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宁夏中考文言文考点复习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624529 上传时间:2017-11-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4.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宁夏中考文言文考点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八年级下册宁夏中考文言文考点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八年级下册宁夏中考文言文考点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八年级下册宁夏中考文言文考点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八年级下册宁夏中考文言文考点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宁夏中考文言文考点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宁夏中考文言文考点复习(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语文八(下)中考考点总结一马说(一)文言词语1、袛(只是)2、辱(受屈辱而埋没才能)于奴隶人(指马夫。奴隶,仆役)之手 3、骈死(并列而死。骈,两马并驾)于槽枥(喂牲口用的槽)之间 4、不以千里称(著称)也 5、故虽(即使)有名马 6、一食(吃一顿。食,吃)或(有时)尽粟(小米,泛指粮食)一石 7、食(通“饲” ,喂)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通“饲” ,喂)也 8、是(这样)马也 9、才美不外见(通“现” ,表现) 10、且(犹,尚且)欲与常马(一般的马)等(等同,一样)不可得(达到) 11、安(怎么)求其能千里也 12、策(鞭打)之不以其道(正确的方法) 13、食(通“饲” ,喂)之不能

2、尽其材(通“才” ,才能,本领) 14、鸣之而不能通(通晓,懂得)其意 15、执(拿,握)策(马鞭)而临(面对)之 16、其真无马邪(通“耶” ,吗) 17、其真(果真)不知(识别)马也(二)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 ,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还是一

3、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 、 “动辄得咎” 、 “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三)习题训练1、作者的论点是什么?作者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的?提出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正面论证: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反面论证: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进一步从反面论证,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 千里而食也” 。痛斥执策者的愚蠢,勾画执策者狂妄无知的形象,作者厉声反诘执策者,表达中心:其真不知马2、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千里马寓

4、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3、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实际含义是什么?韩愈的话表明有贤能的人士只有遇上圣明的君主才能发挥专长。否则,即使才华出众,也不免受辱、埋没。作者极言“伯乐”的重要、可贵,对人才埋没深为慨叹。韩愈在文中借题发挥,抨击那些糟蹋“名马”的“食马者” ,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这和韩愈本人的遭遇是有紧密联系的。(四)考题预测

5、1、 韩愈的观点与龚自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所表达的观点相同吗?为什么?不完全相同,虽然都是对人才的重视,但龚自珍认为时尚缺少人才,人才的才能单一。韩愈认为人才有余,缺少的是识人伯乐!马说中通过伯乐的发现人才;而龚自珍表现的人才选拔是不拘一格,即多途径,多层次,多方面选拔。2、你如果是千里马该怎样做?是“食马者”该怎样做?我如果是千里马,我会挣脱缰绳,摆脱“食马者”的束缚,主动寻求碧绿的草地,使自己膘肥体壮,再找机会显示自己的超凡本领,相信会有伯乐发现自己的才能的。我如果是“食马者” ,我会平等对待所喂养的所有的马,使它们有强壮的身体,各尽其能。3、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

6、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这些话题是常谈常新的,请你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当今是经济社会、信息社会,社会竞争强烈,需要具有综合素质和能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的人才。国家应该创造宽松的人才环境,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积极主动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重用人才,使人尽其才、才尽起其用,促进多出人才、人尽其才。二、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一)文学常识 1节选自宋学士文集 。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朝人。 2序,一种文体,有书序、赠序两种。本文是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 (二)文言词语 1、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2、支:通“肢” 。 【被】通“披” 。 3、汤:古义:热水。今义:做菜的汤汁。

7、4、再:古义:第二次;两次(本文) 。今义:指重复。 5、腰:挂在腰间。 【致】取得。 【假借】借。假,借。 【怠】懈怠,放松。 【逾(y)约】超过约定的期限。逾:越过,超过。 【以是】因此。以,因为。 【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冠,帽子。 【益】更加。 【道】思想、学说。【患】忧虑。 【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硕,大。 【游】交游,交往。 【趋】快走。 【从】跟从。 【执经】拿着经书。执,拿。 【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德,道德。望,声 望。隆,高。尊,声望、地位高。【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辞色,语言和脸色。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倾耳】侧

8、着耳朵。倾,侧斜。 【请】请教。 【斥咄(du)训斥,呵责。【色】表情。 【恭】恭顺。 【至】周到。 【俟(s) 】等待。 【卒】终于。 【获】收获。 【负箧(qi)曳(y)屣(x) 】背着书箱,拖着鞋子。箧,小箱子。曳,拖,拉。屣,鞋子。 【舍】这里指学舍,书馆。【寓】寄居。 【逆旅】旅店。逆,迎。 【容臭(xi) 】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烨(y) 】光彩照耀。 【缊(yn)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缊,旧絮。敝,破。(三)习题训练1作者是怎样表现自己在年轻时的求学之难和用心之艰的?(1)幼时求学的艰难: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 (2)成人后求师的艰难:a.叩问

