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品种简介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0622868 上传时间:2017-11-22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品种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品种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品种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品种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品种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品种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品种简介(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品种简介宜香 1979 审定编号:国审稻 2006026 选育单位:宜宾市农业科学院(原宜宾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四川) 亲本来源:宜香 1A宜恢 1979 1.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 154.1 天,比对照汕优 63 迟熟 1.3 天。株型紧凑,长势繁茂,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 17.3 万穗,株高 122.9 厘米,穗长 26.2 厘米,每穗总粒数 173.4 粒,结实率 79.1%,千粒重 26.9 克。抗性:稻瘟病平均 5.7 级,最高 9 级,抗性频率 21.4%,对低温和高温的忍耐力较强。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 65

2、.2%,长宽比 2.7,垩白粒率39%,垩白度 5.5%,胶稠度 65 毫米,直链淀粉含量 14.8%。米质优,香味浓,食味佳。2.产量表现:2004 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602.65 公斤,比对照汕优 63 增产 5.09%(达极显著水平) ;2005 年续试,平均亩产 602.44 公斤,比对照汕优 63 增产 8.45%(极显著)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602.55 公斤,比对照汕优 63 增产 6.75%。2005 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586.00 公斤,比对照汕优 63 增产15.21%。3.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根据各地中籼生产季节适时播种,一般

3、可与汕优63 同期播种,每亩秧田播种量 10 公斤,采用地膜覆盖保温,培育壮秧。( 2)移栽:栽插方式以宽窄行为宜,每亩栽插 1.2 万1.5 万穴、基本苗 10 万苗左右。(3 )肥水管理:大田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配合施用,每亩施纯氮 10 公斤,氮、磷、钾比例为 1:0.5:0.5;重施基肥,早施追肥,后期不可脱水过早。( 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4.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高,高感稻瘟病,米质一般。适宜在云南、贵州、重庆的中低海拔籼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

4、一季中稻种植。宜香 2292审定编号:国审稻 20040212选育单位: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宜香 1A宜恢 2292审定情况:2004 年国家、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 年四川省、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 年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 征 特 性 :该 品 种 属 籼 型 三 系 杂 交 水 稻 , 在 长 江 中 下 游 作 一 季 中 稻 种 植 全 生育 期 平 均 136.3 天 , 比 对 照 汕 优 63 迟 熟 3.1 天 。 株 高 120.7 厘 米 , 株 型 适 中 , 剑叶 直 立 , 长 势 繁 茂 , 熟

5、期 转 色 较 好 。 每 亩 有 效 穗 数 17.6 万 穗 , 穗 长 26.1 厘 米 ,每 穗 总 粒 数 138.2 粒 , 结 实 率 76.2%, 千 粒 重 29.9 克 。 抗 性 : 稻 瘟 病 7 级 , 白 叶枯 病 5 级 , 褐 飞 虱 5 级 。 米 质 主 要 指 标 : 整 精 米 率 47.7%, 长 宽 比 3.2, 垩 白 率22%, 垩 白 度 2.7%, 胶 稠 度 73 毫 米 , 直 链 淀 粉 含 量 15.5%。 2.产 量 表 现 : 2002 年 参 加 长 江 中 下 游 中 籼 迟 熟 高 产 组 区 域 试 验 , 平 均 亩 产

6、570.89 公 斤 , 比 对 照 汕 优 63 增 产 2.96%( 极 显 著 ) ; 2003 年 续 试 , 平 均 亩 产504.55 公 斤 , 比 对 照 汕 优 63 增 产 2.61%( 极 显 著 ) ; 两 年 区 域 试 验 平 均 亩 产535.35 公 斤 , 比 对 照 汕 优 63 增 产 2.79%。 2003 年 生 产 试 验 平 均 亩 产 575.83 公 斤 ,比 对 照 汕 优 63 增 产 0.84%。 3.栽 培 技 术 要 点 : ( 1) 培 育 壮 秧 : 根 据 当 地 种 植 习 惯 与 汕 优 63 同 期 播 种 ,每 亩 秧

