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总复习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604139 上传时间:2017-11-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8.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考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考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总复习(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总复习下面是对陶渊明归园田居的理解,选出不恰当的一句(C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二句,交代了劳动的地点、劳动的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种豆南山下”是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是幽美的,两者相互衬托,完美而又和谐。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二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劳动。荒秽,指各种野草。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承“荷锄归”,写回家途中穿草而行,露沾衣湿。“种豆南山下”和“夕露沾我衣”,用语虽平淡自然,却将归隐的艰难写得极为具体。D、“衣沾不足惜,但使原无违 ”二句,抒发感情。表明避开官场的志趣,抒发作者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下面是对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2、理解,选出不恰当的一句( D )、诗人去的地方是田园,诗中又写田园风光,用鸡待客是农村习俗,谈话内容是农事,可以算是田园诗。、开头两句是叙事,交代“过故人庄”的原因,主人待客仅用鸡黍(泛指饭菜,杀鸡待客),客人一请就到,说明主宾之间感情融洽,不拘常礼,友谊极深。、第三、四、五、六句描绘了优美的田园风光,由写景转而写人事。写出了树木的繁茂,青山的遥远以及把酒话桑麻的心旷神怡。、这首诗从头到尾都是平铺直叙,从接受邀请、赴宴、喝酒一直写到辞别,用的都是口语,写得淡而无味。下列是对钱塘湖春行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C )A、首句从孤山寺到贾亭,写诗人的行踪;第二句写远望湖水平堤,朵朵白云重重叠叠,

3、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B、三、四两句写诗人一路行来,偶尔可以见到早来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枝头;不知是新到谁家的燕子衔了泥去筑巢。C、五、六两句写诗人看到路畔的野花已经开得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矮矮的草地,骑马走过,马蹄刚能够被它埋没起来。D、最后两句写诗人来到绿杨成阴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看也看不够,于是赞叹道:这才是我最喜爱的地方!下列是对钱塘湖春行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这首诗是歌咏西湖风光的诗,兴趣不在于介绍某一景物,而是从总体着眼,描绘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B、诗人选取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的写法,中间四句写莺、燕、写花、草、先动物、后植物,写足春色。C、

4、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 “渐欲”“才能”两个词语,更是富于动态地表现着“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D、描写“最爱”的湖东的白沙堤,诗人则用最准确最具表现力的词语着力加以渲染,把“绿杨阴里”的美景描绘得栩栩如生,真切动人,历历如在目前。5 对这首诗分析理解不当的是(C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钱塘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钱塘湖美丽春光的喜爱。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 “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 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把马蹄埋没。D

5、.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茵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 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6 下面是对书湖阴先生壁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这首诗中三、四两句用了拟人手法,“护”“排”“送”字把山和水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B、王安石是北宋时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他罢相后对世事有看不顺的心情,因此对湖阴先生的隐居生活十分嫉妒。C、一、二两句写了庭院之内,院内居室2简朴,异常洁净,台阶上没有苔藓,显得光洁可爱;院子里花木成行,散发清香,可见作者称赞主人简朴、勤快,富有生活情趣。D、三、四两句写庭院之外,有山有水有田,满眼青绿,显得恬静、优美。7 下面是对游山西村的分

6、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这首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记叙了当地的风俗以及得到山西村主人的盛情款待。B、三、四两句流传最广,写了村庄周围的景色。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簇拥的景象。现在作为成语富有生活哲理。指遇到困难,前途渺茫时,不丧气,只要坚持不懈,会生出许多希望。C、这首诗结尾与开头呼应,写如果有机会要“闲乘月”“夜叩门”,但说得不肯定,说明再也没有希望了。D、这首诗描写了游山西村古朴的民风,也表达诗人的向往之情。虽是写游的诗,未必与政治无关,因为当时世风衰颓,跟山西村这种古朴的风尚形成鲜明的对比。8.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