9、之难。b.旅途之难。c.生活之苦。 2全文中怎样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中心的? 拿作者自己的粗袍敝衣与同舍生的豪华穿戴作对比。通过对比,说明了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是否努力的道理。 3古人有克服艰苦条件努力学习的佳话,试举例。 欧阳修画荻习字。王冕僧寺夜读。杨时程门立雪。匡衡凿壁借光。车胤囊萤夜读。 (四)考题预测你从宋濂身上看到了什么优良品质? 从作者年轻时求学上看:作者对读书有浓厚的兴趣,为学有所成,不畏艰难,学习刻苦,有克服困难奔向目标的坚定决心和毅力。从作者写本文的态度上看:作者德高望重,但却不摆出名人的架势说教,而是真挚诚恳,循循善诱,反映了他高尚的品德,也反映了他对后代人的殷切关怀

10、。 三、小石潭记 柳宗元(一)注释1、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选自柳河东集 永州八记 。2、西,向西。3、心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4、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尤,尤其、格外。冽,形容水清。5、坻(ch):水中高地。 6、 屿:小岛。7、嵁(kn):不平的岩石。8、鱼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 9、 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10、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彻,深透。11 、 佁(y)然:愣住的样子。12、 俶(ch)尔远

11、逝:忽然向远处游去。俶尔 ,忽然。13、 翕(x)忽:迅速。14、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斗,名词作状语,象北斗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象蛇一样。15、 势,形状。犬牙差(c)互:像狗牙那样互相交错。犬牙,名词作状语,象狗的牙齿一样。16、 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凄,使动用法,使.凄。寒,使动用法,使.寒。17、悄(qio)怆(chung)幽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18、清:凄清,冷清清。 19、去,离开。【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

12、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二)作者介绍:柳宗元(773819) ,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和散文家。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 。汉族。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 。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 ,与韩愈、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永州八记: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 、 钴鋂潭记 、 钴鋂潭西小丘记 、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袁家渴记 、 石渠记 、 石涧记 、 小石城山记 ,这就是为人

13、称道的永州八记 。这些作品,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 水经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三)习题训练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本文按游踪的顺序来写景抒情: 发现小潭 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发现小潭“心乐之” (愉悦的心情) 观鱼时 “似与游者相乐” (愉悦的心情) 观鱼后“凄神寒骨,

14、悄怆幽邃” (抑郁忧伤的心情) 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求解脱而又最终无法解脱的的痛苦。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2.请说说“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一句的妙处?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而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静的优美画面就展现在读者面前了。把鱼儿的自由自在,活泼天真和“我”的物我合一。乐而忘形,乐而忘我境界,结合得天衣无缝;鱼儿的自由自在于作者此时的境遇相反,作者的内心既羡慕了又充满酸楚。3、作者的心情由“心乐之”到“悄怆幽邃”这一忧一乐表现了作者怎么样的心情? 作者心情的变化是与其遭贬的经历紧密相连的

15、。作者被贬之后,心中抑郁,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调,而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的环境的触发,忧伤悲愤地心境便会流露出来。4、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和其源。 ”此句写出了潭水的源头之神秘莫测,结合作者当时被贬的处境来说说作者这样写有着怎么样的寄寓? 作者回首自己的人生境遇,面对前途和未来,正如这“不可知其源”的源头实在是茫然、遥远 (四)考题预测1、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小石潭的秀丽景色使作者产生如此旷世凄情,是什么造成的?假如现在让你去观赏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你会作何感想? 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的氛围,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心境,

16、是点睛之笔;是作者当时所处时代和身世遭遇造成的;我会以观赏时的心情决定感想,或喜或悲。 2、本文历来被誉为精品,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 作者敢于选择被遗弃于荒野的无名小潭作为表现对象,有过人的艺术胆量。情景合一,形成了凄清的艺术境界,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技能。手法高妙。移步换形,以鱼衬水,以景衬人,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3、小石潭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以其境过清,作者记之而去。这种以实景抒凄情的写法和陶渊明借桃花源抒自己政治理想的写法谁更能打动你?说说你的看法。 桃花源,相对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意愿,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无情批判和否定。而柳宗元只是述己之情而已。 四、 岳阳楼记 范仲淹(一)注释1、微斯人,微:没有.;今义:细小.2、气象万千,气象:景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