7、田 播 种 量 10 公 斤 , 秧 龄 25-35 天 。 ( 2) 移 栽 : 中 等 肥 力 田 栽 插 规 格 为3013.3 厘 米 或 ( 46.7 20) 16.7 厘 米 , 每 穴 栽 2 粒 谷 苗 。 ( 3) 肥 水 管 理 :亩 施 底 肥 有 机 肥 500 公 斤 , 尿 素 7.5 公 斤 , 磷 肥 40 公 斤 , 钾 肥 7.5 公 斤 ; 移 栽 返青 后 施 用 保 蘖 肥 尿 素 4 公 斤 , 抽 穗 前 15-20 天 左 右 , 亩 施 穗 粒 肥 尿 素 3 公 斤 , 钾肥 5 公 斤 , 确 保 后 期 不 缺 肥 ; 水 浆 管 理 要

8、 求 前 期 浅 水 管 理 , 中 期 够 穗 苗 晒 田 , 后 期湿 润 管 理 到 成 熟 。 ( 4) 防 治 病 虫 : 注 意 防 治 稻 瘟 病 和 白 叶 枯 病 。 4.审 定 意 见 : 经 审 核 , 该 品 种 符 合 国 家 稻 品 种 审 定 标 准 , 通 过 审 定 。 该 品 种 熟期 略 迟 , 产 量 较 高 , 感 稻 瘟 病 , 中 感 白 叶 枯 病 , 米 质 较 优 。 适 宜 在 福 建 、 江 西 、 湖南 、 湖 北 、 安 徽 、 浙 江 、 江 苏 的 长 江 流 域 ( 武 陵 山 区 除 外 ) 以 及 河 南 南 部 稻 瘟 病

9、 轻发 区 作 一 季 中 稻 种 植 。宜香 1577(原名:宜香优 1577)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稻 2003052选育单位: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宜香 1A宜恢 15773省级审定情况:2002 年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 年四川、浙江、贵州、云南、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上游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5.1 天,比对照汕优 63 迟熟 1.7 天,中下游作中稻种植平均 137.5 天,比对照汕优 63迟熟 2.1 天(汉中种植全生育期 163.2 天,比对照汕优 63 迟熟 6.4 天) 。株高 114.6

10、 厘米,株叶形态好,长势繁茂,叶姿挺直,分蘖力偏弱,成穗率较高,穗型较大,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 17.5 万穗,穗长 25.2 厘米,每穗总粒数 160.4 粒,结实率81.7%,千粒重 26.4 克。抗性:叶瘟 8 级,穗瘟 7 级,穗瘟损失率 25.1%;白叶枯病 5级,褐飞虱 9 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 58.7%,长宽比 2.65,垩白米率 33.8%,垩白度 5.5%,胶稠度 63 毫米,直链淀粉含量 22.2%。2.产量表现:2001 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优质组和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优质组区域试验,上游平均亩产 586.1 公斤,比对照汕优 63 增产 0.59%(不显著)

11、 ,中下游平均亩产 623.3 公斤,比对照汕优 63 增产 2.74%(极显著) ;2002 年续试,上游平均亩产 560.9 公斤,比对照汕优 63 增产 3.62%(极显著) ,中下游平均亩产 556.3 公斤,比对照汕优 63 增产 1.16%(不显著) 。2002 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590.6 公斤,比对照汕优 63 增产 6.32%。根据历年审定资料整理:江西区试比对照增产 5.33%,安徽区试比对照增产 5.77%,南方稻区区试比对照增产 6.32%,浙江区试比对照增产 9.1%,四川生产试验比对照增产9.3%,陕西生 产试验比对照增产 15.34%,广西早造试验比对照增产 2

