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城南旧事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58035 上传时间:2017-07-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城南旧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1城南旧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1城南旧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城南旧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城南旧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 城南旧事 ( 节选 )一、课文解读 作者简介 林海音 (1918 2001) ,台湾现代女作家,著有长篇小说晓云 、 孟珠的旅程 、 春雨丽日 、和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 、 绿藻与咸蛋 、 婚姻的故事 、 烛芯等。基本解读 电影城南旧事是根据林海音同名自传体小说改编,内地导演吴贻弓执导的,于 1982 年完成。 1983 年获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金鹰奖。故事梗概:20 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

2、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 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 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

3、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该影片通过一个小姑娘英子的眼睛,反映了 20 世纪 20 年代旧北京的几个小人物的命运,寄寓着作者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这篇课文节选的是该电影剧本中小英子与“厚嘴唇的人”离别的故事。这篇课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朴素、自然、含蓄、深沉,充满生活气息的散文诗般的艺术风格。亲切的第一人称叙事方式,朴素的生活场景,真诚纯朴的语言,古朴典雅的音乐,共同营造出一种淡雅清新的艺术氛围。二、研习对话。 1、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英子与厚嘴唇的人的第一段对话。 提问:“厚嘴唇的人”说, “我走这一步,也是事

4、非得已”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 明确:“潜台词”:指台词中所包含的或未能由台词完全表达出来的言外之意。这里是含蓄地表白自己地偷窃行径。潜台词是希望小英子不要把他看作是坏人,他本性善良、诚实,只是为生活所迫而做了违心的事。 提问:为什么当“厚嘴唇的人”问英子,他是好人还是坏人的时候,英子不回答,只是一个劲儿地摇头呢? 明确:因为在小英子眼中,觉得“厚嘴唇的人”很善良,但他毕竟又是一个小偷,所以正如她自己说的,她“分不清海跟天” ,也“分不清好人跟坏人” 。 提问:在英子眼中, “厚嘴唇”的人是怎样的人? 明确:他是个穷人。 “我们娘儿仨,奔窝头,还常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 ” 他是个好哥哥。

5、“我小兄弟是个好学生,年年考第一,有志气。.可凭我这没出息的哥哥,什么能耐也没有,哪儿供得起呀?” 他是个善良的“小偷” 。 “我走这一步,也是是非得已。 ”他为了供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厚嘴唇的人”对生活有着一种强烈的无可奈何,在生活逼迫之下,不得不做一些小偷小摸的事,他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 “厚嘴唇的人”虽然有着他自己的苦衷,也实在值得怜悯,但偷窃始终不对,他的被抓也应该是意料之中的事了。2、齐读英子与“厚嘴唇的人”的第二段对话,以问答的形式自主研习这段对话。 问:为什么“厚嘴唇的人”说“我想着也不是你,要是你倒好了。 ” 答:他觉得有

6、人动过他的东西,感觉出事了,事情怕是败露了。 问:为什么他让英子回去,而且这两天都不要再来了? 答:他预料到自己可能会被逮捕,所以不愿在天真可爱的小英子心中留下坏的印象。他也可能是害怕自己的偷盗行为会连累英子。 3、阅读第 91 页“厚嘴唇的人”被捕一幕问:当英子从断垣里爬出来后,看到“戴草帽的人”带着两个黑衣警察往空地走去时,她为什么在自家门口发愣呢? 答:对事情还是不懂,一方面不明白“厚嘴唇的人”今天对她说的话;另一方面不知道那些人走到空地里干什么。或许是懂了,不懂的是供弟弟上学的善良人怎么被抓,因此“发着愣” 。 问:为什么当英子看到“厚嘴唇的人”双手被捆住,由警察牵着走过的时候,她的脸

