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656847 上传时间:2017-11-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小学教育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教育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心理卫生的任务:1、宣传和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提高人们心理卫生意识 2、研究影响心理健康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3、研究并制定维护和提高人们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探索预防、诊断和治疗心理疾病的方法。心理障碍:是指个体无法有效地按社会规范或适宜的方式去适应环境要求,从而表现出心理活动的一种异常状态。是对许多不同种类心理和行为异常的统称。心理障碍的判别标准:1、以个人经验作为标准 2、社会适应标准 3、统计学标准。一种心理活动在同等条件下若为大多数人所具有,则属于正常;若背离了大多数人的一般水平(社会常模) ,这种心理就是异常的。4、症状与病因学标准(或病理学标准) 。这种标准是将心理障碍当作躯体疾病来看

2、待。如果一个人身上表现的某种心理现象或行为可以找到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依据,则认为人有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10 种两大类)编码疾病的名称0 脑器质性精神疾病与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1 精神活性物质与非依赖物质所致精神障碍2 精神分裂症,其他精神病性障碍3 情感性精神障碍(心境障碍)4 神经症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精神障碍5 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生理障碍6 人格障碍,意向障碍(冲动控制障碍)与性变态7 精神发育迟滞8 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9 其他精神障碍及与司法鉴定和心理卫生密切相关的几种情况自知力:是指病人对其自身精神状态的认识能力,即能否判断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

3、,能否正确分析和识辩,并指出自己既往和现在的表现与体验中哪些属于病态。自各力又称内省力。如神经症患者,大多数具有完整的自知力,他们主动就医。精神病人一般均有不同程序的自知力缺陷,精神病的初期,有些病人的自知力尚保存,能够觉察到自己的精神状态发生了变化。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和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的特点和类别:1、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在临床上往往表现出有重性精神疾病的症状,而且其本人对此缺乏自知力,缺乏深入分析批判的能力。其主要的疾病有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重性情感性精神障碍等。2、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其表现为不具备精神病性症状,有自知力。主要的病症有神经症、进

4、食障碍、睡眠与觉醒障碍、性功能障碍、人格障碍等。心理冲突:是指个体在有目的的行为活动中,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反或相互排斥的动机时所产生的一种矛盾心理状态。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消极反应。从社会因素论述心理障碍发生的原因:1、文化影响。A、气功偏差。B、缩阳症。C、在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国家或地区有拉塔病、行凶狂;2、早期教育与家庭环境。对个体早期发展的研究表明,那些在单调、 乏环境中成长的婴儿,其心理发展将受到阻碍,并且会抑制他们潜能的发展。A、早期与父母的关系会对个体以后的心理健康产生极大影响。B、父母

5、对儿童的态度和教养方式也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3、环境干扰。 如大气污染、噪音干扰、交通混乱、居住拥挤,人际关系紧张、社会动荡等,都可增加人的心理和躯体应激。同时,新迁居到一地的移民与当地居民以及他们原来所在地的居民相比,更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躯体或心理的异常。4、生活事件,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发生太多的生活事件,它们对个体抵抗力的影响就会累加,个体的心身状况就很容易受到影响。心因性精神障碍的定义,特点以及常见此类疾病:心因性精神障碍是指由于强烈或持久的心理社会因素直接作用而引起的一组功能性精神障碍。此病特点是:1、心理社会因素是造成精神障碍的直接原因,起主导作用 2、临床主要表现与心理社会刺激因素

6、密切相关 3、病因消除或改变环境后,精神症状相继消失 4、预后良好,无人格方面的缺陷等。常见的是有急性应激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如气功所致的精神障碍、神经症性反应等。急性应激反应定义、临床表现:急性应激反应又称为急性心因性反应,是指由于遭受到急剧、严重的心理社会应激因素后,在数分钟或数小时之内所产生的短暂的心理异常。临床表现:1、以伴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为主的表现;2、以伴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为主的表现;3、情绪障碍;4、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创伤后应激障碍、临床表现:创伤后应激障碍: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指由于受到严重而强烈的威胁性或灾难性打击,而引起精神障

7、碍的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表现:1、反复回忆创伤性体验。它主要表现为患者无法控制地回想遭受创伤经历和体验,如同电影中“闪回” ,在梦中反复重现创伤性事件或做噩梦,忽然感到似乎事件又在重演,因而发生相应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2、回避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刺激,或情感麻木。患 者回避谈及与创伤有关的话题,或回避可能勾起恐怖回忆的事情和环境,似乎已经遗忘了此事,有时可表现出一种“麻木”感(情绪迟钝) ,对生活中的某些重要方面不愿提及和不感兴趣。3、警觉性增高。患者警觉性过高,易产生惊跳反应,易激惹或暴怒发作。有的可表现出难以入睡,不能维持长时期熟睡或易。注意力难以集中,即使集中也不能持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