7、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B.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C.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D. 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9 下面是对曹操观沧海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D )、开篇写的是诗人登山观海的景象。沧海,大海,因海水呈清苍色,故称“沧海”。澹澹,水波动荡的样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极写大海的广阔浩大。星汉,银河

8、。、这首诗通过大海的辽阔壮景的描摹,传达出诗人自负雄才大略、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结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虽是乐府诗乐章末了因配乐需要所加的,但它也暗示了因东征乌桓胜利而感到的喜悦,不能说与正文无关。10.对全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 )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皆为观海所见。B.“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 ”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 ”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D.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的、是

9、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11 下面是杜甫的望岳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BD )A、“望岳”:望,眺望;写诗人远观泰山的感受。“岱宗”泰山,泰山为五岳之首,为诸岳所宗。B、“青未了”:未了情,表明对齐鲁大地的感情深厚。C、首两句用疑问的语气,勾勒出泰山在齐鲁大地连绵不断,望不尽头的情景。D、中间四句以景写景,借景抒情,表现诗人追求高洁的远大志向。望岳(杜甫)12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望岳(杜甫)A.“岱宗夫如何”句,作者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拟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岱宗夫”。 B.“造化钟神秀”句,意思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钟”

10、是“聚集”的意思,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C.“齐鲁青未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3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D.“会当凌绝顶”中,“会当 ”是唐人口语,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气概。13 下面是王湾次北固山下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首联对偶,写“客路”、 “行舟”,字里行间已有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之感,与尾联之“乡书”、“归雁”遥相呼应。B、颔联之“两岸阔”与“潮平” ,“一帆悬”与“风正”均有因果关系。“风正”是风大之意。C、颈联表明诗人到江南正是冬末。诗人感到江南不光太

11、阳来得早,好像春天也来得早。“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脍灸人口。D、尾联与首联呼应,表达了诗人触景生情,怀有无法抑制的思乡之情。14.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D)A.“次北固山下 ”的“次”是 “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B.“客路”即 “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 “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D.“归雁洛阳边 ”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 ,回到故乡洛阳。15 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B

12、.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D.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16 下面是李清照如梦令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A、如梦令一词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为“争渡,争渡”。B、作者没有写这次郊游的全过程,而只是剪取了它的尾身,写归途中迷路时“争渡”的情景。C、“溪亭”“日暮”点明了地点、时间, “沉醉”二字流露了作者心底的欢

13、愉,流连忘返的情致,“误入”照应了前面的“不知归路”。D、这首诗追叙了一次夏日郊游的欢乐情景,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17 下面是辛弃疾西江月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盛夏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B、“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这种側面烘托极为动人。这首词既写了景,也写了人,用側面烘托、动静相映的手法,写得生动活泼,给人以丰富的美的享受。C、上片写晴,下片写雨,“ 七八个星天外”等两句,描写了一场骤雨即将瓢泼而下的气象,也隐寓词人退隐生活中内心的不宁静。D、“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

14、山前 ”是倒装句式的句子。见,通“现”。“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的意思是,道路转过溪头,忽然出现社林旁边旧时住过的茅店。18 下面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 一二句写明月惊鹊、半夜鸣蝉, 这是以夜晚宁静气氛的渲染衬托。B. 第四句写蛙声, 这是从侧面来洪托丰年。C 五六句描写的是骤雨即至的景象。D. 七八句描写的是旧店难寻的迷惑。19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力景?说法最4正确的一项是( B )A、月夜休憩图 B、乡村夏夜图C、盛夏丰收图 D、山村寻旧图第二册古诗词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B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15、”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全句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两句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2.对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了。.“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海内存知

16、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意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3 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B )黄鹤楼(崔颢)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渺不可知的感觉。B.“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句话中的 “一去不复返”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只剩下天际白云、悠悠千载,表现世事茫茫之感慨,流露出诗人消极悲观的思想感情。C.“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写楼中所见。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瞒眼的景象,烘染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一联写烟波江上日暮怀乡之情,在结构上回应那种渺不可见的境界。4 下列对诗词鉴赏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