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内阅读专题训练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656167 上传时间:2017-11-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42.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内阅读专题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内阅读专题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内阅读专题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内阅读专题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内阅读专题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内阅读专题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内阅读专题训练(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14六年级语文课内阅读专题训练1 山中访友(一)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 )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 )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 )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 )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 )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 )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1、按原文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形容词。2、本文采用 、 的修辞手法,依次写了 、_、_、_

2、、_等景物,表达了作者_的感情。3、文中划线的句子是( )句,请将它变成陈述句。_。4、文段中的人称有什么变化,这样的变化有什么好处?_。(二)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这个句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老桥”比作“ ”,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 (三)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这个句子用 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 、 这两位朋友间 的 _。(四)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这 是 作 者 走 进 树 林 , 靠 在 一 棵 树 上 产 生 的 _

3、。 从 中 , 我 们 真 切 地 感 受 到 。2 山雨 雨使山林改变了颜色。在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 ) 、 ( ) ,有( ) 、( ),也有火一般的 ( )。在雨中,所有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 ( ),绿得( )。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雨中的绿色,在画家的调色板上是很难调出来的,然而只要见过这水淋淋的绿,便很难忘却。 不知在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风也屏住了呼吸,山中一下变得非常幽静。远处,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开始啼啭起来,仿佛在倾吐着浴后的欢悦。近处,凝聚在树叶上的雨珠继续往下滴着,滴落在路畔的小水洼中,发出异常清

4、脆的音响 丁冬丁冬 仿佛是一场山雨的余韵。1、 按课文内容填空。2、 填空。(1)“调”字在“调色板”这个词中读_,它还有一个读音是_,可以组成词语_ , _。(2)“屏”在“屏住呼吸”中读_ ,它的另一个读音是_。请将正确的解释的序号填在括号中,除去,排解;抑止, (呼吸) ;遮挡;屏风。屏蔽( ) 画屏( ) 屏弃( ) 屏气( )(3) “啼啭”一词在句子中的意思是_。 3、第一段中作者描写了雨中山林最富魅力的色彩( ) 。这是一种_的_ 的 _的色彩,它可以 _所有的色彩。这样的描写表现了山雨带给山林的_。作者通过对山雨色彩美得描写,表达了_之情。4、 多美得一幅山雨景图啊请你将最喜欢

5、的一句话抄写在下边。_ 2 / 143 草虫的村落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 )地往来。那只英勇的黑甲虫,走进了村子。我看见在许多同类虫子中间,一只娇小的从洞里跑出来迎接远归者。它们( )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我看得出草虫的村落里哪是街道,哪是小巷。大街小巷里,有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披着俏丽的彩衣。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之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 )。有的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 )投以好奇的眼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看啊!蜥蜴好像忘记了旅途的劳倦了,它背着几个小黑甲虫,到处参观这房远亲的住宅。我的目光为一

6、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了,它们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灼得熟透了。甲虫的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子,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地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一切的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的智慧才能演奏出来的!我的目光顺着僻静的小路探索,我看到“村民们”的劳动生活了。它们一队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一定是很远很远的地方吧?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是什么力量使它们如此勤勉地奔忙呢?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和近义词 静谧( )( ) 娇小( )( ) 勤勉( )( ) 僻静( )( )2、从画“ ”句子中

7、,你感受到了 3、在片段中的( )填上合适的四字词语。4、“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了,它们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灼得熟透了。”这句中的“”的作用是( ):A、解释说明;B、声音延长;C、表示转折 5、片段中充满了作者奇异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找出最能表现作者奇异想象和独特感受的语句抄写下来。6、“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你能想象一下它们可能在交流些什么呢?把它们交流的内容写下来 4 索溪峪的“野” 走进张家界的,脑子里只剩下一个字:野。山是野的。索溪峪的山,是天然的美,是野性的美。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高的断壁悬

8、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什么“一线天” ,什么“百丈峡” ,听着名字就让人胆颤。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蜿蜒, “十里画廊” “西海峰林” ,令人浩气长舒。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或( ) ,或( ) ( ) ,崛起( ) ;( ) ,宛如( ) , ( ) ,好似( )1 将下面的词语的序号填入文段的括号中。A. 亭亭玉立 B. 横拦绿水 C. “热恋情人” D. 旁逸斜出E. 相对相依 F. 直插云天 G. “窈窕淑女” H. 巍巍“斜山”2 画线的句子在全文中起到了 作用。3 作者写索溪峪的野

9、性的美时,是从_ ,_ , 这三个方面来写的。4 第段是按照( )的结构方式来叙述的。A 总分 B 分总5 你最喜欢索溪峪的山的哪一方面的特点?说说你的理由和感受。 6 给下面带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1)浩气长舒( )A 伸展,宽解 B 从容,缓慢 3 / 14(2)望而生畏( )A 害怕,恐惧 B 敬佩(3)旁逸斜出( )A 跑,逃跑 B 安闲,安乐5 詹天佑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 , 差不多 ,这

10、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背着标杆、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詹天佑不管条件怎样恶劣,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还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1、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用波浪线把它划下来。2、用“”划出排比句,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什么?3、想一想作者围绕勘测线路,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4、詹天佑经常

11、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 , 差不多 ,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1)这句话表现了詹天佑 的精神。(2)选词填空。 精密 周密( )的仪器 ( )的计划 ( )的观察 ( )的勘测5、用“”划出具体描写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的句子。6、詹天佑这样做的力量源泉是什么呢?6 怀念母亲(一)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sng sng),只在母亲身边待(di di)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成

12、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里摘抄几段:1935 年 11 月 16 日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划上横线。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