7、故意藏到妈妈身背后去了,为什么“她不愿意看”呢? 答:英子不愿意看,因为自己的“朋友”走了,同情而又有淡淡的伤感。因为英子觉得自己要为这件事付上部分责任,如果不是她跟“戴草帽的人”说话,大概“厚嘴唇的人”就不会被抓。这里英子是感到有点愧疚。 问:“小偷”被押走了,英子感觉怎么样? 答:“小偷”的经历和命运,发生在善良的英子寻找友谊的际遇里,是在英子生活的时序中出现的一幕悲剧。所以,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 4、提问:你们觉得英子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天真活泼:唱麻雀与小孩 ,扮演小麻雀。 富有同情心:她始终认为“厚嘴唇的人

8、”是个善良的人,而且视他为自己的朋友;当她看到“小偷”被押走时,内心非常难过。 (板书性格) 三、意境鉴赏1、找出文中有几处环境描写,小组讨论,分析其作用。 P86:“隐约有雷声,刮风了,窗外的树枝摇晃着。 ”“沙沙的雨立刻洒了下来,天空打着闪。 ”作用:“雷声” “刮风了”似在诉说人生的不幸,为下文写“厚嘴唇的人”的遭遇埋下伏笔。 P91:“秋天了,窗外的落叶吹下来,落到了教室里,落到了林英子的课桌上。韩老师踏着风琴,小学生齐声唱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作用:环境萧条,音乐哀婉动人,烘托了剧中离情别绪的无限诗意。 总结:仿佛在读诗,特别是小英子的那些对话,都很美,使人感觉好像在读散

9、文诗。如:“我不懂什么好人坏人,人太多了,挺难分。 ”“你分得清海跟天么?我分不清海跟天,我也分不清好人跟坏人。 ” 好像在看画。课文描写的那些衰草,那狭窄的胡同,那破旧的院落,那小偷.使人如临其境,如遇其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这一切仿佛都在诉说着人生的不幸。 整体感觉很宁静,剧中没有热闹的情节,即使是小学生唱歌,唱的也是带有淡淡的哀愁的送别歌 ;即使是捉贼,那贼也不敢大吵大闹,没有反抗,只是默默得跟着警察走。还有里面的环境描写、小英子的心理描写等等,都给人一种宁静、淡泊的感觉。 作品很有自己的特色。如里面很多生活画面、背景描写都蕴含了非常浓郁的老北京的乡土风情。小结:城南旧事创造了如诗如画

10、的意境:如中国水墨画般宁静、淡泊。 四、主题曲麻雀与小孩和插曲送别歌分别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曲风有没有一样?明确:板书送别(作词:李叔同 作曲:约翰p奥德威 编曲:龙隆)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 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 唯有别离多这场戏一开始,小英子边跳边唱着“小麻雀呀,小麻雀” ,表现出她因被老师安排在学校游艺会上将扮演麻雀与小孩中的小麻雀而高兴、兴奋的心理;当小英子在课堂上再次。唱起这首歌时,突遇狂风雷雨,让人有一种不祥之感,这为下面小英子听到小

11、偷诉说不幸生活后淡淡的忧伤情绪作了铺垫;在毕业典礼会场,小英子第三次唱起“小麻雀呀,你的母亲,哪里去了” ,流露出她为那个“考第一名” ,却没有母亲陪伴的毕业生骄傲而又担心的复杂心理。送别的歌声第一次在欢送毕业生游艺会之前唱起来,表现了小英子在父母陪伴下参加游艺会时的高兴、幸福的心理;小偷被捕后,课堂上的小英子再次唱起 ( 送别 ) 时,流下了心酸的眼泪。 送别歌在内容情调上,又是深沉、复杂的心理活动的交织,与麻雀与小孩形成对比,在影片情节,人物性格的发展上,起到了以声相助,托景传情的作用。它们的歌声反复出现,既反映了剧中人物情感变化和心理的波动,也在整个故事叙述中把几个生活场景、事件连在一起,起着起承转合的结构作用,同时还营造出乎和、舒缓的叙事节奏,加强了影片的艺术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