12、1.5%,贵州生产试验比对照增产 25.3%。国家区 试长江上游平均亩产 586.1 公斤,长江中下游平均亩产 623.3公斤,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590.6 公斤,比 对照增产 6.32%。大田生 产中,高产栽培条件下亩产可达 750 公斤以上。3.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播期同汕优 63,亩播种量 810 公斤,秧龄3035 天;(2)合理密植:长江上游稻区亩栽 1.21.5 万穴,中下游稻区亩栽1.51.8 万穴,每穴栽 2 粒谷苗;(3)科学用肥:施足基肥,早追肥,氮、磷、钾配合施用;(4)防治病虫:注意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及稻飞虱的危害。4.国家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

13、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加工品质和蒸煮品质较好,有香味,4外观品质中上。适宜在四川、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安徽、浙江、江苏省的长江流域和重庆市、云南、贵州省的中、低海拔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陕西省汉中、河南省信阳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5.优 点:(1)审定范围最广的香型优质稻品种。先后通过了四川、贵州、陕西、安徽、浙江、广西、江西等 7 个省审定,并通过了长江上游与长江下游国审,根据公告,其法定适宜推广区域包括四川、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安徽、浙江、江苏省的长江流域和重庆市、云南、贵州省及陕西省汉中、河南省信阳地区。因此宜香 1577是目前国

14、内审定和适宜区域最广的香型优质稻。 (2)香型优质稻。宜香 1577 是四川省宜宾市农科所用自育不育性系宜香 lA 和自育恢复系宜恢 1577 组配而成。其母本宜香lA 是宜宾市农科所用云南浓香型糯稻经 射线辐射的中间材料 N542 作父本,与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的 D44B 杂交人工制保,再以 D44A 作母本,经多代连续选优定向回交转育而成;其苗、株、穗、粒均具浓香味,为典型的 Basmati 香型,与非香恢复系组配的杂交稻米四分之一具香味;2000 年通过四川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2001 年通过四川 I 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其父本宜恢 1577 是宜宾市农科所利用云南地方偏粳型紫稻

15、与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的抗病优质恢复系 R16 杂交育成的重穗型强优新恢复系,1999 年通过四川省技术鉴定。因此宜香 1577 是名副其实的香型优质稻 。 (3)创全国优质稻亩产最高纪录。2003 年 9 月 2 日,在云南省永胜县涛源乡亩实产高达1121.22 公斤,创我国香型超级优质三系杂交稻单产最高记录。2004 年 9 月 16 日,在四川省汉源县九襄镇刘家村中心示范片进行现场验收。结果是:高产田块干谷平均亩产达 949.0 公斤;中等产量田块干谷平均亩产达 884.4 公斤;低产田块干谷平均亩产达 839.1 公斤;中心示范片干谷平均亩产达 875.9 公斤;产量水平中等田块(农

16、户李俊谦)实收干谷平均亩产达 881.0 公斤。这是该品种继在云南省永胜县涛源创下平均亩产1121.22 公斤的我国香型杂交稻超高产记录以来,创下的又一百亩连片超高产产量水平。(4)产量高、适应性广。长江上游中籼迟熟优质组:2001 年平均产量 8.81t/公顷,较对照汕优 63 增产 0.59%;2002 年平均产量 8.42t/公顷,较对照汕优 63 增产3.62%。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优质组:2001 年平均产量 9.34t/公顷,较对照汕优 63 增产 2.74%;2002 年平均产量 8.34t/公顷,较对照汕优 63 增产 1.16%。2002 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 8.86t/公顷,较对照汕优 63 增产 6.32%。陕西省区试产量表现:2001-2002 年参加陕西省水稻区试平均亩产 677.2 公斤,比对照胜泰 1 号增产 11.5%。在中抗稻瘟病,5轻感纹枯病,大田未发现白叶枯病和稻曲病。与丰优香占相比,其品 质较差,主要是粒型较园,长宽比较小,垩白米率和垩白度高,但其 综合抗性 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