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第二学期古文期末复习(默写、鉴赏、阅读)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628009 上传时间:2017-11-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0.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第二学期古文期末复习(默写、鉴赏、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六年级第二学期古文期末复习(默写、鉴赏、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六年级第二学期古文期末复习(默写、鉴赏、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六年级第二学期古文期末复习(默写、鉴赏、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六年级第二学期古文期末复习(默写、鉴赏、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第二学期古文期末复习(默写、鉴赏、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第二学期古文期末复习(默写、鉴赏、阅读)(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六年级(下)期末默写复习(1)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莫笑农家腊酒浑, 。山重水复疑无路, 。萧鼓追随春社近, 。从今若许闲乘月, 。红树青山日欲斜, 。游人不管春将老, 。浓似春云淡似烟, 。斜阳流水推篷坐, 。绿蚁新醅酒, 。晚来天欲雪, ?飞来山上千寻塔, 。不畏浮云遮望眼, 。岭下看山似伏涛, 。一登一陟一回顾, 。东风袅袅泛崇光, 。只恐夜深花睡去, 。苇蓬疏薄漏斜阳, 。唯有鹭鸶知我意, 。学而时习之, ? 有朋自远方来, ?人不知而不愠, ? 知之为知之,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三人行, 。择其善者而从之, 。温故而知新, 。岁寒, 。无欲速, 。欲速, ; 见小利, 。

2、吾尝终日不食, ,以思,无益, 。2天时不如地利, 。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夫环而攻之, ;然而不胜者, 。城非不高也, , 兵革非不坚利也, ;委而去之, 。得道者多助,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寡助之至, ; 多助之至, 。以天下之所顺, ; 故君子有不战, 。六年级(下)期末默写复习(2)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丰年留客足鸡豚。 ,柳暗花明又一村。,衣冠简朴古风存。 ,拄杖无时夜叩门。,长郊草色绿无涯。 ,来往亭前踏落花。,参差绿到大江边。 ,翠色随人欲上船。,红泥小火炉。 ,能饮一杯无?,闻说鸡鸣见日升。 ,自缘身在最高层。,见人上岭旋争豪。 ,我脚高时他更3高。,香雾空蒙月

3、转廊。 ,故烧高烛照红妆。,半日孤吟未过江。 ,时时翘足对船窗。,不亦说乎? ,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 , ,是知也。;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其不善者而改之。,可以为师矣。 ,无见小利。,则不达; ,则大事不成。,终夜不寝, , ,不如学也。,地利不如人和。 ,必有得天时者矣;, ,环而攻之而不胜。,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池非不深也,米粟非不多也;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失道者寡助。 ,亲戚畔之;,天下顺之。 ,攻亲戚之所畔;,战必胜矣。六年级(下)诗歌理解期末复习(6 首)1、登幽州台歌 4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本诗作者是 朝的

4、。2、注释:怆然: 3、全诗中, , 两句写出了作者仰俯古今,深感时间的悠长; 一句写出了作者登台眺望,表现出天地之间辽阔空旷。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 一句诗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4、作者为什么而“涕下”?2、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 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 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本诗作者是 朝的 。2、注释:历历: 萋萋: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抒写乡愁的思乡之作。B这是一首抒发作者报国无门的作品。C 这 是 一 首 思 念 友 人 , 赞 美 友 情 的 作 品 。 D 这 是 一 首 赞 美

5、 黄 鹤 楼 风 光 优 美 的 作 品 。4、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从楼的命名由来起笔使诗篇产生了令人神往的艺术魅力。B颔联写登临时见到江天相接处,举目皆是亘古不变的白云,富有喜悦之感。C颈联写作者登临黄鹤楼,极目远眺四周,所见到的美景。D尾联表明作者见到黄鹤楼边的夕阳晚照满江烟波,引起深深思乡愁情。5、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引述了有关黄鹤楼的传说。 B颔联描绘了黄鹤楼高耸的雄姿。C颈联描画江上美景,极富人情味。 D尾联表达了诗人无奈的思乡之情。6、诗人引用了传说故事来表现黄鹤楼历史悠久的诗句是 ,。7、诗中使用对偶手法的诗句是 , 。8、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

6、鹉洲”中用了叠词“历历” 、 “萋萋” ,使作品诵读时呈现 的艺术特点。9、这首诗描写了诗人 的所见所思,抒发了诗人 的伤感与 的情怀。510、诗歌结尾一句“烟波江上使人愁” ,你觉得作者为什么而“愁”?11、这首诗在颈联描写了黄鹤楼周边繁荣的景象,而尾联却着重写了诗人的“愁” ,你觉得诗人这样安排对表达情感有什么好处?3、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 孙自可留。1、本诗作者是 ,字 ,他是 代著名的 诗派诗人。2、注释:暝: 浣女: 歇: 王孙: 留: 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空山”是指山中植被都消失了。 B “晚

7、来秋 ”是说气候炎热秋天来晚了。C “竹喧 ”是指竹林里传来的欢声笑语。D “春芳歇”意思是春天驻留在这儿。4、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山居秋日的薄暮之景。 B颔联写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C颈联写浣纱女子归来的景象。 D尾联点明山间是王孙们的心志所在。5、诗中以声响衬托幽静的名句是(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C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6、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了时间、地点、季节和天气。B颔联描写了山居环境的清幽美好。C颈联描绘了一幅意境优美的生活图景。D全诗反映了诗人恬淡无为的生活理想。7、这首诗写了 季的傍晚

8、, (地点)中一幅 的景象。8、诗人在诗中描绘了 、 、 等静态的景物,又描绘了 、 、 等动态的景物。9、诗中的“王孙”是指 ,本诗尾联表现了作者 的志向。10、秋雨后山间舒朗、清新的环境特点构成了全诗的基调。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对 的追求。11、山中有那么多美好的景物,为什么诗人还称之为“空山”?612、诗人笔下的山林给你的感受究竟是活跃喧闹的,还是宁静恬淡的?为什么?4、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1、本诗作者是 ,他是 代著名的 诗派诗人。2、注释:过: 故人: 具: 合: 斜: 轩: 把: 桑麻: 就: 3

9、、诗中 , 这一联诗记叙了“我”受邀去友人家作客; , 这一联诗描绘了清新自然的田园风光。4、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前人评论这首诗“语淡而味终不薄” ,你能理解“语淡”和“味不薄”分别讲出了这首诗的哪些特点吗?5、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 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1、本诗作者是 ,字 ,人称“ ” ,他是 代伟大的主义诗人。2、注释:孤蓬: 班马: 3、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B颔联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漂泊天涯的深切关怀。C颈联传达出诗人对友人的依恋之情。7D尾联说明送君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