乐师。在古代,这些盲人乐师负有诵诗训导的任务,而师旷、师慧则是他们中的突出代表。D本文借盲者之言,讽刺世俗贤愚不辨、利害不审、倒行逆施、腐败堕落而不能自拔。可作寓言读,也可作杂文读。第二卷 (84 分)四、 (16 分)13、将下列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乃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2 分) 兹之盲者,独非其伦耶?(2 分)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 分)采桑子 晏殊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