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欣赏训练题集锦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604185 上传时间:2017-11-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古诗词欣赏训练题集锦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古诗词欣赏训练题集锦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古诗词欣赏训练题集锦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古诗词欣赏训练题集锦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古诗词欣赏训练题集锦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古诗词欣赏训练题集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古诗词欣赏训练题集锦(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古诗词欣赏训练题集锦七上古诗词欣赏试题一、 观沧海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对全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皆为观海所见。B、“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D、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的、是乐曲的终止

2、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2、结合本课以及你所学的历史和课外阅读,谈谈你个人对作者曹操的认识。二、次北固山下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1、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句子是:为什么:2、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现了作者 的情怀。3、从诗中选取你最喜欢的两句诗,仔细品味,说说它好在哪里?4、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B、“客路”即“旅途”。第一

3、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 ,回到故乡洛阳。5、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D、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

4、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6、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7、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B、诵读颔联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三、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

5、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2、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 。3、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 分)A、 这首诗,从总

6、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B、 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C、 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3 分)5、本诗写了杭州西湖 季节的景物,表达了作者的 之情。6、对这首诗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

7、的动态画面。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四、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对这首小令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D、这首

8、小令仅用 28 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2、这首小令在写作上运用了 的写法,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 。3、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4、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 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 , 被中原音韵誉为“秋思之祖”,为历代所传诵。小令仅 28 字 , 写了十种景物 , 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 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 。五、西江月 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对这首词的赏析不当的

9、一项是( )A、“明月”、“清风”点染了夏夜美景,“惊鹊”以动衬静,表现出夏夜情趣。B、“稻花香”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着力表现诗人陶醉在硕果累累的欢乐之中。C、“七八个星”两句是说几颗明星闪烁在天边,点点疏雨洒落在山前,语言清新形象。D、这首词形象地描绘了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反映了诗人面对丰收在望情景的喜悦之情。八上古诗词欣赏试题一、 望岳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诗中的“阴”“阳”分别指 、 。2、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岱宗夫如何”句,作者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拟为一个顶天立

10、地的大丈夫“岱宗夫”。B、“造化钟神秀”句,意思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钟”是“聚集”的意思,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C、“齐鲁青未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D、“会当凌绝顶”中,“会当”是唐人口语,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气概。3、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4、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两个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

11、“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二、 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读上面的诗,请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3、表现在战事连绵中久盼亲人音讯不至的迫切心情的诗句是 ,。4、诗的前四句都通领在一个“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小到大,由 到 。5、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6、 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7、“城春草木

12、深”中的“深”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它的表达作用。三、 使至塞上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塞的萧关遇到了侯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

13、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60 左右字内)3、诗中描写了被喻为“千古壮观”的塞外奇特风光的句子是“ , 。”四、渡荆门送别 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3 分)2、诗歌第四联抒写了诗人_的情感。(2 分)3、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 4、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五、游山西村 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

14、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历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说说现在有什么含义?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B、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C、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D、 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八下古诗词欣赏试题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

15、赠 (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3、对这首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4、请选出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 )A、“二十三年”,指白居易因参加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